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章节练习Ⅲ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之间的距离为下图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小于15㎝
B.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C.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像
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在凸透镜前放一个凹透镜。
2、如图为一束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且,若,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MN为透镜L的主光轴,AB为一条从左边射向透镜后折射的光线,由此可以判定( )
A.若L是凸透镜,B点一定是L的焦点
B.若B点是L的焦点,则L一定不是凸透镜
C.若B点是L的焦点,AB的入射线一定平行于主光轴
D.若AB的入射光线是从无穷远处主光轴上一点发出的,则L一定不是凹透镜
4、人脸识别系统中,如图5,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自动将镜头前lm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
R.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
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D.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6m.
5、 “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湖岸景色在水中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倒影……平面镜成像;
C、摄影……凹透镜的成像; D、电影……凸透镜成像。
6、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小雨同学忘了测凸透镜的焦距,当他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0cm处时,移动光屏,在距凸透镜16cm处得到一个倒立、清晰的像,则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A、5cmC、5cm7、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某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f,用它照相时.要在底片上成缩小的清晰的像,被照物体与镜头间的距离应该:
A.大于2f ; B.大于f,小于2f ; C.等f; D.小下f.
8、小明将凸透镜紧靠如图甲所示的一幅卡通图片,然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图片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四个不同的像,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③②④①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A B C D
10、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成像原理(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汽车后视镜
11、将物体分别放在一凸透镜主光轴上离凸透镜18cm、12cm、4cm时,各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A.18cm>f>12cm B.12cm>f>8cm
C.9cm>f>6cm D.6cm>f>4cm
1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必须放在
A.放大镜的焦点以内 B.放大镜的焦点以外
C.放大镜的焦点处 D.放在什么地方都无关
13、如图所示,有一长方体玻砖,在它内部的中心位置有一圆形气泡,当一束平行光垂直于玻砖向下照射时(中心位置切面如图所示),在地面MN区域内可能会看到
A.矩形亮斑
B.矩形暗斑
C.矩形暗斑且中心有一亮点
D.矩形亮斑且中心有一暗点
14、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二、填空题
1、照相机用光圈控制____的光的多少,某人拍摄明亮的物体之后又去拍摄暗淡的物体,光圈应适当____(填“开大”或“缩小”)
2、一种微型手电筒的灯泡做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它的前端相当于一个 _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芳和妈妈到位于抚州城东抚河之畔的著名古楼——拟岘台游玩时,用单反相机拍了两张照片,如图所示,如果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相同,则在拍完甲照片后改拍乙照片时,应将照相机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拍摄对象,同时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暗箱的长度。
4、在灯光下做的“手影”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近视眼镜的玻璃镜片相当于________透镜。
5、清晨,露珠下面的草木叶脉更加清晰,这是因为露珠起到了 镜作用的结果
6、太阳灶是________镜,为了受热快必须把加热物体放在________;汽车上的观后镜是________镜,使用它的目的是________。
7、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在图12中,光屏上正好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与物体(点燃的蜡烛)相比,像应该是_____________(选填“等大”、“缩小”、“放大”)的。若在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由标尺的15厘米处向30厘米处移动过程中,为了能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______________(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位置不变
8、 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
9、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形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的方法是佩戴一幅由__ ___透镜(填“凸”或“凹”)做的眼镜.当白光照射在绿叶上时,叶片呈现_______色.
三、解答题(难度:难)
1、小刚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是主光轴上的三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1)他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他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幻灯机的原理。
2、小宇最喜爱的玩具是叔叔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那是三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分别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现在小宇想要探究“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请你帮他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程,完成如下的工作:(共10分)
(1)这次探究所需要的器材有哪些?请你写出来
(2)请你写出探究的主要步骤。
(3)请你设计出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
(4)在这次探究过程中,你所运用的主要的科学探究方法是什么?
3、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移动凸透镜,在地上得到一个亮点,并用刻度尺测出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应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整 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和__________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蜡烛的像成在__________。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
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求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详解】
A、观察图示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所以u=30cm>2f,解得f<15cm;而像距v=20cm,f<20cm<2f,解得10cm<f<20cm;故凸透镜的焦距的范围是:10cm<f<15cm,故A正确;
B、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根据光路可逆的特点,可知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B正确;
C、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C错误;
D、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变大,像距将变小,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线发散一些,所以用一个凹透镜,D正确。
故选:C。
2、答案: C
【详解】
根据题意AO<OB可知,A点成像在B点,像距大于物距,满足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为AO=10cm,则f<10cm<2f即5cm<f<10cm,故选C。
3、答案: D
4、答: A
5、答:C
6、答案: D
7、答案: A
8、答案: C
【解析】小明将凸透镜紧靠书上的一幅卡通图片,说明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的虚像是放大的,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接近物体的大小,也就是成的虚像越小,故先看到②,当在一倍焦距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看到的像逐渐变大,当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像,即看到的为①,继续远离大于2倍焦距时,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即为③,成实像时,物距越远,像越小.因此最后看到的是④,故四个像的顺序为②①③④.故选C.
9、答案: B
10、答:C
11、答案: C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不同成像情况列出不等式,然后解不等式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物距为18cm时,得到缩小的实像,18cm>2f,所以9cm>f.物距为12cm时,得到放大的实像,2f>12cm>f,所以12cm>f>6cm.物距为4cm时,得到放大的虚像,4cm<f.所以9cm>f>6cm.故选C.
12、答案: A
13、答案:D
14、答案: B
【详解】
圆柱体的右边Q在f和2f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圆柱体的左边P在2f以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f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右边的像距比左边的像距远,符合要求的只有图B.
二、填空题
1、答案:进入镜头、开大
2、答案: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3、答案: 靠近 增大
【解析】
照相机镜头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
图中从甲到乙,人像变大,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得,像距应增大,物距应减小,所以改拍乙照片时,拍照者应靠近拍照对象,同时镜头前伸,增大照相机暗箱的长度即像距。
点睛:重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掌握物距和像距变化时像的变化情况,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增大,像也会变大,这里的像变大,是与之前比变大,要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要看像距和物距的比较,像距大于物距,像就放大,像距小于物距,像就缩小。
4、答案:直线传播; 凹
5、答案:凸透
6、答案:凹;焦点;凸;扩大视野
7、答案:缩小;向右移动
8、答案:15 正立
9、答案:凹;绿
三、解答题(难度:难)
1、答案:C B
2、答案:(1)三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水晶、塑料凸透镜 刻度尺
(2)1将玻璃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节透镜的位置,直到地面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再用刻度尺测出透镜到光斑的距离f12用水晶凸透镜重做上述实验,测出f23用塑料凸透镜重做上述测出f34比较f1,f2,f3的大小得出结论。
(3)
透镜材料 玻璃 水晶 塑料
焦距(cm)
(4)控制变量法
3、答案:测量凸透镜焦距、凸透镜和光屏、烛焰、光屏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