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第2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第2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04 21:4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 实验室中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探究 分解反应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2)了解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3)认识分解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及合作能力。
(2)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和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唯物主义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激发兴趣,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知识点一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37页,并分组进行实验2-5,然后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室里,常用__分解过氧化氢溶液__、__加热氯酸钾__、__加热高锰酸钾__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__化学变化__。
2.高锰酸钾是一种__暗紫色__的固体,它受热时,分解放出氧气,同时还有__锰酸钾__和__二氧化锰__生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采用固固加热型,左边是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它包括的实验器材有__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有导管的橡胶塞__,右边是收集装置,它包括的实验器材有__集气瓶、玻璃片、水槽__。
【合作探究】
收集氧气时,常用哪些方法?依据是什么?
答:收集氧气时常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集气法。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且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所以收集氧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因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故收集氧气还可以用排水集气法。
【教师点拨】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
2.收集纯净的气体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干燥的气体用排向上空气法。
3.检验氧气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验满时,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跟进训练】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A )
A.烧杯、玻璃棒  B.大试管、集气瓶
C.酒精灯、铁架台  D.导管、单孔塞
2.下列关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C )
A.固定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B.开始加热时,导管口出现气泡立即收集
C.加热试管时,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
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知识点二 分解反应和氧气的工业制法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39~40页,完成下列填空:
1.由__一种__反应物生成__两种或两种以上__的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2.工业制氧气:把空气在__低温__条件下加压,使空气变为__液__态,然后蒸发,利用氧气和氮气的__沸点__不同,先蒸发出来的是__氮气__,剩下的主要是__液氧__。通常把氧气贮存在__蓝__色的钢瓶中。实验室制氧气是__化学__变化,工业制氧是__物理__变化。
【教师点拨】
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概念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表达式 AB→A+B A+B→AB
特征 “ 一变多 ” “ 多变一 ”
实例 过氧化氢水+氧气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共性 都属于基本化学反应类型
【跟进训练】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A )
A.分离液态空气  B.加热高锰酸钾
C.双氧水分解  D.加热二氧化锰
2.下列关于工业制取氧气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工业制氧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
B.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该方法利用的是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
D.经过净化除尘后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3.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D )
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B.硫+氧气二氧化硫
C.石蜡+氧气二氧化硫 D.水氢气+氧气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