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17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17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19 10:04:35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南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17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一、单选题
1.(2021·河南)雪兔生活在高纬度地区,随季节更替有“换装”行为。下图示意了雪兔的毛色由深到浅的“换装”过程。关于此行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 不利于物种的繁衍
C. 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 利于雪兔防御敌害
2.(2020·开封)用达尔文进化论观点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长颈鹿的长颈是为了摄食高处的树叶,长期不断伸长的结果
B. 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抗药性
C.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
D. 猛禽具有锐利的喙和尖锐的爪,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2020·河南)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原始的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
B.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C. 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都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4.(2021·襄城模拟)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B. 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在原始大气条件下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C. 中华龙鸟化石证明原始鸟类是由原始爬行类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
D. 现代家鸽有信鸽、观赏鸽、肉食鸽等品种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5.(2018·河南模拟)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抗病毒药物选择使有耐药变异的H7N9病毒留下来
B. 青霉素的效果越来越差是病原体对青霉素选择的结果
C.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D.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6.(2018·禹州模拟)下列实例不属于自然选择的是(  )
A. 克隆猴“中中”“华华”的诞生 B. 长颈鹿长颈的形成
C. 变色龙会随时变幻体色 D. 耐青霉素致病细菌的形成
7.(2018·商丘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 “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出现的”
C.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体型小到体型大,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D. 植物的进化趋势是由有性生殖到无性生殖
8.(2018·高阳模拟)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关键词能正确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一组是( )
①自然发生 ②物种不变 ③过度繁殖 ④环境污染 ⑤生存斗争 ⑥遗传、变异 ⑦适者生存
A. ①②③⑦ B. ④⑤⑥⑦ C. ③⑤⑥⑦ D. ①③④⑤
二、填空题
9.(2018·商丘模拟)证明生物进化的最有力证据是 ;始祖鸟和古代化石证实,鸟类起源于古代的 动物。
三、综合题
10.(2018·禹州模拟)如图是动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进化树),请据图分析回答:
(1)进化树的树根A处表示________,它生活在________中。
(2)图中C表示________。
(3)从进化树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生活环境由________,结构由________,分类地位由低等到高等的规律,不断进化和发展的。
(4)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通过对________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古代的________进化来的。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________。
11.(2018·济源模拟)下表是科学家们长期对生活在某地的桦尺蛾体色变化的抽样调查统计数据,请据表回答问题。
时间 取样数量/只 深色桦尺蛾数量/只 浅色桦尺蛾数量/只
1850年 1 000 91 909
1870年 1 000 204 796
1890年 1 000 349 651
1910年 1 000 553 447
1930年 1 000 766 234
1950年 1 000 911 89
(1)桦尺蛾体色的深与浅在遗传学上成为________。
(2)假设桦尺蛾的体色受一对基因控制,深色由显性基因(用B表示),浅色由隐性基因(用b表示),那么深色桦尺蛾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___或________。
(3)桦尺蛾体色深浅的变化是长期________的结果。
四、材料分析题
12.(2019·河南)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2018年8月,我国科学家用基因编辑方法,将酿酒酵母菌中的16条天然染色体合成为1条,创建出国际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实现了“人造生命“里程碑式的突破。
资料二 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在“酶的定向进化”以及“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位免疫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疗法方面的贡献。这些研究都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
(1).酿酒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它的染色体位于细胞的 内。染色体是由 和蛋白质组成的。
(2).资料中提及的“定向进化”是指在试管中模仿“生物进化”的过程。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 学说。
(3).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4).资料中显示的“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实质是“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内在的能力攻击肿瘤细胞”。免疫具有监视、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功能,还能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 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考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雪兔随季节更替有“换装”行为,是一种保护色,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不符合题意。
B.雪兔随季节更替有“换装”行为,对它躲避敌害是有利的,故有利于该物种的繁衍,B符合题意。
C.达尔文认为,保护色是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雪兔随季节更替有“换装”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
D.雪兔随季节更替的“换装”是一种保护色,对它躲避敌害是有利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2.【答案】 D
【考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前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前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前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按照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长颈鹿的长颈的形成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而由于长颈鹿要不断伸长脖子吃高处的树叶而形成的变异是环境因素形成,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A不符合题意;
B、细菌的抗药性变异发生在注射抗生素之前,不是使用抗生素后才的导致细菌出现抗药性。B不符合题意;
C、冰天雪地的环境对北极熊的体色进行了选择,白色与环境相适应是适者生存,而不是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C不符合题意。
D、猛禽有锋利的爪和锐利的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自然选择: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过程的解释:变异→环境选择→适者生存。
3.【答案】 B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故A不符合题意。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但不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还有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故B符合题意。
