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4 16:4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南通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单元测试卷
( 2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6分)
什么是中国精神?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英勇无畏,rUì bù kě dāng,,只为解放全中国;是跳水姑娘吕伟的“飞天”líng kōng,,轻盈潇洒,只为展现中国风采A 是多少中国人 d ā n ji ng jié lǜ,,默默奉献,只为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B中国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迸发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与感召效应,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显示。中国精神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必将激励新时代中国人战胜磨难,奋发图强,谱写最壮丽的篇章。
根据拼音在横线上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请根据语境,在A处填写标点。(1分)
B处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修改意见:
综合性学习:走进红色经典,完成以下活动。(12分)(1)
(1)【走进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请你填写。(4分)
【辨人物】“他个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指的是① (填人名)。
【忆历史】红军长征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作者认为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描了两次战役,一次是②“ ”另一次是“ ”。
【讲故事】作者在书中说:“我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蓬勃精神,让人看到希望。”请用书中一个关于“红小鬼”的故事来印证这句话。③
(2)【走进影院】阅读材料,完成练习。(5分)
在庆祝新中国72华诞的重要时刻,电影《长津湖》上映,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电影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某部穿插七连参加长津湖战役的过程,展现了人民军队炽烈的爱国情怀、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
电影的开篇就用简洁的篇幅和生动的情节告诉观众,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在家休假的连长伍千里接到命令立即归队,本已复员的指导员梅生长途骑车终于与集结北上的队伍会合,领袖之子毛岸英坚决要奔赴前线战场……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捍卫和平,中国军人别无选择,流血牺牲也在所不辞。影片中,风景如画的鱼米之乡浙江湖州、摄人心魄巍峨庄严的万里长城,与美军飞机炸下的边陲城市安东形成强烈反差。绝不能让战火烧到祖国大地,不能让敌人夺走我们的土地,不能让敌人剥夺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影片借梅生的话说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
《长津湖》以令人目不暇接的战争戏,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无情,更生动诠释了志愿军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血性胆魄,让人看了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①为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3分)
②《长津湖》的导演团来南通为影片做宣传,你将以学校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导演,请结合上述材料确定采访目的并设计两个问题。(3分)
(3)【走进精神】抗美援朝老战士观看影片《长津湖》后,激动万分,提笔写下一副对联,下联是“保家卫国显英雄本色”,横批“中国精神”,请你结合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补充上联。(3分)
横批:中国精神
上联:
下联:保家卫国显英雄本色
5.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诗句、题目、作者。(10分
(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2)征蓬出汉塞, 。(王维《 》)
(3) ,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
(4)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崔颢描绘登上黄鹤楼见到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的诗句是 ,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描绘花展现早春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 。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6-7题。(6分)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①,病入中年日月遒②。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③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获窄。②遒:迫近。③画角:古代乐器名,发音哀厉高亢,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振奋士气。
