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教案
教材分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逻辑的力量”。生活和学习中,逻辑无处不在。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到海量信息,懂一点逻辑,可以更好地辨识信息,把握事实真相;我们常常要对生活中的现象发表观点,作出论证,学习逻辑,可以使思维更缜密,论证更严谨,语言表达更准确;我们在工作学习中也往往会基于事实进行推理,作出判断,掌握一些逻辑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合理思考,由已知探寻未知。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方法,学习辨析逻辑错误,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且运用逻辑方法来构建并完善论证。从而达到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提升思维品质的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概念的含义及关系,掌握逻辑规律,辨别潜藏的逻辑错误。
2.理解推理规则,掌握逻辑推理的三种有效形式。
3.了解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的方法,构建和完善论证。
教学重难点: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提升思维品质的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一、何为“概念”
含义:心理学上认为,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二、概念之间的关系
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这里要谈的概念间的关系,不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在事理上、空间上、时间上等方面的关系,而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在外延上的关系。
根据概念在外延上是否有重合,可以把概念间的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一)相容关系
概念间的相容关系是指外延至少有一部分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根据外延重合情况的不同,相容关系又分为四种情况。
①全同关系
全同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叫同一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全同关系时,则所有的a是b,并且所有的b是a。例如,“中国的首都”和“北京”、“成年人”和“年满18周岁的人”。全同关系如下图所示:
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仅仅是在外延上相同,在内涵上一定是有区别的。
如果两个语词所表达的概念在内涵、外延上都相同,它们就不属于全同关系,而是一个概念的两个语词表达形式,如“西红柿”和“番茄”,它们的差别只存在于语体色彩上,而在逻辑意义上没有任何差别,所以它们是一个概念的两个语词表达形式,不是具有全同关系的两个概念。
②真包含关系
真包含关系是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和另一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也叫属种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真包含关系时,则所有的b都是a,并且有的a不是b。
例如,“学生”和“大学生”、“科学”和“人文科学”。真包含关系如下图所示:
③真包含于关系
真包含于关系是指某概念的全部外延和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也叫种属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真包含于关系时,则所有的a都是b,并且有的b不是a。
例如,“大学生”和“学生”、“人文科学”和“科学”。真包含于关系如下图所示:
如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真包含于关系和真包含关系非常相似,如果不考虑顺序问题,二者可以合称为从属关系,其中外延较大的概念叫属概念,外延较小的概念叫种概念,具有从属关系的两个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具有反变关系。属概念不能是单独概念。
④交叉关系
交叉关系是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交叉关系时,则有一部分a是b,有一部分a不是b,并且有一部分b不是a。例如,“青年”和“作家”、“畅销商品”和“高档商品”。交叉关系如下图所示:
具有交叉关系的两个概念都不能是单独概念。
(二)不相容关系
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又叫全异关系。
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不相容关系时,则所有的a都不是b。例如,“植物”和“动物”、“科学”和“迷信”、“红色”和“蓝色”等。这种关系如下图所示:
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又分为两种情况。
①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当a与b具有矛盾关系时,则所有a都不是b,并且a与b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c的外延。例如,“有彩色”和“无彩色”、“男人”和“女人”。矛盾关系如下图所示:
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常常是一组肯定否定概念,如“有彩色”和“无彩色”;但也可以是两个肯定概念,如“男人”和“女人”。
②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当a与b具有反对关系时,则所有a都不是b,并且a与b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c的外延。例如,“大学生”和“小学生”、“红色”和“蓝色”。反对关系如下图所示:
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五种基本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任何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必然是并且只能是其中的一种。另外,单独概念之间只能是全同关系或全异关系。
三、逻辑的基本规律
我们体会了逻辑无处不在的力量,逻辑作为思维的规律,具有这四个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①“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具有确定性,始终保持如一。也就是概念间的关系应为“全同关系”。
②“不矛盾律”要求相互否定的判断不能同真。
③“排中律”要求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使用这两个规律时,概念间的关系应为“矛盾关系”,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不能同真但必有一真,也就是一定是一真一假。
④“充足理由律”要求一个被断定为真的判断具备充足的理由。一个概念是另一个概念的原因,但结果的出现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
四、小组合作探究
任务:合作探讨,发现逻辑错误,并交流。
①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明确 “鲁迅的作品”和“《孔乙己》”是“包含关系”,不是“全同关系”,违反“同一律”。
②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耍戏法的人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
明确 “头骨小”和“小时候的头骨”不是同一个概念,耍戏法的人在转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
再者,“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意思是“拿破仑夭折了”,与事实“拿破仑并未夭折”互相矛盾了,又违反了“不矛盾律”。
③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
明确 “读”和“不读”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不能同为假,违反了“排中律”。
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明确 惠子问的是“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是问原因,庄子回答“是在濠上这个地方知道的”,是答地点,答非所问,违反了“同一律”。
⑤《儒林外史》第三回中,范进中举前,胡屠户说:“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范进中举后,胡屠户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明确 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自相矛盾了,违反了“不矛盾律”。
