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6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密切联系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6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密切联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19 09:34:16

文档简介

河南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6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密切联系
一、单选题
1.(2020·河南)种植花卉的过程中,下列几种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A.选取结构完整的种子播种——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B.给花卉合理施肥——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
C.移栽幼苗时,根部带有土坨——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D.利用无性生殖方式培育花卉——快速繁殖并保留母体优良性状
【答案】C
【知识点】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植物的无性生殖;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解析】【解答】A.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自身条件,而选取结构完整的种子播种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所以A措施与其目的一致。
B.给花卉合理施肥可以适当补充植物所需的无机盐,利于植物生长,所以B措施与其目的一致。
C.移栽幼苗时根部带有土坨可以避免损伤幼根与根毛,不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所以C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
D.通过无性生殖方式培育花卉,有利于快速繁殖并保留母体优良性状,所以D措施与其目的一致。
【分析】(1)种子的萌发的条件包括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其中自身条件有胚是完整的、胚有活力、不在休眠期、有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2)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中无机物有水和无机盐。(3)植物主要通过根吸收水分。(4)无性生殖是指不经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无性生殖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变异小、利于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2.(2020·河南)下图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暗处理的目的是为了转运和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叶片部分遮光处理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
C.水浴加热过程中,小烧杯内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
D.滴加碘液染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变成蓝色
【答案】D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A.把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以免影响实验结果,正确。
B.将叶的一部分进行遮光处理,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为了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正确。
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正确。
D.滴加碘液染色后,叶片的不遮光部分变成蓝色,因为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2021·襄城模拟)下列有关农业生产实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施加有机肥能为蔬菜提供充足的有机物
B.摘除棉花顶芽目的是抑制侧芽发育成枝条
C.初春播种进行地膜覆盖可促进种子的萌发
D.移栽果树时去掉部分枝叶目的是降低光合作用
【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芽的类型;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施加有机肥是为蔬菜提供无机盐,A不符合题意。
B.如果摘除顶芽,侧芽会很快就发育成枝条。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原理,对作物、果树、花卉等进行整枝、打杈或摘心,调整顶芽和侧芽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作物和果树产量以及花卉的观赏价值。所以摘除棉花顶芽目的是促进侧芽发育成枝条,B不符合题意。
C.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初春播种进行地膜覆盖可提高温度,促进种子的萌发,C符合题意。
D.移栽树木时去掉部分枝叶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有机肥料亦称“农家肥料”。凡以有机物质(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作为肥料的均称为有机肥料,包括人粪尿、厩肥、堆肥、绿肥、饼肥、沼气肥等。具有种类多、来源广、肥效较长等特点。有机肥料所含的营养元素多呈有机状态,作物难以直接利用,经微生物作用,缓慢释放出多种营养元素,源源不断地将养分供给作物。施用有机肥料能改善土壤结构,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力。
2、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
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的根毛,植物移栽时易损伤幼根和根毛,使根的吸水能力下降。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4.(2018·内乡模拟)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B.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C.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D.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答案】D
【知识点】水对植物的作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把由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如图,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分了三个部分:黑暗、光照、黑暗,分析图形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体是中间部分是蒸腾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
故答案为:D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通过气孔使水分蒸发的过程.但是,蒸腾作用也为植物根系提供了强大的蒸腾拉力,使得水分能够运输到高大的乔木顶端.
蒸腾作用本身是散失水分,但是有利于吸收水分.
5.(2018·内乡模拟)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生长的环境相适应的。某地区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下表。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项目 表面积(mm2) 表皮厚度(mm)
甲型叶 292 14
乙型叶 144 24
A.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B.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C.甲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
D.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
【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叶片表面积大有利于增大光合作用,叶片表面积小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叶片厚有利于储存水分,有利于适应干旱环境。因此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6.(2018·河南模拟)以下实验的生物材料都具有生物活性,实验过程中的其他条件均适宜。根据下列四个实验装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一中塑料袋上的水珠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B.利用图二实验装置图,可以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
C.图三中产生的气体不需要进一步验证就能确定是氧气
D.图四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萌发的种子产生了二氧化碳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A.而我们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所以探究实验我们设计对照时应有唯一变量--有无叶.同时我们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如图用塑料袋将植物连同盆土一同罩住,这样塑料袋内壁的水珠是否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就不能确定,因为把花盆中的土壤也扎在里面,水蒸气有可能来自土壤中的水分,A不符合题意;
B.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图,可以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B符合题意;
C.氧气有助燃的性质,C装置中试管内收集的气体能够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复燃,说明装置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但是可产生的气体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才能确定是氧气,C不符合题意;
D.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加盖并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里面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消耗了,因此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图示中的四套装置是验证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的常用的经典实验装置,A装置略作改进可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水分;B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C装置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装置,D装置是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
7.(2018·禹州模拟)2018年“6 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低碳减排 绿色生活”绿色会把我们的家园装扮的更加美丽,下列哪项不是植树造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目的(  )
A. 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B.为人类提充足的木材
C.调节气候 D.净化空气
【答案】B
【知识点】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解析】【解答】植树造林在防沙治沙、减少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的发生、保护农田、保持水土、维持碳-氧平衡、调节气候、发展生态经济等方面都有明显成效;为人类提供足够的木材不是植树造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目的。
故答案为:B
【分析】森林、草原等植被调节碳一氧平衡,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可称之为地球的“肺”,同时它们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因此,我们要爱护植被,保护植被。
8.(2018·商丘模拟)“飞流直下三千尺”是自然现象,而植物体内的水则自下而上移动,植物体内的水向高处移动的动力来自(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太阳辐射 D.蒸腾作用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此外蒸腾作用还可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
故答案为:D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9.(2019·许昌模拟)柔嫩的小草不能承受你沉重的脚步。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无法吸收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小草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缝隙减少,土壤中的氧气减少,小草的根无法呼吸,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因此不能在草坪上行走,要保护小草。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糖类)+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在一定范同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显著加强。
10.(2018·内乡模拟)某农科院在进行大白菜丰产实验时,种出的大白菜每棵都重约4kg,请问大白菜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物
C.土壤中的有机物
D.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白菜等植物体的构成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水属于无机物,而土壤中的无机盐(属于无机物)和有机物、空气中的氧气不参与有机物的制造。
故答案为:B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11.(2018·内乡模拟)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研究豌豆种子萌发过程的温度变化。在A~D四幅坐标图中,能表达实验结果的是 (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呼吸作用进行的条件是具有生命力的种子,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释放出的能量供给种子的各项生理活动的利用,同时一部分能量一部分一热的形式散失出来,所以甲瓶内的温度计会升高。乙瓶内的种子煮熟后,失去了生命力,无法进行呼吸作用,无热量散失,所以温度计不会升高。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体在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呼吸作用,以便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12.(2018·开封模拟)种子能够呼吸吗?生物小组将萌发和煮熟的小麦种子分别装入甲、乙两瓶中,放到温暖地方一天后进行如图所示的检验,结论与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如图的甲瓶、乙瓶是一组对照实验的现象
