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现象 章末过关训练 2021_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光现象 章末过关训练 2021_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4 18:1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光现象 章末过关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四个词语所描述的光现象中,属于光源的是 (  )
A.红光满面 B.金光闪闪
C.波光粼粼 D.火光冲天
2.如图所示,一些金属条被科技馆工作人员按特殊的方式摆放后,在灯光的照射下就出现了栩栩如生的“飞机”。下列成语中描述的现象与“飞机”的形成原理不同的是 (  )
A.水清可鉴 B.凿壁借光 C.坐井观天 D.管中窥豹
3.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潢,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光的 (  )
A.漫反射 B.镜面反射
C.折射 D.直线传播
4.下列关于光和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和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速度都会变大
C.声和光的传播速度都与介质种类有关
D.光速为3×108 m/s,声速为340 m/s
5.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
D.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
6.舞蹈训练室竖直墙壁上安装有平面镜,甲、乙、丙三名同学在平面镜前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他们的位置连线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甲在直角顶点,乙、丙连线平行于平面镜。则 (  )
A.甲与甲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
B.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丙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C.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D.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7.如图所示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和相关实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
B.图甲中∠EOM是入射角
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
D.图甲、丙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8.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射角是60°
B.入射角是30°
C.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D.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不变
9.如图所示,在一个空箱子中,一束光自P点发出,与镜面成60°角射向平面镜,经O点反射后,在Q点形成一个亮斑,当入射光线不变时,将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3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法线转过15°
B.反射角增大45°
C.反射光线转过90°
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
二、填空题
10.小海在家中做“研究光的传播”实验,在玻璃缸中盛上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径如图所示,这属于光的    (选填“反射”“折射”或“色散”)现象。当搅拌缸中的水后,观察到光的路径呈直线,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               。
11.雨后初晴的夜晚,地面上有积水,为了不踩到积水,当我们背着月光走时,应该走    (选填“亮”或“暗”)的地方,水面对光发生的反射是    反射。
12.如果把刻度尺一半浸入水中,感觉水中部分的刻度要比水面上方部分的刻度    (选填“密”“疏”或“相同”),但事实上刻度是均匀的,其原因是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发生了    。
13.汽车的观后镜实际上是一种    镜。在某次准备驾车外出前,坐在驾驶位置的王师傅发现,从左侧观后镜中看到的是如图所示的情景。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观后镜的镜面应适当向    (选填“上”“下”“里”或“外”)旋。
14.下列光源中:发光的水母、发光的萤火虫、太阳、发光的电灯、发光的霓虹灯、点燃的蜡烛,其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是        ,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
15.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一座洞口朝正西方向的水平涵洞中去,小明设计安装了一块能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M,如图所示。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地面照射,图中平面镜放置方向与地面的夹角α应为     。
16.如图所示,在暗室中A点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墙壁上有一平面镜MN。暗室中甲、乙、丙、丁四名同学中能通过平面镜看到烛焰的是   。请通过光学作图判断,保留作图痕迹。
17.如图所示是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两块平面镜均相对水平面倾斜45°角。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现有一艘军舰位于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则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像位于    (选填序号:“①平面镜1的正上方”“②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③平面镜2的正下方”或“④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像到潜望镜的距离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军舰到潜望镜的距离。
18.老师进行了如下演示实验,先用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将平面镜放在一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在柱M上固定一红色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其作用是为了显示    的位置,然后打开固定在柱N上的绿色激光笔,使绿色激光射向O点,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老师水平缓慢转动圆台,当我们观察到           时,可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三、作图题
19.如图所示,小丽站在池塘边看见水中A点有一条鱼,试确定鱼大致的实际位置A',并画出看见A点的光路图。
20.图中,OA'是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BO的折射光线OB'的大致位置。
四、实验题
21.小明发现小孔成像时像的大小会发生变化,于是他设计实验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小孔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发光体的高度以及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于是他用同一个发光体AB进行实验,且保持发光体AB到小孔的距离为8 cm不变,多次改变小孔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并测出像的高度,下表是他的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次数 ① ② ③ ④ ⑤
