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04 21:1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
2.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倒如白磷和红磷。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
C.冰和干冰 D.氧气和液氧
3.甘肃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1415.29万千瓦,跃居全国首位。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天然气 B.风能 C.太阳能 D.地热能
4.下列关于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不相符合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刻划玻璃:金刚石的硬度最大
B.活性炭用作冰箱除臭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焦炭用于冶炼金属:碳单质具有可燃性
D.用石墨做干电池的电极:石墨有导电性
5.美国曾对伊拉克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在一次袭击中、美军对伊拉克使用了石墨炸弹,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发电厂顿时陷于瘫痪,全城一片漆黑,这是由于石墨
A.质软 B.有吸附性 C.能导电 D.易燃、易爆炸
6.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列选项中,属于最清洁燃料的是
A.天然气 B.乙醇汽油 C.氢气 D.煤气
7.运送烟花的车辆上需要张贴的标志
A.B.C.D.
8.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A.原子种类不同 B.原子大小不同 C.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原子数目不同
9.自然界中的碳循环(部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中的“碳”指碳单质
B.能吸收碳的自然资源主要有海洋、森林、石灰岩
C.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
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C.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所以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11.以下关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
B.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必须综合利用以提高利用效率
C.石油分解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一系列产品,属于物理变化
D.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既可以节约石油资源又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12.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因为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在发生装置中不可以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但可以加入粉末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C.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且也可以和水反应,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D.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反应,故气体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
13.常用于冰箱内除异味的物质是
A.甲烷 B.氦气 C.生石灰 D.活性炭
1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下列试剂组中的
A.煅烧石灰石 B.木炭还原氧化铜
C.燃烧木炭 D.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15.分别将CO和CO2两种气体仅与下列物质接触,不能把CO和CO2鉴别开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 B.灼热的氧化铜 C.水 D.紫色的石蕊试液
二、填空题
16.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021年河南郑州洪灾过后水污染严重,有关部门利用大量活性炭使水净化,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性。
(2)氧气是登山队必备的物品之一,此时,氧气的作用是_______,氧气与体内的葡糖发生反应,同时产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_______。
17.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反应前方框中表示的是_____(选填“纯净物” 、“混合物”)
②从微观角度看,在该反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没有变化的是_________。
③该变化所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2)化学有自己的语言。请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下列变化:
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
②甲烷是一种燃料,它完全燃烧的生成物和石蜡完全燃烧的生成物一样,请写出甲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
(3)构建网络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六种物质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化学物质,这六种物质都能产生氧气,写出物质X的名称___________;有一种物质产生氧气的原理和其他五种有本质的区别,这种物质是_____,它产生氧气是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18.从你学过的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有还原性的气体化合物______;
(2)可用作制冷剂的物质是______;
(3)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____;
(4)汽水中含有一种酸为______;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
(6)能鉴别二氧化碳的化合物______。
19.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净化水的操作有:①静置、②过滤、③蒸馏,其中单一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填序号)。
(2)用活性炭除去冰箱里的异味,是利用其_______性。
(3)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
(4)炒菜用到的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是由_______(填“离子”、“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三、推断题
20.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其中F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D___________,H_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变化的符号表达式:A→C___________。请写出下列变化的符号表达式:B→G___________。
(3)图中属于化合反应有___________个。
21.已知A、B均为黑色固体,A为化合物,B为单质,D为红色金属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图所示。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B_______;C_______。
(2)写出一种由B元素组成的单质的名称:_______;
(3)请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说明B具有_______性;请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四、实验题
2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利用A制取氧气的实验中,A中棉花的作用为:___________,若在制取氧气时试管炸裂,可能的原因为:___________。
(3)已知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实验室中常用碳酸钙(固体)和盐酸(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为:____________(填A﹣E字母)。
(4)若用B和F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则B装置的导管应与 ___________(a/b)连接。
23.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和b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该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
(5)用D装置收集满氧气后用玻璃片的________向下盖好集气瓶(填“光滑面”或“磨砂面”),然后 ________放在桌面上(填“正”或“倒”)。
五、计算题
24.将含杂质的CaCO3样品(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12g置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滴加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当稀盐酸加到 g时反应结束: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5.“扎心 Old Fe”科学小组在 76 中化学实验室找到了上届学长用大理石碎块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在锥形瓶中残留的固体物质(主要成分含有碳酸钙、氯化钙以及不参加任何反应的难溶杂质),为进一步了解学长们选用的大理石的纯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向盛有 51.1g 此粉碎后的残留固体粉末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至刚好不再产生气泡后过滤,具体数据(烧杯质量已排除)见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上述实验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请据图计算上述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______g。
(3)请列出求解待测样品中反应消耗的碳酸钙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
(4)学长最初使用的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3.A 4.C 5.C 6.C 7.A 8.C 9.A 10.B 11.C 12.C 13.D 14.D 15.C
16.(1)吸附
(2) 供给呼吸 二氧化碳2
17.(1) 纯净物 分子(或氧化汞分子或HgO) 原子(或汞原子氧原子或Hg、O) 分解反应
(2)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
(3) 高锰酸钾 空气 物理
18.(1)CO
(2)CO2
(3)O2
(4)H2CO3
(5)H2O
(6)Ca(OH)2
19.(1)③
(2)吸附
(3)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4)离子
20.(1) C H2
(2) H2O2H2O+O2 S+O2SO2
(3)2
21.(1) CuO C CO2
(2)金刚石(合理即可)
(3) 2CuO+C2Cu+CO2↑ 还原 CO2+Ca(OH)2=CaCO3↓+H2O
22.
(1)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分解反应
(2) 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撤离导管或试管口未向下倾斜(合理即可)
(3)BC
(4)a
23.(1) 试管 长颈漏斗
(2) AC
(3) BD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
(4) 催化作用
(5) 磨砂面 正
24.(1)由图可知,稀盐酸30g时生成气体质量最大,反应结束,故填:30。
(2)解:设碳酸钙质量分数为x。
x≈83.3%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83.3%。
25.(1)
(2)13.2g
(3)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解得X=30g,故比例式为;
(4)51.1g残留固体粉末中氯化钙的质量=51.1g-10g-30g=11.1g,
设:生成11.1g的氯化钙需要酸钙的质量为 y。
解得y=10g;
学长最初使用大理石的质量=10g+30g+10g=50g。
学长最初使用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10g+30g=40g,
学长最初使用的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学长最初使用的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