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7月—1918年11月)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图(1914年)
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已经被帝国主义国家基本瓜分完毕。
一战前的政治
列强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
为了夺取市场、原料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们几乎瓜分了整个非洲,亚洲的一半也在他们的统治之下,他们之间的竞争与争夺酝酿着战争。
合作探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读图,结合课本,回答下图反映出什么问题?
一、一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比重的变化
材料: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材料中皮洛夫的演说暴露了德国怎样的野心?
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
一、一战爆发的原因
2、主要原因: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扩军备战
(1)形成:
(2)性质:
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①三国同盟
-德国(核心)+奥匈帝国+意大利(1882年正式形成)
②三国协约
-英国(核心)+法国+俄国(20世纪初建立)
(3)结果:
疯狂的军备竞赛,冲突不断
意
巴尔干问题
突尼斯问题
英
法
德
奥
俄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争夺巴尔干
普法战争后果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组成国 (核心国)
三国同盟:德、奥、意(德国为核心)
三国协约:英、法、俄(英国为核心)
性质
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影响
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
冲突不断,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两大军事集团开展了疯狂的军备竞赛
美国一历史学家描述一战前的形势时说: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巴尔干半岛
萨拉热窝事件
地理位置: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会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
英国制造的“无畏舰”
德军U35和U42潜水艇
塞尔维亚
萨拉热窝
波斯尼亚
黑塞哥维那
萨拉热窝事件就是那点星火,丢进了“巴尔干火药桶”
一、一战爆发的原因
3、直接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
(导火线)
斐迪南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刺 1914年6月28日
(1)有人说,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可以避免。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你说出理由。
(2)你是如何看待普林西普的行为?
不对,一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因而战争是必然的,萨拉热窝事件是偶然的。
其行为的目的是爱国,但其手段是恐怖行为,给了居心叵测之人借口。
时事短评
爱国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性
国际冲突需要冷静也需要和解
一战爆发的背景
考考你:
1914.6
导火线
1914.7
开始
1916
转折战役
1918
结束
时空坐标
1917
加速一战结束
萨拉热窝事件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凡尔登战役
美国参战,
俄国十月革命
德国投降
1870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战经过
二、一战过程
1、时间:
1914-1918年
2、爆发:
1914年7月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材料:7月28日,奥、德对塞尔维亚宣战;
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
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
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
8月6日,奥匈对俄国宣战;
8月13日,英法对奥匈宣战……
德皇威廉二世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不发动就永远没有发动的机会了!!!
同盟国集团:德、奥匈、 、保、奥斯曼土耳其
意
协约国集团:英、法、俄、 塞、比、日、美、中等国
意
一战爆发的过程
交战的双方
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奥作战,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协约国进行的战争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B 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C 意大利要帮助塞尔维亚实现民族独立。
D 意大利的背信弃义导致了三国同盟的分裂。
【B】
没有永久的盟友,
也没有永久的敌人,
只有永久的利益。
二、一战过程
3、战场战线:
奥斯曼
奥匈帝国
德国
英国
俄国
法国
意大利
VS
塞尔维亚
①欧洲战场(东、西、南三条战线)
②扩展:非洲、亚洲战场。
美国
中华民国
日本
西线:
英 法VS德
东线:
俄VS德 奥匈
南线:
塞尔维亚VS奥匈
欧洲战场(三条战线):
西线、东线、南线
主要战线
西线: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英法←→德
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俄←→德奥匈
南线:巴尔干半岛
塞尔维亚←→奥匈
潜艇
新式武器
二、一战过程
4、重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
(1)时间:
1916年
(2)交战方:
德国VS法国
(3)称号:
绞肉机、地狱、屠场
凡尔登战役中法国阵地一角
尸体遍布的凡尔登战场一角
凡尔登战役中遭炮火袭击的法军士兵
炮轰后的凡尔登城镇
凡尔登枯骨
一战后凡尔登墓地
看了这样一组凡尔登的图文后,你会用什么样的词汇来形容凡尔登战役?
“血流飘杵,脂溢成河,恐怖之极。此时,我找不出任何语言来表达我的感受,比起地狱,这里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
——凡尔登战役士兵的描述
你是如何理解“凡尔登战役是绞肉机”的?
战争具有残酷性和破坏性
凡尔登战役
历时10个月之久的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双方伤亡共70多万人,因而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材料旨在强调( )
战争的规模 B.战争的过程
C.战争的残酷 D.战争的结果
C
中国劳工前往法国战线
二、一战过程
5、发展:
1917年 美国参战 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 中国参战
6、结束:
1918年11月 德国投降 同盟国失败
7、性质:
是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战争
战争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福 煦 车 厢
1918年11月11日德国代表在法国福煦元帅的列车厢签署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德国宣布投降(结束的标志).
