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9《复活(节选)》 课件(8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9《复活(节选)》 课件(8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4 09:3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1张PPT)
关于“新生”
关于找回自己的故事
这是一个......
“也许我也失去了曾经念念不忘的少年郎”
“你听说过兰因絮果这句话吗?”
我少时读只觉得惋惜,如今明白了。”
——《如懿传》
你有没有因为某件事而心灰意冷过?有没有因为什么事儿而“堕落”过?你可曾丢失过最炽热的自己?如果有,我们该怎么做呢?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在世界文学史上有两位文学家因为文学成就巨大,而被中国的读者尊称为“翁”:一位是莎翁——英国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另一位是谁呢?
19世纪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文坛巨匠——列夫·托尔斯泰。
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鲁迅称他是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称他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马克·吐温称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托翁
一、走近《复活》, 了解梗概
学习活动一:介绍你所了解的列夫托尔斯泰和《复活》的相关内容
贵族出身
悲悯情怀:无私援助
身体力行
辉煌成就:《战争与和平》
《安娜 卡列尼娜》
《复活》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
托尔斯泰出身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病逝于一个阿斯塔波沃小站,享年82岁。
托尔斯泰主义是俄国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重要思想的结晶,一方面,它体现为对现实的无情批判;另一方面,它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因此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
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当时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他积极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在他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础上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托尔斯泰参加了1891至1892年的赈灾工作,体会到农民与地主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农民贫困的根源是地主土地私有制。
时代背景
学习活动二 看视频,总结《复活》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它与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思想有什么联系?
选文内容: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到监狱去探望玛丝洛娃,并诚恳地请求她的原谅。但玛丝洛娃并没有原谅他,还跟他要了十个卢布,要他为自己请一个好的律师。
请按照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情节
开端(1-21段):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
发展(22-43段):二人交谈,聂赫留朵夫请求玛丝洛娃的原谅,但被拒绝。
高潮(44-58段):玛丝洛娃经过激烈的心理活动后,决定利用这个男人弄到些好处。
结局(59-78段):聂赫留朵夫决定在精神上唤醒玛丝洛娃,使她恢复本性。
学习活动二:通读全文,梳理情节。从会面开始到结束,两个人的情感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以表格、表情或曲线的方式画出。可做文字说明。
主要内容 聂赫留朵夫 玛丝洛娃
描写手法
开端 隔栏相见 忐忑激动 意外震惊 聂赫留朵夫: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玛丝洛娃:
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发展 长凳问旧 羞愧悔恨 愤怒悲伤 高潮 卢布插曲 意外吃惊 讨好利用 结局 结束会面 同情自省 心凉意冷 “托尔斯泰伯爵才华的特点就是不限于描写心理过程的结果;他所关心的是过程本身——那种难以捉摸的内心生活现象,彼此异常迅速而又无穷多样地变换着的,托尔斯泰伯爵却能巧妙地描写出来。”
——车尔尼雪夫斯基
二、走进《复活》,细读对比
学习活动
思考讨论:
玛丝洛娃是怎样一个形象?
文中多次描写玛丝洛娃的神态,请找出来,尤其关注“笑容”及眼神,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心理?
