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 位 教者 科目 科学
课 题 《太阳系大家族》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八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 2. 知道四季的成因。 3. 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能对搜集到的有关太阳系的各种信息进行整理和运用。 2.能利用简单表格、计算等方法整理、加工太阳系的有关数据。 3.能够给八大行星排列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和茫茫宇宙相比人的个体的渺小。 2.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
教学重点 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教学难点 探究行星与太阳系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
教 法 讲授法,演示法,启发引导法 学 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橡皮塞、钩码、影像资料等。 学生准备:细绳子、笔管、有关太阳系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汇报自主学习成果,师生共同探究新知 三、自主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四、拓展延伸 五、归纳总结 1、谈话:宇宙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等着我们去探索 (课件出示图片)杨利伟:进入太空第一人 引导学生想像飞天英雄一样看看太空景象 2、穹顶资源:展示繁星浩瀚的宇宙,激发学生对太空的向往 3、这堂课带领大家走进太空,探索宇宙。第一站到达我们地球所在的星系——太阳系(引题) 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也是太阳系唯一一颗恒星(恒星:自己会发光发热的天体) 2、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行星:绕着恒星转的天体) (1)地球 谈话: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轨迹是什么样的? 师:播放课件动画演示(地球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师:地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各是多长时间? 师: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一年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四季的形成是否与地球公转有关? 师:播放视频------四季的形成原因 师:小测试: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 师:引导学生继续说说对地球的了解。 (卫星:绕着行星转的天体) (2)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查阅的资料继续介绍其他行星,教师适当进行补充解释并给与学生一定的鼓励。 师:根据学生介绍太阳系不同的行星,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补充。 师:利用穹顶资源展示学生所介绍的行星,便于学生更形象的理解和认识。 师:通过刚才同学的汇报,老师发现同学们收集资料的途径多种多样,同时整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自主搜集资料深入感知八大行星,课件,多媒体穹顶资源,板书,图画等多种形式感官刺激,突出教学重点) 师:老师在黑板上按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把大家介绍的八大行星已经排列好,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师:它们的名字和顺序呢你都记住了吗?我们做个游戏来测试一下。(用8个大小不同的各类球,代表八大行星,学生模拟八大行星在太阳系运行的方式,每个行星都完成一个公转周期的运行即可) 师: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行星距离太阳远近不同,行星公转周期的长短也不同。 1、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针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补充和完善。 3、针对实验进行温馨提示 4、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行星距离太阳越近,它的公转周期就越短,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它的公转周期就越长。 (通过自主探究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突破教学难点) 1、太阳系除了恒星,行星,和卫星,你知道还有其他的天体吗? 小行星带, 彗星,流星等天体。 2、课件展示,直观感知太阳系大家族 1、太阳系大家族(再次突出重点) 恒星 八大行星 卫星 小行星带 彗星 流星 在繁星浩瀚的世界里,太阳只是一颗普通的恒星,认识太阳系也只是迈进茫茫宇宙的第一步,老师希望同学们有了今天的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地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 观看天空动态图像,产生浓厚兴趣,积极探究新课 学生汇报查询资料汇报太阳系概况 带着问题观看动画展示,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方式 生:自转周期24小时 公转周期365天 仔细观看视频总结地球上一年四季变化的原因 生:汇报有关地球的资料内容 生:根据自己所搜集的资料介绍相应的行星,进行汇报。 生:通过反复练习,记住各个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星球,按照行星的排列顺序站好,进行一个公转周期的模拟运行。 生:猜想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公转周期越短,距离太阳越远的行星,公转周期越长。 生:小组合作,设计方案,动手实践,作好记录 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生:根据课件播放动画,归纳太阳系大家族成员。
板书设计 2、太阳系大家族 恒 星 八大行星 卫 星 小行星带 彗 星 流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