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学习目标
1. 熟悉掌握经济大危机的基本知识点,罗斯福新政目的、特点、中心措施、起到的作用。
2. 通过学习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3. 体验罗斯福在面对危机和困难时,以自己的学识、胆略、才干和克服危机的决心,赢得了民心,并取得成效的伟人风范。培养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
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新知讲解
浮华时代的乐观之情
“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片永久的繁荣景象。”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希尔
1929年,美国经济日趋繁荣。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在1921年时平均仅为67(1923年至1925年为100),但到1928年7月时已上升到110,到1929年6月时则上升到126。给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是美国股票市场的行情。实业家、学究式的经济学家和政府领导人都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也于1929年9月向公众保证:“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这一繁荣的高潮将会继续下去。”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福特率先采用流水线生产,汽车价格为265美元,是当时福特汽车厂工人两个月的工资。
当时有人有100美元,却想买一辆福特汽车,该怎么办?
银行贷款
分期付款
不够还银行贷款,怎么办?
股票投机
赚钱还贷
购买更多商品
购买力提高
生活水平提高
促进生产发展
生产更多商品
1924—1929年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备,城里人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买股票。1926年约有70%的汽车,使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
新知讲解
浮华时代——乐观之情
浮华时代的乐观之情
生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产阶级盲目扩大生产,人民消费能力没有相应的提高。产品销售不出去,引起积压。 1929年的美国,大约60%的家具和75%的收音机都是用分期贷款购买的。
产
剩
过
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但工人工资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
1920-1929年美国经济增长及财富分配数据
新知讲解
股票投机
材料一: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
材料二:20年代初,股票投机成风。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发展到令人难以相信的极端,股票以其账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每天,大批市民挤在交易所内,观看着行情显示屏。人们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今天又涨了多少?”
浮华时代的乐观之情
新知讲解
金融家巴布森:“市场崩溃迟早要来临。” 人们却嘲笑巴布森的见解和他的其貌不扬一样了无新意。
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
1929年10月24日
10点钟开盘开
半小时内,交易量达在300万股以上。
12点钟时就超过了800万股。
1点半钟时超过了1200万股
当停止交易的大锣鸣响时,这一天的疯狂交易以1641万多股的最高纪录而收盘……”。
到11月中旬,30亿美元股票消失不见。
1933年,股票市场跌到最低点时,约有740亿美元无影无踪,约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战费的3倍
新闻记者描写道:“灾难笼罩着交易市场。每个人都想要在价格更下跌之前把股票立即抛售出去。但是没有人想买,这就使价格更加下跌。他们狂吼乱叫,狂奔猛推,为的是要卖出他们的股票。越来越多的警察冲进市场维持秩序。”
新知讲解
跌落绝望深渊——经济大萧条
新知讲解
跌落绝望深渊——经济大萧条
视频:世界历史之黑色星期四经济大危机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人民贫困,消费水平低于生产力水平,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扩大 (即生产的“相对过剩”)
市场供需出现矛盾;股票投资过度;信贷消费过度
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市场崩溃
新知讲解
时间: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社会原因:
导火线:
1929年10月24日
危机爆发
跌落绝望深渊——经济大萧条
新知讲解
跌落绝望深渊——经济大萧条
表现:
从1929年9月繁荣的顶峰到1932年夏天大萧条的谷底,道琼斯工业指数从381点跌至36点,缩水90%. 1929—1933年美国股票价值损失总额达740亿美元,超过1928年美国的国民收入总额。危机期间,破产的银行达1万多家,占全国银行总数的49%。
工人失业
1929年10月24日的华尔街。街上的人们像热窝上的蚂蚁。当天有11个金融家自杀了。
1932年,工业生产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46.2%,有13万家以上的工厂倒闭。钢铁工业下降了80%,汽车工业下降了95%,农产品批发价格下跌54%,农民的农业净收入从61亿美元降到20亿美元,100多万家农场破产。
股市崩溃银行破产
企业倒闭农业减产
新知讲解
跌落绝望深渊——经济大萧条
沃尔特·桑顿出售他的新款敞篷跑车
(拍摄于1929年10月)
“胡佛村”
抗议失业的示威游行
Depressed Thirties——“萧条的三十年代“
新知讲解
跌落绝望深渊——经济大萧条
特点:
在排队领取救济食品的人们
(1)人民群众深受其害,资本主义世界失业超过三千万,广大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影响:
持续时间长(从美国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从金融业波及到所有生产部门)
破坏性特别大(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工业产量下降40%以上,贸易总额缩减2/3;美国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较少70%,失业人数1500-1700万人)
波及范围广(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最多不过两年,而30年代初的危机持续了长达4年之久,英国持续了10年,法国持续了15年)
(2)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日本的扩张
德国希特勒上台
国家的出路在哪里?!
