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和海洋单元测
一、选择题
(2019·四川乐山)某天,东东和珠珠用下面的地图相互抽考了一些问题,请你也参与进来,回答下面小题。
1.东东问珠珠:“图中出现了哪些大洲 ”珠珠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A.亚洲、非洲、欧洲 B.亚洲、非洲、大洋洲
C.亚洲、欧洲、大洋洲 D.亚洲、北美洲、欧洲
2.珠珠问东东:“此图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东东应该回答
A.图示区域内的气候类型分布情况
B.图示区域内的海陆分布及板块运动情况
C.图示区域内的人口分布情况
D.世界交通分布情况
3.(2019·福建涵江)“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 )
A.填海造陆种田 B.比喻世事的变迁
C.比喻海陆的变迁 D.在海边种桑树
4.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
A.亚洲、太平洋 B.南极洲、北冰洋
C.亚洲、北冰洋 D.南极洲、太平洋
5.在学习《亚洲》一章时,小亮对亚洲相邻的大洲和大洋在填充图上做了填注,其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大西洋
B.乙——太平洋
C.丙——印度洋
D.丁——非洲
6.(2021·广西)宋·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据此,回答下题。
高山有螺蚌壳,说明
A.螺蚌曾经生活在陆地上
B.此山为火山喷发而成
C.此处从水域上升为陆地
D.此处从陆地下沉为水域
7.四大洋中,纬度最高的是( )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北冰洋 D.太平洋
(2021·全国)古生物学家在青藏高原地区发现了距今约2500万年的棕桐叶片化石。现存的棕桐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图为板块分布示意图(局部)和棕桐叶片化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据材料推测,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年轻时的模样”可能是( )
①温暖湿润 ②寒冷干燥 ③海拔较低 ④雪山连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导致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变化的原因是( )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上升 C.地壳运动 D.火山喷发
10.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处于( )
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
B.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
D.南极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读下图“世界局部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与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12.运用板块知识对以下地理事物进行推测,观点错误的是( )
A.②海将会逐渐扩大
B.喜马拉雅山的高度将会降低
C.③海将会不断缩小
D.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多地震
下图是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地形剖面图,完成各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南美洲,西部为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
B.乙是大洋洲,位于南半球,东部为大分水岭
C.丙是亚洲,是东西距离最长、面积最大的大洲
D.丁是北美洲,地势东西高,中部为平原
14.图中①山脉的形成原因是( )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 B.大西洋板块张裂
C.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 D.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
15.(2021·辽宁朝阳)四大洋中,不与亚洲相邻的是( )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2020·陕西长安)读图“大洲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鸵鸟在散步,河马在戏水,长颈鹿伸着脖子在树上梢上的嫩叶,还有凶猛的狮子在追逐斑马”,可以看到上述景象的大洲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2019·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良江镇初级中学)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是哪两大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
A.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和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2020年3月12日,中国政府派遣专家组携带大批医疗救治及防护用品等物资,从上海飞赴罗马,协助意大利政府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罗马位于哪个大洲,哪个国家( )
A.亚洲意大利 B.欧洲意大利
C.非洲埃及 D.大洋洲澳大利亚
20.据观测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因为它处于( )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的地带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的地带
C.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的地带
D.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地带
21.(2019·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
A.环大西洋火山地震带
B.地中海—阿尔卑斯山火山地震带
C.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D.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22.依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推断,下列地区会逐步消失的是( )
A.大西洋 B.阿尔卑斯山脉
C.地中海 D.红海
23.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无关的板块是( )
A.非洲板块 B.美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
24.某班级开展“汶川十年,防震减灾”知识宣讲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B.地震时应乘坐电梯迅速离开
C.地震时应撤离到相对空旷地带
D.地震被困后躲在卫生间墙角
25.(2019·内蒙古通辽)世界上众多高大山脉多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的山脉是( )
A.喜马拉雅山脉 B.阿尔卑斯山脉
C.落基山脉 D.安第斯山脉
二、解答题
26.(2019·辽宁·辽阳二中).读“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大洲
B________、C________、E_______。
(2)写出数字所代表的大洋: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3)A和C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
27.(2018·山西云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材料二:在我国东部海底,人们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材料三: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但是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不断扩大。
(1)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________ (陆地、海洋)。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__________(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
(2)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________ (陆地、海洋)。
(3)材料三说明___________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28.(2018·湖南雨花)读图,回答问题:
(1)全球大致划分为_____(填数字)大板块,板块在不断运动着,在板块交界的地方,地壳运动比较______。
(2)由于板块运动,地中海会不断地_____(扩大、缩小),因为地中海处在两大板块的____(张裂、挤压)地区。
(3)未来红海面积应该是_____(扩大,缩小),因为红海处在两大板块的_____(张裂、挤压)地区。
(4)图中②山脉是由A板块和_____板块(填名称)碰撞挤压而成的。
参考答案
1.A
2.B
【解析】
1.依据位置,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出现的大洲有亚洲、非洲、欧洲,故选A。
2.读图可得,此图表达的主题是图示区域内的海陆分布及板块运动情况,图中所示地中海位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处,红海位于板块的张裂拉伸处,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大洲与大洋的分布、六大板块分布。
3.C
【详解】
“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故选:C.
4.B
【详解】
南极点和北极点分别位于南极洲和北冰洋,所有的经线经过南极和北极,因此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B正确,故选B。
5.D
【分析】
根据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甲为北冰洋;乙为印度洋;丙为太平洋;丁为非洲。结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考查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6.C
【详解】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陆地。高山有螺蚌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即此处从水域上升为陆地;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海陆的变迁,属基础知识。
7.D
【详解】
四大洋当中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呈S型,北冰洋纬度最高,印度洋第三。 太平洋是地球第一大洋,覆盖着地球约46%的水面,以及约32.5%的总面积。故选D。
8.A
9.C
10.C
【分析】
8.
