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邓小平晚年在回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时说:“我在这里待了六天,会议开了一天一夜,极为紧张。”那是“武汉最热的时候,开会的当时连门也不能开,进去了就不能出来。”据此推断,这次会议最有可能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毛泽东把革命队伍带到井冈山之初,当时革命队伍中不大可能出现的想法是( )
A.对这一做法心存疑惑
B.这只是无奈、暂时的权宜之计
C.认为这是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觉得艰苦渺茫想逃跑
3.1935年9月,《大公报》临时通讯员范长江在《松潘战争之前后》中写道:“中央红军的主力,亦由中国的东南转到西北的陕北上来。”这一报道表明( )
A.红军开始摆脱国民党的“围剿” B.“左”倾军事路线已被清除
C.红军主力即将完成战略转移 D.中央红军开辟了新的根据地
4.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们感到“仅有学界运动,其力实嫌薄弱”,须要找一个共同奋斗的同盟军,于是一部分学生领袖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这一转变促进了( )
A.工农武装割据的兴起 B.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C.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D.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5.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 )
A.洋务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6.下面漫画为《上任一年多以后的新贵作如是想》。图中文字为:大拉司存在外国银行最靠得住了。其中拉司为上海话,意为钞票、金钱。漫画表明( )
A.北洋军阀鱼肉百姓投降卖国
B.南京国民政府政治腐败严重
C.中国财政金融被列强所控制
D.官僚资本主义日益发展壮大
7.1919年6月9日,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了……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最后最低之要求”,要对北京政权予以“根本之改造”。这体现了五四运动的( )
A.爱国精神 B.民主精神
C.团结精神 D.科学精神
8.下图所示的建筑,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见证了( )
A.新文化运动诞生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人民军队的创建 D.国民大革命发动
9.1971年,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在其《1935年长征:中国共产主义生存斗争的史诗》中论及到:“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评价是基于( )
A.英勇、牺牲和忍耐精神是长征的主旋律
B.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战略大转移目标
C.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
D.长征证明了人类有能力实现所有的愿望
10.五四运动后,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等人都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深刻思考中国的革命和未来。这反映出五四运动( )
A.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民族解放的新武器
B.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兴起
C.标志着中国人民救亡意识的觉醒
D.促进了民主科学思想的广泛传播
11.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2.南京国民政府于1931年提出,“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1935年又决定:“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应暂停止,尽量设法改运于川黔两省,并须秘密陆续运输,不露形迹。”这突出说明国民政府( )
A.力图改变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B.意识到新的世界大战将爆发
C.为对川黔地区红军秘密“围剿”
D.正准备实施工业的战略内迁
13.1922年李大钊加入国民党时,曾向孙中山声明自己不能退出共产党,孙中山明确表示说:“这不要紧,你尽管一面作第三国际党员,一面加入本党帮助我。”这说明孙中山( )
A.认可中国共产党是参与世界革命并独立存在的团体
B.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弱小还不足以影响到其地位
C.开始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D.欣赏中国共产党员的个人能力而不考虑其他的因素
14.1928年湘赣边界工农政府通过了《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1929年中央苏区将其修改为《兴国土地法》,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1931年又通过了土地革命路线,提出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法的不断变化主要表明(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制趋于完善
B.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
C.根据内外形势变化调整土地方针
D.纠正土地革命中右倾错误的需要
15.中共在1925年开始将没收地主土地视为最终目标,但避免使用“土地革命”一词。1927年八七会议上,第一次将没收地主土地表示为“土地革命”。以下对避免使用“土地革命”主要原因的合理推测是( )
A.未接到共产国际指示 B.对土地革命认识不够
C.维护国共两党的关系 D.服务于北伐战争进程
16.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时,报考人数达1200余人,超过计划人数三倍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广州国民政府的积极努力
B.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鼓舞
C.“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号召
D.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太平天国运动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摘编自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摘自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1)材料一中的“政治纲领”名称叫什么?其核心是什么?从主观方面分析这一纲领没有真正实行过的原因。
(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3)材料三中“边界红旗子”指的是什么?