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
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
(1)小明把易拉罐正对着发光体AB(如图甲所示),则在半透明纸上会看到发光体AB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2)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象。
(3)从图乙可以看出:当同一发光体AB到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纸离小孔越远,所成的像越    ;当半透明纸距小孔12.0 cm时,像的高度是    cm。
(4)在第④次实验时,半透明纸上像的高度与发光体AB的高度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5)为了进一步探究像的大小与发光体离小孔的距离是否有关,小明应注意控制           、           不变。
22.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小组的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
(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       发光。
(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    。
(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解析:】 金属条被科技馆工作人员按特殊的方式摆放后,在灯光的照射下就出现了栩栩如生的“飞机”,其形成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凿壁借光、坐井观天和管中窥豹与之原理相同。“水清可鉴”是因为水面非常平静,光在水面发生了反射,属于平面镜成像。
3.B 
4.C
5.D 
【解析:】 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界面两侧,则OE为折射光线,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由图可知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45°,故界面左侧是玻璃,右侧是空气。
6.C
7.D 
【解析:】 为了能看清光路,需要光在硬纸板上发生漫反射,纸板表面粗糙一些效果更好,故A错误;根据入射角的定义可知,图甲中∠EON是入射角,∠EOM是入射光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故B错误;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后折,此时看不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线是存在的,故C错误;由图可知,当光线沿FO方向入射时,反射光线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故D正确。
8.A 
9.D 
【解析:】 由法线和平面镜垂直可知,将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30°,法线也要转过30°,故A错误;将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30°后,入射光线PO与镜面的夹角由60°变为30°,则入射角由30°变为60°即增大了30°,由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增大30°,故B错误;平面镜转动前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30°×2=60°,平面镜转动后两者之间的夹角变为60°×2=120°,由于入射光线不变,所以反射光线转过120°-60°=60°,故C错误、D正确。
二、填空题
10.折射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11.亮 镜面 
12.密 折射 
【解析:】 尺子在水中的部分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尺子变短了,所以水中部分的刻度看起来比水面上方部分的刻度要密集一些。
13.凸面 外 
【解析:】 由生活经验知,汽车的观后镜实际上是一种凸面镜,可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题图中,通过观后镜观察到的范围小,且观察的是自己的车身,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观后镜的镜面应适当向外旋,这样可使外侧更大范围的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以达到扩大视野的目的。
14.发光的水母、发光的萤火虫、太阳
发光的电灯、发光的霓虹灯、点燃的蜡烛
15.45° 
【解析:】 如图所示,∠1为入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2=∠1,由于∠α=∠3,而∠3=90°-∠2,则∠α=90°-∠1。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反射光线朝正西方向,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90°,入射角为45°,即∠1=45°,所以∠α=45°。
16.丙 如图所示
17.④ 大于 
【解析:】 由题意知潜望镜是由两块均相对水平面倾斜45°角的平面镜构成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人眼看到平面镜中的虚像是物体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进入人眼,所以看到虚像的位置在进入人眼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即眼睛与平面镜2水平连线的直线上,即军舰所成的虚像位于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据此分别作出两次成像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由图知,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像到潜望镜的距离大于实际军舰到潜望镜的距离。
18.法线 红、绿色光看起来重合
【解析:】 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这样能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法线与平面镜是垂直的,红色激光笔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可以显示法线的位置;沿水平方向缓慢转动圆台,当我们观察到红、绿色光看起来重合时,可以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三、作图题
19.如图所示
【解析:】 看到A点有条鱼,A点的鱼实际上是鱼的虚像,从眼睛到虚像画直线,水面以上是实线,水面以下画成虚线,再画出法线,根据入射角小于折射角,画出入射光线,确定鱼的大致位置即可。
20.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21.(1)倒立 (2)如图所示 
(3)高 6.0 (4)相等
(5)发光体AB的高度 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
22.(1)荧光物质 (2)反射 (3)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
【解析:】 (1)钞票上的“100”字样上有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它可以发光;
(2)紫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它在传播时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通过上面的探究可知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当用玻璃挡住紫外线的传播路径时,另一侧的荧光物质不发光,说明紫外线不能透过玻璃,因此这是为了探究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