6.这首诗的最后一联以“丹枫”照应前诗中的“ ”字,寓情于景,诗人想象自己
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含蓄地表达了自己 的愿望,也暗含 之情。
7古代文人喜欢登高凭栏,极目远望,借此抒怀。请你品味诗歌的二、三联,概括作者复杂的情感。
(二)(5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8.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①夏水襄陵 ②沿溯阻绝
③此岩既高 ④犹望见此物
9给句子划分停顿(停一处)(2分)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绝巘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绝
C虽乘奔御风 虽途迳信宿
D故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①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
12.【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 的特点;【乙】文“朝发黄牛,
暮宿黄牛”,侧重写水 的特点。这在写法上都是 描写。(3分)
阅读材料,完成13-16题。(13分)
材料一:
“人在路上走,鹰在脚下飞”,羊拉的公路一直被称为“天路”。有人形象地说:“在这里
工作的人,把生命的一半交给头顶上的飞溅落石,另一半交给脚下的万丈深渊.要是出车祸,
往往是“空难”。”
没有路,就没有人流物流,也就没有财流。交通建设推进难,但却关系羊拉乡的持续发
展。上任以来,立青农布将重点放在了公路建设上,立青农布说,通过8年的努力,云南省
羊拉乡巳经不再是交通死角,逐渐融入川滇藏旅游环线,从交通末梢成了交通要道,羊拉的
发展面貌彻底改变。
羊拉八年,高原的紫外线让立青农布的肤色加深,也加深了他与群众之间的感情;羊拉
八年,不知穿破了多少双鞋,立青农布却说“脚比路长”。八年不短,立青农布说:不当漂
在水上的浮萍,甘做沉在水底的秤砣。
(摘编自《脚比路长 一心为民——记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羊拉乡党委书记立青农布》)
材料二: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扎甘洛村吉克古克:你(谢彬蓉)是女老师,还有你的
年纪大,我不相信,肯定是呆了一两个月就肯定呆不住了。
支教教师谢彬蓉:我的父亲,他也是抗美援朝老兵,给我讲过彝海结盟的故事,我学
的师范大学教孩子们,也相当于回报国家,又可以回报彝族同胞。
支教教师谢彬蓉:当时就有个小男孩叫默格的,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他经常在我们教室
那趴着,那个眼睛是瞪到大的,嘴巴也跟着呀呀张着嘴读,孩子们对我那种期盼的眼神,对
知识的渴望的那种眼神触动了我。
记者:你每天上学开心吗
小学学生吉色子西:开心。见到谢老师之后,心情就变得非常开心。
小学学生切吉惹伍:谢老师(教给我们)很多道理,很多生字,学也学不完啊。
(摘编自央视新闻访谈节目)
材料三
路通了,许多问题迎刃而解。今年1月中旬,我到田林县调研,这里丘陵连绵,九成以上是土山,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不少名优农特产品“翻不过山”。如今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进屯的路、水、电基本都通了,县际路网建设还在不断推进,
去年10月,我到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龙圩村龙圩屯调研,认识了贫困户龙关屯,他
的精神令人感动。他含辛茹苦把两个孩子培养成大学生,现在孩子毕业了,还了旧债,还盖
了新房,日子很快好起来,在多次走访中,我看到虽然贫有百样、困有千种,但很多都可以
从教育上找到根源。近年来,广西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成义务教
育薄弱学校改造1925所,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100多万人次,劝返贫困户辍学适龄学
生4584人,让贫困家庭孩子“上得了学”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令人忧虑的是,“读书无用论”在一些贫困地区仍有市场,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辍学、
失学问题依然存在,需要引起我们高度警惕,切实加以解决
(摘编自《求是》杂志《精准脱贫调研手记》)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着重写立青农布扎根羊拉乡、为羊拉乡的持续发展无私奉献的事迹。
B材料二对学生的访谈,表现出教育对贫困地区孩子们的重要性。
C.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读书无用论”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扎甘洛村没有市场。
D材料三翔实准确的数据表明作者的调查研究工作进行得细致、深入。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立青农布、支教教师谢彬蓉,以及材料三的作者,他们都是扶贫攻坚的践行者。
B立青农布作为少数民族干部的代表,对少数民族地区脱贫的愿望比其他人更迫切。
C谢彬蓉老师坚守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支教,是因为“彝海结盟”传承下来的深情厚谊。
D材料三的作者对造成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失学现象、还存在某些落后意识的个人和群体提出
了严肃批评。
1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你针对贫困地区发展滞后的问题提出解决的举措建议。(3分)
16.虽是“尘埃”,却焕发出璀璨的星光,这就是平凡的中国人,请结合上述材料,选择一个
人物,为他(她)写一段颁奖词。(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40字。)(4分)
阅读文章,完成17-21题。(23分)
姿态
(1)她是主动从那间三楼的办公室里搬出来的,搬到车间旁边的一间平方里,刚把东西
收拾干净,刘燕就匆匆地闯了进来,额头上挂着细密的汗珠,悄悄地掩上门后,神色紧张地
说:“你傻不傻,搬到这里来 ”
(2)她不在乎地说:“这不很好吗 这里安静,我可以静下心来搞我的攻关课题.”
