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一、单选题
1.每年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主题为“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属于我市频发需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是( )
A. 地震 B. 火山喷发 C. 台风 D. 海啸
2.浙江省不太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 ( )
A. 台风 B. 寒潮 C. 洪水 D. 泥石流
3.下列关于寒潮灾害的观点正确的是( )
A. 南方远离寒潮的发源地,因此不会受到寒潮影响
B. 寒潮能够引发多种灾害
C. 寒潮是强冷空气人侵造成的剧烈降温活动,在我国全年皆可发生
D. 冬季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影响最大
4.下列关于气象灾害或环境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寒潮往往会带来降温、霜冻、大风、扬尘天气
B. 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处是狂风暴雨区
C. 植被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渗透,因此破坏植被会使洪水增加
D. 城市热岛现象,使城市常出现大雾天气,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上空水汽充足
5.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 )
A. 西南地区 B. 西北内陆地区 C. 东北地区 D. 东南沿海地区
6.如图所示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其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A. 干旱、洪涝、霜冻 B. 寒潮、台风、霜 C. 干旱、暴雪、沙尘暴 D. 干旱、寒潮、沙尘暴
7.2016年入春以来,中国南方多省区由于连降暴雨,引发洪涝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下列对一些自然灾害发生采取的应急措施比较合理的是( )
A. 地震发生时在路边抱着高压电线杆 B. 雷雨天气在野外躲在大树下
C. 泥石流发生时顺着泥石流运动方向撤离 D. 当被洪水围困在室内时往高处转移,等待救援
8.关于我国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寒潮有害也有利,它带来的降雪可以缓解北方夏旱 B. 台风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
C. 寒潮、台风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D. 台风能缓解或解除华北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旱情
9.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很大。对此,下列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气温低,降水多
B.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气温高,降水多
C. 东南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那里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D. 东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小,西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大
10.关于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寒潮造成灾害最严重的季节是冬季
②植树造林是防御寒潮的有效方法
③寒潮是指强烈的冷高压活动带来的强冷空气侵袭时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④寒潮入侵时,会产生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降水等天气现象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1.关于干旱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东部地区的春旱、伏旱都是因为长时间受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 各种干旱灾害的出现,都是冷、暖锋过境后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C. 西亚、北非沙漠的出现,共同原因都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和寒流的影响
D. 世界有许多地方干旱灾害日益严重,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有关
12.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④泥石流⑤寒潮.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②⑤
二、填空题
13.影响我国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是 、 和 。
14.读我国东部部分城市气候类型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和温度配合的特点是:________。
(2)在A,B,C,D四幅图中,与浙江杭州气候类型最为相似的是________(填序号)图。
(3)造成A城市与D城市气候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填“纬度位置”或“地形”)。
三、解答题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寒潮路径A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①________高原、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路径B经过的②是________山脉.
(2)寒潮路径B经过的③省区是________(全称),该省区最显著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农业部门以________业为主.“2014年3月12日,山东省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寒潮给山东的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
(3)山东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气候类型是________.
(4)请说说寒潮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________.
0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分析】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解答】浙江属于沿海省份,其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台风;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2.【答案】 B
【解析】【分析】寒潮是指冬半年影响我国的强冷空气活动,主要来源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洪涝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
【解答】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降水丰富,容易发生台风和洪水灾害,西南山地也会发生泥石流。但由于受到山脉阻挡,寒潮很少会影响到浙江省。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 B
【解析】【分析】1、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每年袭击我国的寒潮平均约有 5次。寒潮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寒潮带来的雨雪和降温天气会造成能见度降低、地面结冰、路面积雪和大风等现象,对公路、铁路、航空和海上运输安全形成较大威胁。
2、寒潮带来的大风可以使火车出轨以致颠覆,影响飞机起飞和降落。海上风浪增大,威胁船舶航行。冰冻和积雪会使汽车车轮打滑,致使交通事故增多,导致高速公路关闭。低温积雪可以使道岔冻结,铁轨被雪埋没,通信信号失灵,列车运行受阻。寒潮造成的电线积冰会造成杆塔倒塌、导线断线,供电线路中断,造成电网的严重损坏,并直接影响当地的生产和生活。
【解答】A、寒潮影响范围广,我国的南方地区也要受到寒潮的影响,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寒潮能够引发多种灾害,说法正确,B正确;
C、寒潮是强冷空气的活动,一般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C错误;
D、冬季农作物少寒潮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小,初春时影响最大,D错误。
故选B
4.【答案】 D
【解析】【分析】寒潮是指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植被可以涵养水分,帮助抑制洪水灾害。植物的根须非常发达,因为蒸腾作用需要蒸发大量的水分,根须也就必须深入到土壤的每个角落来吸收水分,同时植物的根须由于深入到了土壤,这好比一个大网,将土壤固定起来,因为发大水的时候水的作用是在土壤的表层,而土壤的表层正好被大量的植物根须牢牢抱住,因此水只能冲掉很小一部分土壤并破坏不了土壤和根须的坚固结构。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有城市下垫面、人工热源、水气影响、空气污染、绿地减少、人口迁徙等多方面的因素。当云墙区的上升气流到达高空后,由于气压梯度的减弱,大量空气被迫外抛,形成流出层,只有小部分空气向内流入台风中心,并下沉,造成晴朗的台风中心,这就是台风眼区。
