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淮南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5 22:4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淮南市九年级(上)开学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第4题4分,其余每空2分,共28分)
1.(2分)《尚书考灵曜》指出:“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而坐,舟行不自觉也”。此文中,人相对于大舟是    的。
2.(2分)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   ,形成“人工雪”(填物态变化名称)
3.(4分)如图所示,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    (选填“虚”或“实”)像,这个像是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4.(4分)如图所示的位置,是单摆小球摆到的最高点,请画出此时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5.(2分)如图是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备战2022北京冬奥会的情景,接力队员用力推前面的队员,使前面队员加速,自己减速,这可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训练前需要将比赛场地打磨的很光滑,目的是为了减小    。
6.(2分)一个重为90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当刘学红同学用80N的力竖直向上提它时,没提起来,此时该物体受到的合力是    N。
7.(2分)两块表面磨平、干净的铅块,压紧后在它下面能挂较重的物体而不被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
8.(2分)如图所示,两容器中分别装有相同高度的水和盐水(ρ水<ρ盐水),A、B、C三点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9.(4分)我们做俯卧撑时,可以把身体简化成一个杠杆模型,如图所示,若一名中学生的体重为500N,那么为了保持平衡,地面对手的支持力的力臂为   m,地面对手的支持力F应为   N。
10.(4分)如图所示,机器人的质量为2.4kg,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50cm2,该机器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所受重力与   是平衡力,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a。(g=10N/kg)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1.(3分)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B.医生用B超来检测人体的内部器官是否正常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C.声音在真空中和空气中都以340m/s的速度传播
D.在机器旁,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12.(3分)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B.当发生力的作用时,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时,就不能是受力物体
C.被抛向空中的物体最终会落回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D.物体只有受力才能运动,不受力总保持静止状态
13.(3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过程中,甲车一直走在乙车前面
B.只有丙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乙车的速度最小
D.经过5s,丙车前进了20m
14.(3分)如图是北美草原犬鼠洞穴的横截面示意图。它有两个出口,当风吹过隆起洞口A表面时,风速较大,吹过平坦洞口B时,风速较小,从而给洞中的犬鼠带去习习凉风。则下列有关洞内风向分析正确的是(  )
A.风总是B口吹入A口吹出
B.风总是A口吹入B口吹出
C.风总是AB口同时吹入
D.风有时从A口吹入,有时从B口吹入
15.(3分)如图所示是“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图甲中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
B.如图乙所示,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
C.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30cm处,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实像
D.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45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
16.(3分)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同时用力F1、F2分别作用于A、B两个物体上,A、B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其中力F1=5N,方向水平向左,力F2=8N,方向水平向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和B之间摩擦力为0
B.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3N,方向水平向左
C.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8N,方向水平向左
D.B对A的摩擦力为8N,方向水平向右
17.(3分)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盛有同种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将体积相同的A、B两个实心小球分别放入甲、乙烧杯中,当小球静止时液面刚好相平。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两小球排开液体的质量相等
B.小球B的密度可能大于小球A的密度
C.甲杯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强
D.甲杯底受到的液体压强大于乙杯底所受液体压强
18.(3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自制的气压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自制气压计时需注意用橡皮塞塞紧瓶口
B.自制气压计在使用时瓶内的气压大于外界的大气压
C.把自制气压计从1楼带上6楼,看到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将降低
D.若将瓶内装满水,该装置可以验证“力可以使固体发生微小形变”
19.(3分)如图甲所示,长方形木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右端与桌子边缘相平。木块与桌面间的粗糙程度不变,现用水平力向右推动木块使其底部露出桌面,在推木块的过程中木块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
A.p、F、f均不变 B.p增大,F不变、f变大
C.F减小,p不变、f变小 D.p增大,F、f不变
20.(3分)如图,用滑轮拉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F2、F3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
三、实验题(第21题6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
