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生物高考模拟卷(二) (全国Ⅱ卷适用)
一、选择题
1.(2018高二上·杭锦后旗期中)下列关于群落及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发生着改变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2.(2015高三上·济宁期末)某哺乳动物的背部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之间共显性(即A1、A2和A3任何两个组合在一起时,各基因均能正常表达).如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
B.背部的皮毛颜色的基因型有6种,其中纯合子有3种
C.背部的皮毛颜色为白色的个体一定为纯合子
D.某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雌性个体交配后代有三种毛色,则其基因型为A2A3
3.(2018高三上·朝阳期末)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4.(2017·襄阳模拟)为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羊草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种植羊草的草地上随机选取样方,用透明玻璃罩将样方中所有羊草罩住形成密闭气室,并与二氧化碳传感器相连,定时采集数据,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实验过程中密闭气室内温度必须保持一致
B.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在夏季某天中不同时段采集到的数据
C.四条曲线分别表示羊草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
D.200s时,曲线④和曲线①相应数值之差为净光合速率
5.(2017·东北三省模拟)基因转录出的初始RNA,经不同方式的剪切可被加工成翻译不同蛋白质的mRNA.某些剪切过程不需要蛋白质性质的酶参与.大多数真核细胞mRNA只在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合成,不同的mRNA合成后以不同的速度被降解.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某些初始RNA的剪切加工可由RNA催化完成
B.一个基因可以指导多种蛋白质的合成
C.mRNA的产生和降解与个体发育的阶段有关
D.初始RNA的剪切、加工在核糖体内完成
6.(2017·乌鲁木齐模拟)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细胞的分化过程中,遗传信息并没有发生改变
B.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仅发生于成熟个体体内
C.多细胞生物中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并不完全同步
D.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
二、非选择题
7.(2017·成都模拟)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物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是﹣种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主要从黄花蒿中提取.近年来又发现靑蒿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某科研小组按如下步骤进行了相关实验:
①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②将等量癌细胞分别接种到4组培养瓶中,适宜条件下培养24h后除去上清液;③向4组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含2、4、8、16μmol/L青蒿素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④72h后统计并计算各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
回答下列问题:
(1)提取青蒿素时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原因是 ;根据青蒿素 的特点,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萃取前要将黄花蒿茎叶进行 ,以提高萃取效率.
(2)萃取靑蒿素的过程应采用 加热;加热时常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目的是 .萃取液在浓缩之前需进行 ,以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
(3)科研小组进行上述② ④步骤实验的目的是 .步骤③中需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法为 .
8.(2015高一下·深圳期中)孟德尔用豌豆作为生物材料进行杂交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被世人公认为“遗传学之父”.请回答以下问题:
(1)豌豆适合作为植物杂交实验材料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因是 .
(2)孟德尔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基因型为DD)与矮茎豌豆(dd)作亲本进行杂交,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 种,其中雌配子的数量 (填“多于”、“少于”或“约等于”)雄配子的数量,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
(3)如果只保留F2中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产生的F3中矮茎豌豆占的比例为 .
(4)孟德尔首创了测交实验,让F1与基因型为 的豌豆杂交,实验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
9.(2018·濮阳模拟)琯溪蜜柚是闽柚中的主要栽培品种之一。琯溪蜜柚在果园栽培的自然生长过程中落花落果现象严重,座果率不高。人们使用单一生长调节剂喷布处理进行保果,易产生畸形果,若采用不同种生长调节剂的混合液进行保果处理,则可避免畸形果的产生。某科技工作者采用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混合液对琯溪蜜柚进行喷布保果,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表1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混合液对琯溪蜜柚座果率的影响
处理组合 调查花朵/朵 座果数/个 座果率/% 为对照的百分比/%
处理① 4 007 33 0.824 130.38
处理② 3 988 36 0.903 142.88
处理③ 4 134 33 0.798 126.27
处理④ 5 016 55 1.096 173.42
处理⑤ 3 005 19 0.632 100.00
表2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混合液对琯溪蜜柚果实增大的影响
处理组合 单果重/g 为对照的百分比/% 果皮厚度/cm 为对照的百分比/%
处理① 1 510 115.09 1.78 102.30
处理② 1 705 129.95 1,73 99.43
处理③ 1 689 128.73 1.80 103.45
处理④ 1 806 137.65 1.76 101.15
处理⑤ 1 312 100.00 1.74 100.00
(1)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琯溪蜜柚芽尖细胞,能缩短细胞周期,说明赤霉素影响细胞分裂方式中的 分裂。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都不直接参与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 的信息。
(2)据表分析,处理 (填序号)属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操作应是 。处理 (填序号)提高琯溪蜜柚座果率的效果最显著。
(3)从处理②可以看出单果重的增加主要是可食部分的增加,请简述理由: 。
(4)为使琯溪蜜柚果实提前成熟,可对其处理的方法是 。
10.(2017高二下·盐城期中)中新社2010年10月25日报道,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季维智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日前成功培育出中国首例转基因猕猴.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在非人灵长类转基因动物研究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未来人类重大疾病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图是转基因猕猴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②中常用 的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
(2)在体外培养受精卵时,除了给予一定量的O2以维持细胞呼吸外,还需要提供CO2气体以维持 .