人民的希望在哪里?!
……美国何去何从?
新知讲解
跌落绝望深渊——经济大萧条
新知讲解
在迷茫中探索——罗斯福新政
观看视频,了解罗斯福的生平及新政措施
罗斯福(1882--1945年)美国第32届总统,任期12年零39天(1933--1945年)。他是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统。是美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总统之一。
罗斯福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10年任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任海军部副部长。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致残。1928年任纽约州长。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
新知讲解
在迷茫中探索——罗斯福新政
新知讲解
在迷茫中探索——罗斯福新政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他也鼓励美国人民: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视频:罗斯福竞选总统
1928年共和党人胡佛竞选美国总统,并高票当选
胡佛自由放任政策
加深危机
如果我当选总统,保证让每家工人锅里有只鸡,每间车库里有辆汽车。
胡佛
危
机
前
危
机
后
胡佛村
经济大危机时美国究人居住的棚户区
新知讲解
在迷茫中探索——罗斯福上台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生产是企业的事情,国家不应该去管 。”
胡佛
罗斯福
“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定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我为你们和我自己在这里表示决心,要为美国人民举办新政。 ”
自由放任政策
新政
新知讲解
在迷茫中探索——罗斯福新政
1932
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胡佛,时任美国31任(1929-1933)总统:
“经济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
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时任纽约州州长:
“我向所有人保证,将给美国人民带来一次新政!”
自由放任
国家干预经济
总统大选结果
候选人 票数
胡佛 15,759,930
罗斯福 22,815,539
《胡佛失意,罗斯福得意 》
新知讲解
在迷茫中探索——罗斯福上台
新知讲解
在迷茫中探索——罗斯福新政
措施:
材料一:金融业是经济危机的重灾区,人们不信任银行,纷纷提款挤兑,金融业遥遥欲坠。
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同时,由国会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1)为了解决银行货币荒,罗斯福政府委托各联邦储备银行根据各银行资产发行货币,授权复兴金融公司用购买银行优先股票的办法给它们提供流动资金。为了恢复群众对银行的信任,它规定由财政部整顿银行,并监督银行的重新开业。财政部根据要求采取了支持有支付能力的大银行,淘汰了无偿还能力的不健全银行。为保护银行储备和阻止黄金外流,它禁止储藏和输出黄金。
(2)通过了罗斯福提出的节约法,缩减政府开支和退伍军人津贴5亿美元。
(3)先后通过提供证券实情法、证券交易法及银行法,即著名的格拉斯—斯特高尔法以加强对银行、证券市场和货币的改革和管理。
(4)美元与黄金脱钩,使美元贬值,放弃金本位制。实施结果:金融方面的措施是获得了成功的,通过以上措施罗斯福政府维护并加强了美国金融资本的私人所有制,也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制度的管理与控制。
整顿金融体系
节录材料: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 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工资工时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
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在迷茫中探索——罗斯福新政
新知讲解
“炉边谈话”
新知讲解
“有一个因素要比货币更为重要,比黄金更宝贵,这就是人民的信心。执行我们的计划,其成功的要素就是信心和勇气……我们要团结起来战胜恐惧。”
“我的朋友们,你们把钱存在银行里,银行并不是把这笔钱放在保险库里。银行是把你们的钱用于许多不同形式的投资,换句话说,银行把钱用来使工农业的轮子保持运转。……在正常情况下,(银行留存的)钱是完全足够普通公民对现款的需要的。把钱存在重新开业的银行里比放在褥子底下更安全。”
——1933.3.12罗斯福第一次“炉边谈话”
3月13日人们开始排起长龙到银行存钱,4月银行存款额超过了提取额。大约13500多家银行复业,纽约股票交易所也重新响起了电锣声,道琼斯股票行情发报机传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
在迷茫中探索——罗斯福新政
新知讲解
在迷茫中探索——罗斯福新政
调整农业政策
1933年,制定《农业调整法》并据此成立农业调整署,其措施为: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农民的现金收入从1932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1935年的近70亿美元
《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新知讲解
在迷茫中探索——罗斯福新政
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敢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
