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初 三 语 文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初 三 语 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9-10 20:59:30

文档简介

2012辅仁初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B 2、D 3、D 4、A 5、C 6、D
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
(一)(12分)
7、C 8、C
9、①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 ②阳:表面上,假装
③被:通“披”,穿 ④益:增加
10、①他们特意进来用兵力不够、无法与敌对抗的现实劝说张巡,并且还说皇上是死是活还不知道,不如投降敌人。
②刚才看见雷将军,才知道你的军令如山,但是你能把天意怎样呢?
(二)(4分)
【答案】11 (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和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解析】 此诗着意刻画当征人远行出关那一刹那的感情,诗人曾随军出居庸关,对此有真切的体验,当通过关隘时,但见前方白雪皑皑,荒寒一片;而身后却仍是桃花盛开,春意盎然,这怎能不使出关的将士回首凝视,瞻顾家园呢?诗句的奇绝处恰在于征人回首的瞬间里,凝聚了丰富的社会内涵和人生体验。
12、人的外貌(高矮胖瘦以及容貌的红黄黑白)、性格。
13、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作用:具体准确地强调了气候对身高的影响更为明显。
14、本文是从放下别人的过错,有利于自己保持快乐;放下一时的分歧,有利于获得最终的双赢;放下个人的恩怨与面子,有利于国家的发展这三个方面来论证的。
15、答案示例一:
  正是因为福特“放下”自己的坚持,同意下属研制“水冷”引擎的设想,从而使公司获益,产品研发者也成为了业界的佼佼者,福特的“放下”,换来了分歧双方的双赢。
  答案示例二:
  试想,如果福特在分歧中固执已见,坚持研究“气冷”技术,即使他成功了,结果会与下属关系紧张,使公司的利益蒙受损失,在这样的坚持中没有真正的赢家。而现在因为福特放下一时的分歧,双方都笑到了最后。
16、【甲】① 【乙】③ 【丙】②  
1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以及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对于“亮”字的意思,可从准确与生动的角度着重分析其字面意思,并指出其在表现文章思想等方面的作用。而对于“亮在一条村道上”一句的作用,应从文章结构及内容方面的作用等角度加以分析和阐述。
答案:“亮”的意思是醒目、耀眼,(“醒目”“耀眼”,答出任一个即可) (2分)这一句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1分)为下文揭示窗花的内涵作铺垫,(1分)也与文章最后一句话相照应。(1分)
18、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句不离段”的阅读原则,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加以分析理解。通览全文,不难看出,在作者看来,窗花与陕北人的关系是何等的密切,作者对陕北的窗花是何等的喜爱。
答案:(1)窗花就是陕北人生活的艺术化,(1分)与陕北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有陕北人就有剪纸艺术。(1分)(意思对即可)
(2)贴满窗棂的鲜红、热烈的窗花照亮了作者的手,(1分)感染并启迪了作者,使作者的心灵变得纯净。(1分)(意思对即可)
19、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考生必须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寻找答案要点,并一一加以提炼和概括。从文中不难看出,陕北人,无论贫富,家家户户都要贴窗花,窗花是他们的精神食粮;这些窗花往往有着动人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剪纸人的想象力和才气,这些窗花寄托了陕北人的某些生活理想。
答案:①窗花中往往蕴藏着动人的人生故事;②窗花是陕北人的精神食粮;③窗花折射出剪纸人的生活及其丰富的想象力;④窗花表现了鲜活的大千世界。(3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2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文章末尾以虚写实,想象一位老人在炕上剪窗花的美好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剪纸艺术的喜爱、崇拜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陕北人的勤劳与智慧的赞美之情。 理解了这些,就不难作答了。
答案:①敲门前的想象,体现了作者对剪纸艺术的神往与喜爱;②对剪子声音的描写,突出了剪纸艺术超越寻常生活的艺术魅力,肯定了陕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③对剪纸人双手的描写,表达了对勤劳智慧的陕北人和他们的剪纸艺术的赞美。(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附翻译
