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学科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N:14 O:16 Na:23S:32 C1:35.5 K:39 Ca:40 Mg:24 Fe:56 Cu:64 Ca:40 Al:2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第1-10题每小题4分,第11-15题每小题3分,共5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
1.新鲜果汁是常见的饮料,下列四种饮料呈弱碱性的是( ▲ )
A.柠檬汁(pH:2.3) B.苹果汁(pH:3.4)
C.西瓜汁(pH:5.6) D.玉米汁(pH:7.8)
2.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
A.闻气味 B.滴加液体 C.倾倒液体 D.稀释浓硫酸
3.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下列装置及实验(部分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4. 下列各组气体中均混有水蒸气,其中可以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
A. CO、H2、HCl B. SO2、CO2、HClC. H2、O2、N2 D. SO2、H2、CO
5.我国的一项科研成果:在一种新催化剂作用下可实现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O2 B.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9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均不变 D.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6.光亮的铁钉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如图所示),最不容易生锈的是( ▲ )
7.现有下列5种物质:①浓硫酸 ②生石灰 ③硫酸铜晶体 ④烧碱 ⑤铁,把他们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其中会发生化学变化且质量增加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8. 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和Z溶解并产生气体,Y无变化;如果把X放入Z的盐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的表面有Z析出。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 )
A. X>Y>Z B. Y>Z>X C. X>Z>Y D. Z>X>Y
9.右图是无色溶液X发生化学反应时的颜色变化,无色溶液X是( ▲ )
A.稀盐酸 B.稀硫酸
C.澄清石灰水 D.硫酸钠溶液
10.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Na+ H+ NO3- SO42-B.Ca2+ K+ CO32- SO42-
C.NH4+ Ag+ Cl- OH- D.Fe3+ Ba2+ NO3- SO42-
11.物质X与Ca(OH)2水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Ca(OH)2Y+Cu(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可能是酸B.X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24D.Y一定是CaCl2
12. 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其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 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 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13.下列除去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O2 CO2 点燃
B NaOH溶液 Na2CO3 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C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过量稀盐酸
D 银粉 锌粉 加入过量硫酸亚铁溶液,过滤
14.下列实验过程与图像描述相符合的一组是( ▲ )
A.向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
B.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加入稀硫酸
C.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15.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队由铁、氧化铜、稀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五名“队员”组成。比赛中,由铁发球,“队员”间传接球在一定条件下必须能相互反应,最后由 D 投篮进球完成有效进攻。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A
C
Fe
B
D
)A.反应①能生成气体
B.反应②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C.传球过程中涉及到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D.若将 B 队员罚下换上氢氧化钙,也可以成功完成传球
二、填空题(本题共 7 小题,每空 2 分,共 36 分)
16.金属铼(元素符号 Re),是人类目前最后发现的天然元素,它在地球上含量稀缺,比钻石更难获取。在实际应用上,多采用含铼的合金,其中钨铼合金和钼铼合金用途最广,它们具有良好的塑性,可加工成片、线、棒,用于航天航空的高温结构件、弹性元件、电子元件等。
(1)下列有关铼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填字母)
A.它是金属材料 B.它是一种化合物 C.它是一种混合物
(2)铼不溶于盐酸,能溶于硝酸生成高铼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Re+7HNO3═3HReO4 + 7X +2H2O.则X 的化学式为 ▲ 。
17.(1)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涂在滤纸上,滤纸很快变黑,该实验说明浓硫酸具有 ▲ 性。浓硫酸可以用来干燥某些气体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 性
(2)如图,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紫色石蕊试液,然后挂在铁架台上; 另取一只盛有浓盐酸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过一会儿,发现蝴蝶颜色逐渐变成红色。该实验说明浓盐酸具有 ▲ 性。