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企业 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还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
保护劳工权力,缓和劳资矛盾
为了解决社会保险制度的联邦经费来源问题,罗斯福破天荒地实行了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对5万美元纯收入和4万美元遗产征收31%,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可征收75%;公司税过去一律是13.75%,根据1935年税法,公司收入在5万美元以下的税率降为12.5%,5万美元以上者增加为15%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人民生活得到保障
“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1935的《社会保障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在迷茫中探索——罗斯福新政
新知讲解
新政在解决就业方面面临怎样的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全国设立了大量的工赈机关,兴建了十八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其中有校舍、桥梁,下水道系统以及公共建筑的建设工程,吸纳了四百万人工作,并能获一举多得之利。美国政府执行的最宏大和最成功的救济计划。
增加就业, 稳定社会;刺激消费,复苏工业;改善美国基础设施。
代
赈
以
工
新知讲解
在迷茫中探索——罗斯福新政
新年伊始,国会曾拨款5亿美元资助需要帮助的人。对这一措施,有人坦言:“我宁愿下半生呆在排水沟里,网页不愿去领一分钱救济了。”政府则担心仅靠救济会造就一个专门等靠救济的惰性群体。想一想,新政中为什么要采用以工代赈的方法解决失业问题?
2. 从人文的角度看:它给予失业者以尊严,让他们能通过工作而非领取救济经的方式摆脱危机,改善生活。这种良好的人文环境,是政府和民众共同营造的,新政中广泛实施
1. 从经济的角度看:以工代赈不仅能够提供国家建设所需的人力,还能够解决失业,促进社会稳定
在迷茫中探索——罗斯福新政
新知讲解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行业 危机表现 项目 作用
金融业 股市暴跌 银行倒闭 整顿金融 体系
工业 企业破产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工人失业 推行“以工代赈” 建立社会 保障体系
农业 农产品价格下跌 调整农业 政策
恢复金融秩序和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复苏,缓和了劳资矛盾
促进农业的复苏
增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扩大内需;改善了国家的基础设施
稳定社会,维护资本主义统治
新知讲解
新政之“效”
1
2
3
1932年,工厂关闭、市场鸦雀无声、银行危若累卵、车船空荡无人。
1936年此时此刻,工厂机器齐奏乐曲、市场一片繁荣、银行信用坚
挺、车船满载客货往来奔驰。
——罗斯福(1936年芝加哥演说)
美国经济开始缓慢恢复,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在动荡中,有人叫嚣“如果美国什么时候需要一个墨索里尼的话,
那就是现在。······宁可受独裁者的统治,也不要国家经济瘫痪。”
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心······美国国内
一度出现的法西斯组织没有了市场。因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
国的自由民主制度”。
——《大国崛起》
恢复了人民的信心,
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意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因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 。
——《大国崛起》
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新知讲解
(供消不平衡)
盲目扩大生产
消费能力低下
(供消平衡)
生产发展
消费旺盛
政府
调节生产
促进消费
整顿
金融
体系
国家干预经济
生产
消费
调节工业生产
调节农业生产
推行以工代赈
建立社会保障
前 提
新政的措施与作用结构图
在迷茫中探索——罗斯福新政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在迷茫中探索——罗斯福新政
“新”在它抛弃了美国信奉的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问题探究:从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可以看出来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
局限:没改变资本主义本质,无法解决根本矛盾。
罗斯福新政的“新”--特点
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罗斯福就任不到11天,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之下,全国四分之三的银行重新开业,股票价格上涨15%,金融恐慌基本结束。
材料二:
二战后,英国实施国家干预政策……
二战后,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和指导
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拥有一套完善的水坝系统来控制田纳西河流域的洪水,到目前为止,该系统的运行已经防止了整个田纳西河谷的洪水损失超过54亿美元。
参考:https://www./Environment/Flood-Management
田纳西河流域的能源、经济发展与环境如何受益于新政?
