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期末复习表格式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8.1 期末复习表格式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1-04 08:1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1期末复习(1)
年级 二 学科 数学 主题 期末复习(1) 主备教师
课型 复习 课时 1 时间 导学教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乘、除法的含义有进一步的认识,对知识之间的联系有进一步的理解,逐步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乘法口诀以及口诀求商等计算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达到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通过回忆、讨论与交流,结合算一算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导学方法 通过实践,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导学步骤 导学行为(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学教师复备
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谈话揭题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这本书新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数的运算。 回顾与整理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是怎样学会这些内容的,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全班交流后完成表格的填写。 引导学生回顾并整理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
课堂检测 出示练习。 先指导学生看懂题意:每个盒子里放5个西红柿,有3个盒子。接着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再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通过交流,使学生加深对乘、除法的含义的理解。 2、复习乘法口诀。提问:你能背出全部的乘法口诀吗? 指名背诵后,教师用课件显示乘法口诀表,引导学生横着背、竖着背,让学生背熟。 3、复习乘法口诀的应用。 (1)出示例题:根据“四五二十”这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让学生看清题意后在练习本上独立练习。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4×5=20 5×4=20 20÷4=5 20÷5=4 (2)提问:我们学过的口诀中,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的口诀有哪些?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一一得一 二三得四 三三得九 四四十六 五五二十五 六六三十六 七七四十九 八八六十四 九九八十一 4、期末复习第3题。 先让学生把得数写在圈外端的圈里,再拐弯读乘法口诀,如左图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六五三十、七五三十五、八五四十、九五四十五;右图为二四得八、二五一十、二六十二、二七十四、二八十六、二九十八。然后观察积得个位,引导学生发现如下规律: (1)5和一个数乘得到的积得个位是5或0。 (2)2和一个数乘得到的积得个位是0、2、4、6、8。 教师指出:上面的规律能帮助我们记忆口诀。 5、期末复习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表,再组织学生进行核对。 6、第5、6题。 给学生3分钟时间让学生独立计算。时间到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核对。全班核对时,教师强调:要注意运算顺序。 7、补充练习。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0÷5= □÷9 48÷6=□×2 9×□=8×9 3×8=4×□ 42÷7=□÷2 1×8=□×4 全课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导说出本节课所复习的内容) 引导学生回顾乘除法的含义,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进一步落实熟记口诀的教学目标。 总结整理,促进记忆。 渗透了5和2的倍数的特征。 复习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通过求积和求未知乘数,求商和求未知被除数和除数的比较,发展思维。
总结提升 我知道了乘、除法的含义,会熟练背诵乘法口诀及用口诀求商。
板书设计 期末复习(1) 乘除法含义、乘法口诀及用口诀求商。
本课作业 补充练习
本课教育评注(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提高了表内乘除法的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大部分学生都完成的很好,极个别学生口诀掌握仍然不够熟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