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普通高中历史 · 选择性必修 2 ·《经济与社会生活 》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 5 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 用来锻造大型锻件的蒸汽锤
工业革命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也改变了人们的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大批产业工人被雇用到机器轰鸣的厂房中,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图为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蒸汽锤。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学习聚焦
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大生产,以工厂代替工场,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知识回顾:工业革命?
含义
手工劳作向机器生产转变
进程
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空间: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
思考: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有哪些?
2.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1.机器大生产时代的到来
原因
①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②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
进程
工业革命(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
影响
①劳作方式的变革(工厂出现了,大批产业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即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
②生产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2.工厂制度的形成
背景
工业革命,工厂出现
特点
①工人聚集劳作;
②昼夜倒班运作;
③规章制度严格;
④生产流水作业;
⑤协作保证效率;
⑤原料统一供配。
▲ 工业革命期间的纺织工厂车间
意义
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思考点:工厂制度对工业生产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历史纵横
“工业革命”概念的出现
从现存文献来看,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官员在信件中描述当时法国工业化进程时,已使用“工业革命”一词;英国诗人华兹华斯隐晦地指出,新社会秩序的产生基于工业大变革,而这一看法被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所接受。1844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描述了大工业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巨变,并提到“工业革命”的概念。19世纪后期,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的一系列讲义,详细诠释了“工业革命”,使这一概念广为人知。
3.大工业影响近代中国
时间
1840年鸦片战争后
表现
①19世纪中后期,洋务运动时期引进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②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
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
意义
洋务运动创办的民族工业
▲ 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官办钢铁企业,1890 年由张之洞主持在湖北汉阳龟山下动工修建。
▲ 天津永利碱厂
范旭东于1917年筹建的天津永利碱厂是中国最早的制碱厂。该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曾闻名海内外。
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学习聚焦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1.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①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②城市环境日益恶劣;
建设新城
缓解压力
2.促进了交通运输发展
①人工运河
②铁路运输
形成了水陆运输网,促进了城际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
▲ 英国伦敦哥伦比亚路市场
史料阅读
像伦敦这样的城市,就是逛上几个钟头也看不到它的尽头,而且也遇不到表明快接近开阔的田野的些许征象,——这样的城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使这250万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他们把伦敦变成了全世界的商业首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坞,并聚集了经常布满太(泰)晤士河的成千的船只。
——[德]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
透过这张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3.促进乡村面貌的改变
①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
②大量人口从闭塞、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人们的眼界开阔了。
学思之窗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 伦敦伊丽莎白塔
伊丽莎白塔,俗称“大本钟”大本钟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起到了准确报时的作用,后来成为伦敦的重要标志。
4.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
原因: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出现以后,人们必须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表现: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往往戴表,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有标准钟。
思考点:工业革命是怎样改变人们的生活节奏的
5.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原因
表现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现实因素,对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①1802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工厂法》后,西方国家不断通过立法推行初等教育,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②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格兰5—12岁儿童的入学率已达80%。
③自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以来,中国出现了大量小学堂和中学堂,这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历史纵横
安源路矿工人第一所夜校
20世纪20年代,中国机器工业发展迅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人运动非常活跃。为了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兴办平民教育。1921年,毛泽东等来到江西萍乡安源开展工人运动。1922年,安源路矿工人第一所夜校开学。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取得胜利后,工人夜校规模扩大,学员有千余人。它对提高广大工人的文化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史料阅读
英国作家狄更斯对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进行了如下描述:
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前面有着各样事物,人们前面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英]狄更斯著,罗稷南译《双城记》
6.对民众生活的消极影响
表现: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
后果:使劳资矛盾日益尖锐化,引发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经过一系列斗争,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最长工时受到限制,最低工资得到一定保障。
▲ 芝加哥工人大罢工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等地的工人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日。随后,举行集会的工人与警察发生冲突,罢工最终被镇压。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一事件,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幅画表现的是大罢工期间的斗争场景。
问题探究
做某些工作,几乎包括工业中的一切工作在内,都需要有相当的文化程度……都需费一定的技能和常规性,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德]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恩格斯为什么这么说。
学习拓展
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
时代》,讲述了美国大萧条时
期失业率飙升,工人在巨大的
压力下饱受折磨的故事。主人
公夜以继日地工作,已经产生
幻觉,把别人的鼻子当成螺丝
钉来拧,并且将自己卷入流水
线的皮带里。
▲《摩登时代》剧照
观看这部电影,想一想它反映了工业时代怎样的问题。
思考:工业革命除了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外,其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怎样的影响?
提示: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推动三股进步潮流
推动
资本主义发展潮流(表现)
社会主义运动潮流(表现)
民族解放运动潮流(表现)
畅所欲言
(2021·浙江1月选考历史·18)18世纪后半期,韦奇伍德的陶瓷不仅迅速占据了英国市场,而且不到20年就将中国瓷器逐渐挤出欧洲,其出口率达到总销量的80%。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通用部件标准化生产
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制陶业工厂制的建立
D.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国策
链接高考
C
(2020·新高考江苏卷·18)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1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这位作家的抱怨( )
A.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
B.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
C.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D.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
链接高考
A
(2019·全国Ⅰ卷·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个阶层广泛参与
链接高考
A
(2017·浙江高考·21)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发明,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织布速度的提高,推动了纺纱技术的改进,纺纱技术的改进,又呼唤织布技术的革新。下列发明,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手摇纺纱机 ②骡机 ③飞梭 ④水力织布机
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链接高考
B
(2017·上海高考·9)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下列哪一重要现象( )
A.手工工场建立
B.城市化进程开始
C.垄断组织产生
D.资本全球扩张
链接高考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