21.(6分)小明想测量妈妈自酿的葡萄酒的密度。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移动游码至零刻度线,发现指针停在图1位置,这时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直到天平平衡;接着他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43.2g,然后向空烧杯中倒入20mL的自酿葡萄酒,并用天平测出葡萄酒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葡萄酒的质量是    g,密度是    g/cm3。
22.(7分)如图甲所示,A、B、C、D、E是“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的五个步骤:
(1)由图可知该圆柱体所受的重力G=   N,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   N。
(2)由步骤B、C、D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    有关。
(3)由步骤A和    可得出该圆柱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比较F浮与G排,就可以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块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4)如图乙所示,小明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升降台C上,用升降台来调节溢水杯的高度。当小明逐渐调高升降台,发现随着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测力计A的示数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且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的示数变化量,从而证明了F浮=G排。
(5)若在图乙实验中重物接触水面前测力计A的示数为6N,完全浸没后测力计B的示数变化量为2N,则该重物的密度为    kg/m3。
23.(7分)某小组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若干相同的钧码、弹簧测力计、等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发现杠杆静止时所处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选择让杠杆水平位置静止的好处是    。
(2)本实验要进行多次实验,这样做的好处是    。而且实验过程中,只允许选择    次力臂相等的实验。
(3)如果这个小组的实验完全正确,他们得到的结论应该是:杠杆平衡时,   。按照这个结论,如图乙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a点处应挂    个钩码。
(4)实验完成后,小组同学又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了一些拓展实验。如图丙所示,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不改变拉力的作用点,只改变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的拉力    (选填“最大”、“适中”或“最小”);而在图丁的实验中,他们发现所得到的结论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四、计算题(第24小题6分,第25小题8分,第26小题8分,共22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
24.(6分)在某次活动中,一辆校车与所载学生的总质量为9000kg,在一段平直路面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了500m,此时校车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5倍。求此时:
(1)校车的重力;
(2)校车行驶的时间;
(3)校车发动机提供的水平牵引力。
25.(8分)如图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它最大航程为4500km,最大巡航速度为500km/h。某次起飞前,飞机静止在水平跑道上总质量为50t,轮胎与跑道的总接触面积为0.4m2,(g=10N/kg)则:
(1)飞机静止在跑道上时对跑道的压强是多少?
(2)起飞后,飞机在空中直线飞行1200km,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3)飞机到达目的地降落后,漂浮在水面上,排开水的质量为48t,此时飞机受到浮力是多少?舱底某处距水面2m,水对该处产生的压强是多少?
26.(8分)如图甲所示是一边长为10cm的实心正方体木块。将一段轻质的细线与木块下底面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乙所示,若细线中的拉力用F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图丙是正确描述细线的拉力F随水的深度h变化的图像(ρ水=1.0×103kg/m3)求:
(1)该木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2)该木块的重力大小;
(3)当细线的拉力F为2N时,木块所排开水的体积大小。
参考答案含解析
一、填空题(第4题4分,其余每空2分,共28分)
1.(2分)《尚书考灵曜》指出:“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而坐,舟行不自觉也”。此文中,人相对于大舟是  静止 的。
【解答】解:由文中表述可知,“人在大舟中,闭牖而坐,舟行不自觉也”,说明以大舟为参照物,舟里的人和舟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所以人相对于大舟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静止。
2.(2分)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 凝固 ,形成“人工雪”(填物态变化名称)
【解答】解:自然界的雪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造雪机喷射出水雾,微小的水滴遇到冷空气凝固形成小冰晶。
故答案为:凝固。
3.(4分)如图所示,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  虚 (选填“虚”或“实”)像,这个像是光的  反射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故答案为:虚;反射。
4.(4分)如图所示的位置,是单摆小球摆到的最高点,请画出此时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解答】解:当小球摆到最高点时受到重力和摆绳的拉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拉力的方向沿绳子向上,作用点都画在小球的球心上,力的示意图如下:
5.(2分)如图是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备战2022北京冬奥会的情景,接力队员用力推前面的队员,使前面队员加速,自己减速,这可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训练前需要将比赛场地打磨的很光滑,目的是为了减小  摩擦 。
【解答】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接力队员用力推前面的队员,对前面的队员有力的作用,使前面队员加速;同时受到前面队员的反作用力,所以自己减速;
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所以将比赛场地打磨光滑,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
故答案为:相互的;摩擦。
6.(2分)一个重为90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当刘学红同学用80N的力竖直向上提它时,没提起来,此时该物体受到的合力是  0 N。
【解答】解:物体重力为90N,拉力为80N,拉力小于重力,只有当拉力大于等于重力时物体才可能离开地面,因此物体仍然静止在地面上,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所受合外力为0。
故答案为:0.