C.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有利于动物逃避敌害和捕食猎物,即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C不符合题意。
D.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所以,人类和现代类人猿都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人类和现代类人猿都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4.【答案】 D
【考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人工选择,地球原始条件模拟实验
【解析】【解答】A、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比较全面的证据,A不符合题意。
B、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B不符合题意。
C、1996年8月辽宁省的一位农民发现了“中华龙鸟”化石标本,科学家们经过认真地研究,确认这是最早的原始鸟类,比德国发现的始祖鸟更原始。所以始祖鸟和中华龙鸟的化石可以证明:原始鸟类是由原始爬行类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C不符合题意。
D、首先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鸽子起源于我国,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鸽子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引种的。现代家鸽有信鸽、观赏鸽、肉食鸽等品种,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人工选择的结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所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
5.【答案】 A
【考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抗病毒药物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的H7N9病毒.但少数H7N9病毒由于变异而具有抗药性,不能被抗病毒药物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病毒药物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H7N9病毒已不再受其影响了。可见,H7N9病毒出现的变异是抗病毒药物选择使有耐药变异的H7N9病毒留下来,A符合题意;
B、病原体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青霉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病原体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病原体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病原体,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青霉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病原体杀死,抗药性强的病原体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病原体大多是抗药性强的病原体.在使用同等剂量的青霉素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抑制杀菌作用,导致青霉素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差.因此青霉素的效果越来越差是青霉素对病原体进行选择的结果,B不符合题意;
C、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可以使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这种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不能遗传。因此长颈鹿的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
D、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自然选择: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6.【答案】 A
【考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克隆猴“中中”“华华”的诞生实际上属于无性生殖,与自然选择无关,A符合题意;
B、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长颈鹿在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时短颈是不适应环境的不利变异,不适者被淘汰,因此导致短颈长颈鹿灭绝,长颈鹿长颈的形成,B不符合题意;
C、变色龙随环境的改变而变换体色,当有敌害追击时变色龙能较快的隐藏起来,属于有利于逃避敌害;变色龙能随环境的改变而变换体色,有利于隐藏自己,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利于捕到食物。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构,C不符合题意;
D、长期使用青霉素会使有些致病细菌不再受青霉素的影响,是因为青霉素对致病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7.【答案】 B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此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最主要的证据是生物化石,并不是唯一证据,A不符合题意;
B、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经历了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进化过程,米勒用实验验证了这一步,即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出现的”,B符合题意;
C、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高等生物也有体型较小的如蜂鸟,因此由体型小到体型大不属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C不符合题意;
D、低等生物草履虫进行无性生殖,高等生物主要进行有性生殖,因此因此由有性生殖到无性生殖不是生物进化的趋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8.【答案】 C
【考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所以③⑤⑥⑦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进化的过程: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② 生存斗争: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 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
③④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达尔文用遗传和变异来进行解释.他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进行解释。他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二、填空题
9.【答案】 生物化石;爬行
【考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生物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最有力证据;科学家经过考证,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推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始祖鸟和古代化石证实,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
故答案为:生物化石;爬行
【分析】化石证据是生物进化中最重要的证据.
三、综合题
10.【答案】 (1)原始生命;始海洋原
(2)裸子植物
(3)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
(4)郑氏孔子鸟;爬行类;自然选择学说
【考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解:( 1 )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A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2)由两幅图对比可知,A是原始生命,B是爬行类,C是裸子植物。(3)从进化树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4)郑氏孔子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故答案为:(1)原始生命、始海洋原;
(2)裸子植物;
(3)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
(4)郑氏孔子鸟、爬行类、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生物进化树:
11.【答案】 (1)相对形状
(2)B B;B b
(3)自然选择
【考点】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桦尺蛾体色的深与浅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因此深色蛾的基因组成可能是BB或Bb。
(3)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达尔文认为保护色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分析】(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相对性状必须满足: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的表现形式.