文段赏析一
玛丝洛娃转过身,抬起头,挺起胸部,带着聂赫留朵夫所熟悉的温顺表情,走到铁栅栏跟前,从两个女犯中间挤过来,惊讶地盯着聂赫留朵夫,却没有认出他来。
不过,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您找我吗?”她问,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
文段赏析二
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在说些什么,但他说话时脸上的那副神情使她突然想起了他。但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过,她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痛苦地皱起来。
“您说什么,我听不见。”她叫起来,眯细眼睛,眉头皱得更紧了。……
玛丝洛娃看到聂赫留朵夫激动的神气,认出他来了。
“您好像是……但我不敢认。”玛丝洛娃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
她一动不动地站着,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
文段赏析三
过了一分钟,玛丝洛娃从边门走出来。她步履轻盈地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站住,皱着眉头看了他一眼。乌黑的鬈发也像前天那样一圈圈飘在额上;苍白而微肿的脸有点儿病态,但很可爱,而且十分镇定;她那双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
……
“您是怎么找到我的?”她不理他的话,径自问。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
接着,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那种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
文段赏析四
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不,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地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聂赫留朵夫说。
“好的,那您就来吧。”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地媚笑。
文段赏析五
小 结:玛丝洛娃形象
从玛丝洛娃的“笑”和眼神表情中可以看出,遭受了被抛弃、被侮辱、被损害的经历之后,心灵的痛苦,生活的磨难,已经使她丧失了原本的善良和天真。玛丝洛娃已沦落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风尘女子。
从精神上来说,原来那个纯洁的卡秋莎已经 “死亡”了。这“笑”有一种自甘堕落的沉沦。
玛丝洛娃原本是个善良、纯朴、天真无邪的少女,自从被聂赫留朵夫引诱和抛弃后,她沦落为妓女,有不幸被诬告为毒害他人的凶手,陷于冤狱之中。她作为俄国下层群众的典型代表,她已经丧失了生命,失去了灵魂,对决心赎罪,帮助她觉醒的聂赫留朵夫充满了怀疑与不信任,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充满的是厌恶。
走进《复活》,细读对比
1.《复活》第一部第四十三章(统编教材节选内容)
2.《复活》第一部第四十八章
请分别找出两个章节中马斯洛娃的神态
课本选文中,勾画出玛斯洛娃不同的笑
如:“嫣然一笑”“微微一笑”“做出一种讨男人喜欢的笑”……
对比阅读第48章,神态已经用红色标记
四十八章
带领马斯洛娃到这儿来的看守,在离桌子稍稍远一点的窗台上坐下。对涅赫柳多夫来说,决定性的关头到了。他一直不断地责备自己,不该在头一回见面的时候没有把主要的话告诉她,说出他打算跟她结婚。现在他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话对她讲出来。她坐在桌子的一边,涅赫柳多夫坐在她对面的另一边。房间里光线明亮,涅赫柳多夫头一次在相距很近的情况下看清楚她的脸、她眼角上和嘴边上的细纹、她浮肿的眼皮。他比以前越发怜惜她了。
他把身子凑过去,把两个胳膊肘支在桌子上,免得让看守,那个生着犹太人脸型、留着花白的络腮胡子、坐在窗台上的人听见他讲的话,而只让她一个人听见。他说:
“要是这个状子没有什么效果,那我们就去告御状。凡是能做的,我们都要做到。”
“是啊,要是当初有个好律师就好了......”她打断他的话说,“可是我那个辩护人是个十足的笨货。他老是对我献殷勤,”她说着笑起来,“要是那时候人家知道我跟您认识,事情就会大不相同。可是现在呢 他们把人人都看成贼了。”
今天她多么奇怪啊。”涅赫柳多夫暗想,刚要说出他心里的话,不料她又讲起来。
“我有一件事要跟您说。我们这儿有一个老太婆。她为人好得很,您要知道大家简直都吃惊。老太婆是个再好不过的人,现在却无缘无故关在这儿,她和她的儿子都关起来了。大家知道他们没罪,偏偏有人控告他们,说他们放了一把火,这就把他们关起来了。您要知道,她听说我跟您认识,”马斯洛娃说,把她的头扭来扭去,不时瞟他一眼,“她就说了:'你跟他讲一声吧,’她说,'让他把我的儿子叫出来,我的儿子会把事情原原本本讲给他听。’他们姓梅尼绍夫。怎么样,您肯办一办吗 您要知道,她是个再好不过的老太婆,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她冤枉。我的好人,您就给她张罗一下吧。”她说着,瞧了瞧他,低下眼睛微微地笑。
“好,我来办,我去把事情问清楚,”涅赫柳多夫说,对她这种毫无拘束的态度越来越感到惊讶,“不过我想跟您谈一谈我自己的事。您记得那一次我跟您说过的话吗 ”他说。
“您说过很多的话。那一次您说的是什么呢 ”她说,不住地微笑,时而把她的头转到这边,时而转到那边去。
“我说过我是来要求您宽恕我的。”他说。
“哎,何必再提这些呢,老是宽恕啊宽恕的,说这些话一点用处也没有......您最好还是......”
“我说过我要赎我的罪,”涅赫柳多夫继续说,“并且不是用话语,而是用行动来赎罪。我已经决定跟您结婚了。”
她的脸上忽然现出惊骇的神情。她那对斜睨的眼睛呆呆地停住,瞧着他,却又好像没有瞧见他。
“这到底是为什么 ”她说,气愤地皱起眉头。
“我感到我在上帝面前应该这样做。”
“怎么上帝也跑出来了 您说的话完全不对头。上帝 什么上帝 当初那个时候您才应该想起上帝呢。”她说着,张开了嘴,没有再说下去。
涅赫柳多夫直到现在才闻到她嘴里喷出来的浓烈酒气,才明白她激动的原因。
“您安静一点。”他说。
“我用不着安静一点。你当是我喝醉了吗 我确实喝了酒,可是我明白我在说什么,”她忽然很快地讲起来,涨得满脸通红,“我是苦役犯,是.....您是老爷,是公爵,你用不着跟我打交道,免得惹一身脏。你去找你那些公爵小姐好了,我的价钱是一张十卢布的红钞票。”
“不管你说得多么尖刻,你也说不出我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涅赫柳多夫小声说着,浑身发抖,“你再也想不出我感到我对你犯下了多么大的罪!......”
