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认识米
年级 二 学科 数学 主题 认识米 主备教师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时间 导学教师
教学目标 1、建立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并测量常见物体的长度。 2、发展观察、操作、比较和估测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和空间观念。 3、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培养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情绪。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实践活动中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并测量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让学生在亲历中体验米的有关知识。
导学方法 通过实践,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导学步骤 导学行为(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学教师复备
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1、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 )作单位 2、说说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举例:如图钉长,食指的宽 3、量一量,我们的课本大约长( )厘米,宽( )厘米 学生动手操作并说说是怎样量的。 在认识厘米的基础上学习新知。
新知探索 1、你们用学生尺可以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如铅笔、橡皮等,也可以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如教室、黑板的长 2、学生代表分工测量 ①一人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 ②一人用学生尺量教室的长。 3、大家对刚才的测量有什么感想。 学生在比较中得出用学生尺量黑板、教室的长比较麻烦。 4、揭题:像这样量比较长的物体,再用学生尺量,用厘米作单位,就比较麻烦,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认识米) 通过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来引出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例题精讲 1、认识长度单位“米”。 (1)出示米尺。 介绍:这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作1m。 (2)请学生将1米长的绳子拉直,试着用两只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再用1米长的绳子量一量课桌的长、自己的身高、以及铅笔的长度,进一步加深1米的实际长度。 (3)出示米尺,观察刻度。 先数出10厘米有多长,再接着数出30厘米有多长,接着数出60厘米有多长。现在到了1米刻度线了,1米是多少厘米? ①加一加 ②数一数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 提问:1米是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说明:1米是10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等于1米。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第1题量一量。 (2)请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注意在量的时候:应从物体的端点开始,一直量到另一个端点,尺子要摆平,这样才能量出长度。 (3)量一量教室的长度。 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逐步深入了解长度单位米。 通过用米作单位测量黑板的长,使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长度的方法。
课堂检测 填上米或厘米。 先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2、在( )填上“米”或“厘米”。 (1) 一棵大树高19( ), 数学书的长是19( )。 (2) 课桌的高是60( ), 教室外面走廊是60( )。 (3) 一支铅笔的长20( ), 一根拔河用的绳子长20( )。 (4) 在米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100是1( )。 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订正。找出错误原因。 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读题,交流题意:拔河绳长25米,消防救生绳比拔河绳长5米。 生:用拔河绳的长度加上5米,就是消防救生绳的长度。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算式:25+5=30(米)。 4、想想做做第6题。 师:读题,结合图上信息说说你知道什么。 你知道小红要走多少米吗? 生口答:64+30=94(米)。 小明走的路近。 5、到篮球场上,去量量篮球场的长和宽是多少? 学生实践 帮助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米的认识,体会长度单位米的实际应用价值。 渗透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基本事实。 实地测量,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形成操作技能。
总结提升 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1米=100厘米
板书设计 认识米 1米=100厘米 1米可以写成1 m
本课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2到4题。
本课教育评注(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本课从直观到感受到抽象,分为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逐步深入了解长度单位米。在此基础上加强了练习,并让学生动手操作,以便加深对长度单位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