第17题图第18题图
18.某同学做了一个趣味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下:如上图甲所示装置, 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侧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右侧的红墨水液面上升。水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填“氢氧化钠”或“氯化钠”或“硝酸铵”)。若按装置乙实验,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U 形管中液面将 ▲ (填“左升右降”或“左降右升”)。
19.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科总结了氢氧化钠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钠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钠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科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 色。
(2)写出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如果③中出现了红褐色絮状沉淀,请写出一个符合该现象的盐的化学式 ▲ 。
20.铁的化合物有广泛用途,如碳酸亚铁(FeCO3)可作补血剂。某硫酸厂产生的炉渣中除了有Fe2O3、FeO,还有一定量的SiO2,兴趣小组利用炉渣尝试制备FeCO3,其流程如下
【已知:Fe+Fe2(SO4)3═3FeSO4;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1)操作①的名称是 ▲ 。
(2)溶液A中的溶质除H2SO4外,还存在 ▲ 。
(3)上述流程中生成固体c的化学方程式 ▲ 。
21.根据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装置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
(2)要获得一瓶干燥的氧气,图甲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是a→ ▲ 。
(3)下列关于硫燃烧实验(如图乙)的相关描述合理的有 ▲ (填序号)。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②硫燃烧是剧烈氧化的现象
③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同④集气瓶底部留有水可以减少燃烧产物对空气的污染
22.向盛有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的试管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写出ab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若整个过程分为ab段、bc段和cd段,则试管中哪两段相应物质在加入稀盐酸时,分别会有白色沉淀、气泡产生▲ (填序号)。
①ab、bc ②bc、cd ③ab、cd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 3 分,共 39 分)
23.小红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将稀盐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地发现有气泡产生,她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提出问题】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小红对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做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 Na2CO3 猜想二: NaOH和 Na2CO3
【实验设计】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哪个正确,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小敏认为小红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 。
【实验与结论】小敏另外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了探究,请你帮她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振荡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一正确
步骤2:将步骤1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 ▲ 。 ▲
24.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装置用代号表示):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比较干燥的氧气时,发生和收集装置可选用 ▲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 ;
(2)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 ;
(3)在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在氧气钢瓶和病人吸氧器之间连接一个类似右图所示的装置,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导气管 ▲ (填“a”或“b”)端连接在供氧气的钢瓶上。
25.为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及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小科按图甲连接好实验装置,往盛有一种溶液的烧杯中滴人另一种初温相同的溶液、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数字采集器和计算机实时显示数据和曲线(如图乙):横坐标表示时间,左边纵坐标表示pH,右边纵坐标表示溶液的温度。结合反应过程并分析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胶头滴管中的试剂是 ▲ ,150秒时烧杯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 ▲ ;
(2)烧杯中溶液的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 。
26.小科做 Na2CO3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稀盐酸逐滴滴入 Na2CO3 溶液中,一开始没有气泡产生,到后来溶液中才有气泡产生;而将 Na2CO3 溶液滴入稀盐酸中,立即有气泡产生。
【问题】稀盐酸滴入 Na2CO3 溶液中,为什么一开始不产生气泡?