据材料可知棕桐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且一般位于平原。在青藏高原地区发现棕桐叶片化石说明青藏地区曾经温暖湿润且海拔较低,A正确。寒冷干燥和雪山连绵是现代青藏高原的特点,B、C、D错误。故选A。
9.
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地壳运动,青藏高原地区隆起。海拔升高气候变冷导致自然环境发生变化,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
读图可知,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的原因和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
11.B
12.B
【分析】
11.
从图中可知,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B符合题意。故选B。
12.
从图中可知,②位于两板块张裂处,会不断扩大,A对;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两板块挤压处,会继续抬升,B错;③海位于两板块碰撞挤压处,会缩小,C对;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D正确;故选B。
【点睛】
本题 考查板块的运动。
13.C
14.C
【分析】
13.
甲是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西部为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故A错误。乙是北美洲,位于北半球,东部为低缓的山地和高原,故B错误。丙是亚洲,地势起伏大,中部多高原山地,东临太平洋;是东西距离最长、面积最大的大洲,故C正确。丁是大洋洲,地势东西高,中部为平原,东部高于西部,故D错误。故选C。
14.
由图可知,①是位于太平洋东岸,位于北美洲的落基山脉,这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形成,与其余板块无关,故选A。
【点睛】
亚洲的地形比较复杂,主要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中部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约占全洲面积的四分之三。平原分布在大陆的周围地区,大洋洲的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和盆地,东部是山岭,北美洲的西部是落基山,中部是大平原,东部是山脉和高原;南美洲的西部是高大的安第斯山脉,东部是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15.A
【详解】
四大洋中,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都与亚洲相邻,亚洲西临欧洲,大西洋与亚洲不相邻,故选A。
16.C
17.B
【解析】
16.依据大洲轮廓,读图可知,①是亚洲,②是非洲,③是北美洲,④是南美洲。北美洲和亚洲被北回归线和北极圈穿过,北美洲和亚洲跨寒温热三带,其中亚洲跨南北半球,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依据题意,故选C。
17.依据大洲轮廓,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①为亚洲,②为非洲,③为北美洲,④为南美洲。稀树草原、斑马成群、鸵鸟在散步,河马在戏水是典型的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的自然景观。依据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七大洲有关知识,要知道各大洲特征。
18.B
【解析】
【详解】
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位于欧洲南部,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形成,而且山脉还在不断升高,故选B。
19.B
20.A
【解析】
19.
罗马是欧洲国家意大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已有2500余年历史,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因建城历史悠久而被昵称为"永恒之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
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因为它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地带,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板块运动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例如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发生张裂,形成了红海。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世界上许多高大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带,例如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在交界处发生碰撞,形成了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
21.CD
【分析】
根据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在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主要有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结合题意。故选CD。
【点睛】
本题考查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22.C
23.A
24.B
【解析】
22.
六大板块之间是不断运动中的,板块的运动方向“→←”表示板块与板块相互挤压碰撞,会形成高大的山脉和海沟,还会使大洋的面积不断缩小。板块的运动方向“←→”表示板块与板块之间张裂拉伸,会形成裂谷,还会形成新的大洋;读图分析,根据板块的运动方向,大西洋面积可能会增大、红海可能会成为新的大洋,A、D错误;阿尔卑斯山脉和地中海位于在板块与板块的挤压碰撞处,阿尔卑斯山脉的海拔可能会增高,而地中海的面积会越来越小,最终可能会消失,C正确、B错误。故选C。
23.
根据板块构造图分析,太平洋板块被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环绕着,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形成无关的是非洲板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4.
地震发生时应听从指挥有序撤离,并撤离到相对空旷地带,远离高杆灯和高楼;地震被困后躲在卫生间墙角,有水源和有掩盖的地方等待救援;地震时禁止乘坐电梯离开,避免电梯断电困在电梯内。结合上述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措施,B答案是不正确的做法,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
板块运动对火山、地震分布的影响。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例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5.A
【解析】
【分析】
根据板块学说的观点,地壳有六大板块构成,板块是运动的,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世界上火山地震大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详解】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时由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落基山和安第斯山是由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根据题意选A。
【点睛】
该题考查板块的分布及影响,分析解答即可。
26.北美洲 非洲 南美洲 太平洋 大西洋 苏伊士运河
【分析】
世界海陆面积大致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可划分七大洲,海洋有四大洋。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详解】
(1)读图,根据大洲轮廓和位置可知,B是北美洲,C是非洲,E是南美洲。
(2)读图,根据大洋的位置可知,①是太平洋,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洋,②是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
(3)读图可知,A是亚洲,C是非洲,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点睛】
该题考查世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读图解答即可。
27.海洋 地壳运动 陆地 人类活动
【分析】
根据海陆的变迁和地壳运动,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运动。
(2)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陆地。
(3)材料三填海造陆等活动说明人类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点睛】
考查海陆的变迁和地壳运动。
28.六 活跃 缩小 挤压 扩大 张裂 印度洋
【详解】
(1)全球共划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在不断运动着,在板块交界的地方,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2)由于板块运动,地中海会不断地缩小,因为地中海处在两大板块的挤压地区。
(3)未来红海面积应该是扩大,因为红海处在板块的张裂处。
(4)图中②山脉是喜马拉雅山,是由A表示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