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能力提升
第2章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单选题
1. 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经对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50 2000
乙 100 500
A.甲的响度大于乙的响度
B.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
C.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
2.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快
B.“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
C.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D.城市街头设置的噪声检测仪能减弱噪声
3. 从环保角度看,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噪声的是( )
A.上课时,学校附近的卡位OK厅播放出十分响亮的优美动听的音乐
B.清晨,公园里播放着优雅的琴声,伴随着老年人晨练,令人心旷神怡
C.看电影时,几名同学在一起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显得十分开心
D.公路上汽车鸣笛声,发动机的排气声
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
B.“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是指声音的响度
C.演员弹奏钢琴时,使用相同的力量弹不同的键,这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响度
D.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5. 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
A.摩托车消声器 B.道路的隔声板
C.防噪声耳罩 D.噪声监测仪
6. 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7. 下列关于噪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0dB是指没有声音
B.0dB的环境是人类最理想的声音环境
C.长期工作和生活在高分贝噪声环境中可锻炼人的听力
D.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身心和身体健康
8. 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能除去人体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B.高速公路两旁装有隔离带,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C.要区分自己发出的原声和回声,距障碍物至少34米以上
D.声音是发声体振动发出来的,只要振动,我们都能听到声音
9. 关于噪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悦耳的音乐声可能是噪声
B.噪声都是机器工作时振动时发出的
C.噪声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D.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B.街道上的噪声监测仪是减弱噪声的专用设备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声音的音调要低一些
D.小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
二、填空题
11.张明修理桌椅时有敲击声,为使邻居免受干扰,他想出了三种方法:第一,在被敲击的地方垫一块厚布,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第二把自己家的门窗关得很严实,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第三,告诉邻居,暂时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或塞团棉花,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
12.晚上小远在客厅看电视时,为了不影响奶奶休息,小远采取了两种方案:①把电视机的音量调小一些,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②把房间的门关严这是在________中减弱噪声.妈妈看到后,建议小远带上耳机看电视,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了噪声对奶奶的影响.
13.小明正在家里学习,窗外传来吉他声,他关上窗户,这是在_____控制噪声;吉他声是由琴弦的_____产生的.
14.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量的水,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调,那么发声体是_____,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5.如下图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________是音乐的波形,图 ________是噪声的波形。
16.“广场舞”近期在各地频频引发“扰民”争议,让广受中老年人欢迎的广场变成了众矢之的。针对这种现象,广东省广州市一社区居民巧妙地将广场舞改成“耳机舞”,在跳广场舞时用无线耳麦取代大喇叭。既不耽误锻炼,也除去了“扰民”的烦恼,可谓一举多得。用无线耳麦取代大喇叭,是从______环节,防治噪声;属于在______处减弱噪声的途径。
17.如图所示,飞行员在驾驶飞机时都要佩戴一种耳机,耳机兼有与地面塔台通信和降噪的功能。从声学角度讲,耳机降噪属于在_____处减弱了噪声;飞机发动机声浪巨大,如果不佩戴耳机,人的耳膜很有可能被击穿,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
18.长时间大音量用耳机听音乐会使耳膜受损,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___________,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______________,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采取的有效方法是对所有患者隔离治疗、出门佩戴口罩,你所学的物理知识中与这些措施原理相似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9.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减小对隔壁小明学习的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层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____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_______减弱;第三种是在____减弱噪声.
20.2017年10月28日,工业北路快速路通车,小玲随爸爸开车从北园高架12分钟就到达郭店.坐在车上,小玲发现道路两旁有透明的挡板,爸爸告诉他,这是隔音墙,是为了在噪声的_______环节减少噪声;小玲望向车外,发现隔音墙在向后运动,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三、实验题
21.在学习“声现象”的知识时有以下几个实验:如图甲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如图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变化。
(1)图甲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水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图乙实验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__________的关系;实验时发现,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其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______。当钢尺伸出桌边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度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钢尺振动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__________(选填“a”或“b”)显示的声音属于噪声,可以看出噪声发声体的振动是_________(选填“规则的”“无规则的”)。
22.小玉所在物理实验小组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喉头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动,发声时,感觉梳子在振动.
实验三:敲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
实验四: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使它振动发声.
(1)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法.
(2)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法.
(3)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她继续用钢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记录的现象如下表:
(4)小马发现小玉记录的现象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甲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录: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________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乙所示,用薄塑料片在A、B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各划一次,则______(选填“A”或“B”)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6)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介质;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任何东西做介质.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
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B.将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小马发现这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________(选填“①”或“②”)是正确的.
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猜想假设;B.详解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马他们的后一次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___.(填步骤前的英文字母)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A D C D A B D
二、填空题
11.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12.声源 传播过程 声源
13.传播过程中 振动
14.瓶壁和水 降低
15.(1) (2)
16.声音的产生 声源
17.人耳 能量
18.能量 响度 (从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或“阻断噪声传播(途径)”或“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9.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20.传播 汽车
三、实验题
21.振动 将微小振动放大 频率 低 低于20Hz b 无规则的
22.振动 归纳 转换 应该是钢尺振动的声音,而不是钢尺拍打桌子的声音 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一 B 第一次声音响度大,第二次声音响度小 ① EAD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