【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复分解反应分析,稀盐酸滴加到 Na2CO3 溶液中,先生成了 NaHCO3 和另一种盐。
【实验】为验证反应中是否有 NaHCO3 生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 Na2CO3 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刚好有气泡产生就停止滴入。
②将①中所得溶液在低温下蒸发至固体 M 完全析出。
③按如图装置加热分解固体 M,并把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烧杯内 A 试液中。
【现象与结论】实验③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口有液滴生成和 A 试液变浑浊,证实稀盐酸逐滴滴入 Na2CO3 溶液中先生成了 NaHCO3。
【反思交流】
(1)图中 A 试液的名称是 ▲ 。
(2)实验③结束,若小柯熄灭酒精灯前没有把导管移出液面,则会引起 ▲ 。
(3)稀盐酸逐滴滴入到 Na2CO3 溶液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V)与滴加稀盐酸体积(VHCl)之间关系符合的图象是 ▲ (填字母)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27、28 题各 6 分,第29、30 各9分31、32 题各 10 分,共 50 分)
27. “青团”是宁波的一种传统食物。在“青团”制作过程中,需要往糯米粉中添加艾草(或艾草汁)。艾草含有侧柏莲酮芳香油(),侧柏莲酮芳香油是一种淡黄色液体,具有香脂香气,所以“青团”具有独特风味。
(1)侧柏莲酮芳香油由 ▲ 种元素组成。
(2)侧柏莲桐芳香油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 。
(3)侧柏莲桐芳香油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 ▲ 。
28.学校组织春游,小科准备了一份“自热火锅”(图甲),他撕开包装看到了内部结构(图乙),并了解到相关信息(图丙)。
小科按食用方法进行如下操作:①加热盒中倒入适量冷水,将发热包放入冷水中:②放上食盒,加入食材并倒入适量的饮用水,扣紧盒盖。在等待食物煮熟过程中,小科发现加热盒逐渐变烫、盒内传出“嘶嘶”的声音、盒盖小孔的上方有水汽。请解释(1)“自热”的原因,(2)盒盖上小孔的作用。
29.实验室常用一定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某同学实验前称得一定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42.5 克,加入 1 克 MnO2,完全反应后称得剩余物的质量为 41.9 克。计算:
(1)反应后 MnO2 的质量。
(2)反应中放出氧气的质量。
(3)实验中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
30.某碳酸钠样品含有少量的硫酸钠,取12g该样品,完全溶解在水中配制成100g溶液,将其全部加入到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后,所得溶液质量是195.6g。
计算:
(1)产生气体的质量为g。
(2)加入的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1.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
(1)写出OP段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3)原混合溶液中CuCl2的质量分数。
(4)试通过计算确定m1的值。
32.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取 8.5g 铁,放到含少量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最终得到 9.2g 固体。为测定所得固体中各成分的含量,同学们将 62.5g 稀盐酸分五次加入到该固体中,得到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加入盐酸溶液质量/g 12.5 12.5 12.5 12.5 12.5
剩余固体质量/g 8.5 7.8 a 6.4 6.4
请分析计算:
(1)表中a的值是______;
(2)9.2g固体中铁的质量是______;
(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4)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是多少?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学科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4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A C B C D C B A
11 12 13 14 15
C D B B A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16. (1)A.C;(2)NO;
17. (1)脱水,吸水;(2)挥发。
18. (1)氢氧化钠;(2)左升右降;
19. (1)蓝;(2)2NaOH+H2SO4=Na2SO4+2H2O 。(3)FeCl3。
20. (1)过滤;(2)FeSO4,Fe2(SO4)3(3)Na2CO3+FeSO4=Na2SO4+FeCO3↓
21. (1)催化剂 ;(2)d→e→b;(3)①②④。
22. (1)Zn+2AgNO3=Zn(NO3)2+2Ag;(2)③;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39分)
23. 碳酸钠水溶液也呈碱性向滤液中加入酚酞溶液不变色
24. (1)ADBC(2)AE(3)a;
25.(1)稀盐酸;(2)NaCl,HCl;(3)酸碱中和反应放热;
26.(1)澄清石灰水;(2)A液体倒吸进入试管;(3)B;
四、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第27、28、30小题各6分,第29小题5分,第31小题8分,第32小题9分,第32小题10分,共50分)
27.(1)3;(2)6;(3)二氧化碳和水。
28.自热原因: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产生大量的热。铝粉在碱性热水中能反应产生氢气,缓慢放热。
小孔作用:氢气和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使盒内气压变大。盒内的空气、氢气、水蒸气在受热后,体积膨胀,也使盒内气压变大。盒盖上的小孔便于气体排出,避免盒内气压过大,造成危险。
(1)MnO2的质量1g
氧气的质量42.5g+1g-41.9g=1.6g
30.
31.
(1)NaOH+HCl=NaCl+H2O
(3)CuCl2%=13.5g/100g×100%=13.5%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