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核心素养
第2章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单选题
1. 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
A.摩托车消声器 B.道路的隔声板
C.防噪声耳罩 D.噪声监测仪
2. 为响应国家号召,城市建设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速铁路两旁建有隔音板、在噪声环境中工人戴耳罩、城市中的道路禁止鸣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减小大气污染 B.减小噪声污染
C.绿化美化环境 D.减小水污染
3.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声调
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4.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作介质传声
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5. 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
6. 在许多大城市,街道旁边都安有噪声监测仪(如图)。噪声监测仪是用来测定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7. 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面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能够分辨出钢琴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响度不同
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放低点
C.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在教学楼周围植树可减少噪声对同学们在教室内学习的干扰
8. 下列声现象的判断无误的是( )
A.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能缓解“热岛效应”
B.“声如洪钟”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D.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频率越高
9. 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声
B.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
C.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D.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优美的音乐一定不属于噪声
10.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品
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二、填空题
11.某声源振动一次的时间是 2.5×10﹣5s,则该声源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___,人耳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
12.图中的甲和乙是乐音和噪声的波形图,属于噪声的是________图,目前主要采取消声、吸声和隔声三种方式来控制噪声减弱噪声.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是通过________减小噪声污染.如图丙的交通标志,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
13.“广场舞”近期在各地频频引发“扰民”争议,让广受中老年人欢迎的广场变成了众矢之的。针对这种现象,广东省广州市一社区居民巧妙地将广场舞改成“耳机舞”,在跳广场舞时用无线耳麦取代大喇叭。既不耽误锻炼,也除去了“扰民”的烦恼,可谓一举多得。用无线耳麦取代大喇叭,是从______环节,防治噪声;属于在______处减弱噪声的途径。
14.2017年10月28日,工业北路快速路通车,小玲随爸爸开车从北园高架12分钟就到达郭店.坐在车上,小玲发现道路两旁有透明的挡板,爸爸告诉他,这是隔音墙,是为了在噪声的_______环节减少噪声;小玲望向车外,发现隔音墙在向后运动,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15.编钟是我国历史上民间传统乐器,一套编钟能演奏古今乐曲,音域宽,音色美.小南同学用7个相同的玻璃杯装上不等量的水,制作了一套“仿真编钟”.增减水调试后,得到了“1、2、3、…”七个不同音,那么装水多的杯子类似于较_____(填“大”或“小”)的编钟,它们的音调较_____(填“高”或“低”).
16.吉它能发出声音是因为琴弦的________产生的,正在弹吉它的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吉它发出不同的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如果半夜还要弹吉它,可以关紧屋内门窗,这是在__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途径”或“人耳处”)减弱噪声,防止“扰民”。
17.如下图甲乙丙丁所示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从物理学角度看,属于噪声的声音有_________,乐音中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_。
18.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详解,“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 _____ 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详解,这是从 _____ 处减弱噪声.
19.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两个声学实验,图甲是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当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时,钢尺发出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听到声音发生了变化;图乙是老师把电铃扣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我们可以听到清脆的铃声。当老师用抽气机抽出钟罩里的空气时,我们听到铃声逐渐变小。甲实验说明了音调与_______________有关,乙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小超被广场舞的音乐声吵醒后很不开心,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属于_____(选填“噪声”或“乐音”),为避免干扰,他戴上了耳罩,这是利用了_____(选填“消声”,“吸声”或“隔声”)的方法来减小干扰.
三、实验题
21.在学习“声现象”的知识时有以下几个实验:如图甲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如图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变化。
(1)图甲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水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图乙实验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__________的关系;实验时发现,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其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______。当钢尺伸出桌边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度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钢尺振动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__________(选填“a”或“b”)显示的声音属于噪声,可以看出噪声发声体的振动是_________(选填“规则的”“无规则的”)。
2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音叉和示波器研究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关系。在该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敲击频率为512赫的音叉,第二次用同样的力敲击频率为256赫的音叉,结果听到第一次发出的声音音调较高。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_________ (选填“高”或“低”)。图 (a)、(b)为该同学观察到的示波器上波形图的疏密情况,其中______________图为第二次实验时的波形图[选填“a”或“b”]。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C B B D B C B
二、填空题
11.104Hz 不能
12.乙 隔声 禁止鸣笛
13.声音的产生 声源
14.传播 汽车
15.大 低
16.振动 音调 传播途径
17.丙 丁
18.响度 声源
19.振动频率(快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0.噪声 隔声
三、实验题
21.振动 将微小振动放大 频率 低 低于20Hz b 无规则的
22.高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