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测量平均速度
目录
TOC \o "1-1" \h \u HYPERLINK \l _Toc31155 一.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共20小题) 1
HYPERLINK \l _Toc32066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7
HYPERLINK \l _Toc26492 一.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共20小题) 7
一.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共20小题)
1.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4s内,小华跑得较快
B.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C.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2.甲、乙两地间距s,某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前s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s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那么该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为某高速公路上一段长度为10km区间的测速警示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共汽车可以以 95km/h 的恒定速度通过该区间
B.相对于高速行驶的小轿车,公路旁的树木是运动的
C.小轿车通过该区间的平均速度应为 120km/h
D.货车在 4min 内通过该区间是违反交通规则的
4.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速度是12m/s,然后以4m/s的速度逆流返回原地,则来回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6m/s B.8m/s C.7m/s D.10m/s
5.一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平均速度为v2,从甲地到乙地所用时间为t,从乙地返回甲地,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v2'(v2>v2′),后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v1′(v1<v1′),从乙地到甲地所用时间也为t,若v1′﹣v1=△v1,v2﹣v2′=△v2,则( )
A.若原来v1<v2,则一定有△v1<△v2
B.若原来v1<v2,则一定有△v1>△v2
C.若原来v1>v2,则一定有△v1>△v2
D.若原来v1>v2,则一定有△v1<△v2
6.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速度是6m/s,然后以2m/s的速度逆流返回原地,则来回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4m/s B.3m/s C.5m/s D.6m/s
7.一个球从高h处下落,着地后每次都回跳到前一次高度的一半。若历时t秒球才停止运动。那么球运动的平均速率为 。
8.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20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整段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 m/s。
9.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刻度尺测出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根据测量数据作出了s﹣t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频闪照相机拍照的时间间隔为 s;
(2)根据图象乙可知,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3)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图乙中未画出),则该小球到达E点时通过的路程为 m。
10.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侧,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 s,平均速度为 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
11.汽车以V1的速度匀速驶上60m的斜坡,到达坡顶后从坡顶沿原路以V2的速度匀速返回,则上坡与下坡的时间之比为 ,上下坡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12.某车在前一半路程以6m/s的速度行驶,后一半路程以4m/s的速度行驶,则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13.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s。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该水滴下落过程是 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
14.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已知图中AB段的距离sAB等于40.0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由静止开始下滑。
(4)vBC vAC(填“>”、“<”或“=”)。
15.一辆小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以后过0.6s开始刹车,又经过4.4s滑行52m后车停止运动。则:
(1)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刹车,小车运动的距离是多少?
(2)在滑行52m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运动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16.张老师元旦放假驾车从丹江口到神农架滑雪,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5h到达房县,休息18min后,再以85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2h到达神农架。求:
(1)丹江口到房县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丹江口到神农架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7.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AB= 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3)vBC vAC(填“>”、“<”或“=”)
18.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6min,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行驶4min。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6min的路程。
(2)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19.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在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
(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3)小球在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20.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陡”或“缓”)些。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BC= cm,tBC= s,v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秒vAC偏 (填“大”或“小”)。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共20小题)
1.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4s内,小华跑得较快
B.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C.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A、由图像可知,在前4s内,小华通过的路程大于小明通过的路程,因此小华跑得较快,故A正确;
BC、由图像可知,小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故BC错误;
D、小华和小明全程的路程都为40m,时间都为8s,由v=可知,小华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A。
2.甲、乙两地间距s,某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前s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s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那么该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
【解答】解:由v=可得,小车行驶s路程所用的时间:t1=,
小车行驶后s的路程所用的时间:t2=,
则该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
故选:D。
3.如图所示,为某高速公路上一段长度为10km区间的测速警示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共汽车可以以 95km/h 的恒定速度通过该区间
B.相对于高速行驶的小轿车,公路旁的树木是运动的
C.小轿车通过该区间的平均速度应为 120km/h
D.货车在 4min 内通过该区间是违反交通规则的
【解答】解:AC、由警示牌可知,公共汽车最大速度v=100km/h,所以公共汽车可以以95km/h 的恒定速度通过该区间,