田纳西河流域电站分布图
田纳西河流域大坝分布图
田纳西河航运情况表 年份 货运量 货运周转量
1933年 100万吨 0.5亿吨/公里
1947年 289万吨 5.63亿吨/公里
钢筋水泥
电力
航运业
建筑业
防洪
生产
生活
交通运输业
参考越少芳:《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对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研究》
倍
灌溉
新政之“判”
(消极)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郁金香价格炒高;
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贿赂政府以股票换取国债,股价虚高;
1837年——美国金融恐慌,第二合众国银行以票据维护自身稳定;
1907年——美国银行业危机,银行贷款大量押在股市和债券;
1929-1933年——美国股市崩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生产停止,通货膨胀;
1987年——“黑色星期一”,由于中东局势紧张,华尔街出现崩溃;
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震撼全球;
1996年——日本楼市泡沫,房价下跌50%;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2007-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
新知讲解
美国罗斯福新政 苏俄新经济政策 中国改革开放
相同点 背景: 目的: 不同点 背景
特点
实质
结果
都是在各国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经济和政治危机
文化大革命,导致经济濒于崩溃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经济建设为中心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
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一定程度恢复资本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缓解了危机对美国的破坏,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巩固工农联盟,经济恢复和发展
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背景
内容措施
整顿金融体系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调整农业政策
推行“以工代赈”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经济大危机
影响
积极方面: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点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局限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 1929年,德国总人口6000万,9月底失业人数为132万,一年以后增加到300万,1931年增加到450万,1932年前两个月超过600万。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欧洲列强矛盾激化 B. 经济危机不断蔓延
C. 美欧竞争日益加剧 D.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2.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这一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A. 提供就业机会 B. 调节产销矛盾
C. 维护生态平衡 D. 保障工人权益
B
B
课堂练习
3. 1933年3月,罗斯福“向国会提请通过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最终招募了超过300万青年投入到国家资源的保护工作中”。此举的直接目的是 ( )
A. 改革国会的立法权 B. 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C.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D. 尝试强化国家干预
4. 美国通过国家干预手段基本解决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但到20世纪70年代再次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这说明( )
A.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影响深远 B. 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仍然存在
C. 国家干预经济模式违背经济规律 D. 美国逐渐丧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C
B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练习)
一、单选题
1.1929年,德国总人口6000万,9月底失业人数为132万,一年以后增加到300万,1931年增加到450万,1932年前两个月超过600万。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欧洲列强矛盾激化 B. 经济危机不断蔓延 C. 美欧竞争日益加剧 D.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2.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迅速推行“新政”。“新政”主要“新”在( )
A. 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B. 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C. 依靠市场调节经济 D.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这一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A. 提供就业机会 B. 调节产销矛盾 C. 维护生态平衡 D. 保障工人权益
4.1935年到1942年,美国政府花费130多亿美元大规模修建了众多公共工程。下表体现的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是( )
公共建筑 新道路 新桥梁 新机场 地下水道
12.2万幢 66.4万英里 7.7万座 285个 2.4万英里
A. 大力整顿金融体系 B. 全面调整农业政策 C. 推行“以工代赈” D.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5.1933年3月,罗斯福“向国会提请通过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最终招募了超过300万青年投入到国家资源的保护工作中”。此举的直接目的是( )
A. 改革国会的立法权 B. 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C.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D. 尝试强化国家干预
6.1932年,罗斯福竞选美国总统时许诺,要用计划经济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计划经济的方法”是指( )
A. 放任经济自由发展 B. 大力发展高新产业 C.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 实施人才引进计划
7.对图中甲-乙段和乙-丙段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B. 美国内战罗斯福新政
C.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工业革命
8.美国通过国家干预手段基本解决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但到20世纪70年代再次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这说明( )
