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史进课堂 六年级上册 《灯光》公开课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四史进课堂 六年级上册 《灯光》公开课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4 14:51:19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灯光
满洲里市第五中学刘纪延
“四史”学习教育之中共党史
人问
Dk
王愿坚文
1929-1991)当代作
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中,当过随军记者。主要
作品有短篇小说《党
费》《粮食的故事》《七
根火柴》等以及电影文学
剧本《闪闪的红星》。
929122072874279
A其国万岁
NA大
1R. LAU

zhan di
tu In
战地
突击
jian mie xian ruxian
歼灭
陷入陷
chong jing zu
憧憬
阻击
cui can con -XIng ming
璀璨璨性命
中华八民共和国万岁
世界民大币
时时
人属具国万[mAR大万
sserr
长论究
谁说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游人清明节前的天安门广场干万盏灯人民幸福的

个晚上
生活
郝副战斗前交通沟破旧的书上,感叹这样的
营长
孩子在灯下生活真美好
读书的画面
郝副战斗前交通沟漆黑的夜空对未来美好
营长
生活的向往
课堂小结—按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以灯光为线索,采用的倒叙手法和
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通过回忆郝副营长为
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灯光下读书,在战斗中牺牲自
己,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道路的故事,歌颂了革
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告诉我们
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人乱硬频
207年.全国有36名人民警察因公牺牲
206年,全国有362名人民警察因公牺牲
205年.全国有438名人民警察因公牺牲
O<快剪辑
作业
1.推荐课外阅读《党费》、《七根
火柴》、《粮食的故事》。
2.练笔: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
篇周记,内容自选。《灯光》教案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突击、歼灭、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希沃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史”学习教育之中共党史
播放视频《正青春》
导入揭题
(播放歌曲《红星闪闪》)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这是当代作家王愿坚的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歌。大家看幻灯片,一起来了解他。王愿坚在解放战争期间,当过战地记者,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党费》《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8课《灯光》就是他的作品。预习是考验自学能力最好的途径。昨天,己经布置同学们进行了预习,相信你们都能认真的去完成,现在老师检查一下谁的自学能力最优秀。
课件出示以下词语:郝副营长、挺进、、突击、战地、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千钧一发、焦急、璀璨。(个别读 全班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会想到什么?(“灯光”)
过渡:灯光,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事物了,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作家王愿坚笔下的灯光却有着一段感人的经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在天安门广场的灯光下,回忆郝副营长为了照亮前进的道路,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的故事。)
2.作者以哪种事物的描写为故事的线索?
(灯光)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作者以“灯光”的描写为线索,那他又是从哪里的“灯光”入手呢?
三、品读感悟
1.(出示天安门广场灯光图片)请看,这就是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
天安门广场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1949年10月1日,那永生难忘、举国欢庆的日子,那激动人心、举世瞩目的时刻,会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定格。
请你用文中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多好啊!)
2.请同学们精读课文,“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画出相应的语句并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3.全班交流:
谁说的 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多 好 啊 啊 游人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 天安门广场 千万盏灯 人民幸福的生活
郝副营长 战斗前 交通沟 破旧的书上,孩子在灯下读书的画面 感叹这样的生活真美好
郝副营长 战斗前 交通沟 漆黑的夜空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1)第一次出现是:第2自然段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这是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引出“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第二次:第4自然段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① 一句“多好啊!”说出了心中的什么感受?(指名读,谈感悟)
②齐读。
(3)第三次:第7自然段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师引读: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  
生齐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师: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憧憬”是什么意思?  
(希望  向往 梦想 ) 
师:此时此刻,郝副营长会憧憬些什么呢?
过渡:郝副营长美好的愿望实现了吗?他见到电灯了吗?
5.“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1)他为什么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牺牲了。)
(2)找出文中语句,再读一读。
(板书:火光 指路)
追问:能看出郝副营长哪种精神品质?
(无私奉献)
过渡:无论岁月怎样流逝,无论过去多少时间,革命先烈永远在我们心中。
6.“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读、悟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引导习作中运用。
(首尾呼应)
体会倒叙的手法。
(倒叙)
(3)回顾课文,说说 “灯光”象征了什么?
(灯光象征了幸福生活。)
小结过渡:同学们,像郝副营长这样,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壮烈牺牲的英雄还有很多。正是这千千万万的革命者用生命和热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们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得容易吗?所以我们要以哪种情感对待现在的幸福生活?
(珍惜)
四、拓展话题,读写结合
1.按课文内容填空:本文以(灯光)为线索,采用(倒叙)的手法和(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通过回忆(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灯光下读书,在战斗中牺牲自己,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道路的故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告诉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在这星星火光中,在华灯照耀的今天,我们除了想到郝副营长,还会想到那些革命先烈呢?(董存瑞、黄继光、江姐、邱少云……)我们还要知道仍有许多英雄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播放视频;《致敬·缅怀·前行:此生遇你,此生记你》)
正如习主席说的:“正是有了英雄的辛勤劳动,流血牺牲才换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宁和幸福。”让我们铭记英雄,学习英雄。
六、布置作业
1.推荐课外阅读《党费》、《七根火柴》、《粮食的故事》。
2.练笔: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周记,内容自选。
板书设计:
看书
灯光 燃书
(多好呀) 灯光
珍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