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04 22:15:22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
2
0
2
1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
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展开人民游击战争。
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敌后
正面
新课导入
图片选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
一、首战告捷——平型关大捷
“一场有预谋的旅行”
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所指挥的板垣师团又称第五师团,曾创下在中国战场和先后70余个师对阵的纪录,素有“钢军”之称。
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林彪
八路军
第115师师长
为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
一、首战告捷——平型关大捷
“一场殊死的搏斗”
平型关的战略地位:位于山西东北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1937年9月25日7时许,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115师全线开火。
草鞋影响着
战斗的胜负走向
[论从史出] 结合材料,分析平型关大捷的意义
中共领袖毛泽东在大捷次日致电朱德、彭德怀:“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平型关真正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
——纪录片《我的抗战》
日本《每日新闻》登出了平型关伏击战的新闻,加以实地照片,并冠以“我军运输部队在平型关关口附近不明地域遭到从两侧高地的伏击全军覆没(全灭)”的标题。
国民政府蒋介石致电朱德、彭德怀:“有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指挥得宜。捷报南来,良深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为至盼。”
——《国民政府军令部战史会档案》
国民党第二战区战地动员会主任续范亭发表公告称:“平型关战斗的特别意义,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军的士气。在敌人方面……使日寇知道中国大有人在,锐气挫折,不敢如以前那样的长驱直进。”
——纪录片《我的抗战》
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光辉思想 ——《论持久战》
九一八事变后,汪精卫大唱中国“亡国论”。
抗战初期,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宣扬“速胜论”。
1、为什么写?
2、写的什么内容?
3、有什么作用?
毛泽东撰写
《论持久战》
失败
胜利

寡助
小国
速胜

多助
大国
持久
兵民是胜利之本。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阐明了中共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日本
中国
为驳斥当时的错误观点,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总方针
三、经营后方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叫鬼子顾东不顾西,叫鬼子军力不集中。
——抗日救亡爱国歌曲《到敌人的后方去》
时间
地区
代表
作用
1937-1940
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等地
晋察冀、晋鲁豫等
牵制和抗击大量日军
共产党战略总后方、指挥中枢
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三、经营后方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军事
政治
经济
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
地雷战
地道战
麻雀战
工农阶级
(共产党)
中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
三三制原则
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
陕甘宁边区军民开展
群众性的纺纱运动
敌后
正面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各种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上对敌发起主动作战,大小战斗共达12.5万次,最多时投入兵力达90多万正规军和200多万民兵,并在抗战相持阶段上升为主战场,担负起抗击一大部分侵华日军主力的作战任务。
——步平 、荣维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论从史出:分析敌后战场的作用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敌后战场所发挥的作用。
敌后战场中,共产党和广大战士军民的力量壮大,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战场。
四、主动出击——百团大战
“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
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威胁着敌人的后方。1939年以来,日军在华北地区大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实施“囚笼政策”,对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四、主动出击——百团大战
时间
地点
领导
目标
1940年夏
太原
正定
口号:不留一根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个车站、不留一个碉堡、不留一座桥梁!
华北
彭德怀
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1937.8-11
淞沪会战
1938.3
台儿庄战役
1941.12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37.9.25
平型关大捷
1940下半年
百团大战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938.6
武汉会战
1937.7.7
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
五、知识结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
1937.9
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开始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打破日本三个月亡中国的迷梦
正面战场第一个胜利
正面战场最大的胜仗
日本速亡中国的战略彻底破灭
八路军大规模进攻
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
胡德林/胡福才
白求恩
柯棣华
加拿大共产党员、医生。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救治大批伤员。因手术中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在中国逝世。
印度医生,1938年随同印度援华医疗队到中国协助抗日,先后在延安和华北抗日根据地服务,因病在中国逝世。
百团大战中,聂荣臻救下日本女童美穗子。
国际主义、人道主义、革命主义……精神在传承!
看今日,有大好河山,英名共!
中国全民抗疫
中国的人道主义救助
课堂小结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