B.选择等量的种子是为了控制变量
C.甲瓶的蜡烛熄灭说明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D.结论是甲瓶的蜡烛熄灭、乙瓶的蜡烛燃烧
【答案】D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A、B甲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种子能否进行呼吸作用,其他条件应该相同,选择等量的种子是为了控制变量,乙瓶是为了设置对照,AB不符合题意;
C、甲瓶中是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在甲瓶里,蜡烛熄灭说明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C不符合题意;
D、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天后,里面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消耗了,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蜡烛会燃烧;
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3、正确区分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实验现象是在实验过程中人的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东西,如该实验中蜡烛的继续燃烧或熄灭。实验结果就是用实验得出的第一手资料,主要指实验数据。实验结论是指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概括、分析、推导得出的一个普遍事实或规律。
13.(2018·开封模拟)人们常将果疏放入冰箱冷藏,其主要原因是(  )
A.低温能杀死细菌
B.低温降低果疏的蒸腾作用
C.低温抑制果疏的呼吸作用,有机物消耗少
D.低温抑制果疏的光合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人们常将果蔬用保鲜袋封好放入冰箱冷藏.原因是低温抑制果疏的呼吸作用,有机物消耗少.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最大。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加强。储存果疏时适当降低温度,减缓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
14.(2018·商丘模拟)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是(  )
A.所有绿色细胞 B.所有非绿色细胞
C.所有活细胞 D.所有植物细胞
【答案】C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生物体的所有活细胞在生命活动中都要消耗能量,细胞中的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作用是在活细胞中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一小部分转化为热量散失,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15.(2018·高阳模拟)试剂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不能很好地达到使用目的的是(  )
实验名称 所用试剂 使用目的
A 观察酵母菌临时装片 碘液 染色
B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清水 溶解叶绿素
C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生理盐水 保持细胞形态
D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高锰酸钾溶液 与维生素C反应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A、观察酵母菌临时装片可用碘液染色,这样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A不符合题意;
B、叶绿素不溶于水,B符合题意;
C、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用生理盐水来保持细胞形态,C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c能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可用高锰酸钾与维生素C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酒精能溶解叶绿素: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16.(2018·开封模拟)种子能够呼吸吗?生物小组将萌发和煮熟的小麦种子分别装入甲、乙两瓶中,放到温暖地方一天后进行如图所示的检验,结论与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如图的甲瓶、乙瓶是一组对照实验的现象
B.选择等量的种子是为了控制变量
C.甲瓶的蜡烛熄灭说明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D.结论是甲瓶的蜡烛熄灭、乙瓶的蜡烛燃烧
【答案】D
【知识点】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AB、甲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种子能否进行呼吸作用,其他条件应该相同,选择等量的种子是为了控制变量,乙瓶是为了设置对照,AB不符合题意;
C、甲瓶中是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在甲瓶里,蜡烛熄灭说明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C不符合题意;
D、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天后,里面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消耗了,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蜡烛会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作用是在活细胞中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一小部分转化为热量散失,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二、填空题
17.右图是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及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瓶内是潮湿的将要萌发的种子,密封完好的塑料袋内是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
(1)实验开始,将装置从阴凉处移到阳光下,由于温度升高,瓶内种子的    增强。使得    浓度加大,这种物质扩散到塑料罩内后,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增强。
(2)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在塑料罩内壁上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来自植物的    (填某种生理活动)。
(3)如果将瓶内的玻璃管口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将    (填“增强”或“减弱”),原因分别是    ;   
【答案】呼吸作用;二氧化碳;蒸腾作用;减弱;缺氧导致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弱;二氧化碳减少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1)装置从阴凉处移到阳光下,由于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加强,使瓶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加大,扩散到塑料罩内后,可使光合作用的原料大大的增加,光合作用得到了加强.
(2)在塑料罩内壁上出现小水珠,此装置排出了来自土壤中的水分的可能性,这些小水珠是植物的蒸腾作用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3)将瓶内的玻璃管口堵塞以后,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和种子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都彼此无法进入,导致双方因缺乏原料而减弱.
故答案为:(1)呼吸作用;二氧化碳(2)蒸腾作用(3)减弱;缺氧导致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弱,提供给植物的二氧化碳减少,所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减弱.(或氧气与二氧化碳不流通,所以种子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均因缺乏所需的原料导致减弱)(意思表述正确即可得分)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通过实验现象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原料、产物进行探究的实验题.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是植物的三大生理活动,要熟练掌握,能够对各种实验现象探究的问题做出正确判断.
18.(7分)根据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式子中a表示    b表示    。
(2)光合作用需要的水是    吸收的,需要的二氧化碳从    进入细胞。
(3)生物圈已经受到碳氧平衡失调的威胁,主要原因是    的排放量大量增加、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的大量的破坏等。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谈谈你的看法(至少两条)。    ;    。
【答案】叶绿体;氧;根;气孔;二氧化碳;要寻求国际合作;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1)、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其反应式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分是通过根吸收来的,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但是随着人类的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环境的破坏,植被的减少,生物圈已经受到碳氧平衡失调的威胁,为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寻求国际合作,呼吁人们注意环保,低碳生活,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等.
故答案为:(1)、叶绿体;氧 (2)、根;气孔(3)、二氧化碳;措施:要寻求国际合作,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分析作答.熟练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及意义,注重环保.
19.(2018·商丘模拟)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吸收氧气分解   ,释放   。
【答案】有机物;能量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生物的呼吸作用是把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进行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实质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线粒体内的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故答案为:有机物;能量
【分析】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氧气+有机物→二氧化碳+水+能量.
三、实验探究题
20.(2018·开封模拟)图甲,智能温室大棚内的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能自动控制,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图乙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水珠,这些水珠部分来自于植物的   作用.
(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点.
(3)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植物A、植物B中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量较大的植物是   .
(4)绿叶光合作用的有机物通过   (填“导管”或“筛管”)运输.
(5)要提高大棚内作用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点)
【答案】(1)蒸腾
(2)d
(3)A
(4)筛管
(5)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降温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筛管及其对有机物的运输;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因此,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部分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还有部分来自土壤水分的蒸发;
(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必须使植物A和植物B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d点;
(3)从图乙中看出,当光照强度为f时,植物A和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A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等于植物B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A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小,表明植物A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强度,因此,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多于植物B;
(4)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分、无机盐就是由叶脉里的导管运输到叶肉细胞里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也是通过叶脉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的;
(5)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就越少,所以夜间适当的降低大棚里的温度是为了减弱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消耗,以提高大棚里蔬菜的产量,因此要提高大棚内作用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降温。
【分析】(1)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2)图中,a和b的光照强度是0,二氧化碳吸收量是负值,表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c和d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是0,表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e点植物A、植物B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二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相等.