7.(2分)两块表面磨平、干净的铅块,压紧后在它下面能挂较重的物体而不被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引力 。
【解答】解:两块表面磨平、干净的铅块,压紧后在它下面能挂较重的物体而不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引力。
8.(2分)如图所示,两容器中分别装有相同高度的水和盐水(ρ水<ρ盐水),A、B、C三点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pA<pB<pC 。
【解答】解:由图可知,A、B在同一杯水中,且B的深度大于A的深度,即hB>hA,根据p=ρ水gh可知,当ρ、g相同时,h越大,液体压强越大,所以A点液体的压强小于B点液体的压强,即pA<pB;
由图可知,B、C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由于ρ水<ρ盐水,根据p=ρgh可知,当g、h相同时,ρ越大,液体压强越大,所以B点液体的压强小于C点液体的压强,即pB<pC;所以A、B、C三点液体的压强的大小关系是 pA<pB<pC;
故答案为:pA<pB<pC。
9.(4分)我们做俯卧撑时,可以把身体简化成一个杠杆模型,如图所示,若一名中学生的体重为500N,那么为了保持平衡,地面对手的支持力的力臂为 1.5 m,地面对手的支持力F应为 300 N。
【解答】解:由图示可知,O为支点,地面对手的支持力的力臂L=0.9m+0.6m=1.5m;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FL=GLG,即F×1.5m=500N×0.9m,解得:F=300N。
故答案为:1.5;300。
10.(4分)如图所示,机器人的质量为2.4kg,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50cm2,该机器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所受重力与 支持力 是平衡力,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800 Pa。(g=10N/kg)
【解答】解:机器人所受的重力与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
机器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F=G=mg=2.4kg×10N/kg=24N,
正常站立时,受力面积(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S=2×150cm2=300cm2=3×10﹣2m2,
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压强:
p===800Pa。
故答案为:支持力;800。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1.(3分)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B.医生用B超来检测人体的内部器官是否正常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C.声音在真空中和空气中都以340m/s的速度传播
D.在机器旁,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解答】解:A、声音的强弱叫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决定的,故A错误;
B、因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所以医生用B超来检测人体的内部器官是否正常,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故C错误;
D、在机器旁,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故D错误。
故选:B。
12.(3分)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B.当发生力的作用时,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时,就不能是受力物体
C.被抛向空中的物体最终会落回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D.物体只有受力才能运动,不受力总保持静止状态
【解答】解:A、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如靠墙自然站立(不是倚在墙上)的人与墙壁之间不挤压,没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力的作用,所以当发生力的作用时,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时,也是受力物体,故B错误;
C、被抛向空中的物体最终会落回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是重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13.(3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过程中,甲车一直走在乙车前面
B.只有丙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乙车的速度最小
D.经过5s,丙车前进了20m
【解答】解:(1)左图是物体的s﹣t图象,由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甲===5m/s;
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乙===2.5m/s;
右图是物体的v﹣t图象,丙做匀速直线运动,丙车的速度为v丙=4m/s;
所以甲车的速度最大,乙车的速度最小,故B错误,C正确;
(2)由于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所以运动过程中,甲车一直走在乙车前面
经过5s丙车前进的路程s丙=v丙t丙=4m/s×5s=20m,故AD正确。
故选:B。
14.(3分)如图是北美草原犬鼠洞穴的横截面示意图。它有两个出口,当风吹过隆起洞口A表面时,风速较大,吹过平坦洞口B时,风速较小,从而给洞中的犬鼠带去习习凉风。则下列有关洞内风向分析正确的是(  )
A.风总是B口吹入A口吹出
B.风总是A口吹入B口吹出
C.风总是AB口同时吹入
D.风有时从A口吹入,有时从B口吹入
【解答】解: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出口的上表面,由于B出口平直,A出口向上突起,所以空气通过B出口上表面的流速小,压强大;通过后A出口上表面的流速大,压强小,在两个出口间形成一个向右的压强差,因此,地面上的风总是B口吹入A口吹出。
故选:A。
15.(3分)如图所示是“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图甲中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
B.如图乙所示,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