A.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影响深远 B. 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仍然存在
C. 国家干预经济模式违背经济规律 D. 美国逐渐丧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9.2021年3月,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了一项高达2.3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计划,并承诺这项计划将取得与“罗斯福新政”同样的成就。该计划与“罗斯福新政”哪一措施有相似之处( )
A. 整顿金融体系 B. 推行“以工代赈” C. 调整农业政策 D.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0.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以下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B. 彻底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C. 推行“以工代赈”,减少失业者就业机会 D. 新政降低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11.在如图所反映的美国“失业率”变化曲线中,失业率增加幅度最大的年份区间是( )
A. 1929-1933年 B. 1933-1936年 C. 1937~1938年 D. 1940~1944年
12.在漫画中,“山姆大叔”(美国)是病人,罗斯福总统是医生,国会是护士。该漫画表达的旨意是( )
A. 个人社会角色都可能发生变化 B. 希望罗斯福通过新政拯救美国
C. 美国需不断完善失业救济体系 D. 新政无法改变美国的根本问题
13.罗斯福在推行新政时曾说,文明就像一棵出现枯枝烂叶的树一样。“激进分子说:‘把它砍倒。’保守分子说:‘不要动它’。开明分子采取折中的办法:‘让我们把它修剪一下,这样我们既不会失去老树干,也不会失去新枝。’”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
A.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 渡过经济危机 D. 保障人民的利益
二、材料分析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然而随着1825年英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断发生,造成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了三次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三大工人运动均以失败告终,但也证明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必须有科学理论做指导,才能取得胜利。1848 年,《共产党宣言》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运动也蓬勃地发展起来。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
材料二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超过了3000万。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采用“新政”,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企图解决危机。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摘编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下
材料三 2008年的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削弱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实力。但非西方国家受到的影响比较小,经济增速远远超过西方国家,其中中国的表现最为突出。中国在金融危机爆发当年的GDP增长率达到了9. 65%,一直到2015年,GDP增长率始终保持在7%以上,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一枝独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改变了中美之间的力量对比,中国GDP总量在2008年占美国的31%,到2019年则占美国的67%。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摘编自王立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与世界政治的百年轮回》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早期经济危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认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
材料四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坦率地说,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文选》
材料五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回答,影响苏俄(联)1921—1925年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及其中心措施。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为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进行了哪些成功探索?
(5)根据材料五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B 2. D 3. B 4. C 5. C 6. C 7. A 8. B 9. B 10. A 11. A 12. B 13. B
二、材料分析题
14. (1)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工人运动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
(2)美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缓慢摆脱危机影响,成为后来抗击法西斯中坚力量;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苏联经济发展,国力上升;引发二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解体。
(3)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中国的实力日渐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中国与美国必然会充满矛盾和斗争;应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危机与挑战。
15. (1)实行新经济政策。
(2)说明: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3)背景: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国民经济陷入绝境。
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4)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0年代,在城市推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90年代,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等
(5)调整经济体制要从具体国情出发;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调整经济体制要勇于创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