21.(2021·襄城模拟)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的溶液颜色可随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由蓝变绿再变黄。某同学为探究光照强度对某种水草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将BTB的溶液配制成浅绿色,然后将等量的浅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试管内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试管内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水草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距日光灯的 距离(厘米) 20 遮光 100 80 60 40 20
1小时后试管中 溶液的颜色 浅绿色 A 浅黄色 黄绿色 浅绿色 浅蓝色 蓝色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表中A代表的颜色为   (选填“浅绿色”或“黄色”或“蓝色”)。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   。
(2)实验结果表明,水草距日光灯的距离为   厘米时,光合作用最强。除检测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外,该实验还可以检测   或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来表示水草光合作用强度。
(3)1小时后,5号试管中溶液的颜色与1号试管中溶液的颜色相同,也是浅绿色,说明5号试管中水草光合作用强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答案】(1)光照强度;黄色;2号试管的水草在无光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浓度高
(2)20;氧气
(3)等于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1)某同学为探究光照强度对某种水草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该实验研究的变量是光照强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BTB的溶液配制成浅绿色,然后将等量的浅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试管内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试管内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根据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的溶液颜色可随其中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由蓝变绿再变黄的性质可知,本实验中,1小时后2号试管的溶液A代表颜色是黄色,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2号试管中水草只进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浓度高。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而光在此过程中起到动力的作用,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旺盛,反之则反。而光源与水草间的距离与光照强度有关,因此该实验中,影响水草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7号试管中水草距日光灯的距离最近为20厘米,因此7号试管中水草光合作用最强,二氧化碳浓度低,表中B代表的颜色为蓝色。除检测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外,该实验还可以检测氧气或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来表示水草光合作用强度。
(3)根据在其所处的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即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仍然是浅绿色。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2.(2019·襄城期中)科学探究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图甲所示的装置,图乙为C装置叶片在晴朗的夏季一天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1)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甲中的叶片先进行了暗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图甲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   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一段时间后,抽取B装置中的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   ,原因是   。
(4)D装置弯玻璃管中红墨水的移动方向是   (填“向左”“向右”或“不动”)。图乙中的曲线   与D装置内叶片的生理活动相对应。
(5)对图甲C装置中的叶片进行脱水称重,欲使其质量最大,结合图乙中的曲线应选择   点左右摘取叶片。
【答案】(1)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水、光、二氧化碳
(3)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吸作用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4)向左;Ⅱ
(5)18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解:(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甲中的叶片先进行了暗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2)图甲中,A叶片割断主叶脉,导管被切断,这样A叶片的前端部分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因此,A叶片割断处的前端和后端部分就形成以水为惟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B叶片和C叶片,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是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C叶片和D叶片,唯一不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是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因此,图甲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水、光、二氧化碳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3)B装置中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一段时间后,抽取B装置中的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呼吸作用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4)D装置中叶片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释放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导致D装置中气体减少,气压降低.因此D装置弯玻璃管中红墨水的移动方向是向左(填写向左、向右或者不动);图乙中,曲线Ⅰ主要在6~18点有光时进行,因此曲线Ⅰ表示光合作用;曲线Ⅱ在0~24点都能进行,因此曲线Ⅱ表示呼吸作用.D装置内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图乙中的曲线Ⅱ与D装置内叶片的生理活动相对应;(5)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制造的有机物越多,叶片脱水后质量越大,因此,“对图甲C装置中的叶片进行脱水称重,欲使其质量最大”,结合图乙中的曲线应选择18点左右摘取叶片。
【分析】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下: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场所 含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条件 在光下才能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物质转化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转化 将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23.(2019·许昌模拟)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为了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释放的气体成分,设置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甲装置中有一株长势良好的绿色植物)。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要想使实验成功,得到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需将甲乙两个装置一同放在   环境中,否则会因为绿色植物进行   而影响实验结论。
(2)经过7小时后,轻轻挤压甲装置的塑料袋,发现澄清的石灰水   ,挤压乙装置的塑料袋,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该实验说明绿色植物   。
(3)如果在甲装置中放入一只小白鼠,拔掉连通管,扎紧袋口。要想让这只小白鼠在短期内存活,必须把这一装置放在   环境中,原因是小白鼠的存活需要植物在该环境条件下产生的   。
【答案】(1)黑暗;光合作用
(2)变浑浊;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光照;氧气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解:(1)要使该实验效果明显,本装置应放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以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影响了呼吸作用的效果。图中有澄清的石灰水,而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本装置的实验目的是可以探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2)过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会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如果在袋中放入一只小白鼠,拔掉连通管,扎紧袋口,则可以用来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小白鼠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须有光,因此必须把这一装置放在光照的条件才能进行。
【分析】1、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糖类)+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2、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场所:叶绿体,条件:光,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四、综合题
24.(2019·河南)小麦是人类的主粮之一,在我国北方广泛种植。河南是全国小麦第一生产大省,被誉为“中原粮仓”。
(1)面粉主要来自小麦种子的   ,可用来制作面包、馒头等食物。
(2)图l为小麦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小麦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经   运输到种子内储存。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   ]   。
(3)某科研团队测量了不同光照强度下,密闭容器内小麦叶片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结果如图2所示(忽略其他因素的影响)。分析曲线可知: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的点是   点;当光照强度为   lx时,小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最多。
(4)叶锈病是危害小麦生长的常见病害。小麦的抗锈病和易感染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一株抗锈病小麦,经自花传粉后收获种子,由这些种子长成的植株中,有抗锈病的,也有易感染锈病的。据此判断   为显性性状,亲代植株的基因组成为   (用R表示显性基因、r表示隐性基因)。
【答案】(1)胚乳
(2)筛管;③;叶绿体
(3)B;3250
(4)抗锈病;Rr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筛管及其对有机物的运输;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1)小麦种子子叶一片,属于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所以面粉主要来源于小麦种子结构中的胚乳部分。(2)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可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③叶绿体。(3)据图2可见:图中B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当光照强度为3250lx时,小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最多。(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现有一株抗锈病小麦,经自花传粉后收获种子,由这些种子长成的植株中,有抗锈病的,也有易感染锈病的。据此判断抗锈病为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Rr)。
【分析】识图:图1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
图2中,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称为光补偿点;D点为光饱和点,D点以上,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加强。
1、小麦种子的结构由种皮、胚、胚乳三部分组成。胚有子叶(1片)、胚芽、胚轴、胚根等结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
2、植物体内通过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通过筛管运输有机物。
3、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25.(2021·襄城模拟)奶油草莓是草莓的一种,品种名为“章姬”,是一种较好的草莓品种,原本就有一股奶香味。果型常圆锥形,大如鸡蛋,果肉软多汁,味甜,吃起来实心味美,水嫩多汁,深得草莓一族的青睐。襄城县茨沟乡高速公路两边种植的“奶油草莓”誉满襄城,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茨沟草莓多采用温室大棚附地膜栽培,春节前后即可上市(如图1)。请联系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草莓播种通常采用地膜覆盖,其目的是   ,促进种子的萌发。
(2)果实慢慢成熟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它们是通过植株根尖的   区吸收的,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3)如图2是某温室从0点开始持续密封24小时,测得的温室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曲线AB段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是   ;曲线BC段下降的原因是   。
【答案】(1)提高(地表)温度
(2)成熟;蒸腾作用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大量氧气;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根尖的结构及功能;光合作用的意义;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草莓播种后通常采用地膜覆盖,其目的是提高(地表)温度,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2)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或根毛区)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约99%)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果实慢慢成熟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它们主要通过植株根尖的成熟区(或根毛区)吸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3)图2是某温室从16点开始持续密封24小时,测得的温室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凌晨6时太阳升起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持续到傍晚,即图中的AB段,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大量氧气;从傍晚太阳落下到底二天凌晨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即图中的BC段,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分析】1、种子萌发的条件: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2、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6-18点光照强度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氧气,0-6点级18-24点,光照强度弱,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26.(2018·开封模拟)图甲,智能温室大棚内的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能自动控制,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图乙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水珠,这些水珠部分来自于植物的   作用.
(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点.
(3)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植物A、植物B中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量较大的植物是   .
(4)绿叶光合作用的有机物通过   (填“导管”或“筛管”)运输.
(5)要提高大棚内作用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点)
【答案】(1)蒸腾
(2)d
(3)A
(4)筛管
(5)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降温
【知识点】筛管及其对有机物的运输;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1)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因此“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部分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还有部分来自土壤水分的蒸发.(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必须使植物A和植物B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d点.(3)从图乙中看出,当光照强度为f时,植物A和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A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等于植物B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A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小,表明植物A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强度.因此“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多于植物B.(4)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分、无机盐就是由叶脉里的导管运输到叶肉细胞里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也是通过叶脉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的.(5)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就越少,所以夜间适当的降低大棚里的温度是为了减弱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消耗,以提高大棚里蔬菜的产量.因此要提高大棚内作用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降温.
故答案为:(1)蒸腾(2)d(3)A(4)筛管(5)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降温
【分析】1、识图:图乙中,a、b光照强度是0,二氧化碳吸收量是负值,表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c、d二氧化碳吸收量是0,表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e点植物A、植物B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二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相等。
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3、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如下: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场所 含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条件 在光下才能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物质转化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转化 将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27.(2018·高阳模拟)玉米是我国北方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现在广泛种植的是叶片紧凑型杂交玉米,大大提高了玉米产量。
(1)玉米种子中的淀粉主要储存种子的   内。
(2)紧凑型玉米的叶片与茎的夹角小,克服了平展型玉米植株间互相遮光的缺点,因而提高了玉米的   效率,合成更多有机物。
(3)玉米的生长期间需要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其中一小部分的水用于玉米的生命活动,而绝大部分水则用于玉米植株的   作用。
(4)玉米的花是单性花,开花后经过     两个过程,形成果实(种子)。
【答案】(1)胚乳
(2)光合作用
(3)蒸腾作用
(4)传粉、受精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传粉及其类型;植物受精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都包括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 。由此看出种子中的胚将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所以胚是植物幼小的生命体 。
(2)紧凑型玉米的叶片与茎的夹角小,克服了平展型玉米植株间互相遮光的缺点,因而提高了玉米的光合作用效率 。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 。紧凑型玉米能够高产,除了充足的水肥条件外,种植还应该合理密植 。
(3)植物体内水的散失,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进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根部吸收的水除一小部分供玉米的生命活动利用外,绝大部分用于玉米植株的蒸腾作用 。
(4)单性花分为雄花和雌花,玉米的花是单性花,开花后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这两个重要的过程,才能形成果实(种子) 。
故答案为: (1). 胚 (2). 光合作用 (3). 蒸腾 (4). 传粉、受精。
【分析】种子分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两种,它们都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组成;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子叶吸收或转运营养物质给胚芽、胚根和胚轴,所以,胚是新生植物体的幼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一朵花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花蕊,包括雌蕊和雄蕊,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一朵花开发之后必须完成传粉与受精,才能发育成果实.
