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
片头曲
1、了解文章内容,梳理情节。
2、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
3、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4、懂得做人要谦逊自持,完善健全人格。
学习目标: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创作了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抨击,提出了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了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
作
者
简
介
背景与情节: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操兵退斜谷”。从战争发展的角度上看,当时三国交战,曹操率大军攻打蜀国,兵败;蜀军追击,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退兵驻守斜谷。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课文节选由此开始………
行军主簿 杨修
禀 请夜间口号。
原来杨修为人恃 才放旷
数 犯曹操之忌
竟取匙 与众分食讫
佯 惊问
乃用大簏 藏吴质于中
操因疑修谮 害曹丕
bǐng
bù
shì
Shuò
chí
qì
yáng
lù
zèn
随堂小词典
随堂小词典
庖官
夏侯惇
绰刀
心恶之
近侍
拈弓搭箭
páo
dūn
chāo
wù
shì
niān
1、改建花园大门
2、分食塞北酥饼
甚忌之
心恶之
3、点破“梦中杀人”
愈恶之
4、告发曹丕之事
愈恶之
5、教曹植斩门吏
操大怒
6、为曹植作“答教”
操大怒
生活小事
宫廷斗争
逐 渐 加 深
鸡肋事件
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曹操态度怎样?
小组合作----------
结合文章语句,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点。
理解揣摩(一)根据文中的六件事分析杨修
以“读了……,我认为杨修……。”为例说一句话。
1、读了改建花园大门,我认为杨修有才能却又有些狂妄,恃才放旷。
2、读了分食塞北酥饼,我认为杨修目中无主,过于自恃。
3、读了分析梦中杀人,我认为杨修点破曹操佯睡杀近侍的真正心思,招致曹操的厌恶是咎由自取。
4、读了告发曹丕阴事,我认为杨修行动过于轻率,缺乏心机。
5、读了教曹植斩门吏和为曹植作答教,我认为杨修卷入曹室争斗之中,自惹其祸。
理解揣摩(二) 赏析曹操
1、曹操兵败,却又厚葬杨修,这是为什么?可看出曹操的什么性格?
曹操兵败,证明了杨修预测的正确性,众人对他杀杨修之举自然就有疑意。曹操厚葬杨修,可以堵住众人之口,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知错就改的举动,以笼络人心。表现曹操阴险虚伪的性格。
2、曹操杀杨修,是否杀得有理?
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渡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
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夏侯惇却没有丝毫处罚。
总结人物性格特征。
杨修:恃才放旷、
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
曹操:妒贤嫉能、
虚伪奸诈、老谋深算
杨修到底为何被杀?
内因:杨修之死,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 终于招 致杀身之祸。
外因: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嫉妒他的才能。
杨修被杀的原因还有他在大是大非和重大问题上不能与曹 操保持一致,甚至离心离德。
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中,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
总之:杨修之死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讨 论 理 解
如何让“杨修之死”的悲剧不在我们身上发生?
学会谦逊待人
张扬而不张狂
以“我看杨修”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张扬但不张狂
——《杨修之死》给予的启示
读罢《杨修之死》,心情很是凝重——满腹才华的杨修因为个性张狂而招致杀身之祸。假如当初杨修内敛一点,也许命运就将改变。 确实,我们需要个性张扬!张扬,是内心激情火焰的喷发,是智慧灵动的舒张,……没有张扬,就感受不到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豪迈气概,就欣赏不到关羽单刀赴会的超人胆识。人又不能太张扬!张扬过了头就成了张狂。张狂是要有代价的。杨修之死正应验了“丧身二字傻与狂”。所以,我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必须控制好尺度—— 张扬而不张狂。 张扬引导成功,张狂导致失败。个性要张扬,做人不张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