小轿车最大速度v=120km/h,所以小轿车通过该区间的平均速度应小于等于120km/h,故A正确,C错误;
B、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以高速行驶的小轿车为参照物,公路旁的树木与小轿车的位置关系发生了改变,因此小轿车是运动的,故B正确;
D、由警示牌可知,货车通过的路程s=10km,最大速度为100km/h,
由v=可得,货车在区间测速段运动的最短时间为:t===0.1h=6min,因此货车在4min 内通过该区间是违反交通规则的,故D正确。
故选:C。
4.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速度是12m/s,然后以4m/s的速度逆流返回原地,则来回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6m/s B.8m/s C.7m/s D.10m/s
【解答】解:设顺流和逆流的路程均为s,由v=可得,顺流的时间:t1=,
逆流返回原地的时间:t2=,
则来回全程的平均速度:v=====6m/s。
故选:A。
5.一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平均速度为v2,从甲地到乙地所用时间为t,从乙地返回甲地,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v2'(v2>v2′),后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v1′(v1<v1′),从乙地到甲地所用时间也为t,若v1′﹣v1=△v1,v2﹣v2′=△v2,则( )
A.若原来v1<v2,则一定有△v1<△v2
B.若原来v1<v2,则一定有△v1>△v2
C.若原来v1>v2,则一定有△v1>△v2
D.若原来v1>v2,则一定有△v1<△v2
【解答】解:设总路程为2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s,
从甲地到乙地时,由v=可知:
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t1=,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t2=,
全程时间:
t=t1+t2=+;
从乙地到甲地时,由v=可知:
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t2′=,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t1′=,
全程时间:
t′=t1′+t2′=+,
由于从甲地到乙地所用时间为t,从乙地到甲地所用时间也为t,
所以,+=+,
则:﹣=﹣,
即:=;
所以,=
则=,
已知:v1<v1′,v2>v2′,
若原来v1<v2,则:<1;
但无法比较v1′与v2′的大小,则,△v1与△v2大小无法比较;故AB错误;
若原来v1>v2,则:v1′>v1>v2>v2′,所以,>1,
所以,△v1>△v2;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6.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速度是6m/s,然后以2m/s的速度逆流返回原地,则来回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4m/s B.3m/s C.5m/s D.6m/s
【解答】解:设顺流和逆流的路程均为s,由v=可得,顺流的时间:
t1=,t2=,
该小船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v=====3m/s。故B正确。
故选:B。
7.一个球从高h处下落,着地后每次都回跳到前一次高度的一半。若历时t秒球才停止运动。那么球运动的平均速率为 。
【解答】解:该球第1次着地通过的路程s1=h,第2次着地通过的路程s2=+=h,
第3次着地通过的路程s3=+=,
第4次着地通过的路程s4=+=,
…
第n次着地通过的路程sn=+=,
则该球从开始下落到停止运动通过的总路程:
s总=s1+s2+s3+s4+…+sn
=h+h+++…+
=h+
=3h。
所以球运动的平均速率:
v==。
故答案为:。
8.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20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整段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 13.3 m/s。
【解答】解:设总路程为2s,
前一半路程的时间,t1=,
后一半路程的时间,t2=,
全程的平均速度,v=====≈13.3m/s。
故答案为:13.3。
9.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刻度尺测出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根据测量数据作出了s﹣t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频闪照相机拍照的时间间隔为 0.5 s;
(2)根据图象乙可知,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0.6 m/s;
(3)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图乙中未画出),则该小球到达E点时通过的路程为 1.6 m。
【解答】解:(1)由图乙知,ABCD四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5s,所以频闪照相机拍照的时间间隔为0.5s;
(2)由表中数据可得,BC段的路程为0.4m﹣0.1m=0.3m,BC段的时间为1s﹣0.5s=0.5s,
BC段的平均速度:vBC===0.6m/s;
(3)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知,小球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做匀加速运动,关系式为s=0.4t2,
所以当t=2s时的路程为:s=0.4×(2s)2=1.6m。
故答案为:(1)0.5;(2)0.6;(3)1.6。
10.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侧,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 0.3 s,平均速度为 1.1 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大 。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v= 。
【解答】解:
①由图知A与D间有3个间隔,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时间t=3×0.1s=0.3s。
②由图可知,A与D间的距离s=32.0cm=0.32m,则平均速度v==≈1.1m/s;
③图上每相邻两幅照片的时间间隔t相等,由图可知,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相邻两幅照片间的距离s越来越大,由v=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④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
故答案为:0.3;1.1;大;v=。
11.汽车以V1的速度匀速驶上60m的斜坡,到达坡顶后从坡顶沿原路以V2的速度匀速返回,则上坡与下坡的时间之比为 v2:v1 ,上下坡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解答】解:汽车以v1的速度匀速驶上60m的斜坡,根据平均速度公式v=得:
;
同理,汽车以v2的速度匀速返回,则下坡时间为:
;
则上坡与下坡的时间之比为:t1:t2=v2 :v1 ;
全程路程为120m,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得:
全程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v2 :v1 ;。
12.某车在前一半路程以6m/s的速度行驶,后一半路程以4m/s的速度行驶,则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4.8 m/s。
【解答】解:设全程的路程是2s,则前半程与后半程的路程都是s,
由题知,前半程的速度为v1=6m/s,后半程的速度为v2=4m/s,
由v=可得前半程与后半程的时间分别为:t1==,t2==,
全程的平均速度:v====4.8m/s。
故答案为:4.8。
13.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s。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1 m/s。该水滴下落过程是 变速直线 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
【解答】解:
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则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为s=20.0cm=0.2m;
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
v===1m/s;
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相等,路程越拉越大,所以该水滴下落过程是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变速直线。
14.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已知图中AB段的距离sAB等于40.0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25.0 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小 。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同一位置 由静止开始下滑。
(4)vBC > vAC(填“>”、“<”或“=”)。
【解答】解:
(1)小车运动距离sAB=40.0cm,tAB=1.6s,
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25.0cm/s;
(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开始下滑。
(4)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在BC段的速度大于AC段的速度,即vBC>vAC。
故答案为:
(1)25.0;(2)小;(3)同一位置;(4)>。
15.一辆小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以后过0.6s开始刹车,又经过4.4s滑行52m后车停止运动。则:
(1)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刹车,小车运动的距离是多少?