28.(2018·河南模拟)植物种子萌发成幼苗后,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制造有机物,在满足植物自身需求的同时,也为生物圈中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1)图甲是花生叶片的结构示意图,与②细 胞相比,①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   。
(2)图乙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花生幼苗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的相对含量图。d点产生的原因与甲图中结构   (填数字)的部分关闭有关,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   。一天内花生幼苗有机物积累最少和最多的点分别是乙图中的   和   (填字母)。
【答案】(1)没有叶绿体
(2)④;呼吸作用;b;f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甲图中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肉,③是叶脉,④是气孔。(1)图甲是花生叶片的结构示意图,与②细胞相比,①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没有叶绿体,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d点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减少,是因为中午温度过高导致甲图中④气孔一部分关闭,这样有利于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防止发生萎蔫现象。f点,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最多,b点,植物进行了一晚上的呼吸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最少。
故答案为:(1)没有叶绿体;(2)④;呼吸作用;b;f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表皮:它们都属于保护组织.其外壁有一层透明、不易透的角质层.
气孔:它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有些像栅栏,叫做栅栏组织,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有些像海绵,叫做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所以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向下运送有机物,因此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29.(2021·河南)早在2017年1月10日,我国农业部就已正式批准对“开封县花生”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1)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花生油主要来自种子结构中的   。
(2)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无机盐主要通过根尖的   吸收。
(3)花生植株开花后追施氮肥,能否增加产量呢?将试验田中的花生植株均分为若干组,并给予不同施氨量。两周后,同时测量各组1小时每平方米叶片中有机物积累量,结果如图所示。
①由图中曲线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施氮量越高,有机物积累量越多。当施氮量超过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机物积累量反而下降。可见,合理施用氮肥能提高有机物的积累量,增加产量。
②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经测定,H点时叶片气孔张开程度最大,请从这一角度分析此时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原因   。
【答案】(1)子叶
(2)成熟区(或根毛)
(3)120;H点时叶片气孔张开程度最大,进入叶片的二氧化碳最多,可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原料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根尖的结构及功能;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1)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子叶两片,储存营养物质,所以花生油主要来自种子结构中的子叶。
(2)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成熟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3)①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是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通过分析图可知,植物的生活需要含氮的无机盐,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含氮无机盐的增加,有机物积累量越多,但是超过一定的限度,有机物的积累量越少。因此,由图中曲线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施氮量越高,有机物积累量越多。当施氮量超过120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机物积累量反而下降。
②气孔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气孔的大小受保卫细胞的控制,气孔是气体进出和水分散失的门户,同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气孔关闭,通过气孔进入的二氧化碳减少,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所以经测定,H点时叶片气孔张开程度最大,从这一角度分析此时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原因H点时叶片气孔张开程度最大,进入叶片的二氧化碳最多,可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原料。
【分析】(1)双子叶植物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单子叶植物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
(2)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①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根冠由多层松散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较不规则,外层细胞常粘液化,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
②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
③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细胞明显伸长且没有根毛.,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④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细胞向外突起 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3)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30.(2021·河南)有研究表明,运动不仅能提高身体机能,还能促进海马体神经元的生成,进而改善记忆力。(注:海马体位于大脑底部)
(1)运动能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简称BDNF)的分泌。BDNF可以促进神经元生成,如图所示。a表示细胞的分裂和   过程。此过程中,细胞吸收的营养物质一部分参与细胞的   作用,释放能量;另一部分转变成组成细胞的物质。
(2)新的神经元主要通过   (填“①”或“②”)与其他神经元建立联系,形成复杂的网络,这个网络是人体内信息传递和处理的结构基础。
(3)运动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4)跑步时如何躲避障碍物呢?障碍物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后,物像信息由   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通过   传给大脑,大脑下达的指令传到肌肉,肌肉收缩并牵动骨绕   活动,完成躲避动作。
【答案】(1)分化;呼吸
(2)②
(3)反射
(4)视网膜;视觉神经;关节
【知识点】细胞分化成组织;呼吸作用的实质;视觉的形成;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1)在a过程中,细胞的数量增多,同时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也发生差异性的变化,则a表示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则细胞吸收的营养物质一部分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
(2)图中的①是细胞体,②是突起,突起有树突和轴突两种,树突的作用是接受其他神经元轴突传来的冲动并传给细胞体;轴突的作用是接受外来刺激,再由细胞体传出。人体内各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都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接触,形成复杂的网络,因此新的神经元主要通过②突起与其他神经元建立联系。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4)视网膜中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视网膜所得到的视觉信息,经视觉神经传送到大脑。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因此障碍物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后,物像信息由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大脑下达的指令传到肌肉,肌肉收缩并牵动骨绕关节活动,完成躲避动作。
【分析】(1)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2)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这种能传导的兴奋叫作神经冲动。
(3)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31.(2018·内乡模拟)某农科所为了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因素,在大棚内种植了玉米、大豆等多种作物,如果紧闭的大棚内(温度恒定)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   ,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   ;
(2)经过一昼夜,大棚内植物积累的有机物会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据图分析原因是:   .
【答案】(1)BD;D
(2)增加;E点CO2含量低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紧闭的大棚内CO
2浓度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只进行呼吸作用;当紧闭的大棚内CO
2浓度下降时,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图中B点和D点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1)由大棚内(温度恒定)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图可知:B点二氧化碳相对含量最高,说明该植物从B点之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同样道理D点时,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因此B点和D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2)经过一昼夜,E点CO2含量低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因此经过一昼夜后,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增加。
【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区 别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气 体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 吸收氧,放出二氧化碳
部 位 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在所有活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
条 件 在有光时才能进行(白天)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白天、晚上)
原 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 物 有机物和氧 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实质)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 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分解的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所需的二氧化碳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32.(2018·河南模拟)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组成及发育过程,根据学习的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种植大部分作物的时候,不能过于频繁的浇水,否则会影响   ,导致作物死亡,在最尖的结构中,水和无机盐是通过   吸收的。
(2)作物能不断的向上生长,原因是芽尖的   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
(3)在c的结构中,最重要的结构是   ,它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4)e中的种皮是由图d中的[   ]发育面来的。
(5)为在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上图植物新个体,可以采用   技术。
【答案】(1)根的呼吸作用;成熟区
(2)生长点
(3)雌蕊和雄蕊
(4)③
(5)组织培养
【知识点】花的结构;根尖的结构及功能;芽的结构及其发育;组织培养;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植物根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过度浇水使土壤中水过多,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使土壤中的空气减少,植物的根无法呼吸导致植物出现了萎蔫现象甚至死亡。因此在种植大部分作物的时候,不能过于频繁的浇水,否则会影响 根的呼吸作用,导致作物死亡;根尖的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此在根尖的结构中,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成熟区吸收的。
(2)作物能不断的向上生长,原因是1生长点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
(3)在c花的结构中,最重要的结构是雌蕊和雄蕊,合成花蕊,它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4)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从图中可知,e中的种皮是由图d中的③珠被发育而来的。
(5)组织培养的繁殖速度很快,因此为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上图植物新个体,可以采用组织培养技术。
【分析】图中,a根内的输导组织;b叶芽的结构:1生长点、2幼叶、3芽轴、4芽原基;c花的结构;d受精过程图:①花粉、②花粉管、③珠被、④子房壁;e种子.