(3)图中过程⑦称为 ,为使代孕雌猴与供体雌猴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相同,此前需对代孕雌猴作 处理.
(4)若要同时获得多只与此转基因猕猴相同的小猴,可对早期胚胎进行 ,操作时选择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期的胚胎.若选用囊胚期的胚胎,操作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 ,否则会影响 .
11.宫颈癌是目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为探讨维生素C对人宫颈癌Caski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科研工作者以人宫颈癌Caski细胞为研究对象,选用一定浓度的维生素C和20mg/L的抗肿瘤药物顺铂(DDP)处理Caski细胞,并分别于24h、48h后统计细胞数目,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实验结果表明 范围的维生素C对Caski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中浓度为 的维生素C的作用与DDP作用相似.
(2)进一步研究表明,较高浓度的维生素C能改变细胞周期,使G1(DNA合成前期)、G2(DNA合成后期)和M(分裂期)期细胞明显减少,而使S(DNA合成期)期细胞显著增多,可推测维生素C能通过抑制Caski细胞中 过程,使细胞周期阻滞.
(3)Caski细胞内存在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Bax和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BCL—2.研究发现,适宜浓度的维生素C能 Bax基因的表达量, BCL﹣2基因的表达量,从而能诱导细胞凋亡.
12.(2016高二上·株洲期中)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图2表示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③表示 过程,该过程属于 免疫.
(2)图2所示的免疫过程中,参与A→B过的有图1中的 细胞(填字母).
(3)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同的抗原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例如图1中 (填字母)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会进一步形成大量的抗体,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4)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将 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
第二步: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 .
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填图1中数字)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演替
【解析】【解答】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A不符合题意;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发生着改变,B不符合题意;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C符合题意;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不同点:
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时间 经历时间漫长 经历时间较短
影响
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森林砍伐地、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
2.【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蛋白质、环境与性状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由图知,基因A1、A2和A3分别控制酶1、酶2和酶3的合成,进而控制该动物的体色,能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性状,A正确;
B、A1、A2和A3三个复等位基因两两组合,纯合子有A1A1、A2A2、A3A3三种,杂合子有A1A2、A1A3、A2A3三种,B正确;
C、由图知,只要无基因A1或基因A1不表达就会缺乏酶1,体色就为白色,所以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A2A2、A3A3和A2A3三种,而A2A3是杂合子,C错误;
D、分析题图可知,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A1A3,该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棕色(A1A2)个体,说明该白色个体必定含有A2基因,其基因型只能是A2A2或A2A3,若为A2A2,子代只能有A1A2棕色和A2A3白色两种类型,若为A2A3,则子代会有A1A2棕色、A1A3黑色和A2A3白色三种类型,D正确.
故选:C.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本题图中体现了第一条途径.
