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
2.写出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能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三.教学过程:
(一)示标示导
1、复习导入
师: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讲课了哪几件事?你能用合适的词语把每件事连起来说一说吗?(课件提示:时间地点人物)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第一件事:立志、第二件事:耳闻、第三件事:目睹
师:周恩来到底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经历了什么?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课件出示(配乐介绍时代背景)
师:当时,我们国家处在 20世纪初,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相继与帝国主义国家了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使得我们国家越来越穷困,越来越落后,贫困就要挨打,落后就要受欺负,所以才在我们国家的境内出现了外国人的租界地。他们是打着租借的幌子,实际上是想把我国的土地据为己有。英国、法国等许多国家在中国都有租界地。
2.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2)写出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二)自学自测、互助纠错、师生合作
第一次先学后教
1. 自学自测
自学指导一:默读课文第 11至 17自然段,说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三分钟后找同学回答。(1)周恩来为什么立志? (2)伯父说中华不振,周恩来是什么表情?他是怎么说的?
2.重点研读以下两处:A出示:“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①自由读——指名读。②伯父心情复杂,请你用一个词形容此时此刻伯父的心情?可能会说:——“担心”——担心什么?——请把伯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无奈”——为什么?——请把伯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愤怒”——怎么愤怒?-——用愤怒的心情读。——“沉重”——为什么?——读出沉重......重点指导读出无奈的感情:在中国的土地上却有着外国租界地,读——在中国的土地上却没处说理去,读——师:那是为什么呀?生:中华不振。看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你想问伯父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被外国人占据?为什么呢?为什么不要随便去玩?为什么有时也要绕着走?为什么惹出麻烦没地方说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会告诉我们答案,我们就去看看租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自学指导二:默读课文第 11至 17自然段,说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五分钟后小组汇报。只见人群中有一个女人在哭诉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这个女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指同学答。这位中国妇女的亲人可能是她的——,所以她——,她原本指望———这是怎样的社会啊?连中国的巡警局也不给中国人撑腰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她活泼可爱的孩子,她心如刀绞,请再读本句—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她相依为命的丈夫,她悲痛欲绝,读——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她白发苍苍的母亲,她心都碎了,读——这位妇女的亲人如果也是你的亲人,读——在场的仅仅是这个女人吗?在场的还有哪些人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交流:在场的都有哪些人 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肇事的洋人
(1)师:洋人的哪些表现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他把中国妇女的亲人轧死了,还得意扬扬,当时,他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师:同学们,你们看哪,多么令人气愤啊!此时此刻,你心中对这位洋人有着怎样的情感呢 师:当我们这些情感上升到顶点,就会化为一个字-- (恨)师:多么可恨的洋人!
(2)请读出这种可恨!(指名学生读句子)中国巡警师:还有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能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理由吗 来把课文中描写这个中国巡警的句子读一读。师:你认为中国巡警应该怎样做 而他却恰恰相反,来,咱们一齐来读读这句话,注意把其中的一对关联词“不但不......反而......”重读。(学生齐读句子)师:作为一个具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人,中国巡警不但不帮着咱们自己人申冤,反而替洋人撑腰,真是-
师:可恶之至!他们是依靠谁的势力才会这样啊 师:这不由得使老师想起一个成语叫-狗仗人势!这些中国巡警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竟然依仗着洋人的势力“耀武扬威“,胡作非为,的确可恶!除了他们,在场的还有谁?一起说:围观的中国人!
师: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来,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站起来也握紧拳头,紧紧地握,使劲地握,咬牙切齿地握,此时此刻,假如当时我们就在现场,我们就亲眼目睹了整个事情的经过,作为我们-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气的中国人,一起读:此时此刻,你想怎样做 或者你觉得你应该怎样做
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看来你们都是些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中国人!那么,当时在场的中国人他们都无动于衷吗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是啊,他们也气愤,他们也恼怒,但是他们却只是“敢怒而不敢言”,只能把无边的怒火攥在紧握着的拳头中,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样呢 意思是--师:谁也不敢怎样,也只能是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罢了!当读到这儿,我们不能不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师:大家说得太好了!这真是一群可悲的中国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板书:中华不振)
2.然而仅仅只是这些吗?师:像课文当中所写的这样的例子,在当时的中国时有发生,播放 ppt在租界地里,很多地方的公园都有这样的规定:华人不得入内,狗不得入内,甚至有的公园门口公然立着这样的牌子,上面写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日本人那我们的老百姓做活靶子!师:中国人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的歧视 中国人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侮辱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中华不振啊!周恩来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使周恩来体会到“中华不振”含义。而且引发了他更深入的思考,逐渐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指课题,生齐读),这简短的九个字在周恩来的心中重复了无数次,当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大家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有的说:“为家父而读书”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还有的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周恩来站了起来,他清晰而坚定地回答--(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他学习的动力,因此他铿锵有力地回答--(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他一生信守的诺言啊,这更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周恩来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出示 ppt为了振兴中华,周恩来赴法留学,求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振兴中国,周恩来发展外交,建立友好关系,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威望.....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917年,周恩来中学毕业赴日留学。在出国前夕写下了一首抒发救国抱负的著名诗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诗歌大意:气势豪迈的歌刚唱完便东渡日本,为挽救国家危亡而精心研读各种科学。十年苦读是想为祖国和人民干一番大事业,即使目的达不到,理想无法实现,投海殉国也是英雄。
师:今天我们学了周恩来立志的故事,我们该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而读书 我们该立下怎样的读书志向 请在小练笔上写一写你的志向,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找同学读自己写的志向。同学们,听了你们的读书志向,为国家富强而读书、为民族振兴而读书,不知道读书目的的读书是盲目的,同学们,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齐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