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5 20:3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巡警、惩办、志向、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广博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 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同学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欲望
1、开课前师生互动谈话。
师:同学们,我们为什么而来学校读书?生:(为了...... 自由回答叫2-3名学生)100多年前有一个少年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教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师:图中人物是谁?(师出示课件介绍周恩来)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事迹。
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
1、同学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全文,正音。解决“华、惩、魏、振”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自读考虑:课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1、考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联系图片过去的中华、现在的中华在你心中的样子。)
2、讨论: 是什么原因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生交流:
小结:老师也觉得中华不振这四个字就能概括出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一起再来读一读)
四、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
1、请同学们继续朗读课文,找出让周恩来体会到中华不振的词语或句子。
生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引导同学体会。如,在读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疑惑和追问的语气,体会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疑惑的语气,体现出 周恩来在疑惑中不时地追问和考虑。感悟中华不振!
小结:同学们,课文处处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不振,尤其是发生在租界的那一幕。课文第几自然段描写了租界?(15、16)好,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租界看一看。(朗读课文)
五、深入探究,感情升华
1、租界如此繁华,住着的却是外国人,那下面我们再看看租界发生的令人心痛的一幕,自由朗读,标画出触动你的地方。(生交流)
2、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3、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身的同胞在自身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体会当时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的社会实际,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体会周恩来当时的心理感受。)
六、整体感悟
1、再读课文对比中理解,考虑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使同学体会到,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在这样的对比中,使同学感受到少年 * 的广博胸怀和远大志向。)
2、2、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恰当的评价指导。
3、3、学了这篇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4、4、诵读课文: (1) 让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小组读。 (3) 个别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