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顿第一定律同步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为月球车示意图,当该月球车分别在地面和月面以相同的速率行驶时,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在地面运动时的惯性较大 B.在月面运动时的惯性较大
C.在地面和月面上运动时的惯性一样大 D.在地面运动时的质量较大
2.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 )
A.加速度 B.力 C.能量 D.惯性
3.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4.乒乓球比赛过程中,乒乓球遇到球拍前后,乒乓球速度方向改变。这一现象说明( )
A.乒乓球的惯性发生了改变
B.乒乓球受到球拍的作用力大于球拍受到乒乓球的作用力
C.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乒乓球比球拍更容易发生形变
5.关于力和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加速度为零,则运动状态不变
B.只要速度大小和方向二者中有一个发生变化,或者二者都变化,都叫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C.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物体的加速度在改变
6.在经典力学中,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B.物体只有静止才有惯性
C.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D.速度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
7.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体M,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水平,在劈形物体上表面上放一光滑小球m,劈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
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竖直向下的直线
C.无规则直线 D.抛物线
8.伽利略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有关的实验程序内容如下: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能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时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按程序先后次序排列,并指出它究竟属于可靠事实,还是通过思维过程的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括号内数字表示上述程序的号码)( )
A.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
B.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
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
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
9.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假想的,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B.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进行的抽象思维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科学推理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C.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支持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D.现在,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已不再是理想实验,是可以做出的实验了
二、多选题
10.如图所示,列车沿东西方向做直线运动,车里光滑桌面上有一小球,乘客看到小球突然沿桌面向东滚动,则列车可能是( )
A.以很大的速度向西做匀速运动
B.向西做减速运动
C.向西做加速运动
D.向东做减速运动
11.下列哪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
A.在空中匀速飘落的羽毛 B.水平面上匀速拐弯的自行车
C.水平轨道上匀加速起动的火车 D.绕地球匀速飞行的飞机
12.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只能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C.力不仅能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还能改变速度的方向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3.下面是摘自上个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文章:阿波罗登月火箭在脱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上小学的儿子汤姆通话。宇航员:“汤姆,我们现在已关闭了火箭上所有的发动机,正向月球飞去。”汤姆:“你们关闭了所有的发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呢?”宇航员犹豫了半天,说:“我想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吧。”若不计月球等天体对火箭的吸引作用,由上述材料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问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D.宇航员答话的真实意思是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
1牛顿第一定律同步测试卷参考答案
1.C
【详解】
ABC.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当该月球车分别在地面和月面以相同的速率行驶时的惯性是一样大的。故AB错误;C正确;
D.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是不变的。故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也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为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原来的动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A
【详解】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如果没有力,物体就不会运动,A错误;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B正确;
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C正确;
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D正确。
故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
4.C
【详解】
A.乒乓球的质量没变,则惯性不变,A错误;
B.乒乓球受到球拍的作用力与球拍受到乒乓球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即乒乓球受到球拍的作用力等于球拍受到乒乓球的作用力,B错误;
C.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C正确;
D.该现象不能说明乒乓球比球拍更容易发生形变,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
A.加速度为零,说明物体速度不变,运动状态不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变化要从大小、方向两方面去考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一定有力的作用,物体也一定有加速度,但无法知道加速度是否在改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
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A错误;
B.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B错误;
CD.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无关。C正确,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
由于劈形物体M各面均光滑,所以小球m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故小球m在水平方向上将保持“静止”状态;小球m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及物体M的支持力作用,当劈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后,小球在碰到斜面前在竖直方向的运动状态也发生改变,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D
【详解】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这是一个客观事实;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时的高度,这是在没有摩擦的情况下的一个推论;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能达到原来的高度,这是在没有摩擦情况下的一个推论,减小倾角,为了到达原来的高度,小球会运动更远的距离;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当第二个斜面水平时,小球将会一直匀速运动下去,表明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故选D。
9.B
【详解】
AB.在伽利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成功地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他以实际的实验为依据,抓住了客观事实的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因此,理想实验是实际实验的延伸,而不是实际的实验,是建立在实际事实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科学推断,故B正确,A错误;
C.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有利地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故C错误;
D.永远也无法将摩擦力完全消除,所以这个实验无法实现,只能是理想实验,故D错误。
故选B。
10.CD
【分析】
解决本题要掌握用惯性解释现象的能力,根据惯性并利用相对运动的知识解答。
【详解】
ABCD.当列车加速或减速时,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相对于小车发生运动,当乘客看到小球突然沿桌面向东滚动,则可能是列车由向西做匀速运动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或由向东做匀速运动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CD正确。
故选CD。
11.BCD
【详解】
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即速度方向和速度大小的改变。匀速拐弯的自行车和绕地球匀速飞行的飞机速度方向均发生了改变。加速起动的火车速度大小发生了改变。
故选BCD。
12.CD
【详解】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的大小,也可以改变物体受到的方向。
故选CD。
13.ACD
【详解】
A.汤姆说:“你们关闭了所有推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想表达的真实意思是“火箭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故A正确;
BCD.由题意知,宇航员说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飞船向前运动,真实意思是根据伽利略的理论,“火箭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而不是伽俐略用力推动着火箭向前运动,故B错误,CD正确。
故选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