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江川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a-40 S-32 Cl-35.5 Mn-55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水分子的结构式H-O-H
C.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D.含8个中子的氧元素的核素符号O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0.1NA个H2S分子的质量为3.4 g
B.标准状况下,22.4 L氖气含有2NA个原子
C.7.1 g Cl2变为氯离子时,得到的电子数为0.1NA
D.1 L 0.2 mol/L硫酸铁溶液中含有的SO数目为0.2NA
3.配制0.200 mol·L-1的NaCl溶液1 L,需要的容量瓶规格以及所称量的NaCl质量为( )
A.500 mL;11.7 g B.500 mL;23.4 g C.1 000 mL;23.4 g D.1 000 mL;11.7 g
4.实验室制备的反应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HCl作还原剂,作氧化剂
B.每生成,转移2mol电子
C.每消耗,有被氧化
D.该反应制备的粗产品中,除含有水蒸气外,还含有HCl气体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2+===Zn2++Cu
B.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OH-+H+===H2O
C.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D.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BaSO4↓
6.常温下,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B.、、、
C.、、、 D.、、、
7.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是两性化合物的特征。下列物质属于两性化合物的是 ( )
A.Al B.Na2CO3 C.Al(OH)3 D.(NH4)2SO4
8.下列化合物中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的是( )
A.Cl2 B. NaOH C.NaCl D.Na2O
9.同周期的三种元素X、Y、Z,已知它们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HXO4>H2YO4>H3ZO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XC.原子半径:X>Y>Z D.X、Y、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10.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锌片和铜片上都有氧气产生
D.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c(H+)减小
11.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不正确的是( )
A.2NaCl(熔融)2Na+Cl2↑ B.Al2O3+3H22Al+3H2O
C.Fe3O4+4CO3Fe+4CO2↑ D.2HgO2Hg+O2↑
12.如图是球棍模型表示的某有机反应,该反应的类型为( )
A.加成反应 B.取代反应 C.加聚反应 D.酯化反应
13.将10 mL 0.1mol L-的氨水加蒸馏水稀释到1 L后,下列变化正确的是( )
①NH3.H2O的电离程度增大 ②C(NH3.H2O)增大 ③的数目增多 ④增大
⑤导电性增强 ⑥增大
A.仅①②③ B.仅①③⑤ C.仅①③⑥ D.仅②④⑥
14.燃烧1 g乙炔( C2H2)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热量50 kJ,则这一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A.2C2H2(g)+5O2(g)===4CO2(g)+2H2O(l) ΔH=+50 kJ·mol-1
B.C2H2(g)+5/2O2(g)===2CO2(g)+H2O(l) ΔH=-1 300 kJ
C.2C2H2+5O2===4CO2+2H2O ΔH=-2 600 kJ·mol-1
D.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 600 kJ·mol-1
15.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1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B.图2等质量的S(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S(s)
C.图3白磷比红磷稳定
D.图4中CO(g)+H2O(g)===CO2(g)+H2(g)为放热反应
16.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
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
C.1 mol H2SO4与1 mol 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
D.1 mol H2与0.5 mol 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
17.已知:
①
②
③
室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11.2L(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室温,放出的热量为( )
A. B. C. D.
18.依据图示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 mol C(石墨)和1 mol CO分别在足量O2中燃烧,全部转化为CO2,前者放热多
B.石墨燃烧是放热反应
C.C(石墨)+CO2(g)===2CO(g) ΔH=ΔH1-ΔH2
D.化学反应的Δ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
19.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X2(g)+3Y2(g) 2Z(g),X2、Y2、Z起始浓度分别为0.2 mol/L、 0.6 mol/L、0.4 mol/L,当平衡时,下列数据肯定不对的是( )
A.X2为0.4 mol/L,Y2为1.2 mol/L B.Y2为1.0 mol/L
C.X2为0.3 mol/L,Z为0.2 mol/L D.Z为0.6 mol/L
20.某温度下,反应2A(g)+B(g) 2C(g)的平衡常数K1=50 ,在同一温度下,则反应
2C(g) 2A(g)+B(g)的平衡常数K2为( )
A.2 500 B.50 C.0.02 D.0.002
21.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HI(g) H2(g)+I2(g)。若c(HI)由0.1 mol·L-1降到0.07 mol·L-1时,需要15 s,那么c(HI)由0.07 mol·L-1降到
0.05 mol·L-1时,所需反应的时间为 ( )。
A.等于5 s B.等于10 s C.大于10 s D.小于10 s
22.高温下,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其平衡常数,恒容时,升高温度,的浓度减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 CO2(g)+H2(g)
B.升高温度,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的
23.在四个相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温度下(其他条件相同)进行合成氨的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该反应所处的温度最高的是( )