⑥《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明确 “谬种”的理由是死得不是时候,这个理由并不充足,违反“充足理由律”。
【课后作业】
1.完成同步练习。
2.写一篇驳论文,不少于8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实验高中 高二12班
学习指导
生活和学习中,逻辑无处不在。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到海量信息,懂一点逻辑,可以更好地辨识信息,把握事实真相;我们常常要对生活中的现象发表观点,作出论证,学习逻辑,可以使思维更缜密,论证更严谨,语言表达更准确;我们在工作学习中也往往会基于事实进行推理,作出判断,掌握一些逻辑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合理思考,由已知探寻未知。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方法,学习辨析逻辑错误,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且运用逻辑方法来构建并完善论证。从而达到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提升思维品质的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概念的含义及关系,掌握逻辑规律,辨别潜藏的逻辑错误。
2.理解推理规则,掌握逻辑推理的三种有效形式。
3.了解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的方法,构建和完善论证。
教学重难点: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提升思维品质的目标。
一、何为“概念”
含义:心理学上认为,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二、概念之间的关系
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这里要谈的概念间的关系,不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在事理上、空间上、时间上等方面的关系,而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在外延上的关系。
根据概念在外延上是否有重合,可以把概念间的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一)相容关系
概念间的相容关系是指外延至少有一部分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根据外延重合情况的不同,相容关系又分为四种情况。
①全同关系
全同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叫同一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全同关系时,则所有的a是b,并且所有的b是a。例如,“中国的首都”和“北京”、“成年人”和“年满18周岁的人”。全同关系如下图所示:
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仅仅是在外延上相同,在内涵上一定是有区别的。
如果两个语词所表达的概念在内涵、外延上都相同,它们就不属于全同关系,而是一个概念的两个语词表达形式,如“西红柿”和“番茄”,它们的差别只存在于语体色彩上,而在逻辑意义上没有任何差别,所以它们是一个概念的两个语词表达形式,不是具有全同关系的两个概念。
②真包含关系
真包含关系是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和另一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也叫属种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真包含关系时,则所有的b都是a,并且有的a不是b。
例如,“学生”和“大学生”、“科学”和“人文科学”。真包含关系如下图所示:
③真包含于关系
真包含于关系是指某概念的全部外延和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也叫种属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真包含于关系时,则所有的a都是b,并且有的b不是a。
例如,“大学生”和“学生”、“人文科学”和“科学”。真包含于关系如下图所示:
如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真包含于关系和真包含关系非常相似,如果不考虑顺序问题,二者可以合称为从属关系,其中外延较大的概念叫属概念,外延较小的概念叫种概念,具有从属关系的两个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具有反变关系。属概念不能是单独概念。
④交叉关系
交叉关系是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交叉关系时,则有一部分a是b,有一部分a不是b,并且有一部分b不是a。例如,“青年”和“作家”、“畅销商品”和“高档商品”。交叉关系如下图所示:
具有交叉关系的两个概念都不能是单独概念。
【课文探究】
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又叫全异关系。
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不相容关系时,则所有的a都不是b。例如,“植物”和“动物”、“科学”和“迷信”、“红色”和“蓝色”等。这种关系如下图所示:
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又分为两种情况。
①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当a与b具有矛盾关系时,则所有a都不是b,并且a与b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c的外延。例如,“有彩色”和“无彩色”、“男人”和“女人”。矛盾关系如下图所示:
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常常是一组肯定否定概念,如“有彩色”和“无彩色”;但也可以是两个肯定概念,如“男人”和“女人”。
②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当a与b具有反对关系时,则所有a都不是b,并且a与b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c的外延。例如,“大学生”和“小学生”、“红色”和“蓝色”。反对关系如下图所示:
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五种基本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任何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必然是并且只能是其中的一种。另外,单独概念之间只能是全同关系或全异关系。
三、逻辑的基本规律
①“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具有确定性,始终保持如一。也就是概念间的关系应为“全同关系”。
②“不矛盾律”要求相互否定的判断不能同真。
③“排中律”要求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使用这两个规律时,概念间的关系应为“矛盾关系”,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不能同真但必有一真,也就是一定是一真一假。
④“充足理由律”要求一个被断定为真的判断具备充足的理由。一个概念是另一个概念的原因,但结果的出现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
四、小组合作探究
任务:合作探讨,发现逻辑错误,并交流。
①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鲁迅的作品”和“《孔乙己》”是“包含关系”,不是“全同关系”,违反“同一律”。
②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耍戏法的人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
“头骨小”和“小时候的头骨”不是同一个概念,耍戏法的人在转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
③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
“读”和“不读”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不能同为假,违反了“排中律”。
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惠子问的是“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是问原因,庄子回答“是在濠上这个地方知道的”,是答地点,答非所问,违反了“同一律”。
⑤《儒林外史》第三回中,范进中举前,胡屠户说:“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范进中举后,胡屠户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自相矛盾了,违反了“不矛盾律”。
⑥《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谬种”的理由是死得不是时候,这个理由并不充足,违反“充足理由律”。
【课后作业】
1.完成同步练习。
2.写一篇驳论文,不少于800字。
知易行难,重在行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