“‘我感到我对你犯下了多么大的罪’ ……” 她气愤地讥诮道,“那时候你就没有感到这样,却塞给我一百卢布。那就是你出的价钱......”
“我知道,我知道,可是现在该怎么办呢 ”涅赫柳多夫说。“现在我已经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他又说一遍,“我说到就一定做到。”
“可是我要说,你做不到!”她说着,大声笑起来。
“卡秋莎!”他开口说,伸出手去摸她的手。
“你躲开我。我是苦役犯,你是公爵,你用不着到这儿来。”她叫道,气愤得脸色大变,从他的手里抽出她的手。“你打算用我来拯救你自己,”她接着说,匆忙地把涌上她心头的种种想法都说出口,“你在尘世的生活里拿我取乐还不算,你还打算在死后的世界里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那张肮脏的肥脸!你走开,走开!她嚷着,猛一下站起来。
看守走到他们跟前来。
“你闹什么!难道可以这样吗……”
“劳驾,您别管她。”涅赫柳多夫说。
“不许她放肆。”看守说。
“不,您等一下,劳驾。”涅赫柳多夫说。
看守就又走到窗子那边去。
马斯洛娃又坐下,低下眼睛,把她两只小手的手指头交叉在一起,紧紧地抱成一团。
涅赫柳多夫站在那儿弯下腰凑近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你不相信我的话。”他说。
“您说您要结婚,那万万办不到。我宁可去上吊!就是这么的。”
“那我仍旧要为你出力。”
“哦,那是您的事。不过我不需要您出什么力。我对您说的是实话,”她说“哎,为什么那时候我没有死掉哟 ”她添上一句,哀哀地哭起来。
涅赫柳多夫说不下去了:她一哭,他就也哭了。
她抬起眼睛,瞧他一眼,仿佛感到惊讶似的。她开始用头巾擦掉顺着她的脸颊淌下来的眼泪。
看守这时候又走过来,提醒他们说分手的时间到了。马斯洛娃站起来。
“您现在很激动。要是可能的话,我明天再来。不过,您还是考虑一下吧。”涅赫柳多夫说。
她一句话也没有回答,也没有看他一眼,就跟着看守走出去了。
“嘿,丫头,如今你可要转运了,”科拉布廖娃看见马斯洛娃回到牢房来,就对她说,“看样子,他迷上你了。趁他老来找你,你可别错过机会啊。他会把你救出去的。有钱的人什么事都办得到。”
“这话可是不假,”铁道看守人的妻子用唱歌般的声调说,“穷人要结婚,那就有说不尽的难处,阔人只要有这个心意,动一动脑筋,事儿就全成了,要什么有什么。我们家乡,好闺女,就有这么一个体面人,他呀......”
“怎么样,我的事你提了没有 ”那个老太婆问道。
可是马斯洛娃没有回答她同伴们的话,却在板床上躺下,睁着斜睨的眼睛呆望墙角,就这样一直躺到傍晚。她的心里在进行一种痛苦的活动。涅赫柳多夫对她所说的那些话,把她引到她受过苦的那个世界里去了,而她不了解那个世界,痛恨它,早已从那里面走出来了。现在她已经不能再照原先那样忘掉一切,浑浑噩噩地生活下去,可是清楚地记住过去的事而生活下去,又未免太痛苦。到傍晚,她就又买了酒,跟她的同伴们痛饮起来。
1.从情节设计上,两章有何相似之处?
2.从人物塑造上,两章有何不同之处?
1.笑 VS 哭
小结:
43章: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48章: “我可用不着安静。你以为我醉了吗 我是有点儿醉,但我明白我在说什么,”玛丝洛娃突然急急地说,脸涨得通红,“我是个苦役犯,是个..... 您是老爷,是公爵,您不用来跟我惹麻烦,免得辱没您的身份。还是找您那些公爵小姐去吧,我的价钱是张红票子。”
“不管你说得怎样尖刻,也说不出我心里是什么滋味,”聂赫留朵夫浑身哆嗦,低声说,“你不会懂得,我觉得我对你犯了多大的罪!”