(4)分别概括三则材料所反映的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主要思想理论。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做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
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
(2)依据材料二,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国民政府建立后即着手建立国家金融体系,以控制全国经济,巩固统治。同年10月,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央银行条例》,规定中央银行为国家最高金融机关,享有发行货币等经济特权。此后,国民政府又通过改组银行、融入官股等方式,逐渐控制了商股占主导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为了实现金融集权和应对经济危机,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统一了货币,并与美国签署了《中美白银协定》,实现了法币与美元的挂钩。至此,国民政府完成了对全国的金融垄断,并以此控制了中国的工商业,为全面统制经济作了充分准备。
——摘编自宋鸿兵《货币战争》等
材料二 红色根据地能够生存和发展,金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首要任务就是创立独立的金融系统。同年11月,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宣告成立,并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法令,迅速统一货币、财政和税收,逐步改变了苏区金融市场混乱的局面。此外,国家银行还受政府委托,兼行商业银行之职,在吸收民间资金的同时,积极从事信贷业务,服务涉及苏区的工农业生产、粮食调剂和对外贸易等。在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条件下,红色金融从零起步,独立运作,自成体系,与中共“红色割据”实践一脉相承。
——摘编自单冬克《中央苏区红色金融史话》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金融体系建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金融体系与苏维埃政府金融体系的相同之处,说明不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
——《中共党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 五四时期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材料三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影响的具体表现。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哪一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是新文化运动中哪些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
(3)材料三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五四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B
[解析]:由“武汉最热的时候”得出时间和地点是在夏天的武汉,由这次会议是“极为紧张”的,有“转折”意义,国民革命失败后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发生在1927年8月7日,故选B项;中共一大是在上海召开的,排除A项;遵义会议召开是在1935年1月的贵州重镇遵义,排除C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是在1949年春天的河北平山西柏坡,排除D项。
2.C
[解析]: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学习苏联,走城市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故当时革命队伍中不大可能出现认为这是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的想法,故选C项。
3.C
[解析]:根据材料“1935年9月”“中央红军的主力,亦由中国的东南转到西北的陕北上来”可知,这一报道表明红军主力即将完成战略转移,故C项正确。
4.C
[解析]:材料“于是一部分学生领袖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体现的是知识分子同工人运动相结合,这促进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故C项正确。
5.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并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和重要力量,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五四运动,故本题选C项。
6.B
[解析]:《上任一年多以后的新贵作如是想》的时间为20世纪20年代末,此时北洋军阀统治已基本被推翻,故A项错误;根据漫画的时空判断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再根据“大拉司存在外国银行最靠得住了”及“上任一年多以后的新贵”可推知漫画映射的是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的腐败,故B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的当权者转移财富不能说明中国财政金融被列强所控制,故C项错误;在20世纪20年代末,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官僚资本主义还没有壮大,故D项错误。
7.B
[解析]:《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由此可以反映五四运动的民主精神。
8.B
[解析]:材料一中的“上海的兴业路76号”与中共一大的召开(或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关,故选B项。
9.A
[解析]:长征精神,与材料中“生存斗争的史诗”“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相符,故A项正确。
10.A
[解析]:以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为指引,后来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成为实现民族解放的新武器,故选A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兴起于1953年的三大改造运动,排除B项;五四运动确实标志着中国人民救亡意识的觉醒,但题干强调的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对中国革命的作用,排除C项;题干反映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排除D项。
1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的关键信息“广东共产”“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可知此时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B项正确。
12.D
[解析]:工业布局是一国或一个地区工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和各生产要素的空间组合与安排,据材料“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和“兵工厂”可知主要是关注国防而不是工业布局,故A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日军侵华加剧,巩固国防的目的是应对日军侵华而不是世界大战,故B项错误;据材料“重大工程之建筑”和“兵工厂”可知是工厂内迁而不是军队调动,故C项错误;材料“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和“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改运于川黔两省”表明这是出于国防需要准备实施工厂内迁,故D项正确。
13.A
[解析]:孙中山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其目的是理顺与共产国际,特别是与共产国际下属支部中共的关系,实现联合苏俄,借助于俄国革命的经验,振兴国民党,故选A项。材料体现不出中共力量弱小,排除B项;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排除C项;“不考虑其他的因素”说法欠缺,排除D项。
14.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1929年、1931年进行了三次土地政策改革,说明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故C项正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A项错误;“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的表述不符合实际,B项错误;中共依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土地政策,未体现右倾错误,D项错误。
15.C
[解析]:根据材料“1925年”可知当时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故合理解释是为维护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中共避免使用“土地革命”一词,故C项正确。共产国际在1923年5月要求中共在形成反帝统一战线的同时开展土地革命,要求中共提出全部没收地主土地和公有土地并分配给农民的土地革命口号,A项错误;“土地革命”含义为推翻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没收其土地并分配给农民,废除一切封建压迫,这一点在1925年已经认识到了,B项错误;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D项错误。
16.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青年踊跃报考黄埔军校的原因是民族危机严重,“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民众的呼声,故C项正确。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于1925年,故A项错误;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故B项错误;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共52分。
17.(1)《天朝田亩制度》。核心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从主观方面说,平均分配土地和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或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2)政治革命。
(3)工农武装割据(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民主革命思想);无产阶级: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分别代表了中国近代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作答。
18.(1)19世纪中期以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反帝爱国运动是五四运动的鲜明主题;这次运动由爱国学生发起,工人阶级、商人相继加入,群众基础广泛。
(2)宣传发动广,群众参与多(群众基础更广泛);国共两党合作;以新三民主义作指导;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19.(1)巩固国民政府的统治,维护国家统一;稳定金融秩序,促进民族工业发展,为抗战准备了物质基础;强化政府对经济控制,为官僚资本膨胀埋下祸根。
(2)相同:政府主导;设立国家银行;统一货币;运用法律制度加以规范。
不同:前者为巩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后者为打破封锁,保存政权。
前者受西方影响;后者自成体系,相对独立。
原因:国民党: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应对世界经济危机。
共产党:国民党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根据地金融混乱。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时间和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国民政府统治、促进民族工业发展、强化政府对经济的控制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主导、设立国家银行、统一货币、运用法律制度加以规范等方面进行分析相同点。不同点可从目的、自主性、本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党和共产党两方面分别作答即可。
20.(1)知识分子倾向俄国和社会主义;走知识分子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2)变化:社会生活风俗方面的变化。
思想: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
(3)具体指:爱国主义情感。
基础:思想基础:促进了思想解放(弘扬民主和科学;传播马克思主义);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组织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由“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可知,知识分子倾向俄国和社会主义;根据材料一“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可知,走知识分子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可知,社会生活风俗方面的变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社会习俗走向民主、平等、文明,这是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新道德直接影响的结果。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可概括出是爱国主义情感。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三个方面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