3.【答案】B
【知识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解析】【解答】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不符合题意;饥饿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因此血液流经肝脏时血糖浓度会升高,B符合题意;寒冷环境下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故寒冷环境中产热量高于炎热环境中的产热量,C不符合题意;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则其上含有抗利尿激素受体,即其细胞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能受其调控,则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中不能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理清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点:
(1)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2)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答案】A
【知识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解析】【解答】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光照强度”,则温度属于无关变量,因此整个实验过程中密闭气室内温度必须保持一致,A正确;
B、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在相同时段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采集到的数据,B错误;
C、四条曲线分别表示羊草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C错误;
D、由于温度相同,因此不同曲线的呼吸速率相同,因此200s时,曲线④和曲线①相应数值之差为光合速率的差距,D错误.
故选:A.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光照强度”,因变量为二氧化碳浓度,因此温度属于无关变量.
5.【答案】D
【知识点】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
【解析】【解答】解: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而题中说“某些剪切过程不需要蛋白质性质的酶参与”,则这些mRNA的剪切由RNA催化完成,A正确;
B、题中说“基因转录出的初始RNA,经不同方式的剪切可被加工成翻译不同蛋白质的mRNA”,则一个基因可以指导多种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
C、据题意可知,大多数真核细胞mRNA只在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合成、不同的mRNA合成后以不同的速度被降解,说明mRNA的产生与降解与个体发育阶段有关,C正确;
D、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因此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则其剪切、加工也应在细胞核内完成,D错误.
故选:D.
【分析】认真审题是本题解答的关键,题中“初始RNA经不同方式的剪切可被加工成翻译不同蛋白质的mRNA”、“某些剪切过程不需要蛋白质性质的酶参与”、“大多数真核细胞mRNA只在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合成,不同的mRNA合成后以不同的速度被降解”等,都能从题干中找到解题的答案.
6.【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化及其意义;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解析】【解答】解:A、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变,A正确;
B、细胞凋亡发生在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中,B错误;
C、多细胞生物中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并非同步进行的,不同细胞的衰老时刻都在发生,C正确;
D、癌细胞由于表面糖蛋白减少,粘着性降低,导致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D正确.
故选:B.
【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导致细胞种类增多;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癌变导致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使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代谢增强,细胞周期缩短.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性的死亡.
7.【答案】(1)青蒿素不易挥发,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或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蒸馏挥发性物质,而靑蒿素不易挥发);易溶于有机溶剂;粉碎和干燥
(2)水浴;防止有机溶剂挥发;过滤
(3)探究青蒿素的浓度与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关系;在另一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不含青蒿素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
【知识点】胡萝卜素的提取
【解析】【解答】解:(1)提取青蒿素时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原因是青蒿素不易挥发,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根据青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萃取前要将黄花蒿茎叶进行粉碎和干燥,以提高萃取效率.(2)由于有机溶剂易燃,萃取靑蒿素的过程应采用水浴加热;加热时常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目的是防止有机溶剂挥发.萃取液在浓缩之前需进行过滤,以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3)上述② ④步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青蒿素的浓度与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关系.步骤③中需要设置一组加入等量的不含青蒿素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组,以排除细胞自身原因的死亡.
故答案为:(1)青蒿素不易挥发,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或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蒸馏挥发性物质,而靑蒿素不易挥发);易溶于有机溶剂;粉碎和干燥 (2)水浴;防止有机溶剂挥发;过滤;(3)探究青蒿素的浓度与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关系;在另一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不含青蒿素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
【分析】青蒿素是一种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因此提取青蒿素时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
