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化学 第二单元
《酸碱盐化学性质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知识结构 酸碱盐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在教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全册书的重点和难点。酸碱盐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难点就在于相互间的化学变化,这一难点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也是个突出点。特别是涉及酸碱盐化学性质,体现了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科学学习方法的渗透;是帮助学生形成物质的宏观化学变化由于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重新组合的结果微粒观的最佳体现;联系常见酸碱盐的用途,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理念体现得尤为突出。 该部分内容对提升学生化学观念尤为重要。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酸碱盐的知识体系 难点:用归纳与演绎、三重表征的科学思维方法理解酸碱盐化学性质,形成物质的微粒观、变化观、社会价值观。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帮老师解决问题】、【帮妈妈解决问题】两个环节,加深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复习,完善了学生对酸碱盐知识体系的构建。2、通过对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宏观认识、加深对复分解反应微观实质的理解。。 3.通过【帮厂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小组不同方案所用到的物质脉络图构建活动,体会酸碱盐化学性质之间的联系与不同,体会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思路----分类思想,从不同类别的物质中选取有代表性的物质进行探究分析2.通过对酸碱盐化学性质微观实质的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宏观的化学变化是由于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重新组合的结果,感受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联系,感受物质的微粒性,微粒的运动性形成科学的微粒观,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三个不同层面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周边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环保教育并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观。2、通过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微观分析,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微粒观,变化观。
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轮复习了有关酸碱盐的知识后的一个回顾和提升。酸碱盐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难点就在于相互间的化学变化,这一难点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也是个突出点。课本在新课教学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对酸碱盐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学生对酸碱盐的性质和相互反应规律还不得心应手,对这一部分知识没有形成相应的体系。及时让学生对酸碱盐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更深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网络化、体系化、规律化。
教学设计思想 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设计了【帮老师解决问题】、【帮妈妈解决问题】、【帮厂主解决问题】三个环节,这一主线,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酸、碱、盐的存在及用途使学生们感到熟悉而亲切,知识总结起来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印象深刻。既能够帮助学生系统的构建酸碱盐知识体系,又能帮助学生将视野由学校扩展到家庭再到社会,层层提升,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通过学生的分析、总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主动思考,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自主探究以及分工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趣启思 【导入复习】【学习活动1】【多媒体展示】常见物质的图片【思考】(1)你能从中任选一种物质,运用三重表征相结合的思维方式从化学的视角谈谈你想到的的信息吗?(2)你能将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吗?你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 将物质分类为酸碱盐,其分类的依据是什么?(3)将氢氧化钠分类为碱,你运用了哪种科学方法?【多媒体展示】常见的科学方法------归纳与演绎本节课就让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一起踏上《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复习之旅。 学生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图片,思考问题思考交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三重表征思维方式以及提高对归纳、演绎科学方法的认识和运用。
