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期末复习(3)
年级 二 学科 数学 主题 期末复习(3) 主备教师
课型 复习 课时 1 时间 导学教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2、让学生学会测量和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导学方法 通过实践,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导学步骤 导学行为(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学教师复备
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等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点明复习内容。
课堂检测 1、期末复习第10题 量长度的复习 在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请分别比划一下:1米、1厘米大概有多长。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2、完成期末复习第11题。 让学生先在作业本上独立画6厘米的线段,然后交流是怎样画的。 引导学生说出:从0画到6就是6厘米。 提醒学生:线段是直的,还要有两个端点。你画出来了吗? 板书:线段:直的,两个端点 3、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引导学生先从实际生活出发,思考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概的印象。 4、完成期末复习第13题。 (1)出示图。 提问:这幅图中有几种颜色 这几种颜色是按什么来分类的 (2)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它是几边形的 (3)观察:这些图形是怎样排列的 (4)按一定的顺序、颜色可以将这几种图形组合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小朋友们下课也可以试一试。 5、完成期末复习第14题。 (1)出示图,请学生估计每条边的长各有几厘米。 (2)再请学生用直尺量一量。 注意:用尺量要注意方法。 6、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 (1)出示一只茶壶,请处在4个方位(前、后、左、右)的同学们说说自己看到的茶壶的样子。 提问:为什么同是一只茶壶,但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交流:如果把壶嘴的位置称为前面,那么谁在它的左侧,壶嘴朝哪个方向? (2)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 7、补充练习 铅笔和橡皮各有几厘米。 8、画一画. (1)画一根比2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 9、图中一共有几个四边形? 10、连一连。 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问题? 巩固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 掌握画线段的技能。 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 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发展空间观念。 加强练习,发展思维。
总结提升 1米=100厘米 线段:直的,两个端点 平面图形按边数分可以分成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板书设计 期末复习(3) 1米=100厘米 线段:直的,两个端点 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观察物体
本课作业 补充练习
本课教育评注(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本节课学生通过练习,基本完成预设目标。个别知识点学生掌握得不够好,教师需要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