8.【答案】(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2;少于;DD:Dd:dd=1:2:1
(3)
(4)dd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1)豌豆适合作为植物杂交实验材料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孟德尔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基因型为DD)与矮茎豌豆(dd)作亲本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为Dd,因此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D和d2种,其中雌配子的数量少于雄配子的数量,由于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Dd:dd=1:2:1.(3)如果只保留F2中的高茎豌豆,即 DD、 Dd,自交后产生的F3中矮茎豌豆占的比例= = .(4)孟德尔首创了测交实验,让F1与基因型为dd的豌豆杂交,实验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
故答案为:(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2 少于 DD:Dd:dd=1:2:1(3) (4)dd
【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的选择实验材料2、进行性状分析时,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3、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
9.【答案】(1)有丝;调节代谢
(2)⑤;用等量的清水喷布,其他操作相同;④
(3)处理②的果皮厚度比对照组稍小,但单果重却增加
(4)用适宜浓度的乙烯(乙烯利)处理将要成熟的琯溪蜜柚果实
【知识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解析】【解答】解:(1)琯溪蜜柚芽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因此赤霉素影响的是有丝分裂;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都是植物激素,它们都不会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处理⑤是对照组,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应该用等量的清水喷布,其他操作相同;处理④提高琯溪蜜柚座果率的效果最显著。(3)根据表格2数据分析,处理②的果皮厚度比对照组稍小,但单果重却增加,说明其单果重的增加主要是可食部分的增加。(4)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因此用适宜浓度的乙烯(乙烯利)处理将要成熟的琯溪蜜柚果实,可以使琯溪蜜柚果实提前成熟。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能够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对照组,并与对照组相比判断效果最显著的实验组。根据题干信息和表格内容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混合液,因变量是琯溪蜜柚座果率和增大的情况。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处理⑤的琯溪蜜柚座果率、单果重、果皮厚度都是对照的100%,说明该组是对照组;表格1显示,处理④琯溪蜜柚座果率最高;表格2显示,处理④琯溪蜜柚果实增大最多。
10.【答案】(1)显微注射
(2)培养液的pH
(3)胚胎移植;同期发情
(4)胚胎分割;对囊胚的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应用;胚胎移植;胚胎分割;体外受精
【解析】【解答】解:(1)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2)动物细胞培养时,提供CO2气体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3)图中⑦为胚胎移植过程;为使代孕雌猴与供体雌猴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相同,此前需对代孕雌猴作同期发情处理.(4)来自同一个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要同时获得多只与此转基因猕猴相同的小猴,可对早期胚胎进行胚胎分割;对囊胚期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对囊胚的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故答案为:(1)显微注射;(2)培养液的pH;(3)胚胎移植;同期发情;(4)胚胎分割;对囊胚的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转基因猕猴培育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③表示卵母细胞的采集,④表示精子的采集和获能,⑤表示体外受精,⑥表示早期胚胎培养,⑦表示胚胎移植,⑧表示妊娠.
11.【答案】100﹣10000 mol/l;1000 mol/l;DNA复制(DNA合成);增加;减少
【知识点】癌症的预防与治疗
【解析】【解答】(1)实验结果表明100﹣10000 mol/l 范围的维生素C对Caski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中浓度为1000 mol/l 的维生素C的作用与DDP作用相似.
(2)S 期,细胞进行DNA分子复制,可见较高浓度的维生素C能改变细胞周期,使G1(DNA合成前期)、G2(DNA合成后期)和M(分裂期)期细胞明显减少, 而使S(DNA合成期)期细胞显著增多,可推测维生素C能通过抑制Caski细胞中DNA复制(DNA合成)过程,使细胞周期阻滞.
(3)通过柱形图可以看出,一定浓度维生素C对Caski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可见适宜浓度的维生素C能增加Bax基因的表达量,减少BCL﹣2基因的表达量,从而能诱导细胞凋亡.
【分析】分析题图:相同时间内,维生素C浓度100﹣10000 mol/l范围对Caski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处理Caski细胞的时间越长,细胞存活率越低,其中浓度为1000 mol/l 的维生素C的作用与DDP作用相似.
12.【答案】(1)B细胞增殖、分化;体液
(2)e
(3)k
(4)同种且生理状态相同的;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④
【知识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解:(1.)图中③表示B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属于体液免疫过程.
(2.)图2所示过程为细胞免疫,A到B过程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是图1中的e细胞.
(3.)图1中的k是记忆B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会进一步产生大量的抗体.
(4.)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要控制好无关变量,因此应选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动物若干只,然后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单一变量为是接种物是否含有疫苗,其余条件均应该相同,因此实验组也应在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如果疫苗有效,图中的④记忆细胞引起的特异性免疫是其所特有的,因为疫苗注射时会产生记忆细胞.
【分析】分析图解:图1表示特异性免疫过程,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其中a表示T细胞、b表示吞噬细胞、c表示B细胞,d表示浆细胞、e表示效应T细胞、f表示淋巴因子、k表示记忆细胞、Y表示抗体;m表示胸腺,n表示骨髓.