令孤潮将张巡围困在雍丘,两军相互对峙四十多天,朝廷的音讯一点也得不到。令孤潮听说唐玄宗已经到蜀地去了,又用书信招降张巡。(张巡手下)有六个可以开设府署的大将,她们特意进来用兵力不够、无法与敌对抗的现实劝说张巡,并且还说皇上是死是活还不知道,不如投降敌人。张巡假装同意。第二天在公堂上摆出天子的画像,率众将士朝拜,人人都哭了。张巡将这六人拉上前,以国家兴亡的大义斥责他们,然后杀了他们,士兵受到勉励。
城中箭都用完了,张巡将禾杆束成上千个草人,并给他们穿上黑衣,晚上用绳子拴着放到城下,令狐潮的士兵争先恐后的射向他们,很久才知道他们是草人;张巡得箭数十万只。这以后又在夜里从城墙上放下人来,贼兵觉得好笑没有防备。于是张巡派敢死队员500人,砍向令孤潮的军营,令狐潮的军队大乱,烧掉营垒逃跑,巡部追了敌军十多里。令孤潮感到惭愧,增加士兵继续围困张巡他们。
张巡派部将雷万春在城墙上与令孤潮通话,贼兵用弩射雷万春,雷万春面部中了六箭却一动不动。令孤潮怀疑看到的雷万春是个木人,于是派探子问明详情,(得知真相后)令孤潮大吃一惊,从很远的地方对张巡说:“刚才看见雷将军,才知道你的军令如山,但是你能把天意怎样?”张巡对令孤潮说:“你不识人伦,怎知天意?”时过不多久,张巡派兵出战抓住贼兵将领14人,割下贼兵首级一百多,贼兵于是连夜逃跑,退到陈留,不敢再出来。
时间不长,叛贼步兵、骑兵七千多人屯集在白沙涡,张巡率部夜袭贼兵,大胜。张巡部返回到桃陵,遇上叛贼的救兵四百多人,将贼兵全部抓获,并对他们作出不同的处理,妫、檀两州的兵士和胡兵(安禄山起兵谋反地方的兵士)全部杀掉,荥阳、陈留郡被胁迫而来的兵士,全部放掉,让他们回去做自己的本业。十天里,老百姓离开贼兵前来归附的有一万多户。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初 三 语 文
2012.4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倏(shū)忽 叱咤(chà)风云 B、愁(chóu)怅 冥(mín)思苦想
C、摩挲(shā) 优(yōu)柔寡断 D、杀戳(lù) 融汇(huì)贯通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2011年央视春晚总导演马东别有用心,使晚会不仅彰显了“一切源于生活”的理念,也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气韵,别具一格的形式,精彩纷呈的内容。
B、他虽然是第一次创作,但由于写的都是那天耳濡目染的事情,因此写得新鲜,现实感强。
C、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就是找不到自己的身份证。
D、有的同学喜欢为自己的作文加一个题记,可如果这个题记并不精彩,甚至与文章内容不一致的话,他们就真是弄巧成拙了。
3.下面文段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A、专:独占 B、则:却 C、祖:祖父 D、嗣:子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国产动画电影《梦回金沙城》,成功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提名,却从票房榜中出局,这应当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
B、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C、为什么对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D、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5、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我和你不同,我做事情都缺少那种大刀阔斧的气魄,是因为我肩上的责任太重。 。
  ①即便偶尔的绊倒,你的父母将你扶起,说“孩子没事,接着跑”。
  ②肩上的担子压得我不得不匍匐向前,而你却可以轻装地向前小跑。
  ③而机会又是转瞬即失,在决策时你放手一搏,赢得了机会,而我在瞻前顾后中浪费了青春。
  ④而我不行,我肩上担着我的父母,不允许我的失误。
  A.②③①④ B.③①④②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6、下画是一位校长在一次会议上的发言。请选出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2分)
还有,什么叫美 不留长发就不美吗 如此这般把道理讲清楚,女同志们还能那么固执 我就不信。可惜这些该讲的话都没有讲,一句“女生一律剪短发”就完事了。
A、主要阐述了“什么叫美”这个问题。 B、主要驳斥了“不留长发就不美”的观点。
C、主要表明了他不相信女生们那么固执。 D、主要批评了工作方法的简单化。
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
(一)(12分)
  令狐潮①围张巡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③,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别其众,妫、檀④及胡兵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