(3)刘燕气得直跺脚,说:“平时吗 现在是关键时期,你这是放弃。唉,我不管你了。”转身就走了。
(4)关键时期她懂,公司要选拔一批中层千部,她作为分配来的大学生这次板有可能被选
拔上,同一办公室的老余感叹道:“这是我最后一次机会了!”神情就黯淡下来,皱纹皱得像
千层鞋底,气喘不匀般连连叹气。
(5)窗外有一丛凤尾竹,摇曳着柔媚的身姿,阳光在上面音符般跳动。再远一些是一排厂
房,有轰轰作响的机器声传来。她搬到这里不过是给自己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早上公司组
织部的刘部长找她谈话,有一个名额要下到车间去,她想都没想就应承下来了。
(6)中午,门被谨慎地敲响,像风吹着门闩。她打开门,老余低着头站在门外,难得地露
齿一笑,扬着手里的一本书说:“这是你丢在办公室的。”
(7)她眼前一亮,自己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一本莫名其妙失踪的工程技术书,不过封面
已掉了.(A)她心一动,还是说“余师傅,怎么让您亲自跑一趟 您打个电话我自已去拿。”
(8)老余五十多岁,工人出身,一张酱紫色的脸,一直干到管理岗位,苦于没有职称而止
步了,像一片枯朽的荷叶在水面上漂着。老余眨了眨眼,动情地说:“谢谢你一”
(9)她有些不忍心看老余那张苍老又有些松动的脸,仿佛有什么东西坍塌,就撇过眼。凤
尾竹在微风中摇荡着,地上的影子飘来荡去,像扫帚要清除什么似的。转过脸,她微微一笑
说:“谢什么 我要谢您,帮我把书送过来了。”
(10)刚从大学毕业,她就被分到和老余一个技术组里,跟在老余后面。老余爱惜着自己
身下的椅子,两只手搭在扶手上,念叨说:“我们那时候在车间里抢修,一千就是两三天,吃睡都在现场,真是干出来的,不像你们赶到了好时候,一来就安排了办公椅一一”道理是这个道理,却像是打翻了醋坛子,酸溜溜的淌了一地。老余对设备维修确实有一套。传出要提中层,老余就换了个面孔,一朵朵乌云在办公室转悠。她有些压抑,偶尔碰上老余的目光,被刺疼般低下头。
(11)“你真的放着中层管理不干,跑到我们车间来 没有前途哟一一”
(12)“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一一”
(13)面对着褒贬不一的议论,她像那丛凤尾竹,挺拔着身姿,享受着阳光和雨露.平心而论,当初她对中层是有想法,但一看到老余那张乌云密布的脸,就被一缕阳光洞穿,也淡了很多。毕竟自己还年轻,有的是机会,一旦自己得到了,对老余就不一样了;他那张黑脸后面究竟藏着什么,她不敢去想。
(14)“喂,你被提拔为中层领导了。”一天刘燕电话打过来。
(15)她正在车间里测绘数据,轰轰的机器声把电话里的声音盖住了。她一只手捂着耳朵
一尽手抓着手机说:“你再说一遍!”
(16)刘燕又说了一遍。她突然停住了,说:“那老余呢 ”
(17)“老余他马上要退休了,你改天要请我吃饭----”
(18)组织部的刘部长找到她,说了很多鼓励的话。她只是坐在椅子上,诺诺点着头,屋檐下搭着晾晒的于套,像老佘黑乎乎的脸,吧嗒吧嗒滴着水。那些天,她担心撞到老余,一直小心躲着。等刘部长站起身,她才浑浑噩噩地跟着站了起来,说:“谢谢!”