图2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图中A表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B表示效应T细胞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1 / 12018年生物高考模拟卷(二) (全国Ⅱ卷适用)
一、选择题
1.(2018高二上·杭锦后旗期中)下列关于群落及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发生着改变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演替
【解析】【解答】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A不符合题意;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发生着改变,B不符合题意;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C符合题意;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不同点:
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时间 经历时间漫长 经历时间较短
影响
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森林砍伐地、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
2.(2015高三上·济宁期末)某哺乳动物的背部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之间共显性(即A1、A2和A3任何两个组合在一起时,各基因均能正常表达).如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
B.背部的皮毛颜色的基因型有6种,其中纯合子有3种
C.背部的皮毛颜色为白色的个体一定为纯合子
D.某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雌性个体交配后代有三种毛色,则其基因型为A2A3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蛋白质、环境与性状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由图知,基因A1、A2和A3分别控制酶1、酶2和酶3的合成,进而控制该动物的体色,能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性状,A正确;
B、A1、A2和A3三个复等位基因两两组合,纯合子有A1A1、A2A2、A3A3三种,杂合子有A1A2、A1A3、A2A3三种,B正确;
C、由图知,只要无基因A1或基因A1不表达就会缺乏酶1,体色就为白色,所以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A2A2、A3A3和A2A3三种,而A2A3是杂合子,C错误;
D、分析题图可知,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A1A3,该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棕色(A1A2)个体,说明该白色个体必定含有A2基因,其基因型只能是A2A2或A2A3,若为A2A2,子代只能有A1A2棕色和A2A3白色两种类型,若为A2A3,则子代会有A1A2棕色、A1A3黑色和A2A3白色三种类型,D正确.
故选:C.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本题图中体现了第一条途径.
3.(2018高三上·朝阳期末)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答案】B
【知识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解析】【解答】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不符合题意;饥饿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因此血液流经肝脏时血糖浓度会升高,B符合题意;寒冷环境下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故寒冷环境中产热量高于炎热环境中的产热量,C不符合题意;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则其上含有抗利尿激素受体,即其细胞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能受其调控,则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中不能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理清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点:
(1)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2)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2017·襄阳模拟)为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羊草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种植羊草的草地上随机选取样方,用透明玻璃罩将样方中所有羊草罩住形成密闭气室,并与二氧化碳传感器相连,定时采集数据,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实验过程中密闭气室内温度必须保持一致
B.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在夏季某天中不同时段采集到的数据
C.四条曲线分别表示羊草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
D.200s时,曲线④和曲线①相应数值之差为净光合速率
【答案】A
【知识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解析】【解答】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光照强度”,则温度属于无关变量,因此整个实验过程中密闭气室内温度必须保持一致,A正确;
B、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在相同时段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采集到的数据,B错误;
C、四条曲线分别表示羊草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C错误;
D、由于温度相同,因此不同曲线的呼吸速率相同,因此200s时,曲线④和曲线①相应数值之差为光合速率的差距,D错误.
故选:A.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光照强度”,因变量为二氧化碳浓度,因此温度属于无关变量.
5.(2017·东北三省模拟)基因转录出的初始RNA,经不同方式的剪切可被加工成翻译不同蛋白质的mRNA.某些剪切过程不需要蛋白质性质的酶参与.大多数真核细胞mRNA只在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合成,不同的mRNA合成后以不同的速度被降解.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某些初始RNA的剪切加工可由RNA催化完成
B.一个基因可以指导多种蛋白质的合成
C.mRNA的产生和降解与个体发育的阶段有关
D.初始RNA的剪切、加工在核糖体内完成
【答案】D
【知识点】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
【解析】【解答】解: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而题中说“某些剪切过程不需要蛋白质性质的酶参与”,则这些mRNA的剪切由RNA催化完成,A正确;
B、题中说“基因转录出的初始RNA,经不同方式的剪切可被加工成翻译不同蛋白质的mRNA”,则一个基因可以指导多种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
C、据题意可知,大多数真核细胞mRNA只在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合成、不同的mRNA合成后以不同的速度被降解,说明mRNA的产生与降解与个体发育阶段有关,C正确;
D、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因此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则其剪切、加工也应在细胞核内完成,D错误.