【注】①令狐潮初为雍丘县令,后降安禄山。②张巡,安史之乱起时任真源县令,因上司投敌,他率军开往雍丘。③开府,泛指高级官员。④妫、檀:地名。安禄山起兵谋反的地方。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且上存亡不可知 ②以为且噬己也
B、①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 ②以彰其咎
C、①久乃知其稿人 ②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D、①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 ②惧有伏焉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令狐潮率军包围了张巡,还以书信劝降张巡,张巡的六名将领也劝他投降,张巡设计杀了他们,士气因此大振。
B、在城中箭已用尽的情况下,张巡捆扎了千余草人向贼兵“借”来几十万支箭,显示了他不同寻常的机智。
C、通过交锋,令狐潮很佩服张巡和雷万春的治军,并以天道称赞他们,结果遭到张巡的斥责并被打得落荒而逃。
D、张巡有勇有谋,接连打败贼兵,而且对俘虏分别处理,恩威兼施,先前被叛贼胁迫的许多百姓都来归附他。
  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①潮闻玄宗已幸蜀 幸: ②巡阳许诺 阳:
③被以黑衣 被: ④潮惭益兵围之 益: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
⑵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  
(二)(4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 关① 徐 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 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③争:怎么
11.⑴诗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⑵“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2分)
(三)(4分)
气候怎样“塑造”人类
  ①人的一切,并非完全能由人类自己主宰,这个“权力”有时还握在大自然的“手心”里。
  ②人的高矮胖瘦以及容貌的红黄黑白,不仅与人的遗传有关,而且与气候也有一定的关系。
  ③在欧亚大陆,生活在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人,由于光照强烈,气温又高,人的皮肤颜色黑黝黝的。为了抵御酷热的气候,他们的脖子很短,头明显偏小,而鼻子较阔,这样有利于散发体内热量。在寒带、温带的高纬度地区,常年太阳不能直射,光照强度较弱,气温很低,严寒期又长。这里大多为白种人。为了抵御严寒,他们往往生有一个比住在温、热带地区的人更钩的鼻子。鼻梁较高,鼻内孔道较长。就头型而言,寒带和温带居民头大、头型圆,脸部比较平,这很有利于保温、减少散热量。
  ④为适应高山稀薄的空气,山区居民的胸部突出,呼吸功能发达,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比沿海地区的居民明显偏多。气候对身高的影响更为明显。以我国为例,北京的年日照时数为2778.7小时,武汉年日照时数为2085.3 1小时:广州年日照时数为1945.3小时,成都年日照时数最少,仅有1239.3小时,所以这些城市居民的平均身高依次由高到矮。其原因是日光中的紫外线能使人体皮肤内的脱氢胆固醇变成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有促进骨钙化和长粗长高的作用。
  ⑤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在室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多。气温高,使生活在那里的人性情易暴躁和发怒。居住在寒冷地带的人,大部分时间在一个不太大的空间里与别人朝夕相处,养成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具有较强的忍耐力的性格。比如生活在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被人们称为“永不发怒的人”。居住在温暖宜人的水乡的人们,因为气候湿润、风景秀丽,人们对周围事物敏感,且多情善感,机智敏捷。山区居民因为山高地广,人烟稀少,长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说话声音洪亮,性格诚实直爽。居住在广阔的草原上的牧民,因为草原茫茫,交通不便,气候恶劣,风沙很大。所以,他们常常骑马奔驰,尽情舒展自己,性格变得豪放直爽,热情好客。
12.选文介绍了气候从 和 两个方面来塑造人类。(2分)
13.第④段中划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并分析其作用。(2分)
(四)(5分)
放得下,才能拿得起
①后汉时,有一个叫孟敏的人。一天,他扛着瓦罐去集市,一不小心,瓦罐摔落在地,他头也没回,径直向前走去,旁观者无不奇怪。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回头看看,孟敏说:“瓦罐从肩上掉下去肯定会摔碎,我看它又有何用。我前面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拿起”。