(2)生物的性状一般是由DNA上的基因控制的.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遗传时,亲代的性状有的能够在后代中表现出来,有的则不能表现出来.根据性状在亲代和后代中的表现规律,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把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如A)表示;把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如a).倘若细胞内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为两个大写字母或一大一小(如AA或Aa)该生物个体表现为显性基因A所控制的性状,即显性性状;细胞内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为两个小写字母(如aa)该生物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
(3)自然选择: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四、材料分析题
12.【答案】 (1)细胞核;DNA
(2)自然选择
(3)遗传物质
(4)抗原
【考点】细胞核的功能,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生物进化的学说,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解:(1)酿酒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它的染色体位于细胞的细胞核内。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2)资料中提及的“定向进化”是指在试管中模仿“生物进化”的过程。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3)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4)资料中显示的“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实质是“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内在的能力攻击肿瘤细胞”。免疫具有监视、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功能,还能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
【分析】1、在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可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4、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免疫功能过强或过弱都会引起人体生理活动的紊乱。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南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17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一、单选题
1.(2021·河南)雪兔生活在高纬度地区,随季节更替有“换装”行为。下图示意了雪兔的毛色由深到浅的“换装”过程。关于此行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 不利于物种的繁衍
C. 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 利于雪兔防御敌害
【答案】 B
【考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雪兔随季节更替有“换装”行为,是一种保护色,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不符合题意。
B.雪兔随季节更替有“换装”行为,对它躲避敌害是有利的,故有利于该物种的繁衍,B符合题意。
C.达尔文认为,保护色是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雪兔随季节更替有“换装”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
D.雪兔随季节更替的“换装”是一种保护色,对它躲避敌害是有利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2.(2020·开封)用达尔文进化论观点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长颈鹿的长颈是为了摄食高处的树叶,长期不断伸长的结果
B. 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抗药性
C.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
D. 猛禽具有锐利的喙和尖锐的爪,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 D
【考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前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前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前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按照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长颈鹿的长颈的形成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而由于长颈鹿要不断伸长脖子吃高处的树叶而形成的变异是环境因素形成,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A不符合题意;
B、细菌的抗药性变异发生在注射抗生素之前,不是使用抗生素后才的导致细菌出现抗药性。B不符合题意;
C、冰天雪地的环境对北极熊的体色进行了选择,白色与环境相适应是适者生存,而不是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C不符合题意。
D、猛禽有锋利的爪和锐利的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自然选择: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过程的解释:变异→环境选择→适者生存。
3.(2020·河南)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原始的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
B.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C. 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都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答案】 B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故A不符合题意。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但不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还有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故B符合题意。
C.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有利于动物逃避敌害和捕食猎物,即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C不符合题意。
D.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所以,人类和现代类人猿都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人类和现代类人猿都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4.(2021·襄城模拟)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B. 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在原始大气条件下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C. 中华龙鸟化石证明原始鸟类是由原始爬行类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
D. 现代家鸽有信鸽、观赏鸽、肉食鸽等品种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 D
【考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人工选择,地球原始条件模拟实验
【解析】【解答】A、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比较全面的证据,A不符合题意。
B、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B不符合题意。
C、1996年8月辽宁省的一位农民发现了“中华龙鸟”化石标本,科学家们经过认真地研究,确认这是最早的原始鸟类,比德国发现的始祖鸟更原始。所以始祖鸟和中华龙鸟的化石可以证明:原始鸟类是由原始爬行类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C不符合题意。
D、首先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鸽子起源于我国,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鸽子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引种的。现代家鸽有信鸽、观赏鸽、肉食鸽等品种,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人工选择的结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所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
5.(2018·河南模拟)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抗病毒药物选择使有耐药变异的H7N9病毒留下来
B. 青霉素的效果越来越差是病原体对青霉素选择的结果
C.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D.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答案】 A
【考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抗病毒药物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的H7N9病毒.但少数H7N9病毒由于变异而具有抗药性,不能被抗病毒药物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病毒药物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H7N9病毒已不再受其影响了。可见,H7N9病毒出现的变异是抗病毒药物选择使有耐药变异的H7N9病毒留下来,A符合题意;
B、病原体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青霉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病原体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病原体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病原体,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青霉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病原体杀死,抗药性强的病原体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病原体大多是抗药性强的病原体.在使用同等剂量的青霉素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抑制杀菌作用,导致青霉素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差.因此青霉素的效果越来越差是青霉素对病原体进行选择的结果,B不符合题意;
C、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可以使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这种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不能遗传。因此长颈鹿的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
D、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自然选择: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6.(2018·禹州模拟)下列实例不属于自然选择的是(  )
A. 克隆猴“中中”“华华”的诞生 B. 长颈鹿长颈的形成
C. 变色龙会随时变幻体色 D. 耐青霉素致病细菌的形成
【答案】 A
【考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克隆猴“中中”“华华”的诞生实际上属于无性生殖,与自然选择无关,A符合题意;
B、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长颈鹿在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时短颈是不适应环境的不利变异,不适者被淘汰,因此导致短颈长颈鹿灭绝,长颈鹿长颈的形成,B不符合题意;
C、变色龙随环境的改变而变换体色,当有敌害追击时变色龙能较快的隐藏起来,属于有利于逃避敌害;变色龙能随环境的改变而变换体色,有利于隐藏自己,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利于捕到食物。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构,C不符合题意;
D、长期使用青霉素会使有些致病细菌不再受青霉素的影响,是因为青霉素对致病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7.(2018·商丘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 “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出现的”
C.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体型小到体型大,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D. 植物的进化趋势是由有性生殖到无性生殖
【答案】 B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此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最主要的证据是生物化石,并不是唯一证据,A不符合题意;
B、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经历了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进化过程,米勒用实验验证了这一步,即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出现的”,B符合题意;
C、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高等生物也有体型较小的如蜂鸟,因此由体型小到体型大不属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C不符合题意;
D、低等生物草履虫进行无性生殖,高等生物主要进行有性生殖,因此因此由有性生殖到无性生殖不是生物进化的趋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8.(2018·高阳模拟)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关键词能正确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一组是( )
①自然发生 ②物种不变 ③过度繁殖 ④环境污染 ⑤生存斗争 ⑥遗传、变异 ⑦适者生存
A. ①②③⑦ B. ④⑤⑥⑦ C. ③⑤⑥⑦ D. ①③④⑤
【答案】 C
【考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所以③⑤⑥⑦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进化的过程: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② 生存斗争: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 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
③④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达尔文用遗传和变异来进行解释.他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进行解释。他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二、填空题
9.(2018·商丘模拟)证明生物进化的最有力证据是 ;始祖鸟和古代化石证实,鸟类起源于古代的 动物。
【答案】 生物化石;爬行
【考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生物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最有力证据;科学家经过考证,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推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始祖鸟和古代化石证实,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
故答案为:生物化石;爬行
【分析】化石证据是生物进化中最重要的证据.