(19)“不要谢我!要谢就谢老余,是他强烈举荐你的,他退休了,就今天‘’”刘部长说。
(20)“什么 ”她张大嘴吃惊地说。
(21)她噔噔噔上了三楼,看到老余正在弯腰收拾着自己办公室的物品,她停住了。老余
手搭在椅子扶手上疲惫坐下,这才看到门旁的她,粲然一笑说:“你来了 给,这是你那本
书的封面。”沉甸甸的像有千斤重。
(22)她走近,手抖索着接过,眼里就汪起了泪。老余脸红了,解释说:“不好意思,书
是我拿的,我想看几天----”
(23)(B)“别说了,您一一”她突然吭哧起来,泪就夺眶而出,汹通得像洪水。
17.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小说标题“姿态”的内涵。(4分)
有同学说小说的第0段是多余的,你赞同她的看法吗 (4分)
19根据括号里的要求,品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
(1)A她心一动,还是说:“余师傅,怎么让您亲自跑一趟 您打个电话我自己去拿。”(结
合上下文,用第一人称揣摩“她”的心理)
(2)B.“别说了,您一”她突然吭哧起来,泪就夺眶而出,汹涌得像洪水。(从描写的角
度赏析句子)
20.下列对小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多次出现凤尾竹,或展示生活场景,或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或凸显人物思想性格,
意蕴丰富。
B.小说借刘部长之口说出“她”被提拔的原因,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既使情节完整也
使小说臻于情感的高潮。
C.小说中刘燕这一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其作用不可忽视,她是小说的线索人物,她的两
次电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结合内容分析,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老余或“她”都可以,因为他们最终都体现了自
已的姿态。
21.“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请结合链接材料及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6分)
【链接】“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
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
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噪子悄悄我:
“你还有钱吗 ”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杨绛《老王》)
三)(65分)
22.请以“那儿,有了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③书写规
范,字迹清楚。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
锐不可当 凌空 殚精竭虑
;(1分)
3.在“感召效应”后加“的精神”(2分)
4.(1)①周恩来(1分)
②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2分)
③(2分)示例一:斯诺刚进入根据地时,碰到两个端饭菜的“小鬼”。两“小鬼”面对毫无礼貌的斯诺,不理不睬,但当斯诺经别人提醒道谢时,他俩才有礼貌地回答:不用道谢,都是革命工作。这样有原则的红小鬼正是中国的希望。
示例二:红军队伍里有许多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活跃在部队里,充当号手、勤务兵……他们尽管出身不同,但是身上的刚毅令人叹服,他们对红军忠贞不二,坚定如一,他们高扬着革命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
示例三:作者在苏区碰到一个叫季邦的小鬼,郑重地请求作者不要把他的名字写错,以免给外国人留下坏印象。这样一个爱惜自己和民族声誉的少年,不正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2)①影片《长津湖》诠释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3分)②略,目的与问题要相互照应,答案在材料中(3分)
(3)例:抗敌救国彰红军风采,符合对联特点,结合名著内容即可。(2分)
5.(1)山山唯落晖 (2)归雁入胡天 使至塞上 (3)月下飞天镜 李白 (4)谁家新燕啄春泥 (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秋;隐逸(或隐居、归隐);无奈和苦闷;(3分)
7.①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②中年多病,时光易逝,迫近晚年哀伤;③国土沦丧、战事未宁的愁苦与无奈。(3分)
8.①漫上;②顺流而下;③已经;④还。(4分)
9.南 岸重 岭 叠 起/最 外 高 崖 间有 石。(2分)
10.C(3分)
11.①有一山石很像人的样子,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较为分明。(3分)
12.湍急 迂回 侧面(3分)
13.C(3分)
14.A(3分)
15.(3)①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②加大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③将强舆论引导和宣传,让贫困地区的百姓认识到“读书有用”“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每点1分)
16.示例:在她的心里,再简陋的学校都是放飞理想的平台;在她的眼里,再落后的学生都是可以闪闪发光的的宝石。她学有所成,回报祖国;传承彝海情谊,毅然行走在支教路上,她用知识的雨露滋润孩子们干涸的心灵。她就是谢彬蓉女士。
(字数1分,修辞1分,结合内容1分,语言流畅1分)
17.既指凤尾竹的身姿,又指她和老余面对中层领导选拔时,一个选择下车间,一个选择退休的相互谦让的姿态。(一点2分,共4分)
18.这属于插叙(1分),交代了老余的工作经历、对提干的态度和她的感受(1分),突出了老余对提干的重视和担忧,丰富了人物的形象(1分),补充说明了她选择去车间的原因为下文打下铺垫。(1分),(共4分)
19.(1)这本书,我找了很多遍都没有找到,会不会就是老余拿的呢?既然老余已经把书送回来了,就不管以前的事,我还是谢谢他吧。(共3分,人称1分,怀疑老余1分,决定既往不咎,谢谢他1分)
(2)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写到两个得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她”得知真相后的激动、感动,(1分)突出了老余的大度、诚实、识大体等品质。(1分)(共3分)
20.C(3分)
21.老王处于社会的底层,他生活困顿,但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竭尽全力地要免费帮我,老王有着善良的,仁义的品质。(2分)老余和“她”,都是社会上的普通人,但是,“她”为了让老余能顺利提干,主动下到车间,老余受到感染,以主动退休的方式来推荐“她”提干,“她”和老余在面临进退的时候都能识大体,大度地为人着想。(2分)一个人,尽管处于社会的底层,但只要他有高尚的品质,他就能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物。(2分)(共6分)
22.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