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表里的生物 课件+音频(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6.表里的生物 课件+音频(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7 18:43:55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2022年春统编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
第1课时
16 表里的生物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课前导入
猜谜语
兄弟三人齐上路,
有快有慢不停步,
走了三百六十日,
没有走出玻璃铺。
(打一生活物品)
钟表
助学资料
冯至(1905—1993)
生平介绍:河北涿州人,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现代诗人、学者。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曾在西南联大、北大任教。
主要作品: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小说《伍子胥》等。


我会写


字词乐园
(干脆)
(拦路)
(玻璃)
(玻璃)


(凶恶)
(恐怖)
我会写

恶劣;凶狠;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

遮挡,阻挡,阻止。
识字方法

加一加:忄+布=怖






表里的生物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脆弱 脆骨 脆亮 松脆
造句:我们的班长说话干脆利落,大家都信服她。
cuì
部首:月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月”扁而长;“危”末笔竖弯钩要写舒展。
重点字讲解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 拦挡 拦网 拦截 拦路
造句:汽车被洪水拦挡住了。
lán
部首:扌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扌”中提短而有力;“兰”上部不是“艹”。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 玻璃瓶 玻璃珠 玻璃窗
造句:我们把教室的玻璃窗擦得干干净净。

部首:王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王”的末笔横变提,“皮”的第二笔撇写至竖中线左侧。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 琉璃 琉璃瓦
造句:葱郁高大的古树,掩映着黄色琉璃瓦的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部首:王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王”的末笔横变提,“离”的最后两笔是撇折和点。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 恶心 恶魔 险恶
造句: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
è
部首:心
书写指导:“亚”的首横略短,末横略长。“心”中卧钩要写。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 惶怖 惨怖 恐怖主义
造句:革命者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中依然坚持战斗。

部首:忄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写“忄”注意笔画顺序,先写两点,再写竖。“布”中的 撇要写舒展!
国庆期间,首都( )北京到处都( )是人。

dū( )
dōu( )
首都
都是

dōu
多音字
表全,已经、甚至用来加强语气时,读dōu;表首都,大城市,首领时,读dū。
辨析
例句
凶恶( )的狼经常干可恶( )的事。妈妈今天不舒服,恶( )心。

wù( )
ě( )
凶恶
恶心
è

表示恶劣,凶狠,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时,读è;表示讨厌憎恨时,读wù;在恶心一词中读ě。
辨析
例句
可恶
è( )
ě
小李拿了一把钉( )锤,准备钉( )钉子。

dīnɡ( )
dìnɡ( )
钉锤
钉钉子
dīnɡ
dìnɡ
当名词使用时,读一声;表示动词时,读四声。
辨析
例句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
和谐:配合得适当。
入神:对眼前的事物发生浓厚的兴趣而注意力高度集中。
呈现:显出,露出。
解词义
【表示动物“叫”的词语】
狗吠 蝉鸣 马嘶 狼嚎 狮吼
猿啼 虎啸 鹤唳 龙吟
初读感知
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联系课题,理清文意。
读了课题之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
表里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是父亲的表。
“我”的经验: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表里的生物”是什么?
是谁的表?
表里怎么会有生物?
默读课文,思考:“我”探究了什么问题?“我”是怎样探究的?
“我”探究的问题是:父亲的表会发声,表里面一定有生物。
探究过程:
“我”想拿父亲的表看看表里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父亲不让“我”动表。“我”猜想表里边一定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才不许小孩子动。“我”一直关注着表,父亲看“我”太可怜了,动手打开了表让“我”看。“我”看到父亲表里面的美丽世界并且相信了父亲的说法——表里面有一个小蝎子。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词。
小时候
一天
此后
后来
许多天
再读课文,说说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叙述故事的。
时间
随着时间的变化,“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在课文圈画出关键词句。
好奇:表不是活的生物,却能发出声音,想知道表里面是什么东西在响。
痛苦:父亲不让“我”动表,可越不让“我”动,“我”越想动,但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高兴:父亲给“我”看表里是什么。
愉快:父亲说表里有一只小蝎子,证实了“我”的猜测。
结合以上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了“我”小时候认为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因此对父亲的怀表十分好奇,并相信了父亲的话——表里面有一个小蝎子。
课堂练习
一、给标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然后打对勾。
弹( dàn tán )琴
钉( dīng ding )子
都( dōu dū )是