三、综合题
10.(2018·禹州模拟)如图是动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进化树),请据图分析回答:
(1)进化树的树根A处表示________,它生活在________中。
(2)图中C表示________。
(3)从进化树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生活环境由________,结构由________,分类地位由低等到高等的规律,不断进化和发展的。
(4)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通过对________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古代的________进化来的。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________。
【答案】 (1)原始生命;始海洋原
(2)裸子植物
(3)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
(4)郑氏孔子鸟;爬行类;自然选择学说
【考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解:( 1 )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A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2)由两幅图对比可知,A是原始生命,B是爬行类,C是裸子植物。(3)从进化树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4)郑氏孔子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故答案为:(1)原始生命、始海洋原;
(2)裸子植物;
(3)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
(4)郑氏孔子鸟、爬行类、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生物进化树:
11.(2018·济源模拟)下表是科学家们长期对生活在某地的桦尺蛾体色变化的抽样调查统计数据,请据表回答问题。
时间 取样数量/只 深色桦尺蛾数量/只 浅色桦尺蛾数量/只
1850年 1 000 91 909
1870年 1 000 204 796
1890年 1 000 349 651
1910年 1 000 553 447
1930年 1 000 766 234
1950年 1 000 911 89
(1)桦尺蛾体色的深与浅在遗传学上成为________。
(2)假设桦尺蛾的体色受一对基因控制,深色由显性基因(用B表示),浅色由隐性基因(用b表示),那么深色桦尺蛾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___或________。
(3)桦尺蛾体色深浅的变化是长期________的结果。
【答案】 (1)相对形状
(2)B B;B b
(3)自然选择
【考点】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桦尺蛾体色的深与浅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因此深色蛾的基因组成可能是BB或Bb。
(3)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达尔文认为保护色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分析】(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相对性状必须满足: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的表现形式.
(2)生物的性状一般是由DNA上的基因控制的.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遗传时,亲代的性状有的能够在后代中表现出来,有的则不能表现出来.根据性状在亲代和后代中的表现规律,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把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如A)表示;把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如a).倘若细胞内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为两个大写字母或一大一小(如AA或Aa)该生物个体表现为显性基因A所控制的性状,即显性性状;细胞内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为两个小写字母(如aa)该生物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
(3)自然选择: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四、材料分析题
12.(2019·河南)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2018年8月,我国科学家用基因编辑方法,将酿酒酵母菌中的16条天然染色体合成为1条,创建出国际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实现了“人造生命“里程碑式的突破。
资料二 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在“酶的定向进化”以及“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位免疫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疗法方面的贡献。这些研究都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
(1).酿酒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它的染色体位于细胞的 内。染色体是由 和蛋白质组成的。
(2).资料中提及的“定向进化”是指在试管中模仿“生物进化”的过程。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 学说。
(3).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4).资料中显示的“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实质是“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内在的能力攻击肿瘤细胞”。免疫具有监视、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功能,还能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 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
【答案】 (1)细胞核;DNA
(2)自然选择
(3)遗传物质
(4)抗原
【考点】细胞核的功能,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生物进化的学说,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解:(1)酿酒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它的染色体位于细胞的细胞核内。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2)资料中提及的“定向进化”是指在试管中模仿“生物进化”的过程。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3)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4)资料中显示的“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实质是“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内在的能力攻击肿瘤细胞”。免疫具有监视、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功能,还能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
【分析】1、在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可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4、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免疫功能过强或过弱都会引起人体生理活动的紊乱。
1 / 1
同课章节目录