②前几天去医院看望一位生病的朋友,我让护士拿一支体温计来。护士答应后十多分钟却还不见身影,我不免有些生气,就按了床头的铃。护士来了。见其空着手,我更加恼火,就大声地呵斥护士。而朋友却始终哼着小曲,一副满不在意的样子说:“为了这样的小事生气,你的生活还会快乐吗?你管不住别人的错误,但是你管得住自己是否快乐。” 我很佩服他这种心态。[甲]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别人无意中的一个小错而大动肝火,不仅破坏了与他人的关系,也让自己陷入不快乐的境地。所以说放下别人的过错,有利于自己保持快乐。
③工作中,人们经常会出现分歧,我觉得放下一时的分歧,有利于获得最终的双赢。一次,在福特公司技术研究所内部,大家因汽车内燃机是采用“水冷”还是“气冷”而产生了分歧。“气冷”的支持者福特,与支持“水冷”的几位主要技术人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矛盾越来越深,几名主要技术人员甚至打算退出福特公司。后来,在副总经理的提醒下,福特认识到“水冷”的优势,也意识到[乙]于是同意他们搞“水冷”引擎的设想。最终几名技术人员开发出了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使公司产品销量大增,他们也因此成为了业界的佼佼者。 。
④对于位高权重者来说,放下个人的恩怨与仇恨,有利于国家的发展。蔺相如 “完璧归赵”保全了赵国的利益,“渑池相会”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而被封为上卿,位居廉颇之上。廉颇居功自傲,屡次挑衅。蔺相如深知将相不和,赵国危矣![丙]因此对廉颇一让再让,终使廉颇幡然悔悟,与相如合力辅佐赵王,让赵国在战乱频仍之际仍能保有一席之地。李世民称帝后,面对曾经强烈反对过他的魏征,不计前嫌重用了他,并一再谅解他因直谏给自己带来的难堪,最终成就了中国历史上“贞观之治”的辉煌。蔺相如和唐太宗“放下”的是个人的面子,“拿起”的则是国家的前途!正是因为他们识大体、顾大局的“放下”,才换来了朝臣一心、君臣和睦地致力于国事,最终成就了国家的安定与富强。
⑤“放得下”方能“拿得起”,我想告诉那些在做人做事方面“放不下”的人,当放则放,你的人生之路才会走得更远、更精彩!
14、阅读全文,说出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的。(3分)
15、阅读本文第③段,在段末处的横线上补写几句话,建立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1分)
16、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1分)
①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②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③如果想要消除意见分歧,就应当抛弃固执己见与意气用事。
[甲]处应填: [乙] 处应填: [丙] 处应填:
(五)(14分)
窗花
耿翔
①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是这些贴得红堂堂的窗花告诉我,在被雪埋得很深很死的山坡上,还有人家。或许是命里有缘,每次到陕北,都能遇上一些让我动心的剪纸人,并且在回城后很长的时间里,都一心想着她们的面容。就是这次踏雪北上,在除了雪的白色几乎无别的色泽可寻的时候,也有一些生动极了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亮在一条村道上。
②说句真话,最初让我倾倒,并把窗花看得神物似的,是在好奇地抓住一位剪纸老人的双手的那一次。现在坐下来,坐在这一目了然的雪塬上,用没有尘土的心想一想,我迎着风的脊背,也会冒出一层很热的汗来。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一剪一剪,随着一阵嚓嚓的剪刀之声,红粉似的纸屑,落了一怀。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在陕北,能让心一次次收缩的东西太多了。细数一下,有一路冲刷出来的壶口瀑布,有震动整面山坡的安塞腰鼓,有躺在沙漠中的红石峡,有悬在黄河上的白云山,还有绥德的狮子,清涧的石板,以及从每一道沟里,甚或每一块庄稼地里,都会随时响起来的信天游。而唯一让我的心收缩得发疼的,是她为我剪一幅窗花的全过程。守在她安详的神态里,我最初的浮躁,也像多余的纸片,被一剪一剪地铰去了,剩下的,正如在她手上成形的窗花,完全是一种艺术化了的东西。我不想说破,她剪给我的那一对窗花叫什么,但我要说,那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很美的传说。那是在陕北的山坡上,比荞麦和苜蓿花还开得热烈的传说呵。那传说中的主角,正盘腿坐在一方土炕上,内心热烈如火,亦平淡如水地为我铰着她的故事……
③看着窗花,我突然想起,陕北人在如此严实的窑洞里,为什么要安这么大的窗子这么大的门?在这么大的门窗上,为什么要贴这么多的窗花?应该这样说,他们守望的几孔窑洞,仅仅是家园的一部分,而更广大的,还有他们一生躬耕着的土地。他们住在窑洞里,土地上一年的收成,不能把他们送入梦乡。只有这些贴在窗户上、囊括各种风物的窗花,才会让他们觉出,日子在这片贫瘠之乡,还过得很瓷实。因此,再不讲究的人家,也不会忘记在贴得拥挤的窗棂上,再添些新窗花上去。
④我不是地道的陕北人,无法说透这些剪纸艺术的真正奥妙。但我深刻地记得,许多剪纸艺人只要一握起剪刀,就进入一种半癫状态。有的剪到入神时,一两天不吃不喝。有的边剪边唱,嘴里尽是些无字句的歌。看着她们,你一定会想,真正的艺术在哪里?真正的大师又是谁?对于这群以食为天之民,剪刀的分量会比镰刀重么?
