(共30张PPT)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
2
0
2
1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5年,日本蓄意制造一系列事件,策动华北五省自治
1937年,……
卢沟桥事变前形势图
导入:日本卷土重来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概况
时间:
地点:
爆发:
结果:
英雄:
影响: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
北平、宛平城、卢沟桥(卢沟桥事变)
日本借口士兵失踪,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
北平、天津失陷
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佟麟阁、赵登禹等
——图片来源:川教社历史课程网
一、蓄意扩大事态—七七事变
2.借口
在民国廿六年七月七日夜十一时许,闻城外枪声数发,探知为日军举行夜间演习,即严加注意,三分钟后接寝室长来电话谓:接日本特务机关长松井电话称:“日兵一名失踪,将随时入城搜查。”余接电话后在城厢内外遍查,并未发现日兵,乃至北平报告秦市长。旋应日方之请与……松井机关长谈判,松井要求允日军入城搜查,当予拒绝。结果由中日双方派员会同调查。……余等内(入)城在专员公署会谈,闻日军发炮数分钟后,城内防备军亦应战,战约一小时。……日军仍继续射击,弹丸落于专员公署,房舍全毁。
——王冷斋(宛平县县长)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的证词,摘自仝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料简编》
一、蓄意扩大事态—七七事变
2.借口
(1937年7月7日晚)黎明前4时左右,日军以3个连的兵力突然逼近我方回龙庙阵地,仍以找人为借口强行过桥。协助十一连防务的十连排长沈中明出面阻拦。双方持枪相向,怒目而视,冲突已一触即发。这时,只见一日本军官挥动手中枪支,“啪啪”响了两声清脆的枪声,沈排长胸口流出一股殷红的鲜血,“噗通”一声倒在地上。日军首先开枪击伤我方指挥员,这激起了战士们的万丈怒火。我立即下令还击。……天亮后,双方的粘扣更趋激烈,仅仅一个上午我军就连续打退了日军的三次进攻,战斗中我军的伤亡也不少。
——李文成(时任29军219团第3营二排排长,负责守卫卢沟桥)回忆卢沟桥事变,摘自仝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料简编》
一、蓄意扩大事态—七七事变
2.借口
当时接到报告士兵(志村菊次郎,因为拉肚子而离队的日本士兵)已经回来了,没有异状。但是,我的想法是连(联)队长让我就此事(和中国方面)进行交涉,如果就这样算了,中国方面会怎样宣传就不知道了。……也许会让他们产生——只要敢真枪实弹地对付日本军队,就可以让演习的日本军队逃跑这样的概念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对日本来说是一件很遗憾,丢脸的事情。所以,我方决定占领一文字山(宛平城与北平之间的高地,中方称“沙岗”)然后再进行交涉……
——1938年6月30日东京《朝日新闻》发表的采访一木清直(七七事变时任日本华北驻屯军丰台驻屯队队长)的文章,摘自《中国档案报》2015年10月30日,总第2830期第三版
一、蓄意扩大事态—七七事变
史料项目 史料信息 综合结论
宛平县县长王冷斋的证词
卢沟桥守卫李文成排长的回忆录 日本驻丰台驻屯队队长一木清直的采访 一、蓄意扩大事态—七七事变
日军借口士兵失踪,要求入城搜查,中方拒绝,双方调查期间,日军炮轰宛平城
日军借口士兵失踪,要求过桥搜查,遭拒后袭击卢沟桥
日军士兵已经归队,但为了对中国保持强硬,于是军事占领沙岗高地
日军借口士兵失踪,在调查进行的情况下,炮轰宛平城,袭击卢沟桥,蓄意挑起事端。在士兵归队后,仍蓄意扩大事态
1.中共态度
二、国共同仇敌忾——第二次国共合作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摘自《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四册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摘自《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四册
坚决抵抗
全民族抗战
以实际行动促进国共合作
2.国民政府态度
二、国共同仇敌忾——第二次国共合作
现在冲突地点已到了北平门口的卢沟桥,如果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抢占,那么我们五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事重镇的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可变成北平。
……政府对于卢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1937年7月17日庐山谈话,摘自王晓华、戚厚杰:《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全记录(上)》
坚决抵抗
全民族抗战
二、国共同仇敌忾——第二次国共合作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八路军
南方八省游击队——新四军
3.合作
朱德等东渡黄河。
编入第二战区
编入第三战区
国共合作后延安大礼堂的旗帜和口号
二、国共同仇敌忾——第二次国共合作
背景 军队称谓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七七事变
工农革命军
工农红军
八路军、新四军
补充:中共领导的军队称谓梳理
周恩来在不同时期的军装
二、国共同仇敌忾——第二次国共合作
3.合作
1937.7-12 1938 1939 1940
八路军 345 756 768.5 840
新四军 — 118.4 158.4 164.8
——摘编自孙艳玲:《抗日军饷与国共关系(1937-1941)》,《中共党史研究》2015年第1期
另发开拔费20万元
另发开拔费1万元,拨遣费3万元
1937-1940年国民政府发放经费统计表(单位:万元)
年份
军队
补充:两次国共合作梳理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开始时间
开始标志
主要任务
统一战线
1924年 1937年
国民党一大召开 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推翻北洋军阀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革命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国共同仇敌忾——第二次国共合作
国共内战
九一八事变
华北事变
七七事变
国共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解:
目标是抗日
范围是全民族
要求是站在抗日的同一阵营
近义词是全民族抗战
4.全民族抗战
二、国共同仇敌忾——第二次国共合作
这支军队(指中共领导的军队)不懂得怎样使用大炮,也不懂得怎样使用一个空军团。……它是一支游击军,它依靠着人民的援助而战斗。它的后备力量遍及全国,那就是“民兵”——武装的民众自卫队。差不多所有健全的农民都属于“民兵”。
——(美)白修德·贾安娜:《中国的惊雷》,摘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料简编》
冼星海在指挥《黄河大合唱》
三、中日激战上海——淞沪会战
1.概况
时间:
地点:
爆发:
结果:
英雄:
影响:
1937年8月(八一三事变)
上海
日本士兵强闯机场被击毙,挑起事端
上海失陷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姚子青部,谢晋元部,中国空军等
中日第一次大型会战
《日机空袭下的上海南站儿童》
三、中日激战上海——淞沪会战
2.惨烈
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三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五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就像大洪炉一般,填进去就溶化了!