1 / 1河南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6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密切联系
一、单选题
1.(2020·河南)种植花卉的过程中,下列几种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A.选取结构完整的种子播种——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B.给花卉合理施肥——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
C.移栽幼苗时,根部带有土坨——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D.利用无性生殖方式培育花卉——快速繁殖并保留母体优良性状
2.(2020·河南)下图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暗处理的目的是为了转运和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叶片部分遮光处理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
C.水浴加热过程中,小烧杯内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
D.滴加碘液染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变成蓝色
3.(2021·襄城模拟)下列有关农业生产实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施加有机肥能为蔬菜提供充足的有机物
B.摘除棉花顶芽目的是抑制侧芽发育成枝条
C.初春播种进行地膜覆盖可促进种子的萌发
D.移栽果树时去掉部分枝叶目的是降低光合作用
4.(2018·内乡模拟)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B.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C.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D.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5.(2018·内乡模拟)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生长的环境相适应的。某地区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下表。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项目 表面积(mm2) 表皮厚度(mm)
甲型叶 292 14
乙型叶 144 24
A.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B.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C.甲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
D.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
6.(2018·河南模拟)以下实验的生物材料都具有生物活性,实验过程中的其他条件均适宜。根据下列四个实验装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一中塑料袋上的水珠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B.利用图二实验装置图,可以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
C.图三中产生的气体不需要进一步验证就能确定是氧气
D.图四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萌发的种子产生了二氧化碳
7.(2018·禹州模拟)2018年“6 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低碳减排 绿色生活”绿色会把我们的家园装扮的更加美丽,下列哪项不是植树造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目的(  )
A. 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B.为人类提充足的木材
C.调节气候 D.净化空气
8.(2018·商丘模拟)“飞流直下三千尺”是自然现象,而植物体内的水则自下而上移动,植物体内的水向高处移动的动力来自(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太阳辐射 D.蒸腾作用
9.(2019·许昌模拟)柔嫩的小草不能承受你沉重的脚步。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无法吸收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10.(2018·内乡模拟)某农科院在进行大白菜丰产实验时,种出的大白菜每棵都重约4kg,请问大白菜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物
C.土壤中的有机物
D.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11.(2018·内乡模拟)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研究豌豆种子萌发过程的温度变化。在A~D四幅坐标图中,能表达实验结果的是 (  )
A. B.
C. D.
12.(2018·开封模拟)种子能够呼吸吗?生物小组将萌发和煮熟的小麦种子分别装入甲、乙两瓶中,放到温暖地方一天后进行如图所示的检验,结论与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如图的甲瓶、乙瓶是一组对照实验的现象
B.选择等量的种子是为了控制变量
C.甲瓶的蜡烛熄灭说明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D.结论是甲瓶的蜡烛熄灭、乙瓶的蜡烛燃烧
13.(2018·开封模拟)人们常将果疏放入冰箱冷藏,其主要原因是(  )
A.低温能杀死细菌
B.低温降低果疏的蒸腾作用
C.低温抑制果疏的呼吸作用,有机物消耗少
D.低温抑制果疏的光合作用
14.(2018·商丘模拟)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是(  )
A.所有绿色细胞 B.所有非绿色细胞
C.所有活细胞 D.所有植物细胞
15.(2018·高阳模拟)试剂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不能很好地达到使用目的的是(  )
实验名称 所用试剂 使用目的
A 观察酵母菌临时装片 碘液 染色
B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清水 溶解叶绿素
C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生理盐水 保持细胞形态
D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高锰酸钾溶液 与维生素C反应
A.A B.B C.C D.D
16.(2018·开封模拟)种子能够呼吸吗?生物小组将萌发和煮熟的小麦种子分别装入甲、乙两瓶中,放到温暖地方一天后进行如图所示的检验,结论与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如图的甲瓶、乙瓶是一组对照实验的现象
B.选择等量的种子是为了控制变量
C.甲瓶的蜡烛熄灭说明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D.结论是甲瓶的蜡烛熄灭、乙瓶的蜡烛燃烧
二、填空题
17.右图是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及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瓶内是潮湿的将要萌发的种子,密封完好的塑料袋内是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
(1)实验开始,将装置从阴凉处移到阳光下,由于温度升高,瓶内种子的    增强。使得    浓度加大,这种物质扩散到塑料罩内后,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增强。
(2)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在塑料罩内壁上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来自植物的    (填某种生理活动)。
(3)如果将瓶内的玻璃管口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将    (填“增强”或“减弱”),原因分别是    ;   
18.(7分)根据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式子中a表示    b表示    。
(2)光合作用需要的水是    吸收的,需要的二氧化碳从    进入细胞。
(3)生物圈已经受到碳氧平衡失调的威胁,主要原因是    的排放量大量增加、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的大量的破坏等。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谈谈你的看法(至少两条)。    ;    。
19.(2018·商丘模拟)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吸收氧气分解   ,释放   。
三、实验探究题
20.(2018·开封模拟)图甲,智能温室大棚内的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能自动控制,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图乙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水珠,这些水珠部分来自于植物的   作用.
(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点.
(3)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植物A、植物B中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量较大的植物是   .
(4)绿叶光合作用的有机物通过   (填“导管”或“筛管”)运输.
(5)要提高大棚内作用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点)
21.(2021·襄城模拟)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的溶液颜色可随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由蓝变绿再变黄。某同学为探究光照强度对某种水草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将BTB的溶液配制成浅绿色,然后将等量的浅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试管内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试管内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水草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距日光灯的 距离(厘米) 20 遮光 100 80 60 40 20
1小时后试管中 溶液的颜色 浅绿色 A 浅黄色 黄绿色 浅绿色 浅蓝色 蓝色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表中A代表的颜色为   (选填“浅绿色”或“黄色”或“蓝色”)。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   。
(2)实验结果表明,水草距日光灯的距离为   厘米时,光合作用最强。除检测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外,该实验还可以检测   或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来表示水草光合作用强度。
(3)1小时后,5号试管中溶液的颜色与1号试管中溶液的颜色相同,也是浅绿色,说明5号试管中水草光合作用强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22.(2019·襄城期中)科学探究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图甲所示的装置,图乙为C装置叶片在晴朗的夏季一天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1)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甲中的叶片先进行了暗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图甲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   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一段时间后,抽取B装置中的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   ,原因是   。
(4)D装置弯玻璃管中红墨水的移动方向是   (填“向左”“向右”或“不动”)。图乙中的曲线   与D装置内叶片的生理活动相对应。
(5)对图甲C装置中的叶片进行脱水称重,欲使其质量最大,结合图乙中的曲线应选择   点左右摘取叶片。
23.(2019·许昌模拟)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为了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释放的气体成分,设置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甲装置中有一株长势良好的绿色植物)。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要想使实验成功,得到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需将甲乙两个装置一同放在   环境中,否则会因为绿色植物进行   而影响实验结论。
(2)经过7小时后,轻轻挤压甲装置的塑料袋,发现澄清的石灰水   ,挤压乙装置的塑料袋,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该实验说明绿色植物   。
(3)如果在甲装置中放入一只小白鼠,拔掉连通管,扎紧袋口。要想让这只小白鼠在短期内存活,必须把这一装置放在   环境中,原因是小白鼠的存活需要植物在该环境条件下产生的   。
四、综合题
24.(2019·河南)小麦是人类的主粮之一,在我国北方广泛种植。河南是全国小麦第一生产大省,被誉为“中原粮仓”。
(1)面粉主要来自小麦种子的   ,可用来制作面包、馒头等食物。
(2)图l为小麦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小麦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经   运输到种子内储存。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   ]   。
(3)某科研团队测量了不同光照强度下,密闭容器内小麦叶片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结果如图2所示(忽略其他因素的影响)。分析曲线可知: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的点是   点;当光照强度为   lx时,小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最多。
(4)叶锈病是危害小麦生长的常见病害。小麦的抗锈病和易感染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一株抗锈病小麦,经自花传粉后收获种子,由这些种子长成的植株中,有抗锈病的,也有易感染锈病的。据此判断   为显性性状,亲代植株的基因组成为   (用R表示显性基因、r表示隐性基因)。
25.(2021·襄城模拟)奶油草莓是草莓的一种,品种名为“章姬”,是一种较好的草莓品种,原本就有一股奶香味。果型常圆锥形,大如鸡蛋,果肉软多汁,味甜,吃起来实心味美,水嫩多汁,深得草莓一族的青睐。襄城县茨沟乡高速公路两边种植的“奶油草莓”誉满襄城,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茨沟草莓多采用温室大棚附地膜栽培,春节前后即可上市(如图1)。请联系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草莓播种通常采用地膜覆盖,其目的是   ,促进种子的萌发。
(2)果实慢慢成熟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它们是通过植株根尖的   区吸收的,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3)如图2是某温室从0点开始持续密封24小时,测得的温室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曲线AB段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是   ;曲线BC段下降的原因是   。
26.(2018·开封模拟)图甲,智能温室大棚内的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能自动控制,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图乙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水珠,这些水珠部分来自于植物的   作用.