(2)在滑行52m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运动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解答】解:
(1)由v=可得,0.6s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s1=v1t1=25m/s×0.6s=15m;
(2)汽车在滑行52m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v2==≈11.8m/s;
(3)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行驶的路程:
s总=15m+52m=67m;
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行驶的时间:
t=0.6s+4.4s=5s
车的平均速度:v===13.4m/s。
答:
(1)在司机的反应时间内,车前进的距离是15m;
(2)在滑行52m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1.8m/s;
(2)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车的平均速度为13.4m/s。
16.张老师元旦放假驾车从丹江口到神农架滑雪,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5h到达房县,休息18min后,再以85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2h到达神农架。求:
(1)丹江口到房县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丹江口到神农架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答】解:(1)根据v=可得,丹江口到房县的路程:
s1=v1t1=90km/h×1.5h=135km;
(2)房县到神农架的路程:
s2=v2t2=85km/h×1.2h=102km,
张老师从丹江口到神农架的总路程为:
s=s1+s2=135km+102km=237km,
总时间为:
t=t1+t2+t3=1.5h+1.2h+h=3h,
张老师从丹江口到神农架汽车的平均速度:
v===79km/h。
答:(1)丹江口到房县汽车行驶的路程是135km;
(2)丹江口到神农架汽车的平均速度是79km/h。
17.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AB= 40.0 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25.0 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小 。
(3)vBC > vAC(填“>”、“<”或“=”)
【解答】解:
(1)由图示可知:sAB=80.0cm﹣40.0cm=40.0cm;小车通过AB段所用时间,tAB=1.6s;
AB段的平均速度:vAB===25cm/s;
(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3)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在BC段的速度大于AC段的速度,即vBC>vAC。
故答案为:(1)40.0;25.0;(2)小;(3)>。
18.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6min,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行驶4min。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6min的路程。
(2)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由v=可得,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6min的路程:
s1=v1t1=20m/s×6×60s=7200m;
(2)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s2=v2t2=10m/s×4×60s=2400m,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总路程:
s=s1+s2=7200m+2400m=9600m,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总时间:
t=t1+t2=4min+6min=10min=600s,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v===16m/s。
答:(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6min的路程为7200m;
(2)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6m/s。
19.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在做 变速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 ;
(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3)小球在 EF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C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解答】解:(1)由图可知,小球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2)SBD=4.5cm﹣0.5cm=4cm=0.04m,tBD=0.4s,
小球从B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
vBD===0.1m/s;
SAF=12.5cm=0.125m,tAF=0.2s×5=1s,
小球从A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
vAF===0.125m/s,
∴vBD<vAF;
(3)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EF的路程最大,所以E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A图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B图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C图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D图说明物体先减速后加速,所以能说明小球下落运动(加速下落)的是C图。
故答案为:(1)变速,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
(2)小于;(3)EF;(4)C。
20.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v= 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和 停表 。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缓 (填“陡”或“缓”)些。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BC= 5.0 cm,tBC= 1 s,vAC= 0.03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秒vAC偏 大 (填“大”或“小”)。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不正确 ,理由是: 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
【解答】解: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需要利用刻度尺测量距离,利用停表测量运动时间。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由图知,小车通过BC的路程为sBC=5.0cm;
小车通过BC段的时间tBC=15:35:23﹣15:35:22=1s;
小车通过AC的路程为sAC=10.0cm;
小车通过BC段的时间tAC=15:35:23﹣15:35:20=3s
小车通过A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C==≈3cm/s=0.03m/s。
(4)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算出的速度偏大。
(5)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他的方案不正确。
故答案为:(1)v=;刻度尺;停表;(2)缓;计时方便;(3)0.05;(4)大;(5)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11/4 12:50:12;用户:17702194526;邮箱:17702194526;学号:23254122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