C.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30cm处,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实像
D.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45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0cm﹣30.0cm=10.0cm,故A正确;
B、由图乙可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
C、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30cm处,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故C正确;
D、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45cm处,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D错误。
故选:D。
16.(3分)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同时用力F1、F2分别作用于A、B两个物体上,A、B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其中力F1=5N,方向水平向左,力F2=8N,方向水平向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和B之间摩擦力为0
B.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3N,方向水平向左
C.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8N,方向水平向左
D.B对A的摩擦力为8N,方向水平向右
【解答】解:
AD、以A为研究对象,A在水平方向上受水平向左的拉力F1和B对A向右的静摩擦力,A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B对A的摩擦力为5N,A和B之间摩擦力为5N,故A、D错误;
BC、把AB看成一个整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受向左的拉力F1和向右的拉力F2,AB处于静止状态,故水平方向受到平衡力的作用,F1=5N和力F2=8N合力为3N,方向水平向右,故地面对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3N,故B正确;C错误;
故选:B。
17.(3分)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盛有同种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将体积相同的A、B两个实心小球分别放入甲、乙烧杯中,当小球静止时液面刚好相平。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两小球排开液体的质量相等
B.小球B的密度可能大于小球A的密度
C.甲杯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强
D.甲杯底受到的液体压强大于乙杯底所受液体压强
【解答】解:
A、由题意和图示可知,A、B的体积相同,A排开液体的体积大,且是同种液体,根据m排=ρ液V排可知,A排开液体的质量较大,故A错误;
B、两个物体分别放入同种液体中,A悬浮,则A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B漂浮,则B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所以小球A的密度大于小球B的密度,故B错误;
C、由于A悬浮,则A所受的浮力F浮A=GA=GA排,即A的重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
B漂浮,则B所受的浮力F浮B=GB=GB排,即B的重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
因为两液面相平,且是同种液体,所以结合上面分析可知两容器中液体与物体的总重力相同,即装置的总重力相同,由p=得,甲杯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强,故C正确;
D、由于两杯中液体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也相同,根据p=ρgh可知,两杯底所受液体压强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18.(3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自制的气压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自制气压计时需注意用橡皮塞塞紧瓶口
B.自制气压计在使用时瓶内的气压大于外界的大气压
C.把自制气压计从1楼带上6楼,看到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将降低
D.若将瓶内装满水,该装置可以验证“力可以使固体发生微小形变”
【解答】解:A、自制气压计时需注意瓶口密闭,使里外气体不通,故A正确;
B、因为瓶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加上水柱产生的向下的压强,所以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故B正确;
C、自制气压计内部空气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和水柱向下的压强之和,把自制气压计从1楼带上6楼,外界大气压变小,在容器内部气压的作用下,水柱高度变大,故C错误。
D、用力挤压瓶子,瓶子可以发生形变,细玻璃管内的液面会发生变化,利用该装置可以验证:力可以使固体发生微小形变,故D正确。
故选:C。
19.(3分)如图甲所示,长方形木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右端与桌子边缘相平。木块与桌面间的粗糙程度不变,现用水平力向右推动木块使其底部露出桌面,在推木块的过程中木块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
A.p、F、f均不变 B.p增大,F不变、f变大
C.F减小,p不变、f变小 D.p增大,F、f不变
【解答】解:因为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不变,
且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变小,p=,
故木板对桌面的压强p变大;
因为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所以摩擦力f不变。
故选:D。
20.(3分)如图,用滑轮拉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F2、F3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
