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1张PPT)
【典例1】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SO2的制备及
性质探究实验。
(1)根据反应Na2SO3(固)+H2SO4(浓)====Na2SO4+SO2↑+H2O,制备SO2气体。
①用下列简图,在答题卡的方框中画出制备并收集SO2的实验装置(含试剂)示意图。
②实验过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浓硫酸的操作是_____。
(2)将SO2气体分别通入下列溶液中:
①品红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
②溴水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
③硫化钠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有一小组在实验中发现,SO2气体产生缓慢,以致后续实验现象很不明显,但又不存在气密性问题。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并说明相应的验证方法(可以不填满)。
①原因________,验证方法___________。
②原因________,验证方法___________。
③原因________,验证方法___________。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自主解答】(1)①由制备SO2所用试剂的状态、反应条件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由SO2的性质确定其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在此基础上结合所给实验装置及试剂画出示意图。②用分液漏斗滴加浓硫酸的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2)①SO2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②SO2具有还原性,可使溴水褪色。③SO2具有氧化性,可将Na2S氧化产生浑浊。(3)在制取SO2的过程中,气体产生缓慢,由题意知并不是气密性的问题,所以只能与试剂有关,可从制取SO2的两种原料推测。
答案:(1)①如图装置
②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2) ①溶液褪色 ②溶液褪色
③有浅黄色沉淀(或溶液变浑浊)
(3)①Na2SO3变质
取待测试样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先滴入足量稀盐酸,再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该Na2SO3固体变质
②硫酸不是浓硫酸
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样涂在白纸上,白纸不变黑,则证明该溶液不是浓硫酸(答案不惟一)
【互动探究】(1)题(1)设计SO2的制取装置时应考虑多余SO2的吸收,吸收SO2时常用什么试剂?
提示:吸收SO2应用碱性试剂,如氨水、石灰水、NaOH溶液。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作为吸收剂。
(2)在一溶液中加入硫酸后产生气体,将该气体通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加热又恢复红色,能不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32-?
提示:不一定。如溶液中含有HSO3-也可产生类似的现象。
【变式训练】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通过品红溶液
B.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D.先通过酸性高锰酸钾,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解析】选D。由于SO2气体也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气体应先通过酸性高锰酸钾以除去SO2,然后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SO2气体中混有CO2气体。
【典例2】如图,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品红试纸、蘸有KMnO4溶液的滤纸均褪色都能证明SO2的漂白性
C.湿润淀粉KI试纸未变蓝说明SO2的氧化性弱于I2
D.NaOH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自主解答】选D。亚硫酸钠晶体和浓硫酸反应能够生成SO2气体,SO2溶于水生成H2SO3,H2SO3能够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虽然SO2具有漂白性,但是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试纸不能褪色;蘸有KMnO4溶液的滤纸褪色是因为KMnO4与SO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SO2的氧化性较弱,不能氧化KI产生I2,试纸不能变蓝。SO2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SO2+2NaOH====Na2SO3+H2O。
【互动探究】(1)如果把SO2换成Cl2,题中四种试纸均有何变化?
(2)能不能用饱和的NaHSO3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提示:(1)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蘸有KMnO4溶液的滤纸无变化;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2)不能。因为SO2在饱和的NaHSO3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
【变式训练】如图所示的实验中,通入足量的SO2后,试管①和②中溶液的颜色分别是( )
A.①为红色,②为红色
B.①为蓝色,②为无色
C.①为无色,②为蓝色
D.①为红色,②为无色
【解析】选D。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这体现了SO2是酸性氧化物的性质;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典例】如图是实验室制取SO2并验证SO2某些性质的装置图。试回答:
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SO2是_______氧化物。
③中的品红溶液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
④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此实验说明SO2有______性。
⑤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此实验说明SO2有______性。
⑥的作用是_______,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自主解答】SO2溶于水生成H2SO3,H2SO3能够使石蕊溶液变红色,同时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SO2的漂白作用使品红溶液褪色;SO2和H2S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单质硫:SO2+2H2S====3S↓+2H2O;SO2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溴水褪色:SO2+Br2+2H2O====H2SO4+2HBr。
答案:①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
②溶液变为红色 酸性 ③褪色 漂白性 ④产生淡黄色沉淀 氧化 ⑤溴水褪色 还原 ⑥吸收尾气 SO2+2NaOH====Na2SO3+H2O
【互动探究】(1)题中溴水褪色和品红溶液褪色是否是一样的原理?
提示:不一样。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品红溶液褪色,则是由于SO2具有漂白性。
(2)能不能把吸收尾气SO2的NaOH溶液换成Ca(OH)2溶液?