“我觉得犯了多大的罪.....”玛丝洛娃恶狠狠地学着他的腔调说,“当初您并没有感觉到,却塞给我一百卢布。瞧,这就是您出的价钱.....”
2. 谄媚 VS 尖刻
小结:
选文43章:
最初一刹那,她模模糊糊地想起那个充满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这是那个热爱她并为她所热爱的迷人青年给她打开的。然后她想到了他那难以理解的残酷,想到了接二连三的屈辱和苦难,这都是紧接着那些醉人的幸福降临和由此而产生的。她感到痛苦,但她无法理解这事。她就照例把这些往事从头脑里驱除,竭力用堕落生活的特种迷雾把它遮住。此刻她就是这样做的。最初一刹那,她把坐在她面前的这个人同她一度爱过的那个青年联系起来,但接着觉得太痛苦了,就不再这样做。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那种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从他身上弄到些好处。
对比阅读第48章:
“你给我走开!我是个苦役犯,您是位公爵,您到这儿来干什么 ”她尖声叫道,气得脸都变色了,从他的手里抽出手来。“您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
玛丝洛娃继续说,迫不及待地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出来“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副又肥又丑的嘴脸。走,你给我走!”她霍地站起来,嚷道。
3. 麻醉 VS 清醒
小结:
1. 笑 VS 哭
2. 谄媚 VS 尖刻
3. 麻醉 VS 清醒
神情
态度
精神
玛斯洛娃的前后反应的转折点是什么?
用紫红色标记部分,涅赫柳多夫提出结婚
爱情纯洁、心灵纯净——“复活”的前提
一切都很美丽,但最美丽的却是那穿着雪白连衣裙、系着浅蓝腰带、乌黑的头发上扎着鲜红蝴蝶结、眼睛闪耀着快乐光芒的卡秋莎。
过了两分钟光景,一个个儿不高、胸部丰满的年轻女人,身穿白衣白裙,外面套着一件灰色囚袍,大踏步走出牢房,敏捷地转过身子,在看守长旁边站住。这个女人脚穿麻布袜,外套囚犯穿的棉鞋,头上扎着一块白头巾,显然有意让几绺乌黑的鬟发从头巾里露出来。她的脸色异常苍白,仿佛储存在地窖里的土豆的新芽。那是长期坐牢的人的通病。她那双短而阔的手和从囚袍宽大领口里露出来的丰满脖子也是那样苍白。她那双眼睛,在苍白无光的脸庞衬托下,显得格外乌黑发亮,虽然有点浮肿,但十分灵活。
那一段感情,那一段爱情是最为珍贵的。
她内心纯洁,生活可以堕落到极致,但心中的爱情是触碰不得的纯洁领地。
当她听到要结婚时,那一段经历、那一段感情被唤醒。
一旦被唤醒,被瓦解,她整个人就走向了痛苦的边缘,也就走向了复活的边缘。
清醒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痛苦,所以48章结尾“她就又买了酒,跟她的同伴们痛饮起来”。
预习作业
1.为什么聂赫留朵夫开始交谈时在“您”和“你”之间犹豫不决?为什么一开始选择了“您”后来又变为“你”?
2.在开头部分写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的对话时,为何夹杂着 “衣衫褴褛的男人”和“对面有一个人”的对话?这有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学习活动一
思考讨论:
聂赫留朵夫是怎样一个形象?
“您”和“你”的称谓变化在选文四个部分中分别是怎么样的,表现出了聂赫留朵夫怎样的心理?