——《冯玉祥自传2:我的抗战生活》
所以淞沪之战,简直是以我们的血肉之躯来填入敌人的火海。每小时的死伤辄以千计,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上,鲜有前例。
——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忆录》
三、中日激战上海——淞沪会战
9月6日,日寇向宝山城发起猛攻,在飞机、大炮和坦克车的掩护下,步兵轮番进攻,第538团一营营长姚子青率全营500余人,血战7昼夜;日军遗尸300余具,损失战车10余辆,无法越雷池半步。侵略者兽行大发,最后动用火焰喷射器。霎时间,宝山城成为一片火海,姚子青全营慷概殉国。
——摘自王晓华、戚厚杰:《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全记录(上)》
国民党军“八百壮士”原系国民革命军第88师第524团第一营的400多名战士,为壮声势对外宣称八百人。……战役进行到最后阶段,国民党军决定全线撤退,命令该营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四行仓库。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的指挥下,孤军奋战4昼夜,阻击了敌人数次进攻,毙敌200余名,为中国抗战史写下了壮烈的一页。
——摘编自仝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料简编》
三、中日激战上海——淞沪会战
3.价值
张治中:一千余年来,北方部族曾经多次自华北南下侵略长江汉水流域。今若不幸历史重演,日军利用其快速部队沿平汉铁路直扑汉口,并出洛阳堵塞潼关,则中国势将被东西纵断为二,长江下游军民物资设备都无法西运。西北、西南大后方建立工作也徒劳无用,持久抵抗战略自然也不能实现。故中国军队必须诱使日军主力使用于华东而不在华北。
——摘自《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全记录(上)》
1.庭审判决
思考:
屠杀者、施暴者是个别人吗?
施暴者有正当理由吗?
被屠杀者是战斗人员吗?
这是日本第一次制造大屠杀吗?
日军单独的或者以二三人为一个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许多日军喝的酩酊大醉。日军在街上漫步,一点也未被开罪并且毫无缘由、不分青红皂白的屠杀中国人的男女和小孩,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着被害者的尸体。
——摘自《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转引自何成刚:《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史料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四、30万同胞遇害——南京大屠杀
2.杀人与救人
67岁的护士亨兹小姐在鼓楼医院照顾因战乱造成的孤儿
1937年12月13日,《东京日日新闻》第二次报道向井敏明和野田彦的百人斩成绩:一百零六对一百零五
四、30万同胞遇害——南京大屠杀
3.掩盖与揭露
下关长江边,日军将屠杀后的尸体浇上汽油加以焚烧
1996年12月,拉贝先生的外甥女乌尔苏拉·赖茵哈特女士在美国纽约公布了尘封近59年的《拉贝日记》,成为南京大屠杀的有力证据
四、30万同胞遇害——南京大屠杀
4.伪造与真实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入南京城,路旁中国人“拍手欢迎”
四、30万同胞遇害——南京大屠杀
男,1928年9月9日生,当年9岁。
曾被迫跪在路边几个小时“欢迎”日军到来。其哥哥被日军当做中国士兵遭到杀害。
四、30万同胞遇害——南京大屠杀
5. 历史与现实
进入国家公祭网可以在线祭奠南京大屠杀遇害同胞
网址:国家公祭网http:///gjys.htm
在手机导航软件上,定位南京市,输入“丛葬地”,可以搜到19个结果,方便人们前往祭奠
ttps://www./a/284815458_696481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部分文章
1.《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1937.7.23)
2.《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5)
3.《论持久战》(1938.5)
1938年
五、灯塔照亮未来——革命圣地延安
1939年
指出要坚决抵抗,要建立统一战线,国共两党要合作
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会分三个阶段,提出了实行持久战的具体战略方针,指明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指出如何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如何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图片来源:中国广播网
五、灯塔照亮未来——革命圣地延安
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
——毛泽东《团结一切力量抗日,反对反共顽固派》(1940.2.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很多外国人吃惊地看到,在这支红色军队身上,有一种坚韧的英雄主义精神……到访延安的人,会感受到童子军营地般的快乐和团结精神。……不存在财赋带来的负担,也没有等级制度带来的焦虑。……毛泽东的税收政策,同样赢得了大多数人的衷心拥护。……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家庭需要缴税。……整个边区都进行选举。……中国以前从来没有在普选权基础上进行过选举。
——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
——图片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陈嘉庚
本课小结
一、蓄意扩大事态——七七事变
二、国共同仇敌忾——第二次国共合作
三、中日激战上海——淞沪会战
四、30万同胞遇害——南京大屠杀
五、灯塔照亮未来——革命圣地延安
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
七七事变
淞沪会战
南京大屠杀
1937.7.7,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
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战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7.8.13,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1937年,日军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
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令人向往的圣地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