提示:不能。Ca(OH)2溶液浓度太小,不利于SO2的吸收。
【变式训练】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SO2气体,置于瓶口的滤纸应浸有的溶液是( )
A.BaCl2溶液 B.酸性KMnO4溶液
C.淀粉KI溶液 D.澄清的石灰水
【解析】选B。澄清的石灰水浸在滤纸上遇SO2生成极少的CaSO3白色沉淀,现象不明显,只有酸性KMnO4溶液氧化SO2后,Mn由+7价还原到+2价,溶液颜色由紫红色到无色,现象很明显,所以正确选项为B。
【典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SO2和SO3均是酸性氧化物
B.SO2的漂白原理和氯气的漂白原理相同
C.在SO2+2H2S====3S↓+2H2O反应中,SO2做氧化剂,其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D.把某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一定是SO2
【易错选项】B
【易错剖析】
(1)易错选项分析
错选B原因在于对所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SO2的漂白是因为SO2能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SO2+有色物质→无色物质),而且生成的无色物质稳定性不强,长时间放置或在加热条件下会再分解恢复成原来的有色物质。而氯气的漂白原理是因为氯气能在水存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HClO,其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杀菌漂白。即氯气漂白利用的是HClO的强氧化性。两者的漂白原理完全不同。
(2)其他错误选项分析
【标准答案】A
1.二氧化硫是一种大气污染物,下列现象的产生主要与二氧化硫的排放有关的是( )
A.酸雨 B.沙尘暴
C.温室效应 D.白色污染
【解析】选A。化石燃料的燃烧、含硫金属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的生产等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释放到空气中,在光照、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等作用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雨水后形成硫酸,造成酸雨。
2.全社会都在倡导诚信,然而总是有一部分不法商贩背道而驰。如有些商贩为了使银耳增白,就用硫磺(燃烧硫磺)对银耳进行熏制,用这种方法制取的洁白的银耳对人体是有害的。这些不法商贩制取银耳利用的是( )
A.S的漂白性 B.S的还原性
C.SO2的漂白性 D.SO2的还原性
【解析】选C。硫磺点燃后,生成SO2,SO2在潮湿的空气中有漂白性,能够对银耳漂白。故选C。
3.将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发现红色消失,这主要是因为SO2( )
A.有漂白性 B.有还原性
C.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D.有氧化性
【解析】选C。SO2为酸性氧化物,可与NaOH溶液反应使溶液碱性减弱,红色消失。
4.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基本相同的是
( )
①活性炭 ②氯水
③二氧化硫 ④臭氧
⑤过氧化钠 ⑥双氧水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⑤
C.②④⑤⑥ D.③④⑤⑥
【解析】选C。物质的漂白原理主要有三种:一是由于该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如氯水、臭氧、过氧化钠、过氧化氢等;二是由于物质与有机色素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如SO2;三是由于物质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很强的吸附色素的能力,如活性炭。所以选C。
5.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SO2的性质及有关实验。
(1)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2)将制取的SO2气体通入C溶液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C溶液是紫色石蕊溶液,通入少量SO2气体后,现象是__________,继续通入过量的SO2气体,现象是________。
②若C溶液是橙色的溴水溶液,通入SO2气体后现象是
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③若C溶液是澄清石灰水,缓慢且持续通入SO2气体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解析】(1)硫酸的酸性比亚硫酸的酸性强,所以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能够生成S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2)①SO2溶于水生成H2SO3,H2SO3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虽然SO2具有漂白性,但是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所以通入过量的SO2气体,石蕊溶液仍然呈红色。②溴水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
SO2氧化成硫酸,自身被还原成HBr,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
表示为:Br2+SO2+2H2O====H2SO4+2HBr。③SO2是一种酸性氧
化物,向澄清石灰水中通SO2至过量,产生的现象是:先产
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和CaSO3+SO2+H2O====Ca(HSO3)2。
答案:(1)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①紫色溶液变为红色
红色不褪去(或溶液颜色无变化)
②溴水褪色
SO2+Br2+2H2O====4H++SO42-+2Br-
③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白色沉淀消失
SO2+Ca2++2OH-====CaSO3↓+H2O、
CaSO3+SO2+H2O====Ca2++2HSO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
A.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任意排放
B.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C.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和以含硫矿石为原料的金属冶炼
D.汽车排放的尾气
【解析】选C。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和以含硫矿石为原料的金属冶炼产生的二氧化硫释放到空气中,在光照、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等作用下,二氧化硫与氧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雨水后形成硫酸,造成酸雨。
2.下列溶液中能够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
①澄清石灰水 ②H2S溶液
③KMnO4酸性溶液 ④氯水
⑤品红溶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除①以外 D.全部
【解析】选C。SO2和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它们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不能利用澄清石灰水来区别SO2和CO2。SO2具有氧化性,能将H2S溶液氧化生成硫单质(有黄色沉淀生成);SO2也具有还原性,能被KMnO4酸性溶液和氯水氧化(溶液褪色);SO2还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没有这些性质。所以可以用②③④⑤来区别SO2和CO2。
3.下列四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
是( )
①品红溶液 ②酸性KMnO4溶液
③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 ④碘-淀粉溶液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其漂白性;SO2使含酚
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其酸性氧化物的性质;SO2使KMnO4(H+)
溶液、碘-淀粉溶液褪色,是其还原性,两者实质相同。
4.现有两种气体,SO2和Cl2,下列方法或试剂(必要时可加热)能用于鉴别它们的方法是( )
①观察颜色 ②通入石蕊溶液 ③通入品红溶液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