场景一:铁栅栏初见
“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 ,但随即决定用“您”。他说话的声音并不比平时高。
“我想见见您……我……”
……
“我来是……”
“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
场景一:铁栅栏初见
“我来是要请求您饶恕。”聂赫留朵夫大声说,但音调平得像背书一样。
他大声说出这句话,感到害臊,往四下里张望了一下。但他立刻想到,要是他觉得羞耻,那倒是好事,因为他是可耻的。于是他高声说下去:
“请您饶恕我,我在您面前是有罪的……”他又叫道。
她一动不动地站着,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
他再也说不下去,就离开铁栅栏,竭力忍住翻腾着的泪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场景二:长凳交谈(1)
“我知道要您饶恕我很困难。”聂赫留朵夫开口说,但又停住,觉得喉咙哽住了,“过去的事既已无法挽回,那么现在我愿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您说说……”
“您是怎么找到我的?”她不理他的话,径自问。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
“ 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
“没有,没有认出来。我没有工夫认人。当时我根本没有看。”玛丝洛娃说。
“不是有过一个孩子吗?”聂赫留朵夫问,感到脸红了。
场景二:长凳交谈(2)
……
“那事早就完了。”她说,“如今我被判决,要去服苦役了。”
她说出这句悲痛的话,嘴唇都哆嗦了。
“我知道,我相信,您是没有罪的。”聂赫留朵夫说。
场景三:讨取卢布
“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
……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
“卡秋莎,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你要明白,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的样子……”……
“我记起这些事是为了要改正错误,赎我的罪,卡秋莎。”
场景四:告别时分
“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聂赫留朵夫说着伸出一只手,“我还要来的。”
“话好像都已说了……”
她伸出一只手,但是没有同他握。
“不,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聂赫留朵夫说。
“好的,那您就来吧。”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
小 结:聂赫留朵夫形象
“您”和“你”的人称变换,其实反映了聂赫留朵夫内心激烈的矛盾震荡,表现了他走向“精神复活”时抉择的艰难。
在刻画聂赫留朵夫这个形象时,作者将人物放在特定的矛盾处境中,用内心独白、对话,以及全知视角直接分析等手法细细展现一个内心矛盾,灵魂痛苦,艰难迈出忏悔第一步的青年贵族形象。
聂赫留朵夫既是贵族地主阶级的罪恶的体现者,同时又是本阶级罪恶的批判者。
①聂赫留朵夫大学时是一个纯洁、热忱、朝气勃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
②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后,过起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作风随便,诱奸玛丝洛娃使其怀上孩子,有将其抛弃。
③多年后,再次遇到了玛丝洛娃,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魁祸首,心中的良知引发了他对玛丝洛娃的同情和忏悔。他开始决心赎罪,甚至有和她结婚的念头,表明了他悔改的诚意。从此,他的思想开始升华,灵魂开始走向复活。
全知视角即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
传统作家通常采用全知全能的叙事角度,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同时在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了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全能视角的内心独白
全能视角的内心独白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 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他心里这样想。
……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
全能视角的内心独白
全知视角的好处是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
这种“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很像古典小说中的说书人,只要叙述者想办到的事,没有办不到的。想听、想看、想走进人物内心、想知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任何事,都不难办到。
因此,这种叙述视角最大最明显的优势在于,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因此颇受史诗性作品的青睐。
总结:人物心理刻画手法
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内心独白来刻画聂赫留朵夫矛盾的内心世界。
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来刻画玛丝洛娃的精神状态。
全能视角的第三人称心理分析,深刻地剖析两个人的内心世界。
课后作业
1. 阅读普希金为昔日恋人写的诗《我曾经爱过你》,比较诗人的情感与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情感有何不同?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
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
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
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
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
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
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
但愿上帝保佑你,
另一个人也会像我爱你一样。
2.小说以《复活》为题,是指谁的“复活”?有什么特殊含义?
3.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贵族享受着优越的待遇,为何聂赫留朵夫愿意放弃特权去追逐人性?
第三课时
思考讨论:
小说以《复活》为题,是指谁的复活?有什么特殊含义?有人认为这里的“复活”是指聂赫留朵夫,有人认为是指玛丝洛娃,有人认为是指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整部作品的相关情节、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观点一
“复活”主要是写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
1.聂赫留朵夫的复活历程——人生三阶段:
第一阶段:单纯善良的大学生
第二阶段:放纵堕落的花花公子
第三阶段:苏醒忏悔的复活者
观点一
2.典型意义: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典型。他的身上体现了19世紀后半期俄国部分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聂赫留朵夫的复活体现了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的精神追求。
课文节选部分充分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挣扎,聂赫留朵夫的“复活”代表着“精神的人”战胜了“兽性的人”、道德的人战胜了非道德的人。失落的人性逐渐复归,道德不断自我完善。
“我是犯人,你是公爵……你在这个世界里你把我当作玩 物,还要在另一个世界里用可怜的我来拯救你自己,使你的灵魂得到解脱,好让你上天堂吗 我讨厌你! ”
观点二
“复活”主要是指玛丝洛娃人性和尊严的复活。
1.玛丝洛娃的复活历程——人生三阶段
第一阶段:天真美好的单纯少女
第二阶段:遭受凌辱,自暴自弃的风尘女子
第三阶段:宽恕复活,重获新生 
“我是苦役犯,是……,您是老爷,是公爵,您用不着跟我打交道,免得惹一身脏。你去找你那些公爵小姐好了, 我的价钱是一张十卢布的红钞票。”“你在尘世的生活里拿我取乐还不算,你还打算在死后的世界里用我来拯救你自己!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那副肮脏的肥脸!你走开,走开!”
