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人性之美
——《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群文阅读
任务一:
理清文章内容
1、分析《修辞立其诚》与《怜悯是人类的天性》两篇文章的写作思路
《修辞立其诚》
①首先,运用引用名言的手法引出中心论点:“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
②其次,阐明“立其诚”的三层含义: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③然后,阐释“立其诚”的原因:因为“立其诚”符合唯物主义原则。
④接着,阐明“立其诚”的具体做法:要端正学风,要“说真话、讲实话”。
⑤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立其诚”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怜悯是人的天性》
①首先从在自然状态中的人谈起,引出“天性”和“美德”的话题。话题的引出,为下文展开论述做好了准备。
②然后,批驳“人天生是恶人”的观点,摆出观点。
③最后指出“怜心”的作用:怜悯心对于人类生活和调节人与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这两篇文章在提出论点的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修辞立其诚》在文章开篇引用《易传》中的“修辞立其诚”,并对此加以阐释,然后又引用《庄子》中的话对“诚"的含义进行阐释,由此提出中心论点。
《怜悯是人的天性》属于驳论文,作者先比较自然状态中的人和文明社会中的人的不同特点,然后批驳霍布斯的错误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怜悯是人的天性”这一中心论点。
3、比较《修辞立其诚》与《怜悯是人类的天性》在议论文类型、论证结构、论证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
议论文类型
论证结构
论证手法
立论文
驳论文
层进式
层进式
引证法
演绎法、类比法、例证法、对比论证
《修辞立其诚》
文章第七段引用《管子》书中《心术上》的话,论证认识客观世界要舍弃自己的主观偏见,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
文章第九段引用《汉书·儒林传》中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的话,告诫人们不要说假话以讨好时尚。
举例论证
《怜悯是人的天性》
第2段结尾举《蜜蜂的寓言》的作者描述的一个事例,论证“怜悯是人的天性”的观点;
举例论证
第3段举暴君苏拉和亚历山大的例子,指出即使是这样残酷暴虐、对伤害他人习以为常的人,依然会像其他人一样受到悲剧的震撼、会对他人的痛苦起恻隐之心,从而进一步论证怜悯心出于自然天性的观点
《怜悯是人的天性》
第2段用“动物有时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来类比,论证“怜悯是人的天性”的观点。
类比论证
《怜悯是人的天性》
第4段拿哲学家和野蛮人对比,将理智状态和自然状态分别作为自爱心压倒怜悯心和怜悯心得到自然发挥的两种情况的具体表现,进一步论证怜悯心的存在本身便是源于自然的天性。
对比论证
《怜悯是人的天性》
“既然霍布斯认为恶人是一个强壮的孩子……他就会咬别人的腿。”就是由霍布斯的观点推理出野蛮人所干的许多过分的事,从而驳斥了霍布斯观点的错误。
演绎推理
任务二:
深入理解“真”与“善”
1、古人曾说:“为人要直,为文要曲。”而《修辞立其诚》强调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二者在为文的要求方面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为文要曲”中的“曲”侧重指文章的外在形式,如在构思、选材、立意、语言方面,讲究情节曲折、谋篇不单调、立意含蓄、善用曲笔等。而《修辞立其诚》强调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侧重指文章的内容要真实,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曲”的形式有时反而会更有助于表达“真”的内容。
1、古人曾说:“为人要直,为文要曲。”而《修辞立其诚》强调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二者在为文的要求方面是否矛盾?为什么?
矛盾。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文章有时候能如实的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想法、品德修养。一个正直的人,他的文章会充满浩然之气;一个虚伪的人,他的文章会假话连篇。因此,“为文要曲”和强调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在某种程度上是矛盾的。
卢梭认为,“怜悯心”是人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这同孟子所讲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如出一辙。现代情商理论中有一重要概念叫“同理心”,“同理心”就是换位思考、共情,是站在对方立场思考,从而能够体会并为对方着想的心理,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将心比心。孟子有时也把人的“恻隐之心”称作“不忍人之心”,从字面上看就更加表明其等同于现代所讲的“同理心”。“恻隐之心,仁也”,孟子又把“恻隐之心”表现为主动地对外物秉持的“仁”的观念,成为人的外在善行的心理动力,进而以“性善论”作为根据,主张在政治上实行“仁政”,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保民而王”。可见,这种“同理心”,或者说“怜悯心”,是普遍存在于人的自然天性中的,但其存在的程度,每个人却不尽相同。只有通过个人不断的努力和社会的弘扬,甚至有赖于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使它发挥出最大效能。
2、卢梭认为,怜悯是人的天性;在中国,最著名的莫过于孟子的“性善论”。请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怜悯是人的天性”的理解。
2、卢梭认为:“文明与自然、理性与自然本能相比,是一种蜕变,甚至是堕落。”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赞同。人天生就具有怜悯心,在原始社会中,人与人、人与自然都能和谐相处,人们能满足最低的生存需求。正式因为文明的发展,使人们产生了远超于生存需要之外的过分的需求和欲望,人变得理性、冷漠、自私,这无疑是―种蜕变甚至是堕落。从这个方面来说,卢梭的观点无疑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3、卢梭认为:“文明与自然、理性与自然本能相比,是一种蜕变,甚至是堕落。”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不赞同。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从自然到文明、自然本能到理性的进步是一种必然。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会带来自私、冷漠等负面影响,但这些负面的东西并非完全是这种进步造成的,人类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束缚来消除这些影响。从这个方面来说,卢梭的观点无疑具有很大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