(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点.
(3)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植物A、植物B中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量较大的植物是   .
(4)绿叶光合作用的有机物通过   (填“导管”或“筛管”)运输.
(5)要提高大棚内作用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点)
27.(2018·高阳模拟)玉米是我国北方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现在广泛种植的是叶片紧凑型杂交玉米,大大提高了玉米产量。
(1)玉米种子中的淀粉主要储存种子的   内。
(2)紧凑型玉米的叶片与茎的夹角小,克服了平展型玉米植株间互相遮光的缺点,因而提高了玉米的   效率,合成更多有机物。
(3)玉米的生长期间需要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其中一小部分的水用于玉米的生命活动,而绝大部分水则用于玉米植株的   作用。
(4)玉米的花是单性花,开花后经过     两个过程,形成果实(种子)。
28.(2018·河南模拟)植物种子萌发成幼苗后,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制造有机物,在满足植物自身需求的同时,也为生物圈中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1)图甲是花生叶片的结构示意图,与②细 胞相比,①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   。
(2)图乙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花生幼苗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的相对含量图。d点产生的原因与甲图中结构   (填数字)的部分关闭有关,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   。一天内花生幼苗有机物积累最少和最多的点分别是乙图中的   和   (填字母)。
29.(2021·河南)早在2017年1月10日,我国农业部就已正式批准对“开封县花生”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1)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花生油主要来自种子结构中的   。
(2)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无机盐主要通过根尖的   吸收。
(3)花生植株开花后追施氮肥,能否增加产量呢?将试验田中的花生植株均分为若干组,并给予不同施氨量。两周后,同时测量各组1小时每平方米叶片中有机物积累量,结果如图所示。
①由图中曲线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施氮量越高,有机物积累量越多。当施氮量超过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机物积累量反而下降。可见,合理施用氮肥能提高有机物的积累量,增加产量。
②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经测定,H点时叶片气孔张开程度最大,请从这一角度分析此时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原因   。
30.(2021·河南)有研究表明,运动不仅能提高身体机能,还能促进海马体神经元的生成,进而改善记忆力。(注:海马体位于大脑底部)
(1)运动能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简称BDNF)的分泌。BDNF可以促进神经元生成,如图所示。a表示细胞的分裂和   过程。此过程中,细胞吸收的营养物质一部分参与细胞的   作用,释放能量;另一部分转变成组成细胞的物质。
(2)新的神经元主要通过   (填“①”或“②”)与其他神经元建立联系,形成复杂的网络,这个网络是人体内信息传递和处理的结构基础。
(3)运动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4)跑步时如何躲避障碍物呢?障碍物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后,物像信息由   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通过   传给大脑,大脑下达的指令传到肌肉,肌肉收缩并牵动骨绕   活动,完成躲避动作。
31.(2018·内乡模拟)某农科所为了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因素,在大棚内种植了玉米、大豆等多种作物,如果紧闭的大棚内(温度恒定)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   ,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   ;
(2)经过一昼夜,大棚内植物积累的有机物会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据图分析原因是:   .
32.(2018·河南模拟)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组成及发育过程,根据学习的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种植大部分作物的时候,不能过于频繁的浇水,否则会影响   ,导致作物死亡,在最尖的结构中,水和无机盐是通过   吸收的。
(2)作物能不断的向上生长,原因是芽尖的   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
(3)在c的结构中,最重要的结构是   ,它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4)e中的种皮是由图d中的[   ]发育面来的。
(5)为在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上图植物新个体,可以采用   技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植物的无性生殖;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解析】【解答】A.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自身条件,而选取结构完整的种子播种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所以A措施与其目的一致。
B.给花卉合理施肥可以适当补充植物所需的无机盐,利于植物生长,所以B措施与其目的一致。
C.移栽幼苗时根部带有土坨可以避免损伤幼根与根毛,不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所以C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
D.通过无性生殖方式培育花卉,有利于快速繁殖并保留母体优良性状,所以D措施与其目的一致。
【分析】(1)种子的萌发的条件包括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其中自身条件有胚是完整的、胚有活力、不在休眠期、有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2)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中无机物有水和无机盐。(3)植物主要通过根吸收水分。(4)无性生殖是指不经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无性生殖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变异小、利于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2.【答案】D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A.把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以免影响实验结果,正确。
B.将叶的一部分进行遮光处理,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为了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正确。
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正确。
D.滴加碘液染色后,叶片的不遮光部分变成蓝色,因为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芽的类型;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施加有机肥是为蔬菜提供无机盐,A不符合题意。
B.如果摘除顶芽,侧芽会很快就发育成枝条。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原理,对作物、果树、花卉等进行整枝、打杈或摘心,调整顶芽和侧芽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作物和果树产量以及花卉的观赏价值。所以摘除棉花顶芽目的是促进侧芽发育成枝条,B不符合题意。
C.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初春播种进行地膜覆盖可提高温度,促进种子的萌发,C符合题意。
D.移栽树木时去掉部分枝叶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有机肥料亦称“农家肥料”。凡以有机物质(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作为肥料的均称为有机肥料,包括人粪尿、厩肥、堆肥、绿肥、饼肥、沼气肥等。具有种类多、来源广、肥效较长等特点。有机肥料所含的营养元素多呈有机状态,作物难以直接利用,经微生物作用,缓慢释放出多种营养元素,源源不断地将养分供给作物。施用有机肥料能改善土壤结构,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力。
2、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
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的根毛,植物移栽时易损伤幼根和根毛,使根的吸水能力下降。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4.【答案】D
【知识点】水对植物的作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把由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如图,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分了三个部分:黑暗、光照、黑暗,分析图形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体是中间部分是蒸腾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
故答案为:D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通过气孔使水分蒸发的过程.但是,蒸腾作用也为植物根系提供了强大的蒸腾拉力,使得水分能够运输到高大的乔木顶端.
蒸腾作用本身是散失水分,但是有利于吸收水分.