故选:D.
【分析】认真审题是本题解答的关键,题中“初始RNA经不同方式的剪切可被加工成翻译不同蛋白质的mRNA”、“某些剪切过程不需要蛋白质性质的酶参与”、“大多数真核细胞mRNA只在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合成,不同的mRNA合成后以不同的速度被降解”等,都能从题干中找到解题的答案.
6.(2017·乌鲁木齐模拟)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细胞的分化过程中,遗传信息并没有发生改变
B.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仅发生于成熟个体体内
C.多细胞生物中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并不完全同步
D.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
【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化及其意义;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解析】【解答】解:A、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变,A正确;
B、细胞凋亡发生在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中,B错误;
C、多细胞生物中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并非同步进行的,不同细胞的衰老时刻都在发生,C正确;
D、癌细胞由于表面糖蛋白减少,粘着性降低,导致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D正确.
故选:B.
【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导致细胞种类增多;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癌变导致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使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代谢增强,细胞周期缩短.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性的死亡.
二、非选择题
7.(2017·成都模拟)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物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是﹣种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主要从黄花蒿中提取.近年来又发现靑蒿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某科研小组按如下步骤进行了相关实验:
①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②将等量癌细胞分别接种到4组培养瓶中,适宜条件下培养24h后除去上清液;③向4组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含2、4、8、16μmol/L青蒿素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④72h后统计并计算各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
回答下列问题:
(1)提取青蒿素时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原因是 ;根据青蒿素 的特点,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萃取前要将黄花蒿茎叶进行 ,以提高萃取效率.
(2)萃取靑蒿素的过程应采用 加热;加热时常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目的是 .萃取液在浓缩之前需进行 ,以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
(3)科研小组进行上述② ④步骤实验的目的是 .步骤③中需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法为 .
【答案】(1)青蒿素不易挥发,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或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蒸馏挥发性物质,而靑蒿素不易挥发);易溶于有机溶剂;粉碎和干燥
(2)水浴;防止有机溶剂挥发;过滤
(3)探究青蒿素的浓度与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关系;在另一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不含青蒿素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
【知识点】胡萝卜素的提取
【解析】【解答】解:(1)提取青蒿素时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原因是青蒿素不易挥发,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根据青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萃取前要将黄花蒿茎叶进行粉碎和干燥,以提高萃取效率.(2)由于有机溶剂易燃,萃取靑蒿素的过程应采用水浴加热;加热时常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目的是防止有机溶剂挥发.萃取液在浓缩之前需进行过滤,以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3)上述② ④步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青蒿素的浓度与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关系.步骤③中需要设置一组加入等量的不含青蒿素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组,以排除细胞自身原因的死亡.
故答案为:(1)青蒿素不易挥发,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或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蒸馏挥发性物质,而靑蒿素不易挥发);易溶于有机溶剂;粉碎和干燥 (2)水浴;防止有机溶剂挥发;过滤;(3)探究青蒿素的浓度与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关系;在另一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不含青蒿素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
【分析】青蒿素是一种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因此提取青蒿素时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
8.(2015高一下·深圳期中)孟德尔用豌豆作为生物材料进行杂交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被世人公认为“遗传学之父”.请回答以下问题:
(1)豌豆适合作为植物杂交实验材料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因是 .
(2)孟德尔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基因型为DD)与矮茎豌豆(dd)作亲本进行杂交,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 种,其中雌配子的数量 (填“多于”、“少于”或“约等于”)雄配子的数量,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
(3)如果只保留F2中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产生的F3中矮茎豌豆占的比例为 .