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一起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看大屏幕,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学习,实现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探究释疑合作交流探究释疑合作交流探究释疑合作交流 【知识板块一】用归纳与演绎的科学思维方法理解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构建酸碱盐知识体系. 【学习活动2】【帮老师解决问题】实验教师在整理药品时,有两瓶试剂因标签被腐蚀,无法正确归橱,一瓶是稀盐酸,一瓶是氢氧化钙溶液,你能帮老师鉴别出来吗?请各小组不同方案所用到的物质以盐酸和氢氧化钙为核心画出脉络图。写出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交流展示】小组板前交流讨论成果并互相评价【问题】你们怎么能想到这么多的方法来进行鉴别呢?【问题】不同的酸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H+【多媒体展示】微观解释酸的通性:1、Fe+ 2HCl = FeCl2 + H2↑2、Fe2O3+ 6HCl = 2FeCl3+ 3H2O3、2NaOH + H2SO4 =Na2SO4 +2H2O 4、Na2CO3+2HCl= 2NaCl+ H2O+CO2↑Cl-、SO42-在反应前后依然自由移动,并没有真正参与反应。H+氢离子在反应前自由移动,反应后进入氢分子、水分子,不能自由移动了, H+真正参与反应,体现酸的通性。【思考】① HCl +AgNO3= HNO3 +AgCl↓②H2SO4+BaCl2 =2HCl +BaSO4↓ 这两个反应是不是体现酸的通性? 【问题】从鉴别氢氧化钙入手你们都利用的是碱的哪些化学性质呢?碱都具有哪些相似的性质呢? 【多媒体展示】Ca(OH)2 +CuCl2 =CaCl2+ Cu(OH)2↓。Ca(OH)2+ Na2CO3 =2NaOH+ CaCO3↓【思考】这两个反应分别体了碱的通性还是个性?【学习活动3】【帮妈妈解决问题】厨房里如何区分纯碱和食盐?实验室里你能用更多的方法来鉴别吗?【归纳小结】盐的化学性质【练习提升】1、 右图是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图。(1)图中A若代表金属氧化物,请举一个例子______。 (2)举例写出金属与稀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3)酸能除铁锈,写出稀硫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B代表______(填物质的类别)。(4)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_____(填离子符号)。2、小红同学用下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I. 依据反应④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I.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____a.Na2CO3 b.HCl c.CuCl2 d.Ba(NO3)2【知识板块二】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实质,理解宏观的化学变化是由于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重新组合的结果。【学习活动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本质原因是什么?【跟踪练习】1、下列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CuO+2HCl =CuCl2+ H2O B、Na2CO3+2HCl=2NaCl+H2O+ CO2 ↑ C、 Ca(OH)2 + CO2 = CaCO3↓ + H2O D、Cu(OH)2+2HCl=CuCl2+ 2H2O 2、写出下列反应的实质(用符号表示)(1)HCl+ NaOH = NaCl +H2O(2)Na2CO3 + 2HCl = 2NaCl+H2O+CO2↑(3)Ca(OH)2+ Na2CO3 =2NaOH+ CaCO3↓【典例剖析】 加入试剂实验现象结论酸 碱 盐 小丽在实验室里,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1) “这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了呢?”请大家帮助小丽选择三种不同类别(酸、碱、盐)的试剂进行实验。(2)“这瓶NaOH溶液的变质程度如何呢?”小丽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请大家帮助小丽设计实验方案。【知识板块三】探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及用途的关系,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学习活动5】【帮厂主解决问题】某硫酸厂环保监测不达标,原因是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及废水中的硫酸超标,你能帮助厂主想个金点子吗?【思考】若不及时对废气和废水进行处理,将会产生什么危害?【问题】熟石灰改良酸性废水的原理是什么? 积极思考合作解答完成脉络图,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小组展示和评价交流思维过程观察思考分析解答思考回答分析解答小组合作交流评价学生练习交流展示学生重点展示II的解题思路思考回答学生做题思考回答 通过硫酸和氢氧化钙的鉴别,检验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知识掌握的程度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通过交流展示,丰富学生头脑中酸碱的化学性质,利于构建整体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总结出酸、碱的化学性质通过对比观察两组化学反应前后真正参加反应的微粒,深刻认识到酸的通性是含有相同的氢离子,而酸根离子的不同导致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感受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联系,感受微观粒子的运动引起宏观变化的产生通过氢氧化钙的个性总结出碱的通性,复习学过的知识。[帮妈妈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通过碳酸钠和氯化钠的鉴别,让学生练习利用盐的化学性质进行碳酸根和氯离子的鉴别。巩固提升、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学生分析解题思路,为下一版块复分解反应的复习做好铺垫认识酸碱盐的宏观性质其实是由微观离子的反应决定的,理解宏观的化学变化是由于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重新组合的结果。引导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自我评价习题的设计,让学生自我、教师及时了解知识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检验部分变质药品的选择,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学以致用,注重培养学生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体现化学的社会价值观。培养环保意识。形成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科学的物质观
回顾反思畅谈收获 在这次愉快的旅程中,你知识的背囊里获取了哪些宝藏?你还存在哪些疑惑? 对照目标自主检查是否完成本节课学习目标 主动交流分享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引导他们从知识、方法、能力、理念等层面得以提升
课堂检测达成目标 教师巡回,了解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教师展示一名学生做的答案,进行矫正。 学生应用本节课收获的知识、思维方法和化学观念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检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学生明确自己本节课目标达成情况,并根据目标达成情况采取补救措施。
布置作业 【巩固性作业】:必做题(见学案)【拓展性作业】:选做题 检测能力 自我评价
附:板书设计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