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4 10:1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玉溪市江川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共45分)
1.(本题3分)京九高速铁路全程约2400 km,设计时速为350 km/h。高铁动车将串联起京港两地,大大缩短了旅行时间,有力推动沿线各地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列车以350 km/h运行选择的参考系是车上的乘客
B.京九两地的位移大小约为2400 km
C.研究列车在京九线上的运动轨迹,可以将列车看成质点
D.列车正常行驶中速度大时,加速度也一定大
2.(本题3分)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钟表上显示的11时15分是时刻
B.40分钟一节课,这里的40分钟指的是时间
C.从早上8时至下午5时,这里的8时和5时指的是时间
D.央视新闻联播从19时开始,这里的19时指的是时刻
3.(本题3分)足球以10 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又把它以10 m/s的速度反向踢回,踢足球的时间为0.2 s,设足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是(  )
A. B. C. D.
4.(本题3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 B.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C.路程、时间、速率、电流都是标量 D.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位移大小不大于路程
5.(本题3分)下列速度—时间图象中,能够大致描述列车经历“匀速行驶——减速停车”过程的是(  )
A. B. C. D.
6.(本题3分)下列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运动快慢相同的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量相同的运动
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
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7.(本题3分)某一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为3m/s2,对于运动过程中的任意1s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3m/s
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3倍
C.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s的末速度大3m/s
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的初速度大3m/s
8.(本题3分)如图,中国M99半自动狙击步枪性能先进,能击穿500米处15mm厚的钢板。设子弹在枪管中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枪管中运动时间为t,离开枪口时速度为v,则枪管的长度是(  )
A. B. C. D.
9.(本题3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108km/h,若驾驶员发现前方105m处发生了交通事故,经过0.5s的反应时间才开始刹车,汽车以恒定的加速度匀减速,刚好没有撞上前方故障车。则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  )
A.10m/s2 B.5m/s2 C.4m/s2 D.6m/s2
10.(本题3分)一物块以加速度为4m/s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2s后停止运动,那么在最后1.5s内物块通过的位移为(  )
A.3m B.3.5m C.4m D.4.5m
11.(本题3分)关于对物体下落运动的研究,下列表述中与物理学史实相违背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和它的轻重有关,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
B.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研究中,采用了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
C.在伽利略的实验中,他通过测量自由落体的小球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验证了他的推理结果,即所有物体下落快慢都相同
D.伽利略认为,日常生活中见到较重的物体下落得比较快是由于空气阻力对不同的物体影响不同
12.(本题3分)某井深20m,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当第5个小球刚从井口下落时,第1个小球恰好落至井底,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邻两个小球下落的时间间隔为0.4s B.此时第2个小球和第4个小球相距12m
C.第3个小球下落时间为1s D.第2个小球的瞬时速度为5m/s
13.(本题3分)如图所示, 甲、乙两位同学利用直尺测量反应时间。甲用一只手在直尺下方做捏尺的准备,从他看到乙同学放开直尺开始,到他捏住直尺为正,测出直尺在这段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20cm,则这次测量出甲的反应时间是(g取10m/s2)(  )
A.0.2s B.0.1s C.0.14s D.0.02s
14.(本题3分)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弹簧的伸长量为,如图所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 B. C. D.
15.(本题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B.物体在相互作用时,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C.当物体置于斜面上时,其重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
D.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
二、多选题(共20分)
16.(本题4分)如图所示,一辆吉普车停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吉普车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汽车不受弹力
B.吉普车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C.吉普车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吉普车发生了形变
D.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吉普车发生了形变
17.(本题4分)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都属于短程力
B.施力物体是主动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而受力物体是被动接受力的作用的物体
C.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或天平直接测出
D.在不同地点,质量大的物体一定比质量小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大
18.(本题4分)一辆汽车以12 m/s的速度行驶,遇到紧急情况,司机采取制动措施,使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制动后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6 m/s2,经3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速度大小为0 B.汽车的位移大小为9 m
C.汽车的速度大小为2 m/s D.汽车的位移大小为12 m
19.(本题4分)一质点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A.物体前4s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3 m/s2
B.物体始终朝同一方向运动
C.物体在0-4s与6-8s两段时间内运动方向相反
D.8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
20.(本题4分)如图所示,某物体第一次沿两个半径为R的圆弧由A经B到C,第二次沿直线由A经B到C.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两次物体的位移均等于4R,方向均向东
B.第一次物体的位移等于2πR,第二次物体的位移等于4R,方向均向东
C.两次物体的路程均等于4R,方向向东
D.第一次物体的路程等于2πR,第二次物体的路程等于4R
三、实验题(共12分)
21.(本题8分)某同学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每两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面的数字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________仪器
(2)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_________s
(3)打第4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v4=__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2.(本题4分)用打点计时器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如图为该实验在释放重物前的图示,四幅图中的铁架台均放在高约1米的桌面边缘,其中最合理的操作是图___________(选填“1”或“2”或“3”或“4”)。
(2)若操作正确,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则与重物相连的一端纸带上的点间距较___________(选填“大”或者“小”)。
四、解答题(共23分)
23.(本题12分)一滑雪运动员由静止开始沿长斜坡匀加速下滑,当下滑距离为l时,速度为v。
(1)求运动员下滑的加速度a;
(2)由静止开始计时,求经过多长时间运动员下滑距离为2l;
(3)求由静止开始下滑距离2l过程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
24.(本题11分)高空作业的电业工人,在操作过程中,不慎将一螺母拧掉,螺母由静止开始脱落,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地时的速度为。求:(g取)
(1)螺母的下落高度;
(2)螺母在前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3)螺母在最后内下落的高度。
参考答案
1.C 2.C 3.C 4.B 5.C
6.D 7.A 8.B 9.B 10.D
11.C 12.C 13.A 14.C 15.D 16.BD
17.AB 18.AD 19.AB 20.AD
21.交流; 计时; 0.1s; 1.20;
【详解】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
(2)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f为50Hz,则相邻两个计时点的时间间隔为;每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没有画出来,则两个计数点之间有5各相邻的计时点间隔,故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T=5t=5×0.02s=0.1s;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则有:.
22.4 小
【详解】
(1)[1]为了有效利用纸带,重物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同时为了打出较长的距离,并且易于人用手拉住纸带,应让打点计时器放在桌边,并降低打点计时器的高度,让重物落在地面上,故最合理的是图4;
(2)[2]则与重物相连的一端纸带上的点打点较早,此时打点速度较慢,故此时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较小;
23.(1);(2);(3)
【详解】
(1)由静止下滑初速度为0,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公式
可得,运动员下滑的加速度
(2)运动员下滑距离为2l时,有

代入求得
(3)下滑2l时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有

代入求得
24.(1)45m;(2)10m/s;(3)25m
【详解】
(1)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得螺母的下落高度为
(2)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的推论可得螺母在前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3)螺母在最后1s初的速度大小为
根据匀变速运动速度与位移关系可得螺母在最后内下落的高度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