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2课时)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2课时)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05 10:2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
0
2
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二课时)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六节
学习重点:
1、说出地球上五个热量带的分布及其天文、气候特征;
2、根据气候资料分析沿海与内陆地区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
学习难点:
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海、陆气温特征的差异。
华华是我们区一名六年级刚毕业的“准初中生”。对于即将到来的初中生活,他非常期待又有些许迷茫。幼时好友们即将与他一同升入初中,于是准备问他们有没有初中生活“小道消息”……
前一段时间忙于学业,华华发现上次好友几人聊天还是春节小伙伴们回老家的时候……
深圳
武汉
济南
哈尔滨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春节期间我国各地气温差异
华华感慨自己从未见过真正的大雪,同时又觉得很神奇,同一天,同在祖国大地,景色却有这么大的差异。这究竟是什么魔力?
想到这个问题,为了梳理自己的思路,他做了一张主题地图出来。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3分钟。
▲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低纬度
中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高纬度
世界气温分布
气温由低纬度向
高纬度递减。
(低纬度气温高,
高纬度气温低。)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北极圈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南极圈
赤道
(66.5°N)
(23.5°N)
(23.5°S)
(66.5°N)
热 带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3月21日)
北极圈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南极圈
赤道
(66.5°N)
(23.5°N)
(23.5°S)
(66.5°N)
寒带
寒带


北极圈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南极圈
赤道
(66.5°N)
(23.5°N)
(23.5°S)
(66.5°N)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回 归线
南 回 归 线
北极 圈
南极 圈
23.5 ° S
90 ° S
23.5°N
0 °
66.5 ° S
66.5 ° N
90 ° N
赤道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天文特征
有太阳
直射现象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气候特征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热 带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3分钟。
朋友圈 云旅游 指南
龙龙是群里的旅游达人,华华几乎能在他朋友圈“看遍”华夏大地的壮丽景色,他不由自主地又点进龙龙的朋友圈……
海、陆的差异
内陆地区一天中温度差异大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上午九时,我们坐车去到海水浴场 进行第一次测量,分别量取海水温度和沙滩温度。一个小时后,进行第二次测量。又过一个小时,进行第三次测量。 在随后的几个小时里,每隔两小时测量一次。
陆地:升温快、降温快
受热快,散热快
海洋:受热慢,散热慢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时刻 9:00 10:00 11:00 13:00 15:00 17:00
沙子的温度/℃ 16.1 18.2 21.4 25.5 21.7 18.1
海水的温度/℃ 17.2 18.9 20.5 22.8 19.9 18.3
海水温度与沙滩温度变化数据表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陆地 海洋
性质
影响 一年 一天
受热慢,散热慢
受热快,散热快
快, 高
快, 低
慢, 偏低
慢, 偏高
夏季
冬季
正午(昼)
午夜(夜)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升温 气温
升温 气温
降温 气温
降温 气温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朋友圈 云旅游
爸爸看到华华的“朋友圈旅游”日志,非常惊喜地对他说,还未进校园,你们已经在生活中探索到了初中地理的重点知识!并且,还使用了科学的实验探究方法,真为你们感到骄傲,相信你们一定能在初中取得傲人的成绩,实现你们的天团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