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一)
年级 二 学科 数学 主题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一) 主备教师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时间 导学教师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 重、难点 增加和减少及移多补少的方法。
导学方法 通过实践,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导学步骤 导学行为(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学教师复备
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我们班要拔河比赛,愿意参加吗?一队10人,二队6人,行吗?为什么?怎么样就公平了? 你们喜欢玩串珠吗?今天就来研究关于串珠的数学问题。 从生活情境入手,引起学生兴趣。
新知探索 出示例3 提问: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图中说的是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有什么办法?)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题精讲 教学例3 请大家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 引导:先摆8个代表小军的,教师示范。再摆12个代表芳芳的。 小组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小军再穿上4个彩珠就和芳芳同样多。 把芳芳的彩珠拿走4个就和小军同样多。 拿出芳芳的2个彩珠给小军。 比较上面的过程,你能说一说吗? 第(1)、(2)种是把相差的部分添上或拿走。 第(3)种是从多的里面拿出一部分给少的。 讨论:你知道拿走的一部分是多少吗?得出:是4个的一半,也就是2个。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明确三种方法: (1)增加法 (2)减少法 (3)移多补少 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法回顾和反思,整理思考方法 总结,加强对比:你有什么体会?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只要抓住两串相差4个,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了。 动手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通过摆一摆,小组讨论交流等方法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实际问题,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并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检测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问摆小棒,填空 反馈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就要把多出来的怎样移多补少 课件出示第2题 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填空 反馈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 比较(1)和(2) 提问:(1)这一题中为什么不能把多的部分再移多补少?引导孩子比较得出结论:多的双数可以移多补少,单数不能。 课件出示第3 4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师巡查,反馈。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 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思考过程。 加数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把握相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的实质,进而获得解题方法,积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思维。
总结提升 动手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1)增加法 (2)减少法 (3)移多补少
板书设计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 (1)增加法 (2)减少法 (3)移多补少
本课作业 补充练习
本课教育评注(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例3是一道开放性的实际问题,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并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分优劣。学生在本节课上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