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2.《拿来主义》课件(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2.《拿来主义》课件(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4 18:2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梗王、金句王、段子手
打工人高调辞职
炫娃狂魔:好可爱一爹
小红,小象,是小红象,小象
小红,是小象红,小红,小象
是小红象,小象,小红,是小红红
小红,小象,是小红象,小象
小红,是小象红,小红,小象
是小红象,小象,小红,是小红红
小红小红小红小红,小红象
小象小象小象小象,小红红
……
优秀的平面设计师
02
周令飞上热搜——鲁迅热度不减
《拿来主义》
——巧用两“比”发真声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
关于杂文
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特点:
本文写于1934年,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内容中批判了当时国民党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
写作背景
1 整体阅读,筛选提炼文章观点
阅读8-10段,分析“比喻”,
梳理“观点展开”的论述过程。
梳理全文的论述过程
2 阅读1-6段,辨析“主义”,
梳理“提出观点” 的论证过程
1 整体阅读,筛选提炼文章观点
阅读8-10段,分析“比喻”,
梳理“观点展开”的论述过程。
2 阅读1-6段,辨析“主义”,
梳理“提出观点” 的论证过程
第2段:但我们没有人根据“礼尚往来”的礼仪,
说道:拿来!
第5段: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
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第7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10段: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
或毁灭。……
学习任务1:通读全文,勾画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学习任务2:
阅读1-6段,完成表格,梳理“提出观点” 的论证过程
破 立
问题概括 问题分析 解决方法(作者态度)
反映出的心态 原文 概括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破 立
问题概括 问题分析 解决方法(作者态度)
危害 表现(原文) 特点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落后挨打
盲目自大
阅读1-6段,完成表格,梳理提出观点的论证过程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 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作者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
尼采 中国




自诩是太阳
自诩地大物博
光热无穷
煤矿丰富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只送去,不拿来
发疯而死
亡国灭种
类比论证
作用:讽刺和批判送去主义的愚蠢可笑。
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破 立
问题概括 问题分析 解决方法
(作者态度)
危害 表现(原文) 特点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落后挨打
盲目自大
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活人,
盲目自大,一味输出,
会使子孙拿不出东西,会使国力衰微。
阅读1-6段,完成表格,梳理提出观点的论证过程
没有根据“礼尚往来”的仪节。应该“拿来”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说说“抛来”、“抛给”、“送来”“拿来”有什么区别 。写这么多“主义”,多余么?
抛来:是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送人,是中性词。
抛给:是恶意的给予,意味着轻蔑,侮辱。
送来: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居心叵测。
拿来:是主动获取。“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
议论文中,涉及的概念区分厘定,使观点更准确、严谨。
抛来≠抛给 抛给=送来 送来≠拿来
日本的宣传画
美国电影
法国香粉
德国废枪炮
吸食鸦片
破 立
问题概括 问题分析 解决方法(作者态度)
危害 表现(原文) 特点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落后挨打、产生送去主义
盲目自大
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活人,
盲目自大,一味输出,
会使子孙拿不出东西,会使国力衰微。
没有根据“礼尚往来”的仪节。应该“拿来”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被吓怕了,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主动去拿
阅读1-6段,完成表格,梳理提出观点的论证过程
不是“拿来”的
破 立
问题概括 问题分析 解决方法(作者态度)
危害 表现(原文) 实质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落后挨打
盲目排外
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活人,
单向输出
贻害子孙
没有根据“礼尚往来”的仪节。应该“拿来”
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被动接受
盲目排外
主动去拿
阅读1-6段,完成表格,梳理“三种主义” 的实质、表现和危害
强加侵略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排外
媚外
误国
卖国
因果论证
先破后立
论证构思:1-7段(为什么)
送来主义
惧外
害国
否定
拿来主义——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肯定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 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学习任务3:阅读8-10段,分析论证方法,梳理观点展开的论述过程。
大 宅 子
中外文化遗产
问题1:第8段中说:“拿来主义”者全不是这样的。
“这样”是指那几种态度呢?
孱头
昏蛋
废物
徘徊不敢走进门
一把火烧光
欣欣然接受一切
不敢接触
不敢择取
盲目排外
全盘否定
崇洋媚外
全盘接受
逃避主义
虚无主义
投降主义
……“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阅读第9段, 理解“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
阅读第9段, 理解“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
喻体 本体 大宅里的 特点 态度 正确态度
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
姨太太
有养料
治病
形式和
他国不同
吃掉。但不“大宴宾客”
送到药店,
但不故弄玄虚。
送一点去博物馆,
其余毁掉
各自走散
吸收
批判地
加以吸收
存放一点,
其余放掉
彻底抛弃
外来文化中的
精华
腐朽的东西
纯粹的糟粕
旧形式
精华与糟粕
不敢进门
烧光抢光
欣然接受
逃避害怕
全盘否定
全盘肯定
大宅子
比喻论证
研读文本
角度不同,第8段从反面阐述,介绍错误的态度;第9段介绍正确的态度。
鱼 翅
鸦 片
烟枪烟灯
姨太太
喻文化精华
喻益害并存的文化
比喻旧形式
喻腐朽的事物
大宅子
否定
肯定
学习任务5:
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 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 “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问题设计:
(1).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
(2).“拿来”之后怎么区别对待
(3).“拿来”有何意义
(4).怎样态度才能“拿来”
(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两个字概括)
要“拿来”!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建设民族新文化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创新
沉着 勇猛 有辨别 不自私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有思考
有辨别
有选择
小结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
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类比论证(第3段)
——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2.比喻论证(8、9段)
——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3.对比论证(8、9段)
——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本文的论证艺术
是什么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送去主义:送古董、送画、送活人
送来主义: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
为什么
怎么办
不敢进门  逃避害怕
放火烧光  全盘否定
接受一切  全盘肯定

鱼翅     吃掉
鸦片     送药房
烟枪烟灯  展览,毁掉
姨太太   走散

拿来主义
错误态度
正确态度
(占有、挑选)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
苏州博物馆
北京鸟巢
某地政府大楼
万峰湖吉隆堡度假村
深度探讨:
鲁迅先生当时对外来文化遗产是持坚决地“拿来”的态度。时代发展到今天,“外面”的世纪很精彩:有让人心跳的高新技术,令人目眩神迷的文化生活,更有那花花绿绿的物质世界。对这些,我们要不要“拿来”呢?“拿来”什么呢?
比较两段“比喻”,体会两篇文章的语言特色。
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大笑)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你们看,这是何等地有责任心呀!我们写文章,做演说,只要像洗脸这样负责,就差不多了。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啊!一个人偶然一天两天不洗脸,固然也不好,洗后脸上还留着一个两个黑点,固然也不雅观,但倒并没有什么大危险。写文章做演说就不同了,这是专为影响人的,我们的同志反而随随便便,这就叫做轻重倒置。许多人写文章,做演说,可以不要预先研究,不要预先准备;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像洗脸之后再照照镜子一样,就马马虎虎地发表出去。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这种责任心薄弱的坏习惯,必须改正才好。
——《反对党八股》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答客诮》)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惯于长夜过春时》)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题三义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