5.【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叶片表面积大有利于增大光合作用,叶片表面积小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叶片厚有利于储存水分,有利于适应干旱环境。因此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6.【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A.而我们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所以探究实验我们设计对照时应有唯一变量--有无叶.同时我们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如图用塑料袋将植物连同盆土一同罩住,这样塑料袋内壁的水珠是否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就不能确定,因为把花盆中的土壤也扎在里面,水蒸气有可能来自土壤中的水分,A不符合题意;
B.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图,可以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B符合题意;
C.氧气有助燃的性质,C装置中试管内收集的气体能够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复燃,说明装置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但是可产生的气体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才能确定是氧气,C不符合题意;
D.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加盖并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里面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消耗了,因此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图示中的四套装置是验证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的常用的经典实验装置,A装置略作改进可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水分;B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C装置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装置,D装置是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
7.【答案】B
【知识点】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解析】【解答】植树造林在防沙治沙、减少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的发生、保护农田、保持水土、维持碳-氧平衡、调节气候、发展生态经济等方面都有明显成效;为人类提供足够的木材不是植树造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目的。
故答案为:B
【分析】森林、草原等植被调节碳一氧平衡,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可称之为地球的“肺”,同时它们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因此,我们要爱护植被,保护植被。
8.【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此外蒸腾作用还可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
故答案为:D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9.【答案】C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小草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缝隙减少,土壤中的氧气减少,小草的根无法呼吸,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因此不能在草坪上行走,要保护小草。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糖类)+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在一定范同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显著加强。
10.【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白菜等植物体的构成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水属于无机物,而土壤中的无机盐(属于无机物)和有机物、空气中的氧气不参与有机物的制造。
故答案为:B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11.【答案】A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呼吸作用进行的条件是具有生命力的种子,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释放出的能量供给种子的各项生理活动的利用,同时一部分能量一部分一热的形式散失出来,所以甲瓶内的温度计会升高。乙瓶内的种子煮熟后,失去了生命力,无法进行呼吸作用,无热量散失,所以温度计不会升高。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体在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呼吸作用,以便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12.【答案】D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A、B甲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种子能否进行呼吸作用,其他条件应该相同,选择等量的种子是为了控制变量,乙瓶是为了设置对照,AB不符合题意;
C、甲瓶中是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在甲瓶里,蜡烛熄灭说明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C不符合题意;
D、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天后,里面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消耗了,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蜡烛会燃烧;
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3、正确区分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实验现象是在实验过程中人的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东西,如该实验中蜡烛的继续燃烧或熄灭。实验结果就是用实验得出的第一手资料,主要指实验数据。实验结论是指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概括、分析、推导得出的一个普遍事实或规律。
13.【答案】C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人们常将果蔬用保鲜袋封好放入冰箱冷藏.原因是低温抑制果疏的呼吸作用,有机物消耗少.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最大。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加强。储存果疏时适当降低温度,减缓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
14.【答案】C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生物体的所有活细胞在生命活动中都要消耗能量,细胞中的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作用是在活细胞中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一小部分转化为热量散失,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15.【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A、观察酵母菌临时装片可用碘液染色,这样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A不符合题意;
B、叶绿素不溶于水,B符合题意;
C、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用生理盐水来保持细胞形态,C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c能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可用高锰酸钾与维生素C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酒精能溶解叶绿素: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16.【答案】D
【知识点】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AB、甲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种子能否进行呼吸作用,其他条件应该相同,选择等量的种子是为了控制变量,乙瓶是为了设置对照,AB不符合题意;
C、甲瓶中是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在甲瓶里,蜡烛熄灭说明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C不符合题意;
D、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天后,里面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消耗了,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蜡烛会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作用是在活细胞中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一小部分转化为热量散失,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17.【答案】呼吸作用;二氧化碳;蒸腾作用;减弱;缺氧导致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弱;二氧化碳减少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1)装置从阴凉处移到阳光下,由于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加强,使瓶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加大,扩散到塑料罩内后,可使光合作用的原料大大的增加,光合作用得到了加强.
(2)在塑料罩内壁上出现小水珠,此装置排出了来自土壤中的水分的可能性,这些小水珠是植物的蒸腾作用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3)将瓶内的玻璃管口堵塞以后,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和种子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都彼此无法进入,导致双方因缺乏原料而减弱.
故答案为:(1)呼吸作用;二氧化碳(2)蒸腾作用(3)减弱;缺氧导致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弱,提供给植物的二氧化碳减少,所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减弱.(或氧气与二氧化碳不流通,所以种子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均因缺乏所需的原料导致减弱)(意思表述正确即可得分)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通过实验现象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原料、产物进行探究的实验题.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是植物的三大生理活动,要熟练掌握,能够对各种实验现象探究的问题做出正确判断.
18.【答案】叶绿体;氧;根;气孔;二氧化碳;要寻求国际合作;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1)、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其反应式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分是通过根吸收来的,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但是随着人类的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环境的破坏,植被的减少,生物圈已经受到碳氧平衡失调的威胁,为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寻求国际合作,呼吁人们注意环保,低碳生活,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等.
故答案为:(1)、叶绿体;氧 (2)、根;气孔(3)、二氧化碳;措施:要寻求国际合作,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分析作答.熟练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及意义,注重环保.
19.【答案】有机物;能量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生物的呼吸作用是把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进行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实质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线粒体内的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故答案为:有机物;能量
【分析】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氧气+有机物→二氧化碳+水+能量.
20.【答案】(1)蒸腾
(2)d
(3)A
(4)筛管
(5)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降温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筛管及其对有机物的运输;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因此,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部分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还有部分来自土壤水分的蒸发;
(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必须使植物A和植物B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d点;
(3)从图乙中看出,当光照强度为f时,植物A和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A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等于植物B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A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小,表明植物A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强度,因此,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多于植物B;
(4)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分、无机盐就是由叶脉里的导管运输到叶肉细胞里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也是通过叶脉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的;
(5)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就越少,所以夜间适当的降低大棚里的温度是为了减弱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消耗,以提高大棚里蔬菜的产量,因此要提高大棚内作用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降温。
【分析】(1)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2)图中,a和b的光照强度是0,二氧化碳吸收量是负值,表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c和d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是0,表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e点植物A、植物B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二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相等.
21.【答案】(1)光照强度;黄色;2号试管的水草在无光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浓度高
(2)20;氧气
(3)等于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1)某同学为探究光照强度对某种水草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该实验研究的变量是光照强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BTB的溶液配制成浅绿色,然后将等量的浅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试管内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试管内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根据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的溶液颜色可随其中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由蓝变绿再变黄的性质可知,本实验中,1小时后2号试管的溶液A代表颜色是黄色,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2号试管中水草只进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浓度高。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而光在此过程中起到动力的作用,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旺盛,反之则反。而光源与水草间的距离与光照强度有关,因此该实验中,影响水草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7号试管中水草距日光灯的距离最近为20厘米,因此7号试管中水草光合作用最强,二氧化碳浓度低,表中B代表的颜色为蓝色。除检测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外,该实验还可以检测氧气或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来表示水草光合作用强度。
(3)根据在其所处的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即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仍然是浅绿色。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2.【答案】(1)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水、光、二氧化碳
(3)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吸作用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4)向左;Ⅱ
(5)18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解:(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甲中的叶片先进行了暗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2)图甲中,A叶片割断主叶脉,导管被切断,这样A叶片的前端部分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因此,A叶片割断处的前端和后端部分就形成以水为惟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B叶片和C叶片,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是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C叶片和D叶片,唯一不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是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因此,图甲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水、光、二氧化碳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3)B装置中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一段时间后,抽取B装置中的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呼吸作用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4)D装置中叶片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释放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导致D装置中气体减少,气压降低.因此D装置弯玻璃管中红墨水的移动方向是向左(填写向左、向右或者不动);图乙中,曲线Ⅰ主要在6~18点有光时进行,因此曲线Ⅰ表示光合作用;曲线Ⅱ在0~24点都能进行,因此曲线Ⅱ表示呼吸作用.D装置内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图乙中的曲线Ⅱ与D装置内叶片的生理活动相对应;(5)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制造的有机物越多,叶片脱水后质量越大,因此,“对图甲C装置中的叶片进行脱水称重,欲使其质量最大”,结合图乙中的曲线应选择18点左右摘取叶片。
【分析】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下: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场所 含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条件 在光下才能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物质转化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转化 将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23.【答案】(1)黑暗;光合作用
(2)变浑浊;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光照;氧气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解:(1)要使该实验效果明显,本装置应放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以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影响了呼吸作用的效果。图中有澄清的石灰水,而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本装置的实验目的是可以探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2)过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会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如果在袋中放入一只小白鼠,拔掉连通管,扎紧袋口,则可以用来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小白鼠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须有光,因此必须把这一装置放在光照的条件才能进行。
【分析】1、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糖类)+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2、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场所:叶绿体,条件:光,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24.【答案】(1)胚乳
(2)筛管;③;叶绿体
(3)B;3250
(4)抗锈病;Rr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筛管及其对有机物的运输;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1)小麦种子子叶一片,属于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所以面粉主要来源于小麦种子结构中的胚乳部分。(2)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可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③叶绿体。(3)据图2可见:图中B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当光照强度为3250lx时,小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最多。(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现有一株抗锈病小麦,经自花传粉后收获种子,由这些种子长成的植株中,有抗锈病的,也有易感染锈病的。据此判断抗锈病为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Rr)。
【分析】识图:图1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
图2中,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称为光补偿点;D点为光饱和点,D点以上,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加强。
1、小麦种子的结构由种皮、胚、胚乳三部分组成。胚有子叶(1片)、胚芽、胚轴、胚根等结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
2、植物体内通过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通过筛管运输有机物。
3、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25.【答案】(1)提高(地表)温度
(2)成熟;蒸腾作用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大量氧气;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根尖的结构及功能;光合作用的意义;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草莓播种后通常采用地膜覆盖,其目的是提高(地表)温度,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2)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或根毛区)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约99%)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果实慢慢成熟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它们主要通过植株根尖的成熟区(或根毛区)吸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3)图2是某温室从16点开始持续密封24小时,测得的温室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凌晨6时太阳升起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持续到傍晚,即图中的AB段,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大量氧气;从傍晚太阳落下到底二天凌晨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即图中的BC段,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分析】1、种子萌发的条件: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2、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6-18点光照强度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氧气,0-6点级18-24点,光照强度弱,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26.【答案】(1)蒸腾
(2)d
(3)A
(4)筛管
(5)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降温
【知识点】筛管及其对有机物的运输;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1)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因此“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部分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还有部分来自土壤水分的蒸发.(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必须使植物A和植物B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d点.(3)从图乙中看出,当光照强度为f时,植物A和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A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等于植物B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A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小,表明植物A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强度.因此“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多于植物B.(4)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分、无机盐就是由叶脉里的导管运输到叶肉细胞里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也是通过叶脉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的.(5)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就越少,所以夜间适当的降低大棚里的温度是为了减弱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消耗,以提高大棚里蔬菜的产量.因此要提高大棚内作用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降温.
