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学设计
一.新课程标准
(1)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是根据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6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第1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第1课时种子的结构设计。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课教学内容为种子萌发形成幼苗中种子的结构,主要通过观察种子来认识种子的结构及功能,并比较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2)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大豆(或菜豆)和玉米种子的外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具体结构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3)教学方法
引导法、探究法、读书指导法等。
(4)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观察法、合作探究法等。
(5)课时安排
共3课时。第1课时:种子的结构,第2课时:种子萌发过程及萌发的内部条件,第3课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本节课教学内容为第1课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2、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比较;
3、简述种子各主要结构的功能。
能力目标:
1、观察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分组观察种子的结构,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渗透种子法,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三.教学重点
种子的结构和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四.教学难点
认清胚的结构,尤其是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
五.教学准备
导学案课前发放,浸泡一天的大豆和玉米种子、培养皿、放大镜、镊子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新 课 导 入 播放绿色开花植物视频,展示萌芽的玉米。 设疑:玉米的一生会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 展示“种子到种子”的PPT。 启发学生谈谈你见到过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从认识种子的结构开始。 观看视频并回答。 生活史:是指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 学生观看,结合生活经验回答: 种子→幼苗→成熟植物体→开花→结果→种子→死亡…… 认同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经历“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 本节课的新课引入从“生活史”的呈现来创设情景。 用课前准备的PPT来演示植物体的“种子→幼苗→成熟植物体→开花→结果→种子”的变化经历,当学生已明白了植物一生中要经过一个“从种子到种子”的生活历程时,再给出“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的基本概念。
新 知 探 索 活动1: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 课前发放大豆种子。 1、组织指导学生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 ⑴观察种子的外形。 ⑵剥离种皮, ⑶观察胚根、胚轴和胚芽, ⑷指导归纳出大豆种子结构。 ⑸引导绘出玉米种子的结构简图。 小结大豆种子的结构 用放大镜观察大豆种子的外形、结构。 分组进行,交流讨论,小组共同完成导学案第一题,绘出大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 成果展示、自评互评、自我完善。 结合新课程理念,以探究为中心,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动脑。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较、观察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发放玉米种子) 2、指导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⑴观察玉米种子的外形, ⑵观察种子的纵剖面, ⑶滴加碘液,观察胚及胚乳。 ⑷指导说出玉米种子的纵剖面结构。 ⑸引导绘出玉米种子的结构简图。 小结玉米种子的结构 用放大镜观察玉米种子的外形、结构。 分组进行,交流讨论,小组共同完成导学案第二题,绘出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 成果展示、自评互评、自我完善。 结合新课程理念,以探究为中心,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动脑。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较、观察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 设疑: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具有什么相同结构,又有什么差异呢?(从子叶片数、有无胚乳、营养)。 回答: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具有什么相同结构,又有什么差异呢?(从子叶片数、有无胚乳、营养)。 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让学生学会类比方法。
种子结构主要部分的功能 引导学生阅读P101粗体字自然段,找出种皮、胚和胚乳(或无胚乳的子叶)的功能。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阅读P101粗体字自然段,找出种皮、胚的和胚乳(或无胚乳的子叶)功能。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增强学生法治意识。
课学小结 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巩固新知
随堂练习 处理PPT上的练习题 讲练结合
作业布置 课后观察并识别其它植物种子的结构 新知拓展
七.板书设计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种子的结构)
种皮
大豆种子的结构 胚芽
胚 胚轴
胚根
子叶
一.种子的结构
种皮与果皮
胚乳
玉米种子的结构 胚芽
胚轴
胚 胚根
子叶
种皮:保护种子内部结构
二.种子结构主要部分的功能
胚:将发育成新的植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