【解析】选D。各种鉴别方法的现象如表所示:
【方法技巧】SO2和Cl2与酸碱指示剂反应的区别
将Cl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时,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原因是H+作用于石蕊溶液时酸性物质使溶液变红,HClO作用于红色溶液,将其氧化成无色物质而使溶液红色褪去。将SO2通入石蕊溶液时现象是变红而不褪色,原因是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使溶液显酸性,SO2不具有强氧化性,故不再发生其他反应,故红色溶液不再褪色。
5.(2011·舟山高一检测)关于S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有的反应中显示氧化性,有的反应中显示还原性
B.是酸性氧化物,溶于水得稳定的亚硫酸
C.SO2气体通入NaOH溶液一定得到Na2SO3
D.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能生成白色沉淀
【解析】选A。SO2中硫元素为+4价,为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A正确;亚硫酸不稳定,B错误;过量的SO2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得到的是NaHSO3,C错误;SO2气体与BaCl2溶液不能反应,故无现象,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6.(8分)(2011·济南高一检测)已知木炭和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C+2H2SO4(浓) CO2↑+2SO2↑+2H2O
为了验证产物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如下实验(已知Br2+2H2O+SO2====H2SO4+2HBr):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Ⅰ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能否说明产物中一定有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2)Ⅱ装置中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B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B中品红__________,C中产生___________,说明产物中一定有二氧化碳气体。
【解析】(1)由于SO2与Ca(OH)2可发生如下反应:
SO2+Ca(OH)2====CaSO3↓+H2O,CaSO3难溶于水,也为白色沉淀。
(2)溴水与SO2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除去SO2,品红溶液用于检验SO2是否除净。
(3)B中品红不褪色说明SO2已除尽,则C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即可证明有CO2。
答案:(1)不能 S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的CaSO3也难溶于水
(2)除去SO2 检验SO2是否已除净
(3)不褪色 浑浊(或白色沉淀)
7.(8分)实验室常采用下列方法制取气体A、B,①Na2SO3与浓硫酸反应产生气体A;气体A具有刺激性气味且可以使品红褪色,经加热又变红;②MnO2与浓盐酸加热条件下产生气体B;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两种气体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以上制取两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气体A和B按物质的量比1∶1通入水中,生成两种强酸,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是还原剂;__________是氧化剂。
(4)气体A和潮湿的气体B皆可作漂白剂,若用两者(体积比1∶1)同时漂白一种物质时,漂白效果会____________。
A.增强 B.不变
C.减弱 D.以上都有可能
【解析】由题意可知这是一个由气体性质和制备结合在一起的小题,在处理时要仔细阅读,认真分析,Na2SO3与浓硫酸反应产生气体A,可得A是SO2,MnO2与浓盐酸加热条件下产生气体B,可得B为Cl2。A与B以物质的量比1∶1反应的方程式为:Cl2+SO2+2H2O====2HCl+H2SO4,其中SO2作还原剂,Cl2作氧化剂,由于反应生成了两种强酸,会使漂白效果减弱。
答案:(1)SO2 Cl2
(2)①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
②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3)SO2+Cl2+2H2O====H2SO4+2HCl SO2 Cl2
(4)C
△
====
8.(14分)(挑战能力)有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都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入SO2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木条复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1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生成Na2SO3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证明Na2O2与SO2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中含有Na2SO3: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除了能生成Na2SO3与O2外,还有Na2SO4生成。为检验是否有Na2SO4生成,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上述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证明固体中含有Na2SO3即证明含有SO32-,SO32-的特征反应与H+反应生成能使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溴水等有色液体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SO2。
验证Na2SO3中含有Na2SO4应防止SO32-的干扰,因为SO32-易被Na2O2氧化为SO42-。
答案:(1)2Na2O2+2SO2====2Na2SO3+O2
(2)取少量试样 ,加入足量稀硫酸(或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若品红溶液褪色,说明白色固体中含有Na2SO3(合理即可)
(3)不合理
如果反应后的固体中还残留Na2O2,它溶于水后能将SO32-氧化成SO42-
(2011·银川高一检测)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SO2。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A的
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若有6 mol HCl
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___________;
(3)①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
溶液出现的现象是:
B:____________,D:___________。
△
====
②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可能是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没有取下来,造成液体流下时漏斗内的压强小于烧瓶内的压强,则液体不能顺利流下来。(2)参与反应的6 mol HCl只有一半被氧化成Cl2,转移3 mol电子,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3×6.02×1023。(3)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均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后加热又可恢复成红色,氯水使其褪色后则不能恢复。(4)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可恰好发生如下反应:Cl2+SO2+2H2O====2HCl+
H2SO4,产物HCl和H2SO4均无漂白性。
答案:(1)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没有取下来
(2)3×6.02×1023
(3)①品红溶液褪色 品红溶液褪色
②褪色的品红溶液又恢复成红色 无明显现象
(4)Cl2+SO2+2H2O====2HCl+H2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