故答案为:(1)蒸腾(2)d(3)A(4)筛管(5)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降温
【分析】1、识图:图乙中,a、b光照强度是0,二氧化碳吸收量是负值,表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c、d二氧化碳吸收量是0,表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e点植物A、植物B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二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相等。
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3、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如下: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场所 含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条件 在光下才能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物质转化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转化 将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27.【答案】(1)胚乳
(2)光合作用
(3)蒸腾作用
(4)传粉、受精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传粉及其类型;植物受精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都包括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 。由此看出种子中的胚将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所以胚是植物幼小的生命体 。
(2)紧凑型玉米的叶片与茎的夹角小,克服了平展型玉米植株间互相遮光的缺点,因而提高了玉米的光合作用效率 。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 。紧凑型玉米能够高产,除了充足的水肥条件外,种植还应该合理密植 。
(3)植物体内水的散失,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进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根部吸收的水除一小部分供玉米的生命活动利用外,绝大部分用于玉米植株的蒸腾作用 。
(4)单性花分为雄花和雌花,玉米的花是单性花,开花后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这两个重要的过程,才能形成果实(种子) 。
故答案为: (1). 胚 (2). 光合作用 (3). 蒸腾 (4). 传粉、受精。
【分析】种子分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两种,它们都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组成;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子叶吸收或转运营养物质给胚芽、胚根和胚轴,所以,胚是新生植物体的幼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一朵花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花蕊,包括雌蕊和雄蕊,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一朵花开发之后必须完成传粉与受精,才能发育成果实.
28.【答案】(1)没有叶绿体
(2)④;呼吸作用;b;f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甲图中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肉,③是叶脉,④是气孔。(1)图甲是花生叶片的结构示意图,与②细胞相比,①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没有叶绿体,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d点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减少,是因为中午温度过高导致甲图中④气孔一部分关闭,这样有利于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防止发生萎蔫现象。f点,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最多,b点,植物进行了一晚上的呼吸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最少。
故答案为:(1)没有叶绿体;(2)④;呼吸作用;b;f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表皮:它们都属于保护组织.其外壁有一层透明、不易透的角质层.
气孔:它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有些像栅栏,叫做栅栏组织,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有些像海绵,叫做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所以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向下运送有机物,因此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29.【答案】(1)子叶
(2)成熟区(或根毛)
(3)120;H点时叶片气孔张开程度最大,进入叶片的二氧化碳最多,可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原料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根尖的结构及功能;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1)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子叶两片,储存营养物质,所以花生油主要来自种子结构中的子叶。
(2)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成熟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3)①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是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通过分析图可知,植物的生活需要含氮的无机盐,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含氮无机盐的增加,有机物积累量越多,但是超过一定的限度,有机物的积累量越少。因此,由图中曲线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施氮量越高,有机物积累量越多。当施氮量超过120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机物积累量反而下降。
②气孔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气孔的大小受保卫细胞的控制,气孔是气体进出和水分散失的门户,同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气孔关闭,通过气孔进入的二氧化碳减少,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所以经测定,H点时叶片气孔张开程度最大,从这一角度分析此时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原因H点时叶片气孔张开程度最大,进入叶片的二氧化碳最多,可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原料。
【分析】(1)双子叶植物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单子叶植物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
(2)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①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根冠由多层松散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较不规则,外层细胞常粘液化,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
②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
③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细胞明显伸长且没有根毛.,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④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细胞向外突起 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3)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30.【答案】(1)分化;呼吸
(2)②
(3)反射
(4)视网膜;视觉神经;关节
【知识点】细胞分化成组织;呼吸作用的实质;视觉的形成;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1)在a过程中,细胞的数量增多,同时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也发生差异性的变化,则a表示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则细胞吸收的营养物质一部分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
(2)图中的①是细胞体,②是突起,突起有树突和轴突两种,树突的作用是接受其他神经元轴突传来的冲动并传给细胞体;轴突的作用是接受外来刺激,再由细胞体传出。人体内各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都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接触,形成复杂的网络,因此新的神经元主要通过②突起与其他神经元建立联系。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4)视网膜中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视网膜所得到的视觉信息,经视觉神经传送到大脑。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因此障碍物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后,物像信息由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大脑下达的指令传到肌肉,肌肉收缩并牵动骨绕关节活动,完成躲避动作。
【分析】(1)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2)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这种能传导的兴奋叫作神经冲动。
(3)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31.【答案】(1)BD;D
(2)增加;E点CO2含量低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紧闭的大棚内CO
2浓度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只进行呼吸作用;当紧闭的大棚内CO
2浓度下降时,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图中B点和D点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1)由大棚内(温度恒定)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图可知:B点二氧化碳相对含量最高,说明该植物从B点之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同样道理D点时,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因此B点和D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2)经过一昼夜,E点CO2含量低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因此经过一昼夜后,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增加。
【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区 别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气 体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 吸收氧,放出二氧化碳
部 位 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在所有活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
条 件 在有光时才能进行(白天)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白天、晚上)
原 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 物 有机物和氧 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实质)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 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分解的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所需的二氧化碳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32.【答案】(1)根的呼吸作用;成熟区
(2)生长点
(3)雌蕊和雄蕊
(4)③
(5)组织培养
【知识点】花的结构;根尖的结构及功能;芽的结构及其发育;组织培养;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植物根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过度浇水使土壤中水过多,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使土壤中的空气减少,植物的根无法呼吸导致植物出现了萎蔫现象甚至死亡。因此在种植大部分作物的时候,不能过于频繁的浇水,否则会影响 根的呼吸作用,导致作物死亡;根尖的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此在根尖的结构中,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成熟区吸收的。
(2)作物能不断的向上生长,原因是1生长点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
(3)在c花的结构中,最重要的结构是雌蕊和雄蕊,合成花蕊,它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4)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从图中可知,e中的种皮是由图d中的③珠被发育而来的。
(5)组织培养的繁殖速度很快,因此为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上图植物新个体,可以采用组织培养技术。
【分析】图中,a根内的输导组织;b叶芽的结构:1生长点、2幼叶、3芽轴、4芽原基;c花的结构;d受精过程图:①花粉、②花粉管、③珠被、④子房壁;e种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