A. B.
C. D.
24.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到10s时,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B.反应开始到10s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5.已知:2A(g)+3B(g)2C(g)+zD(g),现将2 mol A与2 mol 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2 s后,A的转化率为50%,测得v(D)=0.25 mol·L-1·s-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v(C)=0.2 mol·L-1·s-1 B.z=1
C.B的转化率为25% D.C平衡时的浓度为0.5mol·L-1
26.下列叙述与图对应的是( )
A.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N2(g)+3H2 (g) 2NH3 (g),图①表示在时刻充入了一定量,平衡逆向移动
B.由图②可知,、 满足反应:2A(g)+B(g) 2C(g) ΔH<0
C.图③表示的反应方程式为
D. 对于反应,2X(g)+3Y(g) 2Z(g) ΔH<0图④轴可以表示Y的百分含量
27.一定条件下,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N2(g)+3H2 (g) 2NH3 (g) ΔH=-Q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可能达到QkJ
B.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C.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达到平衡时,
28.反应mX(s)+nY(g) pZ(g);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T2,P1>P2,m+n<p,ΔH<0 B.T1<T2,P1>P2,n>p,ΔH>0
C.T1>T2,P1>P2,m+n>p,ΔH>0 D.T1>T2,P1>P2,n>p,ΔH<0
29.已知1molSi中含2molSi-Si,反应 可用于纯硅的制备。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C.高温下反应每生成1 mol Si需消耗
D.用表示键能该反应
30.白磷与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P—P:a kJ·mol-1、P—O:b kJ·mol-1、P===O:c kJ·mol-1、O===O:d kJ·mol-1。
根据下图所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ΔH,其中正确的是( )
A.( (6a+5d-4c-12b) kJ·mol-1
B.4c+12b-6a-5d) kJ·mol-1
C.(4c+12b-4a-5d) kJ·mol-1
D.(4a+5d-4c-12b) kJ·mol-1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解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31.(10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族周期 ⅠA ⅡA Ⅲ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①
2 ② ③ ④ ⑤
3 ⑥ ⑦ ⑧ ⑨
(1)③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⑦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⑨的单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2)①~⑨对应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单质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____。
(3)②③④三种元素对应的简单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⑥⑦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
(4)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写出实验室制备②的简单氢化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2分)回答下列问题:
(1)在1 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H2S(g)+O2(g) ===SO2(g)+H2O(g) ΔH1
2H2S(g)+SO2(g) ===S2(g)+2H2O(g) ΔH2
H2S(g)+O2(g) ===S(g)+H2O(g) ΔH3
2S(g) ===S2(g) ΔH4
则用ΔH1、ΔH2、ΔH3来表示ΔH4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甲烷能催化还原NO2,得到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且知反应消耗1.6 g甲烷时,放出热量86.7 kJ,写出甲烷催化还原NO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 N2(g)+O2(g) 2NO(g) △H1 =+180.5kJ·mol-1
C(s)+O2(g) CO2(g) △H2 =-393.5kJ·mol-1
2C(s)+O2(g) 2CO(g) △H3 =-221.0kJ·mol-1
若某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使用氢能源可以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利用甲醇与水蒸气反应可以制备氢气:CH3OH(g)+H2O(g) =CO2(g)+3H2(g) ΔH,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
①ΔH___________0(填“>”“=”或“<”)。
②途径(Ⅰ)的活化能 E=___________。
③途径(Ⅰ)变为途径(Ⅱ):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反应热(ΔH)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 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
步骤二: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 1 NaOH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步骤三: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
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图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和稀盐酸、浓硫酸、稀醋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则ΔH1、ΔH2、ΔH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 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 1·℃ 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1 23.2
2 20.2 20.4 23.4
3 20.5 20.6 23.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⑤该同学通过实验测出的中和热有误差,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不可能的是________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
D.用测量盐酸的温度计直接测定NaOH溶液的温度
33.(6分)反应A(g)??B(g)+C(g)在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A的初始浓度为0.050 mol·L-1。温度T1和T2下A的浓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的温度T1________T2,平衡常数K(T1)________K(T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若温度T2时,5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A的转化率为70%,则:
①平衡时体系总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在0~5 min区间的平均反应速率v(A)=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c(A)=c(B)
C.生成a mol B的同时消耗a mol A
D.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34.(12分)向2 L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气体A和b mol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xA(g)+yB(g) ?pC(g)+qD(g)
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C)=v(A);反应2 min时,A的浓度减少了,B的物质的量减少
了 mol,有a mol D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2 min内,v(A)=________________ ;v(B)=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方程式中,x=________、y=________、p=________、q=________;
(3)反应平衡时,D为2a mol,则B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只升高反应温度,其他反应条件不变,平衡时D为1.5a mol,则该反应的
ΔH____________________0(填“>”“<”或“=”);
(5)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变为1 L,进行同样的实验,则与上述反应比较:
①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__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年级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5DADCC 6-10DCBBD 11-15BACDC 16-20BACAC 21-25CDCCB 26-30 BADBA
二、解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31.O F Na Ne HF NaOH H2SO4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32.
(1)ΔH4= (ΔH1+ΔH2-3ΔH3)
(2)CH4(g)+2NO2(g)=N2(g)+CO2(g)+2H2O(g) H=-867kJ/mol
(3)2NO(g)+2CO(g) N2(g)+2CO2(g) H=-746.5kJ/mol
(4)①﹥ ②E=E4-E1 ③催化剂 不变
(5)①环形玻璃搅拌棒 ②保温、支撑 ③ΔH2<ΔH1<ΔH3 ④ 51.8 kJ·mol 1 ⑤ B
33. (1)小于 小于 (2)①0.085 mol ②0.082 ③0.007 mol·L-1·min-1(3)AD
34.
(1) mol·L-1·min-1 mol·L-1·min-1
(2)2 3 1 6 (3)×100% (4)<
(5)①增大 体积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因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②减小 体积减小,气体的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即逆反应方向)移
动,因而使反应物转化率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