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05 09:5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自转方向:
昼夜交替
时间差异 东早西晚
昼夜产生成因:
地球自转知识回顾
绕转中心:
地轴(指向始终不变)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自转周期:
约24小时(一天)
地理现象:
地球不发光不透明
昼夜交替的原因:
地球的自转
观察
为什么每天升旗和降旗时间不同呢?
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表
日期 1.22 2.22 3.22 4.22 5.22 6.22
升旗 07:31 06:58 06:15 05:27 04:54 04:46
降旗 17:21 17:57 18:27 18:59 19:28 19:46
日期 7.22 8.22 9.22 10.22 11.22 12.22
升旗 05:03 05:32 06:01 06:31 07:06 07:32
降旗 19:37 19:02 18:12 17:25 16:53 16:52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点击播放
地球公转
绕转中心
公转方向
公转周期
活动一
观看地球公转视频,
总结公转规律。
活动二、观看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完成下图并总结规律。1.昼夜长短及四季变化
夏至 6月22日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秋分 9月23日 赤道 昼夜等长
冬至 12月22日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春分 3月21日 赤道 昼夜等长
昼长
夜长
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 春分 、秋分 冬至
【我探究我敢试】
1.写出下面各图对应的节气。
春分 、秋分 夏至 冬至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无太阳直射
一次太阳直射
两次太阳直射
一次太阳直射
无太阳直射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我探究我敢试】
2.在图中标注四至点的位置、节气、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
并画出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轨迹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日
【我探究我敢试】
2.在图中标注四至点的位置、节气、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
并画出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轨迹
公转方向
绕转中心
太阳
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
一年(约365天)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
小结:
6月22日(夏至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日前后的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
9月23日前后(秋分日),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秋分日前后的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冬至日前后的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春分日前后的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
赤 道
23.50
23.50
66.50
66.50
900
900
热 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有太阳直射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南 极 圈
北 极 圈
看我国大部分地方属于哪个温度带
总结: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季的形成
五带的划分
划分界线
天文特征
气候特点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热带地区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这里,这里的正午的太阳总是照在头顶上,气候终年炎热。
北温带
这里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北寒带
因纽特人的一家
这里阳光斜射得厉害,甚至有一段时间太阳总在地平线以下,气候终年寒冷。
南寒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