【解答】解:不计滑轮重和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假设物块与地面的摩擦力为f,
左滑轮为定滑轮,F1处于绳端,所以F1=f;
中滑轮为动滑轮,F2处于绳端,则F2=f;
右滑轮为动滑轮,滑轮、物体匀速运动,滑轮受到向左的力2f等于向右的拉力F3,即F3=2f;
故F2<F1<F3;
故选:D。
三、实验题(第21题6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
21.(6分)小明想测量妈妈自酿的葡萄酒的密度。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移动游码至零刻度线,发现指针停在图1位置,这时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直到天平平衡;接着他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43.2g,然后向空烧杯中倒入20mL的自酿葡萄酒,并用天平测出葡萄酒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葡萄酒的质量是  19.2 g,密度是  0.96 g/cm3。
【解答】解:(1)在测量前的调平时,先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1所示位置,即指针左偏,则可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用天平称量葡萄酒和的总质量时,砝码总质量是50g+10g=60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2.4g,所以读数为60g+2.4g=62.4g,因为烧杯的质量为43.2g,所以葡萄酒的质量为62.4g﹣43.2g=19.2g;
(3)葡萄酒的体积为:V=20mL=20cm3,葡萄酒的密度为:ρ===0.96g/cm3。
故答案为:右;19.2;0.96。
22.(7分)如图甲所示,A、B、C、D、E是“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的五个步骤:
(1)由图可知该圆柱体所受的重力G= 4.2 N,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 1.2 N。
(2)由步骤B、C、D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  排开液体的体积 有关。
(3)由步骤A和  E 可得出该圆柱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比较F浮与G排,就可以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块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4)如图乙所示,小明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升降台C上,用升降台来调节溢水杯的高度。当小明逐渐调高升降台,发现随着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测力计A的示数  减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且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量  等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的示数变化量,从而证明了F浮=G排。
(5)若在图乙实验中重物接触水面前测力计A的示数为6N,完全浸没后测力计B的示数变化量为2N,则该重物的密度为  3×103 kg/m3。
【解答】解:(1)因测力计分度值为0.2N,G=4.2N,F=3N,
由称重法测浮力F浮=G﹣F知圆柱体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F浮=G﹣F=4.2N﹣3N=1.2N;
(2)由图C、D可知,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根据F浮=G﹣F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大,则说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物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等于桶和排开水的总重减去空桶的重,AE两步骤可得出物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
(4)如图乙,小明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升降台C上,用升降台来调节溢水杯的高度。
当小明逐渐调高升降台,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变大,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重物受到的浮力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F′=G﹣F浮变小;
又因为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时,溢出水的体积变大、溢出水的质量变大、溢出水受到的重力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变大;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所以弹簧测力计A示数的变化量和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变化量相等,从而证明了F浮=G排;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的浮力为:
F浮″=ΔFB=2N;
由于物体完全浸没,因此V排=V物,
则V物===2×10﹣4m3;
根据G=mg知物体的质量为:
m物===0.6kg;
则物体的密度为:
ρ物===3×103kg/m3。
故答案为:(1)4.2;1.2;(2)排开液体的体积;(3)E;(4)减小;等于;(5)3×103。
23.(7分)某小组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若干相同的钧码、弹簧测力计、等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发现杠杆静止时所处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右 调节,选择让杠杆水平位置静止的好处是  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力臂 。
(2)本实验要进行多次实验,这样做的好处是  得出普遍规律 。而且实验过程中,只允许选择  1 次力臂相等的实验。
(3)如果这个小组的实验完全正确,他们得到的结论应该是:杠杆平衡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按照这个结论,如图乙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a点处应挂  1 个钩码。