⑤在陕北,这些出现在剪刀下,一看就勾魂的俗物,能让人一眼望出一条吐纳百川的文化之河。由此,我在对这些窗花惊叹之余,最为看重的,就是创造这种艺术的工具:一把普通的剪子。在这些婆姨们手上,一把剪子,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它能真实或者夸张地铰出存在于陕北的所有物象。谁会相信,这些很抽象的窗花是出自一群文化水平极低的陕北女人之手?有时,我更愿意这样说: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上苍在造人的同时,就很认真地创造了它。
⑥当我冒着一天的雪花,要敲开一户人家的窑门时,我想,在紧挨着窗户的炕头上,应该坐着一位铰窗花的老人。她那不停的剪子声,应该是在雪的覆盖下,唯一剩下来的一种超越感觉的响动,我也应该在开口说话之前,先去摸一摸这双虽被剪子磨僵,却能铰活陕北的手……
⑦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百家(上)》,有删改)
17、第①段最后一句说窗花“亮在一条村道上”,“亮”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8、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⑴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2分)
⑵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2分)
19、从全文看,窗花文化包含哪些内容?请分条简要回答。(3分)
20、文章结尾,作者想象一位老人在炕上剪窗花的情景,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3分)
(六)(10分)
21.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②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论语》八则)
③ ,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⑤__________________,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⑥移舟水溅差差绿, 。(郑谷《莲叶》)
⑦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⑧淮南秋雨夜, 。(韦应物《闻雁》)
⑨__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⑩当余之从师也,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三、表达与交流(共66分)
(一)(6分)
22、传说,清朝诗画家郑板桥老年得子,深知“爱子必以其道”,因此,临终前,他把儿子叫到床前,不是给他许多金银珠宝,而是让他蒸馒头吃。侍奉郑公的人为之说情:“少爷不会做馒头,还是让厨师代劳吧。”郑板桥固执己见,其子只得向厨师请教,蒸出了一锅馒头。当他把热气腾腾的馒头送到郑公床前时,老人已逝世,只留下一纸遗言:“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可是,当今社会却因各种原因,诞生了一批“啃老族”。作为当代的青少年学生,你作何感想?就此发表你的看法,并作简要分析,不少于100字。
(二)(60分)
23、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其间会有无数人为我们辛劳付出,给予我们无限关爱,教育我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懂得做人的道理,让我们不断战胜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困难与挫折,获得前进的动力。一路走来,我们有太多的人要感谢,有太多的人要去学习,有太多的人要去敬畏……对于他们,我们会有许多感情想要表达,说一声“谢谢”,道一声“你辛苦了”,会让爱充溢你我的心间,让我们的内心获得宁静,让生活充满幸福。
请以“你是 ”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前,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要求:⑴真情实感,中心明确。
⑵如出现校名人名,一律用“××”表示。
   ⑶字数不少于600。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答题纸
2012.4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填涂样例:正确填涂 错误形式
填涂说明: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
1 5 2 6 3 4
二、阅读与赏析(49分) 7、 8、 9、⑴幸: ⑵阳: ⑶被: ⑷益: 10、⑴ ⑵ 11、⑴ ⑵ 12、_____________ 13、 14、 15、 16、[甲]: [乙]: [丙]: 17、 18、⑴ ⑵ 19、 20、 21、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三、表达与交流(共66分)22、(100格)23、作文题目:你是

班级 姓名 学号
………………………………………………………………………………………………………………………………………………………………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21=420
20×21=42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