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4.古诗三首 课时 3课时
备课人 单位
导学案 一、熟读成诵。 1.我已经读了( )遍课文,并能读出节奏。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1.《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副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 、 、 ,构成了一副和谐统一的画面。2.《赠刘景文》是苏轼送给好友 的一首勉励诗。3.《夜书所见》的作者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自己在秋夜 的情感。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寒、径、斜、霜”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在诗境中感受深秋山色的美丽,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会写本课的四个生字。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 学 过 程 修 改 建 议
一、情境导入1.师:同学们积累过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古代诗人杜牧也非常喜欢秋天的美景,便写下了这首古诗——《山行》。(板书:《山行》)2.齐读课题,读准“行”字。(1)师板书,生书空。(2)齐读课题。师:谁能说说“山行”是什么意思 生:(在山上行走;走在山路上等)【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入,感悟秋天的魅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1.师: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诗,注意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3.再读古诗,初步感悟诗境。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那我们就再读一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秋天的美。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1.诗画结合,品读一、二句。(1)(出示图片)师:是呀,秋天的景色多美呀!看在这幅图片中,你知道诗人在那儿看到了哪些景色?生:山、小路、白云、人家。师:是呀。相机板书:(山 石径 白云 人家)师:这样的景色美吗?师:这么美的景色,那我们就美美的读一读吧。(学生反复读诗句。(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齐读。)(2)理解“寒山”。①师:在第一句里有一座座什么样的山呢?师:为什么是寒山呢?请看张图片,春天的山和秋天的山。 (出示图片)②了解“寒山”就是指深秋时候的山。(3)(出示图片)认识生字“径”、“斜”。师:在这句诗里面,有两个生字朋友,他们很想和我们交朋友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4)(出示图片)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成为了字宝宝的好朋友了,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幅图片,“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谁能用诗句来说一说呢? 2.诗画结合,品读三、四句。(1)学生反复读诗句。师:确实很美,诗人杜牧也留恋这傍晚时分的美景,而停下车来欣赏。(出示图片)谁来读一读?①自由读。②指名读。③齐读。(2)(出示图片)师:大家读得真好,你们觉得这枫叶的颜色怎么样呢?师:对呀,因为了有这些红红的枫叶,让我们觉得这里的景色更美了。(3)理解“坐”、“于”。①齐读。②填空。诗人停下车是( 因为)喜爱傍晚枫林的景色,经过霜打的枫树叶(比)早春二月花还红。③了解“坐”是“因为”;“于”是“比”。(4)认读“斜”、“霜”,并书写。①讨论交流识记方法。②师范写,生书空。③生书写,师巡视。④评议书写情况。【落实“随文识字”的做法,使识字与阅读相结合。改变“满堂说”的课堂,让学生不仅掌握生字的写法,还养成书写的好习惯。】四、读中悟情,多元吟诵,古诗新唱。1.读中悟情。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已经理解了诗意,但是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找一找读古诗的方法吧!师范读。学生自由体会读。指名读。齐读。2.欣赏“古诗新唱”。师:古诗不仅仅是吟诵,还能编成一首动听的歌曲呢!现在我就带着大家一起去欣赏一下吧。(1)学生欣赏歌曲《山行》。 (2)生小声跟唱。【落实个性朗读,老师不要限制学生一定要学生感情朗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还引入古诗新唱的方式,真正做到“创意地教古诗,快乐地学古诗”。】3.背诵古诗。师:同学们,我们跟着诗人杜牧一起欣赏了这深秋时节美丽的景色,那我们能不能把这首诗背一背呢?(1)指名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齐背。五、拓展运用1.师:描写秋天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如:在王勃的《腾王阁序》中有一句经典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师: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美景,也来说一说写一写吧。2.说说写写。(出示课件)我喜欢春天, 因为 春天到处一片绿色 。我喜欢夏天, 因为 。我喜欢秋天, 因为 。我喜欢冬天, 因为 。(1)自己写一写,师巡视。(2)指名读一读自己所写的内容。【一节课学习一首古诗的容量是很小的,所以拓展相关作者的诗歌和同类型的诗歌,并让学生有选择说一说,写一写。】六、全文总结师:同学们,秋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让我们把这么美的诗送给自己。(齐背)七、作业布置1.背诵古诗,默写古诗。2.收集更多有关秋天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板 书 设 计
山行唐 杜牧寒 斜坐 于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赠、刘、盖、菊、参、君、橙”7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3.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教学重点难点 1.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诗歌的情感。2.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 学 过 程 修 改 建 议
一、了解诗人,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生读课题。2.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3.书写“赠、刘”二字。 【课前让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交流了解诗人的背景,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好铺垫。】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1.自由读古诗。师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上面的拼音。2.师检查学生读诗。3.再读感悟,理解诗意(1)学习“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①这句诗中写了哪几种花?请生框出“荷”和“菊”。②看课件夏天的荷花,请生说说夏天的荷花是怎样的?重点理解“擎雨盖”。③到了深秋,荷花怎样了?荷叶怎样了?借助课件让学生自然而然地领会“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意思。④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2)同法学习“菊残犹有傲霜枝”。 ①出示菊花图。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出示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②理解“傲霜枝”。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③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④对比朗读。课件显示深秋时的荷花和菊花,展开对比,找到诗中反义词框出来,领悟菊花不怕冷的精神并指导朗读。⑤书写“菊”字。(3)学习“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①师: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②出示橙黄橘绿图。师: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书:橙 橘 秋之美)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齐读诗句。借此理解“君”指的就是刘景文。③书写“橙”字。【本课在教学生字时,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通过图片帮助孩子直观理解意,迅速解开质疑,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三、读中悟情,多元吟诵师:同学们虽然理解了诗意,可还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下面老师教你们读古诗的一个方法,好吗?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体会读。3.个人比赛读。4.男女生比赛读。5.齐读。6.指导背诵。师:同学们,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指名背诵)【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做到“创意地教古诗,快乐地学古诗”。】四、拓展延伸,美在秋天。师: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与秋天有关的诗,如:杨万里《秋凉晚步》: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赞美秋天的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课余时间也可以找找读读哟!