(4)实验完成后,小组同学又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了一些拓展实验。如图丙所示,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不改变拉力的作用点,只改变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的拉力  最小 (选填“最大”、“适中”或“最小”);而在图丁的实验中,他们发现所得到的结论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未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结论的影响 。
【解答】解:(1)杠杆左端下沉,右端上翘,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力臂;
(2)本实验要进行多次实验,这样做的好处:得出普遍规律;为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实验过程中,只允许选择1次力臂相等的实验;
(3)如果这个小组的实验完全正确,他们得到的结论应该是: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一格的长度为L,a处所挂钩码的个数为n,
则:2G×2L=nG×4L,得出n=1,即在a点处应挂1个钩码;
(4)根据“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知,只改变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的拉力力臂最长,故竖直向上的拉力最小;
实验中,应将杠杆的中心位置挂在支架上,这样可以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而在图丁的实验中,支点在杠杆的最右端,实验中还要考虑杠杆的自重,故所得到的结论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不相符。
故答案为:(1)右;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力臂;(2)得出普遍规律;1;(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1;(4)最小;未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结论的影响。
四、计算题(第24小题6分,第25小题8分,第26小题8分,共22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
24.(6分)在某次活动中,一辆校车与所载学生的总质量为9000kg,在一段平直路面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了500m,此时校车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5倍。求此时:
(1)校车的重力;
(2)校车行驶的时间;
(3)校车发动机提供的水平牵引力。
【解答】解:
(1)校车的重力:
G=mg=9000kg×10N/kg=9×104N,
(2)由v=得行驶时间:
t===50s;
(3)校车受到的阻力f=0.05G=0.05×9×104N=4500N;
校车匀速行驶时,阻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则F牵=f=4500N。
答:(1)校车的重力为9×104N;
(2)校车行驶时间为50s;
(3)水平牵引力等于4500N。
25.(8分)如图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它最大航程为4500km,最大巡航速度为500km/h。某次起飞前,飞机静止在水平跑道上总质量为50t,轮胎与跑道的总接触面积为0.4m2,(g=10N/kg)则:
(1)飞机静止在跑道上时对跑道的压强是多少?
(2)起飞后,飞机在空中直线飞行1200km,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3)飞机到达目的地降落后,漂浮在水面上,排开水的质量为48t,此时飞机受到浮力是多少?舱底某处距水面2m,水对该处产生的压强是多少?
【解答】解:(1)飞机静止在跑道上,对跑道的压力为:
F=G=mg=50×103kg×10N/kg=5×105N;
则飞机对跑道的压强为:
p===1.25×106Pa;
(2)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为500km/h,
由v=得,飞机所需的最短时间为:
t===2.4h;
(3)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飞机受到的浮力为:
F浮=G排=m排g=48×103kg×10N/kg=4.8×105N;
水对舱底的压强为:
p=ρ水gh=1.0×103kg/m3×10N/kg×2m=2×104Pa。
答:(1)飞机静止在跑道上时对跑道的压强是1.25×106Pa;
(2)起飞后,飞机在空中直线飞行1200km,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是2.4h;
(3)飞机到达目的地降落后,漂浮在水面上,排开水的质量为48t,此时飞机受到的浮力是4.8×105N;水对舱底产生的压强是2×104Pa
26.(8分)如图甲所示是一边长为10cm的实心正方体木块。将一段轻质的细线与木块下底面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乙所示,若细线中的拉力用F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图丙是正确描述细线的拉力F随水的深度h变化的图像(ρ水=1.0×103kg/m3)求:
(1)该木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2)该木块的重力大小;
(3)当细线的拉力F为2N时,木块所排开水的体积大小。
【解答】解:(1)木块的体积:V=10cm×10cm×10cm=1000cm3=1×10﹣3m3;
木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则V排=V=1×10﹣3m3;
木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10﹣3m3=10N;
(2)当木块浸没后,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下端线的拉力也不变,
由图象可知,木块浸没时所受拉力最大为4牛,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浮=G+F,
所以,木块的重力:G=F浮﹣F=10N﹣4N=6N;
(3)当细线的拉力F为2N时,此时的浮力为F′浮=G+F′=6N+2N=8N,
木块所排开的水的体积大小:V′排===8×10﹣4m3。
答:(1)该木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为10N;
(2)该木块的重力大小为6N;
(3)当细线的拉力F为2N时,木块所排开水的体积大小8×10﹣4m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