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青年如初春,
如朝日,
如百卉之萌动,
如利刃之新发于硎(xíng),
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
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敬告青年》节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课堂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口号。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意义。(重点)
3、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难点)
目录
MU LU
道道枷锁困巨龙
1
1
2
声声誓言永不朽
3
阵阵惊雷创新生
道道枷锁困巨龙
第一部分分
封建伦理纲常思想
某一天,在《中华新报》上刊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了自杀殉夫,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官府为表彰其行,为其修建了一座“贞节牌坊”。
道道枷锁困巨龙
现象1
20世纪初之中国现象
封建愚昧、迷信思想
“人血馒头”的描写:
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地说:“吃下去罢,病便好了。”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儿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鲁迅《药》节选
道道枷锁困巨龙
现象2
人血馒头
皇权思想根深蒂固
道道枷锁困巨龙
现象3
帝德乾坤大
皇恩雨露深
1914年底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共和梦碎
辛亥革命后,某户门前的对联
新文化运动前
北京大学师生问候语
教员:“老爷们请起立!”
众生:(懒懒散散做做动作)
教员:“老爷们好!”
众生:(齐声)“大人好!”
教员:老爷们辛苦了!
众生:(齐声)“当官发财!”
现象4
道道枷锁困巨龙
青年学子官本位思想
道道枷锁困巨龙
封建愚昧、迷信思想
封建伦理纲常思想
皇权专制思想
旧道德和旧文化仍然束缚着国民
莽莽神州,
已倒之狂澜待挽;
茫茫华夏,
中流之砥柱伊谁?
文化觉醒和思想解放
该怎样挽救中国?
第二部分分
阵阵惊雷创新生
(陈独秀图片)
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让我办十年杂志,全国思想全都改观。
—— 陈独秀
阵阵惊雷创新生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并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
新青年的六条准则: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隐退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法语:青年
阵阵惊雷创新生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成为了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阵阵惊雷创新生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3、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提倡民主和科学
阵阵惊雷创新生
《孔子平议》《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复辟与尊孔》《再论孔教问题》《我之孔道观》《答常乃德(古文与孔教)》《答吴又陵(孔教)》《再答常乃德(古文与孔教)》《答佩剑青年(孔教)》《答傅桂馨(孔教)》《三答常乃德(儒教与家庭)》《答俞颂华(宗教与孔子)》《四答常乃德(孔教与家庭)》《答刘竟夫(孔教)》《再答俞颂华(孔教)》《答(新青年)爱读者(孔教)》《再答吴又陵(孔教)》
——《新青年》杂志1916年2月至1917年7月间部分文章标题
《新青年》杂志的关注点指向哪里?
1.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孔子和孔教
阵阵惊雷创新生
主张尊孔(孔子),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新青年》第三卷第六号)
孔教和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姻缘。
——陈独秀《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新青年》第二卷第二号)
1、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矛头指向孔子和孔教呢?
2、新文化运动就是反对孔子的运动吗?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传统道德(旧道德)
假尊孔之名,行复辟之实
新道德:追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
阵阵惊雷创新生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
2.提倡民主和科学
口号、
核心
阵阵惊雷创新生
诗经·静女
静女其姝
俟(sì)我于城隅(yú)
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chí chú)
……
自牧归荑(tí)
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诗经·静女(余冠英)
幽静的姑娘惹人爱
约我城角楼上来
故意躲着逗人找
害我抓耳又挠腮
……
牧场嫩草为我采
我爱草儿美得怪
不是你草儿美得怪
打从美人手里来
《诗经》古今译
阵阵惊雷创新生
3.倡导文学革命
《文学改良刍议》
文体形式
文体内容
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1917年2月发表《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主张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倡导文学革命
阵阵惊雷创新生
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此时距离1917年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不过短短几年,白话文就取得了胜利。
阵阵惊雷创新生
材料一:1919年的《大公报》报道:山西省成为全国离婚率最高的省份,一年内离婚案多达2127件。在一些小城镇,离婚事件也屡见不鲜。浙江镇海县妇女都知道没有爱情就离婚。
材料二:《新青年》像春雷初动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一些青年……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
——《五四运动回忆录》
材料三:吴虞提出应该把旧书籍都丢到茅房里;鲁迅说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者无意的骗子,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促进思想解放
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
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结合教学内容和材料,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进步性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对待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
我们应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
——胡适《先秦名学史》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改造创新,与时俱进。
声声誓言永不朽
第三部分分
声声誓言永不朽
21世纪的我们该做什么样的青年?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明辨大事大非、勇于砥砺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
课堂小结
新文化运动
标志:
代表人物:
内容:
评价:
重要阵地:
口号: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民主和科学
进步性:解放思想;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思想革命:抨击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
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片面性
1、下面漫画的名称是《靠不住的人》,它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一条内容( )
A.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主张进行文学革命
D.主张白话文写作
A
课堂练习
2、徐中约说:“《新青年》以及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作者认为这些杂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
A.批判继承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D.完全否定
D
3、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名称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口号或主张
涉及领域
特点 由表到里,层层递进,不断深入
自强求富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
先进技术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