板 书 设 计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荷 菊秋之美 橙 橘
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 学 过 程 修 改 建 议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出示秋天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感受秋天,自然导入新课。】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课前让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交流了解诗人的背景,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好铺垫。】 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 ”画下来。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 2.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边读边画,培养学生带问题读书,养成边读边画的习惯。】 3.学习生字(促、深) (1)这里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师读一读。(课件先出示“促”,后出示“深”。(2) 这首诗还有一个生字“深”,翘舌音,请读一读。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自由讲自己的识字方法。) (3)把刚才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 (4)指名读生字,男女对读。 (5)(出示生词)生字记好了,请你们同桌互相读一读生词。【通过学习生字词,以落实“双基”的教学,并培养学生的识字的能力。古代教育家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则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鼓励学生多读,就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总体把握诗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奠定基础。】 四、品读赏析,感悟诗意 1.赏析第一、二句诗 (1)下面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句诗。 (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句诗。 (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 (4)第二句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5)请大家想想,(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 (6)我们班有外地的孩子,当你们当离开家乡来道 读书,你们想家吗?你想起了谁呀?请你读一读这句诗好吗? (7)小组赛读这两句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再指名读,齐读。 (8)谁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说得好的给予表扬。) 【抓住诗句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创设情境,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想象,感受秋天,感受诗人的孤独和思乡情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并让新莞人孩子谈谈自己离开家乡的感受,深深体会“动客情”,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2.赏析第三、四句诗 (1)师:正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现在我们来学习后面两句诗。请同学们默读,边读边结合插图、注释来想一想。 (2)指名汇报看到了什么。 (3)是的,他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投入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板书:思乡之情) (4)诗人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独的心,顿时变得亲切了。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通过学生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解除疑难,理解诗句所描述的情景。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必须让学生把诗句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还引导学生对于诗句中的“知”字深入思考,品词析句,积极思维,展开想象,使之感受更为深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体悟了诗内涵,也学会了阅读。】 五、游戏练习,加深理解 1.刚才同学们对诗的大意基本弄懂了,那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吧!游戏的规则是:我说诗句的意思,你们来猜相应的诗句,好吗? 2.这个游戏好玩吗?你们同桌来试试你说我猜。 【本环节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从而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六、深入朗读,感悟诗情 1.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自由读) 2.现在让我们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好!(男女赛读) 【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坚持“以读为本”,诗歌教学更是如此。“三分诗,七分读” 。这句话就强调了诗歌学习中读的重要性。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古诗就是跳跃的五线谱。我把音乐引进课堂,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让情感升华。】七、背诵古诗,加强积累 1.同学们对于古诗掌握得很好,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2.同桌互相背古诗,再指名、齐背古诗。 【古诗教学要注重背诵积累,背诵古诗不仅仅是语言的积累,同时还是文化的积累。】 八、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板 书 设 计
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思乡之情 感:动客情
教 学 反 思
课堂达标训练题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路径(jìng jìn) 挑(tiǎo tiāo)促织犹(yóu yǒu)如 下霜(shuāng suāng) 二、默写《山行》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1.《山行》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____,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季的景色,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来。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家,这几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2.《夜书所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了小孩在逗引蟋蟀的场景。五、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