小说以“复活”为题,有何含义?
明确 ①人性的复活。曾经聂赫留朵夫是一个沉迷声色的花花公子,每天的生活看似光鲜,实则内心充满空虚。直到他再次看到玛丝洛娃那一刻,那个因为他的欲望毁掉的女孩儿,他开始审视自己的经历,开始直面他的过去的错误。那一刻,他内心中自己善良的一面,在压迫中终于开始苏醒。
②道德的复活。聂赫留朵夫鼓起勇气,面对曾被自己深深伤害过的玛丝洛娃,他放下自己的贵族身段。向她忏悔自己曾经犯下的罪恶,祈求获得宽恕。这一刻,他曾经沦丧的道德感再次回归,这是他道德的复活。
③精神的复活。当聂赫留朵夫作为陪审员的身份在法庭上与被告的玛丝洛娃重逢时,相信他的内心是受到了极大震撼的,沉睡在心灵深处的精神的人开始觉醒。他开始认识到,正是因为自己的不负责任,才造成了玛丝洛娃一生的悲剧,开始认识到自己犯了罪。于是,聂赫留朵夫走上了自己的赎罪之路,同时也是在进行自我救赎,他的精神走向了复活。
观点二
2.玛丝洛娃“复活”的典型意义。
玛丝洛娃身上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纯洁、善良和自尊,也体现出不合理杜会对他们的残酷迫害。爱和宽恕唤醒了她心中尚存的善良与仁爱,玛丝洛娃最终实现了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复活。她的“复活”代表着人性与尊严的回归。
观点三
寄托了作者的理想,是托尔斯泰的精神复活。
托尔斯泰写《复活》用了十年时间,六易其稿。小说结局曾写成玛丝洛娃同聂赫留朵夫结婚,移居国外过上了幸福生活。大团圆式的结局只说明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后来托尔斯泰又把结局改成玛丝洛娃和政治犯西蒙松在一起,写出了玛丝洛娃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复活”,从而完整地诠释托尔斯泰的“复活”情感与思想。
“那也只不过是因为她先前已经对他说过那些高傲的话,以后就不愿意改口罢了,而且主要的是因为她知道同他结婚就会使他不幸。”
“她爱他, 认为同他结合在一起,就会破坏他的生活, 而她跟西蒙松一块走掉,就会使他自由”, 于是玛丝洛娃“下定决心不接受他的牺性”。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品,托尔斯泰在两个主人公身上寄托了美好的人性理想。小说的两个主人公一路走来爱恨情仇,历尽坎坷最终都实现了精神灵魂的“复活”,在两个主人公身上寄托了赎罪、宽恕、拯救灵魂、“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美好人性,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的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复活》主题
《复活》深刻揭示了沙皇俄国的社会现实。课文中可以从玛丝洛娃的处境一窥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在腐败机构的管理统治下,下层劳动人民受尽迫害与折磨,很多人都难以摆脱同玛丝洛娃一样的命运,社会上到处都是冤狱,各个监狱人满为患。残酷的社会环境扭曲了人物的世界观和道德本性。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就是两个不同阶层的共型代表。
1.聂赫留朵夫面对法庭上巧遇的玛丝洛娃,他的心灵受到猛烈撞击,就来到监狱请求她的原谅。那么,你认为,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有真正的爱情吗
观点一:我认为存在真正的爱情,玛丝洛娃是他的初恋,对于这份纯洁的感情,多年后在法庭上相遇时,他依旧能感觉到。也恰恰是这份感情打开了他复活的大门,使他走上了救赎自己的道路。因为如果没有任何感情的话,他就根本不会有什么恻隐之心了。
观点二:我不认为他对玛丝洛娃还有爱情,他不过是在拯救自己的灵魂罢了。此时的玛丝洛娃也只是他拯救自己灵魂的“工具”。
问题探究
批判现实主义特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论断的是法国作家蒲鲁东,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批判现实主义突出的特点是比较广阔和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十分深刻。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等。
批判现实主义
拓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