(4)孟德尔首创了测交实验,让F1与基因型为 的豌豆杂交,实验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
【答案】(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2;少于;DD:Dd:dd=1:2:1
(3)
(4)dd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1)豌豆适合作为植物杂交实验材料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孟德尔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基因型为DD)与矮茎豌豆(dd)作亲本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为Dd,因此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D和d2种,其中雌配子的数量少于雄配子的数量,由于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Dd:dd=1:2:1.(3)如果只保留F2中的高茎豌豆,即 DD、 Dd,自交后产生的F3中矮茎豌豆占的比例= = .(4)孟德尔首创了测交实验,让F1与基因型为dd的豌豆杂交,实验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
故答案为:(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2 少于 DD:Dd:dd=1:2:1(3) (4)dd
【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的选择实验材料2、进行性状分析时,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3、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
9.(2018·濮阳模拟)琯溪蜜柚是闽柚中的主要栽培品种之一。琯溪蜜柚在果园栽培的自然生长过程中落花落果现象严重,座果率不高。人们使用单一生长调节剂喷布处理进行保果,易产生畸形果,若采用不同种生长调节剂的混合液进行保果处理,则可避免畸形果的产生。某科技工作者采用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混合液对琯溪蜜柚进行喷布保果,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表1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混合液对琯溪蜜柚座果率的影响
处理组合 调查花朵/朵 座果数/个 座果率/% 为对照的百分比/%
处理① 4 007 33 0.824 130.38
处理② 3 988 36 0.903 142.88
处理③ 4 134 33 0.798 126.27
处理④ 5 016 55 1.096 173.42
处理⑤ 3 005 19 0.632 100.00
表2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混合液对琯溪蜜柚果实增大的影响
处理组合 单果重/g 为对照的百分比/% 果皮厚度/cm 为对照的百分比/%
处理① 1 510 115.09 1.78 102.30
处理② 1 705 129.95 1,73 99.43
处理③ 1 689 128.73 1.80 103.45
处理④ 1 806 137.65 1.76 101.15
处理⑤ 1 312 100.00 1.74 100.00
(1)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琯溪蜜柚芽尖细胞,能缩短细胞周期,说明赤霉素影响细胞分裂方式中的 分裂。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都不直接参与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 的信息。
(2)据表分析,处理 (填序号)属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操作应是 。处理 (填序号)提高琯溪蜜柚座果率的效果最显著。
(3)从处理②可以看出单果重的增加主要是可食部分的增加,请简述理由: 。
(4)为使琯溪蜜柚果实提前成熟,可对其处理的方法是 。
【答案】(1)有丝;调节代谢
(2)⑤;用等量的清水喷布,其他操作相同;④
(3)处理②的果皮厚度比对照组稍小,但单果重却增加
(4)用适宜浓度的乙烯(乙烯利)处理将要成熟的琯溪蜜柚果实
【知识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解析】【解答】解:(1)琯溪蜜柚芽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因此赤霉素影响的是有丝分裂;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都是植物激素,它们都不会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处理⑤是对照组,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应该用等量的清水喷布,其他操作相同;处理④提高琯溪蜜柚座果率的效果最显著。(3)根据表格2数据分析,处理②的果皮厚度比对照组稍小,但单果重却增加,说明其单果重的增加主要是可食部分的增加。(4)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因此用适宜浓度的乙烯(乙烯利)处理将要成熟的琯溪蜜柚果实,可以使琯溪蜜柚果实提前成熟。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能够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对照组,并与对照组相比判断效果最显著的实验组。根据题干信息和表格内容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混合液,因变量是琯溪蜜柚座果率和增大的情况。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处理⑤的琯溪蜜柚座果率、单果重、果皮厚度都是对照的100%,说明该组是对照组;表格1显示,处理④琯溪蜜柚座果率最高;表格2显示,处理④琯溪蜜柚果实增大最多。
10.(2017高二下·盐城期中)中新社2010年10月25日报道,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季维智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日前成功培育出中国首例转基因猕猴.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在非人灵长类转基因动物研究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未来人类重大疾病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图是转基因猕猴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②中常用 的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
(2)在体外培养受精卵时,除了给予一定量的O2以维持细胞呼吸外,还需要提供CO2气体以维持 .
(3)图中过程⑦称为 ,为使代孕雌猴与供体雌猴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相同,此前需对代孕雌猴作 处理.
(4)若要同时获得多只与此转基因猕猴相同的小猴,可对早期胚胎进行 ,操作时选择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期的胚胎.若选用囊胚期的胚胎,操作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 ,否则会影响 .
