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的变迁
一、选择题
读“海牛、鸵鸟在两洲的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海牛化石的分布说明了( )
A.两块大陆的形状相似
B.两块大陆被海洋包围着
C.海牛的游泳能力很强
D.以前两块大陆可能相连
2.两块大陆的轮廓比较吻合,古生物化石极其相似,由此魏格纳提出了( )
A.大陆漂移学说
B.板块构造学说
C.海底扩张学说
D.地球引力学说
3.(2020·重庆市暨华中学校)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喜马拉雅山是由欧亚板块与什么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
A.美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
4.(2019·福建三元)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带是( )
A.大洋内部
B.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C.板块内部
D.陆地与海洋交界地带
5.(2015·山东泗水·)2014年5月24日云南盈江(图中甲地)发生6.1级地震,此次地震发生的地点处于 (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6.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喜马拉雅山顶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7.(2019·河南渑池)地球表面的形态是不断变化的,比如坡地变梯田,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壳运动
B.海平面升降
C.人类活动
D.河流作用
8.(2018·甘肃·卓尼县柳林中学)下列不属于海陆变迁原因的是( )
A.海平面升降
B.地壳的变动
C.风的作用
D.人类活动
(2020·河南洛阳)继2019年6月火山喷发后,0月1日,巴布亚新几内亚乌拉旺火山的红色熔岩再次直冲天际,迫使近日刚重返家园的居民再度撤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巴布亚新几内亚属于( )
A.太平洋上的大陆国家
B.太平洋上的群岛国家
C.印度洋上的大陆国家
D.印度洋上的群岛国家
10.巴布亚新几内亚多火山的原因是( )
①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②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③位于板块消亡边界④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我国正积极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全面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图”(左图)和“世界局部地区板块和山脉分布图”(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海域海上丝绸之路没有经过的是( )
A.地中海 B.印度洋 C.北冰洋 D.红海
12.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该半岛属于( )
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13.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未来地中海的面积应该是( )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D.有时扩大,有时缩小
14.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是因为(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相互张裂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相互碰撞
C.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相互张裂
D.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相互碰撞
二、解答题
15.读七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____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A____,E____,G____。
(3)七大板块中,以海洋为主的是____板块。(填名称)
(4)现代测量表明,①处海域在不断扩张,因为此处的两大板块正处于____运动。而②处的山脉是____板块与____板块相互挤压碰撞的结果。(填名称)
(5)③处多火山地震,请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____。环绕C板块的火山地震带叫____火山地震带。
参考答案
1.D
2.A
【分析】
1.
南美洲与非洲之间是大西洋,南美洲东北部与非洲西部都有海牛化石分布,海牛不具备远涉大洋的能力,说明以前南美洲与非洲可能相连,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
南美洲东部突出部分与非洲西部凹进部分的轮廓比较吻合,且南美洲与非洲的古生物化石极其相似,魏格纳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他是在看到南美洲东部与非洲西部轮廓十分吻合的情况下提出 ,后来得到了人们的证实。
3.C
【详解】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碰撞挤压形成,山脉还在不断升高,故选C。
4.C
【详解】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共划分为六大板块,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B错误、C正确。大洋的内部有可能位于板块的交界处,A错误。陆地与海洋交界地带有可能位于板块交界处,D错误。故选C。
5.B
【详解】
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张裂或碰撞挤压的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云南盈江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因此该地多地震,根据题意。故选B。
6.D
【详解】
地球上海陆分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会发生变化,以上四个叙述中,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落基山脉上的三叶虫化石和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都是海陆变迁的例证,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不能证明地球的海陆变迁,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7.C
【详解】
地球表面的形态是不断变化的,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为大海;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有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的活动等,河流的冲积作用也会改变地表状态;坡地变为梯田,主要是人类主观上把坡地修整为梯田后,发展农业生产,故属于人类活动,故C正确,故选C。
8.C
【详解】
在地球表面某位置发生的由海变为陆或由陆变为海的变化叫做海陆变迁,海平面升降、地壳的变动、人类活动比如填海造陆等都属于海陆变迁,ABD不合题意。风的作用可以吹动空气流动,吹一些风沙,比如黄土高原的形成,不属于海陆变迁,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水平运动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巨形凹陷、岛弧、海沟等。垂直运动形成高原、断块山及拗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
9.B
10.C
【分析】
9.
读图可知,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处太平洋西部,是一个由众多岛屿构成的国家,所以其是一个太平洋上的群岛国家。故选B。
10.
读图可知,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上,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多火山。①④错误,②③正确,故选C。
【点睛】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11.C
12.C
13.B
14.B
【分析】
11.
读图分析可知,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海域有:台湾海峡、南海、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亚丁湾、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该路线不经过北冰洋,C符合题意,ABD不合题意。故选C。
12.
印度洋板块属于印度洋澳洲板块的一部分,包括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印度洋板块包括印度洋的北部、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大洋洲的大陆、岛屿及邻近的海洋。故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受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地中海的面积将不断缩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由阿尔卑斯山脉所处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阿尔卑斯山脉是由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的建设,促进了沿线各国经济发展与合作;“一带一路”战略涵盖亚洲、欧洲和非洲。海上丝绸之路经过南海、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到达欧洲西部。
15.
(1)大陆漂移
(2)欧亚板块 南美板块 南极洲板块
(3)太平洋
(4)张裂 欧亚板块 印度洋板块
(5)处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环太平洋沿岸
【分析】
本题以七大板块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大陆漂移学说、板块分布以及板块运动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对板块分布的记忆以及板块运动的影响的理解。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他是在看到南美洲东部与非洲西部轮廓十分相似的情况下提出的。
(2)读图可知,图中A是主要由亚洲和欧洲共同构成的欧亚板块、E为南美板块、G是以南极洲为中心的南极洲板块。
(3)七大板块中有些既有陆地又有海洋,只有一个是几乎完全由海洋构成,即太平洋板块,也就是图中的C板块。
(4)①处即红海,该处正在不断扩张,这主要是由于两侧的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在不断张裂所致。②处即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有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隆起所形成的。
(5)③处即日本附近,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火山地震多多发这主要是因为日本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由于地壳运动活跃,因此火山地震多发。环绕C板块即环绕太平洋板块的地震带是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