三、一战影响
①时间长,范围广,伤亡大,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
②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其优势地位;
③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因毒气而眼睛失明的英国士兵排队等待就医
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难民
一战中死亡士兵的尸体
德军进入一座废墟般的城市
材料一: 各主要参战国的参战目的
德国:抢占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英国:确保霸主地位,掠夺更多殖民地。
法国:争做欧洲大陆的霸主。
美国:捞取战利品,瓜分殖民利益。
材料二: 1914—1918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
---列宁
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英 法 俄
协约国
保
土
塞
比
日
美
中
退出
德 奥
同盟国
意
战争的性质
德国:抢占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英国:确保霸主地位,掠夺更多殖民地。
法国:争做欧洲大陆的霸主。
美国:捞取战利品,瓜分殖民利益。
塞尔维亚:争取民族独立。
性质:列强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起止时间
交战双方
根本原因
导火索
爆发标志
转折点
结 果
性 质
影 响
启 示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萨拉热窝事件
凡尔登战役
1914.7—1918.11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德国投降,同盟国失败
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⒈削弱了…动摇了2.削弱了…促进了
反对…加强…反对…大力…
小结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20世纪初的世界:
第二次工业
革命迅猛发展
掀起瓜分
世界狂潮
第一次世
界大战爆发
改变世
界格局
资本主义世界:
亚非拉世界:
社会主义世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十月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知识延伸
第一次世界大战启示
(1)不以战争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应加强国际合作;
(2)我们要珍爱生命,爱好和平,反对战争;
(3)建立强有力的国际协调机构,解决国际争端;
(4)警惕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5)合理开发利用科技,用于造福人类,而非用于战争。
战争结束了,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去
英纪念一战结束一百周年制作陶瓷人偶
纪念在战争中战死的士兵
比利时制作的罂粟花波浪
纪念一战中牺牲的平民与士兵
法国举行纪念一战结束100周年纪念仪式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和平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普遍期待与殷切向往。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但各国面临的安全威胁日益复杂,战争威胁始终挥之不去。
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中国人民深知和平之可贵,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习近平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 重点练习题
1.(2020·广西·中考模拟) ( / teacher / examPaper / exampaperDetail exampaper=348732742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争结束后,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华盛顿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是“东亚及太平洋问题”,其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这个公约签订后,美国国务卿休斯掩不住得意之色,说:“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
材料二 :兹宣告: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战争”“公约”各自的名称。结合所学分析美国国务卿为什么对实现“门户开放”感到得意?战后各国签订的这一系列条约,建立起哪个国际秩序?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份文献?该文献的发表有什么重要意义?结合所学列举“签字国政府合作”开展的一项军事行动,并分析这个行动产生的作用。
(3)结合这些历史,谈谈对当前“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看法。
2.(2020·山东·中考模拟) ( / teacher / examPaper / exampaperDetail exampaper=730133759 ) 建构时序性的历史知识体系是学好历史的重要方法。以下是美俄两国历史发展示意图,看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各自危机各自解】
(1)A年,美国与俄国是如何解决本国危机的?
【一进一出一战终】
B年因两个事件——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而被证明是决定性的一年。因为革命,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总统威尔逊宣称美国参战是为了结束战争、结束痛苦和灾难,他提出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引发了一场和平期望与民主愿望的骚动,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威尔逊当作”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导致俄国退出一战的是哪场革命?它是什么性质的革命?美国宣称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为了结束欧洲的痛苦和灾难,你认为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
【杰出领袖谋发展】 C阶段,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美国正在与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作斗争。
(3)结合所学请归纳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取得的工业化建设成就。请指出美国应对危机的手段及中心措施。
3.(2021·山东·中考模拟) ( / teacher / examPaper / exampaperDetail exampaper=2876269764 )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逐步扩展,彼此之间的交流日趋复杂与多样,人类社会在封闭与开放、奴役与解放、霸权与主权、失衡与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一位伟人带领美利坚人民取得了胜利。——《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材料一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请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材料二中的“母邦”指哪国?“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的“独立和自由”在哪一法律文献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一“胜利”对“美利坚”的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三中列强出于“瓜分世界”目的进行的“激烈争夺”最终导致了哪次世界性战争?这次战争的导火索是什么?图一所示会议中胜利的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什么条约?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后形成的国际新秩序是什么?
(2020·江苏·中考模拟) ( / teacher / examPaper / exampaperDetail exampaper=1497626367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影响深远,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俄国外交大臣激动地说:“这就是我们的战争!”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几乎同样激动地说出了相似的话。德国主张,“我们必须彻底征服法国,使他永远不再能够挡住我们的路。”英国外交官写道:“我们读到的尽是那些一味鼓吹打仗的文章,战争影响到所有的人。”英国、法国认为,“德国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
材料二:这场革命的爆发是二月革命后一系列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了本阶级的利益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人们相信布尔什维克,认为只有推翻无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国家才能有出路。
﹣﹣摘编自齐世荣 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
材料三: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 现代卷》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对战争的态度是什么?产生这一态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引发这场革命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战后建立了什么世界新秩序?导致这新秩序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4)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从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可谓是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以古鉴今,一战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启示?
1
【答案】
(1)“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公约”指的是《九国公约》。
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有利于对中国的掠夺。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3)坚持和平共处;用外交而非军事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合作协商;反对霸权主义等。
2
【答案】
(1)美国:爆发南北战争,最终维护了国家统一,维续走资本主义道路。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革命:十月革命。性质: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目的:捞取战利品,在战后重新瓜分世界时处于有利地位,进步夺取世界霸权。
(3)工业化成就:1928~1937,苏联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手段:推行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中心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3
【答案】
(1)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新航路开辟为三角贸易提供了前提条件(或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掠夺和扩张开始了)。
(2)英国。《独立宣言》。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了比较民主的政治体制。
(3)第一次世界大战(或一战)。萨拉热窝事件。《凡尔赛条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
【答案】
(1)支持态度;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世界大战,引起人民不满。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国家势力发展不平衡。
(4)给卷入战争的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引发了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考。(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