蒙(méng mēng měng)受
单调(diào tiáo)
答(dá dā)应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显现 —— ________
高兴 —— ________
温和 —— ________
呈现
愉快
柔和
课后作业
1.读熟课文,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抄写课后的生字,并组两个词。(共61张PPT)
第2课时
16 表里的生物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课前导入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课文讲述了“我”小时候认为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因此对父亲的怀表十分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面有一个小蝎子。
“我”是一个有好奇心、爱思考的孩子。
品读鉴赏
读课文1-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提出观点的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
时间词。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
为下文写“我”对怀表能发出声音产生疑问做铺垫。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点明了“我”一直坚持的观点。
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 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证明我的观点,突出“我”爱观察,爱思考。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充满童趣。
“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来加强语气,尽管这观点会让人觉得幼稚,却表现出“我”是一个善于结合生活实际来思考的孩子。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
“可是”表转折,强调怀表虽然不是活的生物,但能发出声音,这与“我”的观点不符,引出“我”的疑问: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为什么父亲的怀表会发声呢
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对比。形象地写出怀表的声音柔和、单调的特点,表明“我”观察得非常细致、认真。
读课文3-9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一次次被父亲阻止看表的。
一天,我对父亲说: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时间词。“我”由思考迈向了行动。
写出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小孩儿不许动表。”
父亲第一次说不许动表。
第二次说不许动表。“我”想动表与父亲“不许动表”形成矛盾,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 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
“不许动”增加了表的神秘,也激起“我”强烈的好奇心,这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心理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点明“我”的猜测。表明“我”是一个勤于思考,不断探索的孩子。
读课文10-19自然段,看看作者在父亲打开表后,又产生了怎样的疑问以及作者自己是怎样回答的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时间词。这几句话写出了“我”内心的苦恼,说明“我”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渴望见到表里的生物。“许多天”表明想动表的愿望困扰了“我“很久。
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父亲第三次说不许动表。从“只许听”到“只许看”,说明“我”压抑已久的愿望终于快要实现了。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父亲即将满足“我”的好奇心,此刻“我”的心情既高兴激动,又万分紧张。
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比喻。把摆来摆去的零件比作“小尾巴”。表现出“我”的天真和丰富的想象力。
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这句话是“我”内心的感叹,突出“我”不能继续看表的遗憾与无奈。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
时间词。“此后“常常”表明“我”时时想着看表里的世界。
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第四次说不许动表。正是因为这句话“我”的好奇心与日俱增。
“为什么呢 ”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蛰你。”
父亲这么说,一是为了阻止“我”动表,二是因为表的内部构造非常精密,他没办法向“我”解释清楚表的工作原理。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心理描写。这句话用“多么”强调蝎子的丑恶和恐怖,用“为什么”引起疑问,强化“我”的惊讶、疑惑甚至是不满。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
“我”又产生了新的疑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心理描写。是对上一段疑问的猜测,表现了“我”善于思考的特点。
读课文20-21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结尾的。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时间词。“我”自认为发现真理,便逢人就讲,这种表现很符合儿童的心理。刻画出“我”活泼可爱、天真幼稚的形象。“后来我见人就说”写出了“我”用想象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后自豪的心理。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丰富,“我”知道了表为什么能发出声音,明白表里面其实没有小蝎子,也意识到童年的天真与幼稚,因此后来不说了。
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好奇心强
爱观察
善思考
比较执着
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文中的“我”说些什么?
示例一: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我要学习你的这种求知精神!
示例二:童年时谁都会有一些很天真的想法,或是做一些看似很“傻”的事情,问一些很幼稚的问题,但是回想起来,这一切都是美好的。
板书设计
提出观点:
里面有“小蝎子”
证实猜测
作出新猜测:表里的蝎子与众不同
作出猜测:表里面一定有生物
打开给“我”看
表里的生物
有好奇心求知欲强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产生新疑问:为什么把蝎子放在表里
想动不敢动
凡是能发出声音的, 都是活的生物
主旨概括
本文叙述了“我”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我”对父亲的表充满好奇。后来“我”的猜测得到证实,“我”又由此产生了新疑问,并用自己的想象解答了这个疑问,表现了童年的“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探究、有丰富想象力和强烈好奇心的孩子。
教材习题答案
默读课文,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点拨:全文段落较多,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可分步进行。①默读课文,勾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如“小时候”“一天”“过了许多天”“此后”“后来”。②联系课题,想想课文围绕“表里的生物”,在这些时间点上都叙述了什么。③梳理信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我”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因此在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后,便猜测有个生物在里边。一天,“我”想动表,但父亲不允许。许多天后,父亲把表打开让“我”看,“我”终于见到表里美丽的世界。此
后,“我”经常请求父亲打开表,父亲告诉“我”表里边有个小蝎子,“我”的猜测得到了证实。后来,“我”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再从课 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 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点拨:先认真读读这两段话,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想想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比如第一段,可以边读边思考为什么“我吓了一跳”,却还很“愉快”,从而理解“我”弄清
原因之后的满足感,体会我“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探究的特点。读第二段时,可以感受到“我”的心中充满了美妙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从而体会“我”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
参考答案:“我”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探究,同时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孩子。
其他相关语句,如:“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
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这些内容写出了“我”善于观察的特点。“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选做。课文的结尾写道: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和同学交流。
点拨:结合“课文全解”,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回忆往事,想想儿时的自己是否有过和作者相似的经历。交流的时候,要把故事讲清楚、讲具体。
参考答案:种子被种在土里,浇水施肥后,就能发芽、长苗、开花、结果,小时候我看到了,觉得非常神奇。一个夏天,全家人在家里吃西瓜,我不小心把一粒西瓜子吞进了肚子里。这时,我突然想起种子的生长过程,就认为自己的肚子里也能
长出一个大西瓜。于是,我见人就说:“几天后,你就能吃到西瓜了,因为我的肚子里长着一个大西瓜!”后来,妈妈从书店买来一本有关植物知识的图书,书中讲了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看完书后,我恍然大悟,再也不说“我的肚子里长着一个大西瓜”了。
课外拓展
关于好奇心的名言
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
——法朗士
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居里夫人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牛顿
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
——苏霍姆林斯基
课堂练习
一、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声音 ( )的小宝石
( )的齿轮 ( )的蝎子
( )的世界 ( )地摆来摆去
红色
金黄色
美丽
丑陋而恐怖
不停
清脆
二、仿照句子,用标红的字词写一句话。
1.我以为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凡是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都应该阻止。
2.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父母对子女的爱比天空还要辽阔,比大海还要深沉。
课后作业
你对哪些事物产生过强烈的好奇心?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写一写你童年时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