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课件+素材(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课件+素材(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05 16:57:17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
0
2
1
《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
学看地形图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
学习目标:
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3.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原理并掌握判读地形图的方法。
重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及判读方法。
难点:
1.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2.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及判读方法。
小胖约叶老师周末去爬山,他手里有一张等高线地形图,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这张地形图帮助叶老师制定一条最佳登山路线。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等高线地形图
700米
600米
500米
等高线
把陆地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线
等深线
把海洋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线
海拔高度
(海洋深度)
400米
300米
200米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等高距
两条相邻等高线的相对高度
等高距
100米
等高线的绘制
1.确定全图等高距
2.假想多个平面,水平切割山体,两个平面的垂直距离为等高距。
3.被切割的山体,切割面和山体的交点下落,形成闭合曲线,标明海拔。
120米
130米
110米
等高距
100
110
120
120
130
我们怎样设计的登山路线才是最省力的呢?这就涉及到陡坡与缓坡的知识点了!
陡坡与缓坡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
等高线越 ,坡度越陡等高线越 ,坡度越缓。
缓坡
陡坡
密集
稀疏
读疏密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最佳路线

从缓坡出发,小胖和叶老师轻松登顶了,在山顶上,我们领略到了“一览众山小”的壮阔体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不同山体的部位吧。
地形图的判读
山谷
山脊
陡崖
山顶
鞍部
地形图的判读
读图,说一说山顶等高线有什么特征?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一般用 表示
请按下暂停键思考15秒。
读闭合
地形图的判读
鞍部:两座山顶之间的过渡部分
鞍部
400
1000
600
800
鞍部
读图,说一说鞍部等高线有什么特征?
请按下暂停键思考15秒。
地形图的判读
读图,说一说陡崖等高线有什么特征?
请按下暂停键思考15秒。
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地形图的判读
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 中间高于两侧
读图,说一说山脊等高线有什么特征?
请按下暂停键思考15秒。
读弯曲
地形图的判读
读图,说一说山谷等高线有什么特征?
请按下暂停键思考15秒。
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
中间低于两侧
读弯曲
地形图的判读
A
B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思考探究
1.估算A的海拔;
2.估算A和B的相对高度。
请按下暂停键思考3分钟。
600~700米
约300~400米
读数值
方法总结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1.简图法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2.四读法
读数值,读疏密,读闭合,读弯曲
3.口诀法
密陡疏缓,低脊高谷
等高线地形图因曲线太多,看起来费劲,再加上缺少色彩的变化而显得单调,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颜色便得到了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平原一般用 色表示,海拔越低,颜色越深。
丘陵、高原、山地一般用 色表示,海拔越高,颜色越深。
海洋、湖泊一般用 色表示,水越深,颜色越深。
积雪、冰川一般用 色表示。
绿
绿






请按下暂停键思考1分钟。
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