【答案】(1)显微注射
(2)培养液的pH
(3)胚胎移植;同期发情
(4)胚胎分割;对囊胚的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应用;胚胎移植;胚胎分割;体外受精
【解析】【解答】解:(1)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2)动物细胞培养时,提供CO2气体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3)图中⑦为胚胎移植过程;为使代孕雌猴与供体雌猴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相同,此前需对代孕雌猴作同期发情处理.(4)来自同一个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要同时获得多只与此转基因猕猴相同的小猴,可对早期胚胎进行胚胎分割;对囊胚期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对囊胚的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故答案为:(1)显微注射;(2)培养液的pH;(3)胚胎移植;同期发情;(4)胚胎分割;对囊胚的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转基因猕猴培育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③表示卵母细胞的采集,④表示精子的采集和获能,⑤表示体外受精,⑥表示早期胚胎培养,⑦表示胚胎移植,⑧表示妊娠.
11.宫颈癌是目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为探讨维生素C对人宫颈癌Caski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科研工作者以人宫颈癌Caski细胞为研究对象,选用一定浓度的维生素C和20mg/L的抗肿瘤药物顺铂(DDP)处理Caski细胞,并分别于24h、48h后统计细胞数目,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实验结果表明 范围的维生素C对Caski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中浓度为 的维生素C的作用与DDP作用相似.
(2)进一步研究表明,较高浓度的维生素C能改变细胞周期,使G1(DNA合成前期)、G2(DNA合成后期)和M(分裂期)期细胞明显减少,而使S(DNA合成期)期细胞显著增多,可推测维生素C能通过抑制Caski细胞中 过程,使细胞周期阻滞.
(3)Caski细胞内存在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Bax和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BCL—2.研究发现,适宜浓度的维生素C能 Bax基因的表达量, BCL﹣2基因的表达量,从而能诱导细胞凋亡.
【答案】100﹣10000 mol/l;1000 mol/l;DNA复制(DNA合成);增加;减少
【知识点】癌症的预防与治疗
【解析】【解答】(1)实验结果表明100﹣10000 mol/l 范围的维生素C对Caski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中浓度为1000 mol/l 的维生素C的作用与DDP作用相似.
(2)S 期,细胞进行DNA分子复制,可见较高浓度的维生素C能改变细胞周期,使G1(DNA合成前期)、G2(DNA合成后期)和M(分裂期)期细胞明显减少, 而使S(DNA合成期)期细胞显著增多,可推测维生素C能通过抑制Caski细胞中DNA复制(DNA合成)过程,使细胞周期阻滞.
(3)通过柱形图可以看出,一定浓度维生素C对Caski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可见适宜浓度的维生素C能增加Bax基因的表达量,减少BCL﹣2基因的表达量,从而能诱导细胞凋亡.
【分析】分析题图:相同时间内,维生素C浓度100﹣10000 mol/l范围对Caski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处理Caski细胞的时间越长,细胞存活率越低,其中浓度为1000 mol/l 的维生素C的作用与DDP作用相似.
12.(2016高二上·株洲期中)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图2表示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③表示 过程,该过程属于 免疫.
(2)图2所示的免疫过程中,参与A→B过的有图1中的 细胞(填字母).
(3)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同的抗原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例如图1中 (填字母)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会进一步形成大量的抗体,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4)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将 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
第二步: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 .
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填图1中数字)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
【答案】(1)B细胞增殖、分化;体液
(2)e
(3)k
(4)同种且生理状态相同的;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④
【知识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解:(1.)图中③表示B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属于体液免疫过程.
(2.)图2所示过程为细胞免疫,A到B过程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是图1中的e细胞.
(3.)图1中的k是记忆B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会进一步产生大量的抗体.
(4.)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要控制好无关变量,因此应选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动物若干只,然后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单一变量为是接种物是否含有疫苗,其余条件均应该相同,因此实验组也应在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如果疫苗有效,图中的④记忆细胞引起的特异性免疫是其所特有的,因为疫苗注射时会产生记忆细胞.
【分析】分析图解:图1表示特异性免疫过程,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其中a表示T细胞、b表示吞噬细胞、c表示B细胞,d表示浆细胞、e表示效应T细胞、f表示淋巴因子、k表示记忆细胞、Y表示抗体;m表示胸腺,n表示骨髓.
图2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图中A表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B表示效应T细胞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