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第2课时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 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第2课时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5 08:4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九年级 上
诗词三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板书),诗中有两位故人,他们是著名的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从和州返洛阳,途经扬州时,遇到了白居易。在筵席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赠他,他就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作为答谢。
1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 反复诵读,理解诗意,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
诗歌的情感美和意境美
2. 品析诗歌,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
大品格。
3. 背诵诗歌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查阅资料,了解诗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有“诗豪”之称。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检礼部尚书兼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他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精炼的文字和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后的沉思。代表作:《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哲学著作《天论》三篇;存世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等。他的散文长于说理,著有《刘梦得文集》。
写作背景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从小爱下围棋。与专教唐德宗太子下棋的棋待诏王叔文很要好。太子当上皇帝后,他的教师王叔文组阁执政,就提拔棋友刘禹锡当监察御史。后来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三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应召回京。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同样被贬的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
自主学习
一、朗读诗歌: 正字音 明节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二、解诗 绘诗意
自主学习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被贬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思旧赋》,回到家乡反而像“烂掉斧柄”的人。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枯树的前头却是万木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怀念老朋友
白白地吟诵
反而
回到家乡
旁边
枯树
争春,逢春
暂且凭借
1、诗的开头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三、赏诗 悟诗情
自主学习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巴山楚水是个凄凉的地方,二十三年来作者被贬流放置身此地。
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其作用。
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事典)
运用典故,写了 自己长期被贬归来的心境; “闻笛赋”抒发了诗人对亡友即因当年参加政治改革失败而受害的同僚王叔文、柳宗元等的悼念之情; “烂柯人”抒发了对自己孤身归来,而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世事变迁、恍若隔世的感叹和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岸边,仍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万棵树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3、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三、赏诗 悟诗情
自主学习
4、诗的颈联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
本意是在沉船的边上,有很多船竞相驶过,枯萎有病的树的前头,是那充满生机的万木在争春。
诗人以"沉舟""病树"来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以"千帆过""万木春"比喻仕途得意的后起之秀,阐明旧事物已没落,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未来前景无限美好的道理,同时又包含了哲理是: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
5、尾联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照应题目,直抒胸臆,既点明了酬赠之意,即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同时又和友人共勉,表现诗人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长精神”三个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6、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酒作诗答谢友人,表明自己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三、赏诗 悟诗情
自主学习
一、诗人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回想往事,展望未来,心中难免有愤激、怅惘之情却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情绪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
合作探究
巴山楚水
闻笛赋
烂柯人
沉舟
病树
难以平静的心绪(愤激、怅惘之情)
千帆过
万木春
刚健昂扬(豁达的胸襟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方法拓展
把握意境意象(描绘画面)的方法
1.找形象。
从诗句中找出具体的形象,意象一般都是名词,从诗句中找出事物名词即可。
2.析特点。
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与细节,并结合常见意象的特定含义,分析其特点。
3.晓感情。
结合具体意象体会诗人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4.绘画面。
发挥想象,紧扣诗词中的意象和画面,用自己的语言简练概括或生动描绘,突出营造的氛围特点。
方法拓展
古诗词中常用意象及蕴含情感
自然景观类
月:
云:
风、烟、霜:
流水:
斜阳、夕阳、落日:
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之情。
离愁别恨、寂寞凄凉。
漂泊不定的游子。
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感。
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大海多传达宏伟抱负。
行为类
(吹)笛、箫、笙:
酒、饮酒:
登高、凭栏:
折柳:
多传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
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
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方法拓展
古诗词中常用意象及蕴含情感
植物类
杨柳(垂柳、柳枝、柳):
落花(落红、残红):
松、竹、梅:
梧桐、萍、芭蕉:
草木:
多传达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惆帐与哀愁。
“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多传达高洁、坚贞之志。
动物类
鸦、杜鹃(子规)、猿、蝉:
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
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感、孤寂的情思。
多传达衰亡、凄楚、哀婉之情。
多以草木繁茂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方法拓展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
“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景,融情入景。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表达了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为后面两句的抒情做了铺垫。
二、主题探究
合作探究
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对生活、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以及对仕宦沉浮、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自然规律,富有哲理,同时诗人在逆境中仍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课堂小结
1. 运用典故,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三、写作手法
合作探究
2. 借用景物描写,创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人生哲理,做到景、情、理(描写、抒情、议论)三结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拓展延伸
理解默写填空。
1、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句子是:
2、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
3、诗中的千古名句,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完成课后练习
作业布置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