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公开课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公开课课件)(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05 09:3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 全球视野下看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对比两幅图,可以看到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由比较模糊到逐渐清晰,视野更为开阔,已初步具备了全球视野。
原因何在?
--新航路开辟.
全球统一性的开始
从1500年至1763年……欧洲探险者的地理大发现揭示了新大陆的存在,从而预示了世界历史的全球阶段的来临……欧洲人……崛起为全球霸主。……因此,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这段材料说明人类历史的发展呈现什么新的特点?
新航路开辟后,全球性联系初步建立起来,人类历史开始成为世界历史,欧洲开始崛起为世界霸主。
一、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1、人口的全球性迁移
世界种族分布(15世纪)
世界种族分布(20世纪)
问题1::新航路开辟前各种族分布状态如何?
问题2:哪些种族分布范围扩大
(白种人、黑种人)
迁移的主要方向是怎样的?
(白人:欧洲→美洲、澳洲 ;黑人:非洲→美洲)
原因何在 (殖民——主动;贩卖——被迫)
问题3:哪些种族分布范围大大缩小
(黄种人、棕种人)
原因何在 (种族灭绝)
问题4:造成印第安人种族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天花
种族灭绝政策
2、病毒的全球性传播
3、物种的全球性交流(哥伦布大交换)
以中国为例,思考物种大交换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材料:玉米在16世纪的欧洲已很常见,但直到17世纪才成为欧洲人的食品。由于有了玉米,原本在17世纪下半期出现人口衰退的法国和意大利,到18世纪其人口开始回升。……玉米和甘薯传入中国,也大大增加了中国的粮食产量,对明清两代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另一方面,猪、马、牛、羊等牲畜被欧洲人引入美洲,为生活在美洲的人们提供了肉食、奶类、皮毛和畜力。老鼠也藏在船舱里飘洋过海到达美洲,影响了美洲原有的生态链。
影响: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
增加了粮食产量,缓解了食物短缺;
促进了人口的恢复好增长;
导致了疾病的传播;
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4、商品的全球性流动
新航路开辟前传统商路
新航路开辟后海上贸易示意图
问题:试从范围、数量、海陆侧重点三方面,比较新航路开辟前后商路的变化?
新航路开辟前,是区域性商路,属于区域性贸易;
商路比较简单,主要有欧亚大陆上的商路(丝绸之路),和以印度洋为中心的海上商路;
水陆并重。
新航路开辟后,是全球性商路,属于全球性贸易;
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以海洋为主。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情况
贸易网络 主要参与者
印度洋 欧洲商人、 阿拉伯商人
大西洋 欧洲殖民者
澳门为中转站的网络 葡萄牙为主
太平洋 西班牙为主
路线和商品
欧洲商人逐渐取代阿拉伯商人占据优势
欧洲→美洲(手工业品)
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罪恶的“三角贸易”)。
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中国澳门→印度果阿→欧洲
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
这些白银的绝大部分流入中国内地
菲律宾→墨西哥
这些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
问题:1、哪些贸易网络对中国产生很大影响?
澳门为中转站的网络、太平洋贸易网络
2、为什么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因为西欧对中国精美手工业品的痴迷和追求。
3、说明当时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处于什么水平?
领先水平,当时中国手工业生产还有巨大优势。
4、这种优势何时结束?
工业革命后。
二、西欧早期的全球殖民扩张
1.早期殖民扩张的概况
(1)16世纪,葡萄牙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主要在东方,与其开辟新航路方向一致)。
(2)西班牙的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主要在西方,与其开辟新航路方向一致)。
(3)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也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
思考:1、教皇子午线说明了什么问题?
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
2、殖民者在美洲和在亚洲占领土地面积上分别有何特点?
(美洲:大片土地;亚洲:一些据点)
原因何在?
(美洲:社会发展程度低;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亚洲:社会发展程度高,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2.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探究二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材料一 西班牙在美洲的暴行视频
问题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 西班牙的殖民扩张导致印第安人种族灭绝及其文明毁灭。
材料二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问题2 材料二“革命因素”有哪些?
材料 所谓的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国所取代。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①商业革命
原因: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
表现:
② 价格革命
材料 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原因
表现
影响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亚非拉的影响
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毁灭了美洲原有文明,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
(2)对欧洲的影响
引发欧洲商业革命。
引发欧洲价格革命。
增加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3)对世界的影响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被打破,世界格局发生演变,天平开始向欧洲倾斜。
小结
课后作业
在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中,中国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请写一篇小论文。
谢谢各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