【解答】A、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台风眼外侧半径100KM左右的是狂风暴雨区,形成厚厚的云墙,台风中最大风速发生在云墙的内侧,最大暴雨发生在云墙区,所以云墙区是最容易形成灾害的狂风暴雨区,B不符合题意。
C、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的状况越轻,C不符合题意。
D、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 D
【解析】【分析】台风过境时,带来的狂风、暴雨可以引起山洪暴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它在海上掀起的巨浪,能够颠覆船只危及航运安全,破坏港口设施但台风登陆后,风力会逐渐减弱,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部分地区的旱情。
【解答】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气象学界规定,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平均风力小于8级为热带低压,8~9级为热带风暴,10~11级(风速为26~32.6米/秒)为强热带风暴,≥12级为台风。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
故答案为:D
6.【答案】 D
【解析】【分析】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主要包括亚洲热带风暴,中国沿海城市区域出现的台风、南方地区的干旱、高温、山洪、雷暴、中国北方的沙尘暴等。
【解答】 由题,结合图示的成因判断,甲因降水量少,和春季的灌溉用水量多而形成,故判断为华北地区的春旱;乙主要由于冬季风强势,故形成寒潮和大风天气;丙由于冬季的寒潮大风且接近沙源地则形成沙尘暴。
故答案为:D。
7.【答案】 D
【解析】【分析】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对于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及正确解答本题有着重要意义。
【解答】地震发生时在路边应到空旷的地方蹲下不动,故A不符合题意;在野外遇到雷雨天气躲在大树下容易遭遇遭受雷电袭击,故B不符合题意;野外遭遇泥石流,应迅速离开河谷,向山坡高处跑,较安全,故C不符合题意;当被洪水围困在室内时往高处转移,等待救援,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 B
【解析】【分析】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解答】寒潮的出现,往往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在干燥地区,寒潮引起的“沙暴”不仅刮走土壤表面的细土,大大损耗土壤肥力,而且还可以埋没田园。故A不符合题意。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台风雨的强度很大,日降水量可超过100~200毫米,甚至达500~600毫米。故B符合题意。洪涝是我国频繁发生并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在我国,不仅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旱情严重,而且在东部季风区亦常出现旱灾。故C不符合题意。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登陆后,风力会逐渐减弱,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旱情。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答案】 A
【解析】【分析】季风气候是指受季风支配地区的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一年中随同季风的变化,降水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
【解答】A、我国冬季盛行的西北季风是从内陆吹向海洋,所以含有的水汽少,带来的影响是气温低,降水少;故A错误;
B、夏季盛行的东南风,是从海洋吹向内陆地区,带有大量的水汽,带来的影响是降水多,温度高;故B正确;
C、东南季风由于山脉的阻挡,导致东南季风难以影响到我国西部地区,所以我国西部地区降水较少,一般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故C正确;
D、东部地区靠近海洋气温变化较小,而西部地区地处内陆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较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0.【答案】 B
【解析】【分析】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解答】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源地是西伯利亚、蒙古一带。具体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北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4℃以下,且陆地上伴有5~7级大风,海上伴有6~8级大风,就可视为寒潮发生。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B。
11.【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主要的自然灾害,需要学生强化基础知识学习。
【解答】我国华北地区春旱是由于降水少且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造成的,与副热带高气压带无关,A错误;冷、暖锋过境时会形成降水,不会导致干旱灾害,B错误;西亚、北非内部的沙漠与寒流无关,C错误;世界有许多地方干旱灾害日益严重,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有关,增加了温室效应,使气候更加干旱,D正确。
故答案为:D。
12.【答案】 A
【解析】【分析】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解答】解: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等属于地质灾害.
故选:A.
二、填空题
13.【答案】 寒潮;台风;洪水
【解析】【分析】根据我国灾害性天气的特征解答。
【解答】我国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洪水。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北方地区受影响较大;台风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比如2021年的烟花台风对浙江多地造成了大面积的积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水灾频繁的国家,洪水威胁地区的安全,造成灾害的水流。
故答案为:寒潮;台风;洪水
14.【答案】 (1)雨热同期
(2)C
(3)纬度位置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我国东部的季风性气候,主要有两种,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解答】(1)由于季风性气候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和温度配合的特点是雨热同期。
(2)浙江省由于纬度较低,故冬季气温在零度以上,又靠近海,全年降水会较多,故选C。
(3)从A,D两图可以看出其冬季的温度相差很大,这是由于纬度造成的。
三、解答题
15.【答案】 (1)内蒙古;祁连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干旱;畜牧
(3)小麦;温带季风气候
(4)气温骤降,带来大雪和霜冻对农作物造成致命的伤害,影响供电、通讯、交通和工农业生产等,带来沙尘暴,摧毁大棚,破坏通讯设备,影响交通等
【解析】【分析】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具体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北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4℃以下,且陆地上伴有5~7级大风,海上伴有6~8级大风,就可视为寒潮发生.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
【解答】解:(1)如图,寒潮路径A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①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路径B经过的②是祁连山脉.(2)新疆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新疆的东部和南部降水甚少,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全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本区是我国主要的牧区,所出产的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在国内占据突出地位,天山牧场是重要的畜牧基地.(3)山东省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季风区,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4)寒潮的出现,往往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入侵南方的强寒潮,常常会使长江以南地区的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在草原牧区,寒潮带来的暴风雪会覆盖草场,断绝饲料来源,有时还会使体弱的牲畜直接受冻致死.在干燥地区,寒潮引起的“沙暴”不仅刮走土壤表面的细土,大大损耗土壤肥力,而且还可以埋没田园.
故答案为:(1)内蒙古;祁连;(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干旱;畜牧;(3)小麦;温带季风气候;(4)气温骤降,带来大雪和霜冻对农作物造成致命的伤害,影响供电、通讯、交通和工农业生产等,带来沙尘暴,摧毁大棚,破坏通讯设备,影响交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